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研究述评(1980-2012)

2013-03-24徐昉

关键词:语步语类语篇

徐昉

(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南京 210023)

一、引言

自20世纪80年代起,语类(genre)研究有多种理论角度和研究方法。在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领域,Paltridge认为研究语类有三种理论方法,即系统功能语言学、专门用途英语,以及涉及写作和专业交际研究的应用语言学方法[1]。在专门用途英语理论视角下,本文聚焦3份国际SSCI期刊,即《专门用途英语研究学报》(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学术英语研究学报》(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二语写作研究学报》(Journal of Second Language Writing);这些期刊的研究重点之一乃学术语篇的语类研究。作为一个专门用途语类,学术语篇包括学术期刊论文、学位论文、研究提案和教材等。从以上3份国际核心期刊来看,1980年至1994年的15年里,语类研究论文寥寥无几,而1995年是一个分水岭,从1995年起,各期刊官方网站提供全文下载,同时语类研究论文不断涌现,至今依然是学术语篇的研究热点。本文检索这些期刊从1995年至2012年的所有论文,梳理出有关学术语篇语类结构的实证性论文,然后着重对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热点变化进行分析与述评,力图为今后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启示。

二、研究内容与结果述评

专门用途英语(ESP)视角下,研究主要关注专业语篇的语类结构通常由多个语步(Move)构成,每个语步含多个步骤(Step),同时,还关注语类所表现出的各种语言形式特征。专门用途英语的研究代表是John Swales,他对学术语篇的语类结构和语言形式的描述框架成为后人研究的重要依据。

总体而言,学术语篇的语类结构研究在内容上包括语篇总体结构、论文引言部分、结果与讨论部分,以及论文其他部分的语类结构研究。这些研究内容与结果为我们理解学术语篇的语类结构提供了翔实具体的描述和分析。从内容来看,学术语篇几乎每个部分的语类结构都得到了研究。尽管部分研究在描述框架和研究设计方面不够全面,但是大量的研究结果指出了学科内的语类结构复杂性、不同学科间的语类差异性、不同语类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不同的语言文化背景对语类结构的影响。

1.学术语篇的总体结构研究

在学术语篇的语类研究中,有大量研究者选择不同学科,针对其学术语篇的总体结构进行剖析,从而呈现各学科的语类特征。当前得到研究的学科包括Hyland所称的硬学科,如医学、生化和计算机科学;以及软学科,包括应用语言学、教育学和艺术学。

梳理这些研究,可以发现有两大类。一方面我们看到,后人研究总是以前人研究为基础,或者采用前人研究框架,或者与前人研究结果进行比照。Nwogu[2]根据Swales分析框架对医学论文结构进行分析,界定了11个语步,其中9个通常是必要语步,2个是非必要语步。依照Nwogu[2]的分析框架,在较近期的研究中,Li和Ge[3]通过语料库检索,对50篇医学研究论文(1985-2004)总体语步结构和相关语言特征进行了历时分析;其中,把25篇论文(1985-1989)与另25篇论文(1990-2004)进行前后5年的对比与统计,结果发现,随着时间的推移,一部分必要语步变化成为非必要语步,反之亦如此。Kanoksilapatham[4]基于60篇生物化学期刊论文,通过语步分析发现,总体结构共有15个不同语步,引言部分有3个语步,方法部分4个语步,讨论部分4个语步。Posteguillo[5]基于计算机科学3份期刊40篇论文,发现IMRD 结构无法有系统地运用在计算机科学论文的结构分析中,论文的核心部分与IMRD 模式不同。该研究对论文的引言、结果、结论部分的结构做了具体分析,并与前人研究做了比较。

