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简讯

2013-03-24

低温与特气 2013年3期
关键词:四氯化硅多晶硅储氢

燃气CO2捕集装置完成首阶段示范

由华能清洁能源研究院开发的我国首套燃气烟气CO2捕集装置日前在清能院密云试验基地完成了第一阶段示范运行,累计运行3887 h。这是继2008年7月建成投产我国第一套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装置,2009年12月建成投产目前世界最大规模的10万t/a燃煤电厂烟气CO2捕集工程后,华能在CO2捕集技术领域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

近年来,清能院针对天然气联合循环发电烟气CO2浓度低(约3%)、O2浓度高(13% ~18%)的特点,自主开发出适合燃气烟气的CO2捕集技术。在国家和华能科技项目支持下,清能院建成了CO2捕集规模1000 t/a的可移动试验装置,配置了世界先进的在线监测及分析仪器,掌握了设计、建造、调试、运行及数据分析等技术。依托该试验装置,清能院与美国Powerspan、挪威Statoil、荷兰KEMA等能源企业、科研机构进行了工艺验证、新型溶剂测试、环境影响评估等技术合作,提升了测试水平,为进一步降低能耗、开发低降解溶剂和开拓国外燃气烟气CO2捕集市场奠定了基础。

液化空气集团签订重要煤气化合同

液化空气集团新近与中国领先的己内酰胺生产企业福建申远新材料有限公司(福建申远)签订一项长期合同,为其位于福建省连江可门经济开发区的生产项目提供工业气体。

根据合同,液化空气集团将投资建造一座由八套装置组成的工业气体综合工厂,包括一套日产氧量为2000 t的空分装置、一套气化装置、一套合成气纯化装置(RectisolTM)和一套氨气装置,向该客户提供氢气、氮气和氨气。其八套装置中的六套装置基于液化空气集团全球领先的专利技术设计建造。这些技术将有助于纯化合成气,并避免造成酸雨的硫排放。液化空气集团在中国拥有强大的运营与工程整合能力,以及在煤气化能源效率方面的卓越专业技能,使集团能够运行完整的供应链(用煤和氧气生产纯氢)。

这些工厂预计于2016年初投产,将提供75 000 Nm3/h的氢气和250 000 t/a的氨气。纯氧用于将煤转化为合成气,从而生产氢气。氢气和氨气是生产己内酰胺的必需原料,而己内酰胺为纺织用尼龙的中间体。

福建申远陈董事长表示:“我们很高兴与液化空气集团达成合作,我们拥有相同的长远工业愿景,我坚信液空的技术实力能够满足我们的需求。”

液化空气集团高级副总裁及集团执行委员会成员戴华业先生表示:“借助集团的技术、在华团队出色项目和运行管理能力,我们将为客户提供高附加值的解决方案。该项目将运用我们的技术,有效利用自然资源,增强客户的竞争力。集团的尖端技术将有助于我们开拓新市场。”

氢能发电机“亮相”北京科博会

镇江市丹徒高新园超洁绿色能源公司携自主研发的多功能氢能发电机参加了第十六届北京科博会,其产品技术的领先和高端吸引了现场众多的“眼球”。

超洁绿色能源公司展示的多功能氢能发电机填补了国内新能源生产领域的一项空白。该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共同承担的氢能发电系统研发,获得了国家863计划立项,产品研发和产业化已进入关键阶段。相比传统能源,氢能有着原料广泛、热效率高、清洁环保等多重优势,是未来新能源的发展方向。

目前,氢能发电机主要应用于自然灾害救助、停电断电应急、野外照明和电脑、手机充电等,深受灾区、应急单位和军队系统的欢迎。

包头建新型稀土储氢材料项目

近日,包头三德电池材料有限公司稀土新型储氢合金粉项目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启动并开工建设,标志着我国稀土新材料在绿色电池领域应用迈出关键一步,同时也将填补国内新型稀土储氢材料应用技术的空白。

稀土储氢材料主要用于制备电池中的金属氢化物(MH)电极,是新能源领域一类重要的功能材料,也是包头市轻稀土资源的主要应用领域之一。本项目开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La-Fe-B系稀土储氢合金,其组成、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不同于已有的其它金属储氢材料,具有低成本、高功率和良好的低放电特性,已申报六项国内发明专利和一项国际发明专利,成为我国在金属储氢材料领域的原创性成果,对提升储氢材料的技术水平及稀土产业的高效利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我国淘汰含氢氯氟烃标准接轨国际

2013年5月1日起,《家用和类似用途电器的安全热泵、空调器和除湿机的特殊要求》正式实施。环保部环境保护对外合作中心副主任肖学智认为,这意味着在空调制冷剂替代、淘汰含氢氯氟烃道路上,中国正式与国际标准接轨。

