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促课堂生成,凸显阅读教学的生命化
2013-03-25崔逸群
崔逸群
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强调:“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教学既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学习过程,更是学生主体发展的过程。因此,笔者认为语文教学活动是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人际互动,而教师是组织者、参与者、引导者、学习者,应为学生提供交互式的学习平台。阅读教学应该努力创设学习情境,调动学生的情感积极参与,让学生入文入画、入情入境,主动体验,催化课堂生成,凸显阅读教学的生命化。
一、让学生融入角色,学会换位思维
教学应该是认知、情感与交往、交互作用、相互生成的过程,必须致力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探索精神。鼓励学生从自己的角度出发去思考、去体验,才能使他们真正做到想什么表达什么。
为此,我在阅读教学中为学生的情感发展创设情境,尊重他们的独特感受,挖掘情感因素,升华他们的情感体验。例如学习课文《少年闰土》,我出示鲁迅和闰土话别的挂图,要求学生仔细观察画面。同桌一个扮演闰土,另一个扮演鲁迅,表演一下他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这样人物形象随之跃然升华。
二、让学生入情于境,学会体验情感
情感是语文教学具有鲜明特色的个性目标。情感,让语文教学充满活力,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语文教学要感情充沛,不仅要使学生有所知,而且要使学生有所感,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阅读体会和感受,给学生创设有利于他们主动体验的情境。例如学习课文《迷人的张家界》,我这样引导学生: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张家界有什么印象?大家既然这么喜欢张家界,就请同学做小导游,选一个喜欢的景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小导游先介绍给同一小组的同学听,再请各组推荐代表,介绍给全班同学听。用当“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喜爱的景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张家界的迷人景色及祖国的秀丽风光。
三、让学生自主参与,学会合作探究
“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的核心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交给学生学习的权力,“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充分挖掘和调动每个学生的内在潜能,问题尽可能让学生提出,疑难尽可能让学生解答,学生在学习过程就会表现出饱满的热情、执著的精神、强烈的欲望、鲜明的个性和强大的内驱力,达到自觉、主动学习。
例如学习课文《草原》,我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找自己的学习伙伴,自由组成参观团;完成参观任务,先自己读,有了意见、想法再与同学交流;用合适的方式向所有参观队员汇报(可以朗读、展示图片、画画、编成诗歌、儿歌等)。在整个学习过程中,他们有读、有画、有唱,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尽收心里。就是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从语言的美,感受到景色的美,感悟到人情的美,其乐融融。
四、让学生彼此评价,学会相互激励
评价是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和渴望新知的动机,能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新课标指出“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只有得失尽可能让学生评价,才能使他们学会反思,学有所长。
例如学习课文《十里长街送总理》,我设计一个朗读比赛,个人独立读或伙伴合作读,先小组内评选,再推至班内评选,同时结合听录音打分评选的办法,引导学生相互评价(既要讲出理由又要提出建议)。这样既激发学生读课文的兴趣,又能读出舒缓、哀婉、悲痛的语调,再现等灵车、望灵车、追灵车的动人场面,感受举国上下心系灵车,情系总理的情景。又如学习课文《再见了,亲人》,我让几位学生通过表演的方式汇报小金花母女俩救志愿军侦察员的情景,其他学生做导演,以语言文字为依据评价表演的情况(如“焦急地等待着妈妈”、“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学生跃跃欲试,气氛浓烈,自然生成了积极探究语言文字的魅力的环境。
语文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虽然不能说是天地的精华,万物的灵长,但是极具生命的灵性。语文阅读教学若能努力创设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感悟,让学生在个人的、小组的、全班的学习活动中,实现交流互动,就会催化课堂生成,促进每位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的自我培养和提高,凸显阅读教学的生命化,让学生有个性的全面发展。
作者单位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路实验学校
责任编辑 张晓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