另一方面,研究者注意择取前人未曾研究的学科,揭示该学科论文语篇的总体结构特征,可谓老瓶装新酒。例如,Yang 和Allison[6]对国际4份应用语言学权威期刊1990年代中期的40篇论文进行分析,其中20篇是基础研究论文,20篇是二手研究论文。所谓基础研究是基于实证数据,而二手研究则基于文献梳理。结果发现,基础研究论文的总体结构符合IMRD 模型,论文同时描述了各个部分的传统标题和非传统的标题。此外,该文对二手研究论文的宏观结构做出描述,弥补了研究空白。同样,教育学是大家比较熟悉的学科,但是其行动研究论文采用何种语篇结构,前人研究未触及。在这种情况下,Wharton[7]聚焦于教育学行动研究的论文结构分析,区分出长度为一页的课堂教学报告、中等长度的教学实验报告,以及长篇的学术研究论文,这是该篇论文的新意所在。而Paltridge 等人[8]探讨视觉与行为艺术学博士论文的整体结构,以及它们与一般博士论文结构的不同。他们的研究发现,该学科论文的组织结构有一系列可能性,处于一个连续体内,表明该语类具有变化的能力,同时又存在相对的稳定性。

2.学术语篇的引言结构研究

同样受到大量研究的是学术语篇的引言结构,在三份期刊中,最早可追溯到Gupta[9]的研究,他对三名国际研究生论文引言部分如何整合不同层面的信息做出了细致分析。而此后引言研究的蓬勃开展则应归功于美国学者John Swales,他有关学术论文引言语步的描述框架[10,11]尽管不断得到后人的修正,但是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几乎每篇有关引言结构的研究无一例外地引用Swales的描述框架。如Ozturk[12]针对应用语言学领域内两个子学科——二语习得研究与二语写作研究,对其20篇论文引言部分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两者使用不同而且不相关联的语步结构。其中,二语习得论文的引言一般仅采用一种语步结构,而二语写作研究论文的引言出现两种不同结构。研究者认为,这些差别或许可以用“成熟”和“新兴”的学科差异来解释。

总体来看,引言研究的一类特点是结合结构特点和语言使用特点的分析。Samraj[13]通过语篇分析,研究三个学科(生物、哲学、语言学)24篇(各8篇)硕士论文的总体结构、引言部分的结构、引言部分引用的文本形式和第一人称代词的使用特征;辅之以对硕士生导师的半结构性访谈,了解学科领域内高质论文的组成要素以及引言部分的结构要求。结果发现,硕士论文语类的结构与期刊论文的结构具有差异性,语言使用特征上,与生物学论文相比,哲学论文的引用特征显示出较为强烈的作者存在,但是与前人研究之间的联系较弱;而语言学论文在这些方面均居中。该研究存在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选择引用形式和第一人称作为语言特征的研究焦点?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作者分别把这两种特征做了相关研究回顾,表明它们是学术英语写作的重要特征,但是与语类相关的语言特征有很多项,为何只研究此两种,未得到有效说明。

在该研究基础上,Peters[14]尝试在语类理论中结合活动理论(activity theory),对3篇教育心理学硕士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结构分析,并与同领域3篇专家期刊论文的引言部分进行比照。论文参照Samraj[13]的框架做出修正,并仿照该研究进一步探讨包括第一人称和引用参考形式在内的四项语言特征,结果发现学生作者和专家之间在修辞活动上具有相当大的差别,尤其指出在语言使用中,学生作者表现出声称自己的专业知识,而专家作者倾向于建构知识。这项研究是一个模仿研究,亮点在于通过活动理论对描述性结果进行解释。在活动理论关照下,写作专家与新手的区别被理解为掌握学术语类特有修辞方式的语言能力,这种能力使得作者完全参与学术活动系统。

引言研究的第二个特点是对不同语言的论文引言部分的语类结构进行对比,旨在揭示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对语类结构的影响。Loi[15]对40篇中文和英文(各20篇)教育心理学论文的引言部分开展语类分析比较,结果发现,两种语言的引言部分一般都采用Swales的3个语步,但是Swales的CARS 模型不能解释一部分修辞策略。比较而言,中文论文的语步和步骤要少于英文论文,因此研究者建议今后的教学中要注意用分析与综合的办法加强语类分析。同样,Soler-Monreal等人[16]对20篇西班牙语和英语的计算机科学博士论文(各10篇)的引言部分进行分析,着重对比在不同的语言背景和文化背景下,学术英语文本是否使用相同的修辞结构介绍相关研究。研究顺应Swales的语类结构分析法,发现在西班牙语博士论文的引言部分中,语步1(确立研究范围)和语步3(占据研究空间)是必要语步,语步2(确立研究空间)是可选择语步;比较而言,英语博士论文的引言部分更接近于语步1-2-3的模式;而且语步与步骤的多种结合(combinations),语步循环(cyclicity)和镶嵌(embedding)使得英语论文的引言结构更为复杂。步骤分析显示,两种语言的论文引言都旨在呈现背景信息与前期研究;但是,英语的引言倾向于强调作者自己的工作、创意以及对所属领域的贡献;这些文本也显示出在步骤上更多的镶嵌和重叠的特征。