环保部正发动社会多个层面加速淘汰含氢氯氟烃,以实现中国在《蒙特利尔议定书》中的约定。根据议定书要求,中国需要在2013年将含氢氯氟烃物质生产和消费分别冻结到2009~2010年的平均水平,2015年削减冻结水平的10%,到2030年除保留少量维修用途外将实现全面淘汰。

环保部认为,当前中国履行《蒙特利尔议定书》的最主要任务是加速淘汰含氢氯氟烃。为此,环保部正发动社会多个层面参与减耗以推进这项工作。

CO2加氢制甲醇课题立项

据悉,由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所申报的二氧化碳(CO2)加氢转化低成本制备甲醇关键技术与工程示范课题获科技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立项支持,立项经费570万元。

该课题结合山西省燃煤发电、钢铁生产等工业过程二氧化碳废气排放量大、点源分布广、环境污染重等突出问题,以廉价氢气为原料,开展二氧化碳工业废气加氢合成甲醇核心技术高效催化剂和关键设备的研发。该课题的实施,将实现工业单管二氧化碳加氢转化低成本制备甲醇示范装置的建设,并完成了1000 h的稳定运行。

欧盟对我国强征光伏临时反倾销税

当地时间6月4日,欧盟委员会贸易委员德古赫特宣布,将从2013年6月6日~8月6日对产自中国的光伏产品征收11.8%的临时反倾销税,如果中欧双方未能在8月6日前达成解决方案,反倾销税率随后将升至47.6%。

据报道,德古赫特在发布会上表示,临时税率将维持6个月直到12月份,此后欧委会将决定是否对中国产的光伏产品征收永久性关税,一旦征收,该关税将持续5年。

按照商务部的统计,欧盟对中国的光伏产品发起“双反”调查的涉案金额高达204亿美元。

欧盟征收临时反倾销税的消息发布后,阿特斯公司通过微博称,欧委会的临时反倾销税措施,表明欧委会在关键时刻还是意识到了光伏在中欧贸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没有贸然征收高税。

目前光伏产业在底部徘徊,上游的设备和多晶硅材料基本稳定,包括日本市场在内的新兴市场开始逐渐发力,上市公司股价甚至接连上涨,行业长期向好。

欧盟对中国光伏产品征税,按照此前形势,中国将会对欧盟多晶硅征税,短期内将抬高多晶硅价格,但因为光伏是一个国际性行业,短期内不可能从其他地方进口多晶硅供应国内产业,所以中游的电池组件商日子将不好过,而国内的多晶硅企业将因此获益。

我国首套多晶硅冷氢化技术研发成功

日前,中电投黄河公司新能源分公司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完整的冷氢化技术,实现了多晶硅生产中副产物四氯化硅循环回收利用,成功解决了制约我国多晶硅行业发展的四氯化硅转化技术难题,打破了国外对这一先进工艺的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

多晶硅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副产品四氯化硅,生产1 kg多晶硅会产生13~16 kg的四氯化硅。而废弃的四氯化硅所产生氯化氢气体,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怎样处理大量囤积又无用的的四氯化硅,成为国内多晶硅企业头疼的问题。

针对这一问题,中电投黄河公司新能源分公司科研团队展开科研攻关,通过对氢化炉硅粉给料系统及流化床反应器进行优化改造,使系统达到了长期高效、连续、稳定运行,将四氯化硅转化成生产多晶硅的中间产品三氯氢硅,解决了四氯化硅大规模无害化处理的技术难题。

通过循环利用,副产物四氯化硅可转化为生产多晶硅的原料三氯氢硅,单程转化率大于26%。此外,将以往在多晶硅的总成本中占较大比重的电力成本大幅降低,耗电量从以前的每吨4500 kWh,降低为每吨800 kWh,每吨节约成本约3.4万元。

猜你喜欢

四氯化硅多晶硅储氢
站用储氢瓶式容器组缺陷及检测方法
我国固定式储氢压力容器发展现状综述
“超高纯四氯化硅技术研发项目”通过科技成果鉴定
争议多晶硅扩产
多晶硅太阳电池光电转换效率模拟分析及验证
储氢合金La0.74Mg0.26Ni2.55Co0.55Al0.2Fe0.1的制备与电化学性能
基于物理冶金多晶硅太阳电池的磷扩散工艺
高比表面积活性炭吸附储氢材料的研究进展
多晶硅进口量价双重压制 国内企业再陷生存困境——2015年3~4月国内多晶硅市场评述及后市展望
N2015086 新硅科技四氯化硅和四氯化锗项目成功投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