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第二课时拓展阅读误区与解决对策

2013-03-25徐金祥

陕西教育·教学 2012年12期
关键词:詹天佑误区孔子

徐金祥

本文就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第二课时常见的拓展阅读误区及解决办法阐述如下,希望与同行们探讨并商榷。

【误区一】忽视学情,超越学生认知经验

以苏教版六年级下册《孔子游春》一文为例。孔子“论水”这段是第二课时讲读分析的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某位老师采用了这样的办法:先出示孔子关于论水的名言,然后让学生结合孔子的名言理解课文中孔子论水的内容。初看起来课堂洋溢着一种浓厚的文化气息,但细细分析,这种文化气息是虚无飘缈的。

对策:抓住学生认知,拓展文本效度。

选择拓展性阅读材料,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阅历、认知水平、现有知识、年龄特点等。同样是突破“论水”这一教学重、难点,可以安排以下教学流程:先引导学生把课文中描写水的语句多读几遍,然后启发学生边读课文,边联想脑海中储存的另一些关于描写水的经典语句。接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适时点拨,引出关于描写水的经典语句,将水的特性和君子呼应的品质相联系。教师借机出示孔子的多个事例,引导学生与水的特性对应并体会孔子对水独有的情感。最后,由孔子再谈到他弟子的品性得出:无论是孔子还是他的弟子,都有水一样的博大胸怀,他们的志向,他们所追求的,正是做水一样的真君子。这一教学流程很自然地将“言志”和“论水”联系起来。这一教学流程旨在充分调动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积累,在文本与学生经验之间架设“桥梁”,让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理解文本的深刻含义,感悟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误区二】追求形式,造就课堂低效重复

当前的语文教学,至今仍旧是单篇课文的教学,打乱教科书的编排次序,任意提前或推后单篇课文,而拓展阅读内容是某个教师个性化的“我以为”式的选择,更是如此,缺乏语文课程与教学专业上的可靠理据。

对策:抓住课程目标,拓展文本深度。

首先必须明确诗歌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其次,必须树立课程观念和整体观念。拓展阅读教学重点应服从于教学的整体目标。课堂上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开展何种活动,都必须立足于课文的教学重点。一切没有深度、没有意义的拓展都会偏离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甚至给学生以错误的导向。结果,教学双方都难逃尴尬的境地。

【误区三】游离文本,偏离课堂教学重点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一位老师为了让学生全面地了解和感受圆明园的这次“千年浩劫”。首先让学生阅读文章《雨果致巴特莱的信》,感受法国人雨果对圆明园的感受;接着又让学生看当年曾经参与抢劫的一位记者的回忆录…… 整节课中所呈现的拓展资料,让学生是看得“眼花缭乱”,如同在“云里雾里”一般,品读课文语文特色、重点词句几乎完全被忽略。这样的拓展训练,显然有悖于讲读课的初衷。

对策:抓住语文特性,拓展文本广度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圆明园的毁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是以其美好而真挚的感情来打动学生,激发学生心灵深处闪光的东西,使他们的感情受到共鸣而得以升华。因此在教学时,需要在文本学习中将阅读、感悟、想象结合起来,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笔者认为拓展不是游离文本的附加物,而是对课文的有机延伸,开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伸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价值取向。文本拓展,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离开文本的拓展那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误区四】曲解主旨, 误导学生价值取向

以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詹天佑》第二课时教学为例。一位老师在教学时,安排了以下拓展阅读教学环节:

师:詹天佑面对的仅仅就是高山深涧、悬崖峭壁、狂风怒号、黄沙漫天这些困难吗?你们还知道什么?你有什么感受?(PPT出示资料)

......

师:詹天佑遇到的困难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了解的背景资料越多,对他的杰出、爱国感受就越深。在重重困难面前,詹天佑总是想——(教者的意图是:詹天佑克服的“阻挠”越多,就越能彰显詹天佑杰出的爱国者形象。)

对策:抓住文本内核,拓展文本厚度。

拓展阅读必须紧扣文本的内核,围绕文本内核来展开,既要超越文本,更要反哺文本,拓展阅读才具有生命力和创造力。

综上所述,语文课堂教学,文本拓展阅读是手段,是一种辅助,是对原有课文文本的拓展和延伸,拓展阅读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

作者单位 浙江省杭州市大关中学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张晓楠

猜你喜欢

詹天佑误区孔子
孔子的一生
孔子的一生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詹天佑还书签
詹天佑还书签
如果孔子也能发微博
火车自动挂钩不是詹天佑发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