这两项研究都采用了对比修辞理论和语类分析的描述框架,笔者认为两项研究的主要问题是针对不同语种的引言结构差异上的研究结果,运用对比修辞理论进行解释,其解释力并不强。简要的讲,对于不同语种论文引言呈现出不同的语类结构,Loi[15]运用孔子儒家之说对中国学者的思维影响来说明语类结构差异源自文化差异,中国学者的思维特点被固化,很值得商榷。而Soler-Monreal等人[16]运用“社会学”解释,以说明在不同语种的论文写作中,读者意识有很大差异;那么,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差异是否就归因于文化背景差异?它们之间是否为因果关系?

语言与文化差异影响下的语类结构研究中,设计比较全面的还属Sheldon[17]。该研究考察三类论文:英语为母语作者、英语为二语的西班牙语作者以及西班牙语母语作者;对这些应用语言学论文引言部分的语类结构按照Swales[11]模型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英语为母语的引言语步与模型接近,英语为二语的论文引言语步也大体遵从该模型,但是西班牙语为母语的引言呈现出一些文化因素影响下的写作风格。

引言研究的第三个特点是把引言和论文的其他部分结合起来进行比照,旨在揭示不同语类之间的关系,这是Samraj[18]的创举。Samraj不仅将野生动物行为学和保护生物学两个学科的论文进行比较,同时比较这些论文的引言和摘要的结构异同。结果发现,保护生物学论文的引言与摘要之间在功能和结构上比野生动物行为学的引言与摘要之间更为相近。该结果显示出学科差异不仅可表现在语类结构之上,而且可表现在不同语类之间的关系上面。最近,Lin 和Evans[19]的研究也着重于结合论文中的两个部分进行语类对比,他们对英语期刊433篇实证性论文的引言和结论部分的语步进行分析,这些论文来自39个学科,归属于工程学、应用科学、社会课程和人文学科。研究发现很多实证论文顺应“标准”的IMRD 语步模式,但这个模式不是组织这些研究的默认方式;最常用的结构模式是ILM(RD)C;研究还发现了IMRD 模型未能包含的其他结构类型。

3.学术语篇的结果与讨论部分的语类结构研究

论文的结果与讨论部分也是语类结构研究关注的一个重点,尤其着重这两个部分的核心语步,以及陈述结果的方式和讨论中的评价特征。

Williams[20]基于前人对结果部分的语类分析模型做出一定的修正,考察8篇医学论文的结果部分,发现77%的内容是“陈述结果”,而且以循环和直线两种方式呈现。汇报的类型和研究的对象对结果部分的组织结果和呈现方式产生影响。其他结构上的类别包括级别的连续改变,以及在汇报的时间顺序和等级顺序之间的冲突性。

同样在医学领域,Basturkmen[21]对牙医论文的结果讨论部分进行语类分析,并与语言学论文做比较。研究尤其审视“评价结果”步骤,发现用语步和步骤能够较好地呈现讨论部分的结构,并显示出评价语步的两类论证模式,一类着重解释研究结果,另一类着重比较和评价。研究还对学科差异进行了讨论。值得注意的是,该论文的第一个研究问题——前人的研究框架是否适合本研究,这不是一个合适的研究问题。通常,我们通过综述和评价前人的研究框架,或者直接使用该研究框架,或者对前人研究框架做出改动,以适应当前的研究。此外,就该文的写作而言,有关两类论证模式究竟有哪些特点,在结果部分不够开门见山,对模式特点的归纳直到讨论部分才比较清晰。

Bruce[22]汇报了20篇社会学和有机化学期刊论文的结果部分的语类分析。研究采用Bruce[23]的社会认知语类模型,从两个视角切入:人种志视角下,研究通过与一位社会科学家和一位有机化学家的访谈揭示两个学科之间在语境的社会认知因素、认识态度以及汇报研究结果时的作者立场等方面有何差异。文本视角下,该研究通过对20篇论文中的两个范例文本,研究发现不同学科使用不同的文本资源,其中,社会学论文的结果部分主要使用“汇报”的认知策略,而有机化学论文主要运用“解释”的认知策略。

就论文的讨论部分而言,Holmes[24]分析了30篇社会科学(历史学、政治科学、社会学各10篇)论文讨论部分的语步结构特点。分析框架基于前人对自然科学论文讨论部分的语步描述(包含11个语步),做出一些修订,形成8个语步的分析框架。每个语步所含的句子也得到统计。结果显示,尽管与自然学科有根本相似性,但是社科类论文的讨论部分表现出明确的特点;历史文本尤其不同,与自然科学文本差异最大。Basturkmen[25]对语言教学硕士论文和期刊论文中的讨论部分如何评价结果开展语类分析,提供了描述框架并探讨学生与专家之间存在的差异。最近的研究来自Lim[26]对应用语言学和教育学论文的讨论部分如何评价结果开展语类分析,旨在界定学科和方法差异对评价结果的频率有何影响;并从各类语言特征入手,调查评价有哪些种类。

4.学术语篇其他部分的语类结构研究

对学术语篇的摘要、致谢辞、文献综述、方法论、结尾等部分,也有研究着重于语类结构分析,尽管研究论文数量不多,但是为我们完整了解学术语篇结构提供了不可或缺的描述分析。

在摘要部分,Martin[27]调查160篇西班牙语实证性社会科学(实验语音学和实验心理学)论文与英语期刊论文(各80篇)在摘要写作的结构上有何差别。结果显示,西语摘要与英语摘要在总体结构上一致,都顺应国际发表的论文摘要的常规结构,即引言-方法-结果-结论(IMRC)。主要的不同之处在于西语摘要中的结果步骤的频率较低,引言部分语步2的使用频率也较低。文章将该结果主要归因于国际的和西语的学科团体成员之间的期待不同。Lores[28]对应用语言学期刊和语用学期刊论文摘要结合语篇结构和小句主位分析,发现有两大类型的结构,称为IMRD 和CARS 模式。句子主位分析表明,该分析能与语步分析一起解释摘要的语类复杂性。

在致谢辞部分,Hyland[29]对香港5所大学不同学科的240篇博士论文和硕士论文的致谢辞进行语步分析,阐述了致谢辞的语类特征与重要性。

在文献综述部分,Kwan 等人[30]收集了信息系统科学领域4种期刊80篇论文语料,其中两本期刊40篇论文属于行为科学研究,另两本期刊40篇论文属于设计科学研究。然后采用Swales的CARS 模型和Hunston 等人关于学术评价语言的分析框架,对论文的文献综述部分进行分析和比较。旨在探讨两种研究范式下的评价行为、评价对象和评价准则;结果发现三个方面都具有巨大差异。

在方法论部分,Bruce[23]根据前人将社科论文的方法部分喻为慢型或延伸型,而医学或工程类论文的方法部分喻为快型或压缩型,专指论文的方法部分对于描述和证明研究设计过程呈现信息的浓度特征。基于两个语料库,研究分别对两种学科60篇论文的方法部分的认知语类结构进行检索分析,然后运用语料库软件对语言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快型的方法论部分一般使用汇报方式为主的语篇结构,而慢型的方法论部分倾向于结合使用时间顺序以及非顺序型的描述结构。应该说,研究采用的理论框架突破了Swales的描述框架,提出的语类结构分析包含两个层面,一个是社会语类,一个是认知语类。社会语类结构分析用于与功能相关的语篇分析,认知语类结构可以在社会语类的任何一种结构中出现,认知语类结构包括诸如呈现一种论证、提供一种解释、描述一系列事件等,为整体的社会语类的修辞目标服务。

在结尾部分,Bunton[31]对45篇博士论文的结尾部分进行分析。这些论文取自不同学科。结果发现,大多数结尾重述研究目标,通过一系列步骤巩固研究空间,推荐未来研究方向,并包括实践运用、启示和建议。但是有小部分的结尾把焦点放在领域内,而不是研究的本身。这些结尾倾向于采用先提出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文本结构,或者是论证结构。不同学科间的差异也有所发现。

三、研究的热点变化与趋势

归纳起来,研究热点的变化主要表现于研究学科的多样化、研究内容的细化、研究方法的结合和理论框架的整合。具体来讲,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从常见学科转向非常见学科,从一个大学科转向学科内不同分支

以往学术语篇的研究对象一般是常见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医学、生物、应用语言学、教育学、社会学等。随着越来越多的研究揭示了这些学科内及学科间的语类结构异同,研究热点开始转向非常见的学科,例如视觉艺术、野生动物行为学。或者一个学科内的不同分支,如教育学下属的行动研究,区分课堂教学、教学实验等研究形式;信息系统科学下属的行为科学与设计科学;应用语言学下属的二语习得研究与二语写作研究。由于常人对这些非常见学科不是很了解,因此其学术语篇的总体结构特征仍然值得具体分析和呈现。

2.从研究论文某个部分的语步结构,转向揭示某个语步的内部结构,或探讨论文两个部分的语步结构

以往研究对论文的某个部分开展语步结构分析。当前的研究越来越深入,某一个语步内的步骤分析成为研究热点。例如Lim[32]采集了1994至2010年3份管理学期刊的30篇论文,依照Swales[10,11]的描述框架,首先在引言部分界定出一个单独语步“确立研究空间”(Establish the niche),然后着重统计该语步内各步骤的出现频率,以及每个步骤内使用哪些显性语言机制,辅以大量实例。方法上,由于语步的界定缺乏明确的规则而容易产生主观性,对于哪些内容归属于确立研究空间的语步,则通过4位管理学资深专家作为顾问来解决这个问题。此外,将论文两个部分的语步结构拿来一起研究,也是近期的研究热点,如结合引言和摘要、引言和结论,从而呈现不同语类之间的关系。

3.结合语料库和话语分析方法,探讨两者的研究界面

在专门用途英语视角下,一部分研究者善于运用语料库检索软件,对语类结构和语言形式进行检索、分析与统计。语料库研究的最大优点是有别于直觉的研究方法,基于大样本的语言使用实例,通过检索和统计,提供有关词汇语法特征的使用频率和分布信息,因此结论具有说服力。此外,语料库也有多种类型,以代表不同的语言、语言变体或文类,学术语篇研究经常通过专业学者语料库与学习者语料库的对比分析,探究学习者的语类使用特征和发展特征。不过,语料库研究,尤其是数据驱动的语料库研究本身,重在描述而难以提供系统的理论解释。然而,话语分析方法下,研究者基于系统的理论框架,得以对学术语篇的语类结构和形式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但缺陷是无法进行大样本的频率统计。梳理这些期刊论文发现,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在话语分析理论框架基础上,运用语料库的检索方式,进行以语料库为辅助的话语分析研究,探讨两者的研究界面。

4.运用社会、认知、修辞、功能等多种理论框架,使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结合

本文梳理的三份SSCI期刊有关语类结构研究论文,主要是专门用途英语理论视角下的研究成果,但是我们看到,语类研究作为走出语法领地,对语篇整体进行摸索的新的研究领域,还没有像语法研究那样有比较系统一致、彻底而经济的研究原则与方法,还存在很大的任意性,在构建框架的层次性、系统性和一致性上仍然不足[33]。现有的研究中已经出现突破Swales的描述框架的论文研究(如Bruce[23]),力争运用社会、认知、功能、修辞等其他理论构建框架,对学术语篇语类的根本性质进行探讨,这必然使得描述性研究与解释性研究得以有机结合,从更高的层次出发来考虑学术语篇的语类问题。

[1]张德禄.语类研究概览[J].外国语,2002(4),13-22.

[2]Nwogu.K.N.The medical research paper:Structure and funct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7,16:119-138.

[3]Li,L.& Ge,G.Genre analysis:Structural and linguistic evolution of the English-medium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1985-2004)[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9,28:93-104.

[4]Kanoksilapatham,B.Rhetorical structure of biochemistry research articl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5,24:269-292.

[5]Posteguillo,S.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computer science research article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1999,18:139-160.

[6]Yang,R.& Allison,D.Research articles in applied linguistics:Structures from a functional perspective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23:264-279.

[7]Wharton,S.Social identity and parallel text dynamics in the reporting of educational action research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485-501.

[8]Paltridge,B.,Starfield,S.,Ravelli,L.J.,& Tuckwell,K.Change and stability:Examining the macrostructures of doctoral theses in the visual and performing art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2,11:332-344.

[9]Gupta,R.Managing general and specific information in introduct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5,14:59-75.

[10]Swales,J.Genre Analysis:English in Academic and Research Settings[M].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0.

[11]Swales,J.Research Genres: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s[J].Cambridge,U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12]Ozturk,I.The textual organization of 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applied linguistics:Variability within a single discipline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7,26:25-38.

[13]Samraj,B.A discourse analysis of master’s theses across disciplines with a focus on introduction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8,7:55-67.

[14]Peters,P.Asserting or deflecting expertise?Exploring the rhetorical practices of master’s theses in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1,30:176-185.

[15]Loi,C.K.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Chinese and English:A comparative genre-based study[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0,9:267-279.

[16]Soler-Monreal,C.,Carbonell-Olivares,M.& Gil-Salom,L.A contrastive study of the rhetorical organization of English and Spanish PhD thesis introduction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1,30:4-17.

[17]Sheldon,E.Rhetorical differences in RA introductions written by English L1and L2and Castilian Spanish L1 writers [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1,10:238-251.

[18]Samraj,B.An exploration of a genre set:Research article abstracts and introductions in two discipline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5,24:141-156.

[19]Lin,L.& Evans,S.Structural patterns in empirical research articles:A cross-disciplinary study[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2,31:150-160.

[20]Williams,I.A.Results sections of medical research articles:Analysis of rhetorical categories for pedagogical purpos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9,18:347-366.

[21]Basturkmen,H.A genre-based investigation of discussion sections of research articles in Dentistry and disciplinary variation[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2,11:134-144.

[22]Bruce,I.Results sections in sociology and organic chemistry articles:A genre analysi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9,28:105-124.

[23]Bruce,I.Cognitive genre structures in Methods sections of research articles:A corpus study[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8,7:38-54.

[24]Holmes,R.Genre analysis,and the social sciences: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tructure of research article discussion sections in three disciplin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1997,16:321-337.

[25]Basturkmen,H.Commenting on results in published research articles and master disserta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9,8:241-251.

[26]Lim,J.M.Commenting on research results in applied linguistics and education:A comparative genre-based investigation[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0,9:280-294.

[27]Martin,P.M.A genre analysis of English and Spanish research paper abstracts in experimental social science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3,22:25-43.

[28]Lores,R.On RA abstracts:from rhetorical structure to thematic organization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23:280-302.

[29]Hyland,K.Graduates’gratitude:the generic structure of dissertation acknowledgement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4,23:303-324.

[30]Kwan,B.S.C.,Chan,H.& Lam,C.Evaluating prior scholarship in literature reviews of research articles: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actices in two research paradigm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2,31:188-201.

[31]Bunton,D.The structure of PhD conclusion chapter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5,4:207-224.

[32]Lim,J.M.How do writers establish research niches?A genre-based investigation into management researchers’rhetorical steps and linguistic mechanism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12,11:229-245.

[33]张德禄.语类研究理论框架探索[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5):340-344.

[34]Ayers,G.The evolutionary nature of genre:An investigation of the short texts accompanying research articles in the scientific journal Nature[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8,27:22-41.

[35]Halleck,G.B.& Conner,U.M.Rhetorical moves in TESOL conference proposals[J].Journal of English for Academic Purposes 2006,5:70-86.

[36]Hirano,E.Research article introductions in 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A comparison between Brazilian Portuguese and English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9,28:240-250.

[38]Kwan,B.S.C.The schematic structure of literature reviews in doctoral theses of applied linguistics[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6,25:30-55.

[39]Samraj,B.Introductions in research articles:Variations across disciplines [J].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 2002,21:1-17.

猜你喜欢

语步语类语篇
话语杂糅中的生死观建构——“生前契约”语类分析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裁定书的语步结构分析
互动构建的时空延展和情感变迁——电子哀悼多模态语类特征
语类教学法:理论基础与改进策略
中外光学学术论文摘要非常规语步的对比分析
语类翻译探究
专家作者与学术新手间的摘要修辞对比研究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