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性重症胆管炎50例临床观察

2013-03-24薛晓文

中外医疗 2013年5期
关键词:胆管炎引流术胆道

薛晓文

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 常德 415000

急性重症胆管炎50例临床观察

薛晓文

湖南省常德市第四人民医院普外科,湖南 常德 415000

目的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该院收治的50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将2005年2月—2008年3月收治的24例患者作为手术组,将2008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26例患者作为鼻胆管引流(ENBD)组,分别采用手术治疗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术组患者治愈率高于鼻胆管引流组,两组对比差异明显,但手术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高,与鼻胆管引流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手术组高于鼻胆管引流组。结论鼻胆管引流术具有风险小、创伤小及并发症少等优点,但其无法根治急性重症胆管炎,手术治疗根治效果好,但并发症发生率相对较高。

鼻胆管引流术;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观察

胆汁淤积、胆道梗阻及并发细菌感染三者相互作用可引发急性化脓性感染,临床中称为急性重症胆管炎,其在腹部外科中属常见急腹症。其早期主要临床表现为肝胆系统损害,后期可发展成多器官系统的全身严重感染性疾病,最终引起多器官功能衰竭。治疗此病的关键是使胆道梗阻及时解除,胆道通畅[1]。传统的治疗方法主要是行开腹胆道引流术,但其死亡率较高,故该病在临床中治疗较棘手。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应用范围逐渐增广。为探讨急性重症胆管炎的有效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该研究选取2008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48例分别采用传统开腹胆道引流手术及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进行临床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08年4月—2012年1月收治的26例急性重症胆管炎患者作为鼻胆管引流(ENBD)组,2005年2月—2012年 1月收治的24例急性重症胆管炎行传统手术的患者作为传统手术组。手术组男 14例,女 10 例,年龄 26~80岁,平均(58.12±1.24)岁;病因:胆总管中下段结石7例,壶腹癌l例,低位胆管癌1例,胆瘘l例,肝移植术后1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胆道蛔虫l例,发热1例,黄疸1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1例,腹痛1例,并发原发性高血压1例,并发糖尿病1例,并发冠心病1例,并发肺心病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陈旧脑梗死1例。鼻胆管引流组男15例,女11例,年龄 26~80 岁,平均(58.12±1.24)岁;病因:低位胆管癌 1 例胆总管中下段结石8例,壶腹癌l例,胆瘘l例,肝移植术后1例,胆道蛔虫l例,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1例,腹痛1例,发热1例,黄疸1例,多器官功能障碍和衰竭1例,出现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2例,并发冠心病1例,并发原发性高血压1例,并发糖尿病1例,并发肺心病1例,并发肾功能不全1例,并发陈旧脑梗死1例。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经明确诊断后,给予抗感染,抗休克,纠正水、电解质平衡失调及营养供给和对症治疗。传统手术组:进行充分的术前准备,主要实施手术有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加胆囊切除、T管引流加胆囊造瘘术、T管引流。鼻胆管引流组:先行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检查,经明确诊断后,行内镜括约肌切开术,先用网篮将结石取出,再放置鼻胆管引流(ENBD)。若结石多发而无法一次取尽或结石取出困难患者,则须先行鼻胆管引流术,置管达结石近端后充分引流,待患者病情出现好转后可再行内镜取石。

1.3 观察指标

观察传统手术组及鼻胆管引流组患者治疗后的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进行临床统计对比。

1.4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检验水准为σ=0.05。

2 结果

传统手术组治愈率高于鼻胆管引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死亡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传统手术组死亡例数高于鼻胆管引流组,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治愈率及死亡率对比[n(%)]

手术组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高于鼻胆管引流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比较[n(%)]

3 讨论

急性重症胆管炎主要是由于患者胆管出现梗阻,导致胆管内压明显上升而出现的一种临床常见病。在胆道感染、梗阻及胆道高压基础上,胆汁若出现流通不畅,胆汁内细菌可大量繁殖,并产生较多毒素,引起胆管壁黏膜坏死,胆道黏膜的屏障功能被破坏,感染范围不断增多,胆管周围出现小脓肿[2]。且较多含胆红素颗粒的细菌进入血液循环后可相继导致毒血症、菌血症,造成多器官功能不全及感染性休克,最终导致患者死亡。其临床表现主要有寒战、腹痛、黄疸、高热,神经精神症状及感染性休克等,损害多器官功能[3]。其主要特点是病情易恶化、并发症多、起病急、病死率高等。在中国,其不仅是胆道疾病最突出的急症,也是较严重的常见急腹症。患病后患者可出现胆道急性化脓感染,并伴有胆道梗阻,胆汁排泄出现障碍,胆管内出现浓稠胆汁,使胆内压增高,严重时出现死亡。

急性重症胆管炎病死率较高,可达32%,其治疗的关键是及时对胆管行减压引流。但相关研究表明,内科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临床疗效较差,而外科手术虽能起到胆管减压的目的,但其手术风险大,且术后可出现腹膜粘连、感染等并发症,常需进行二次手术[4]。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治疗基本取代传统胆管开腹胆道引流术。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是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的重要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内镜下置鼻胆管,通过外接负压器的作用可将胆管内胆汁引流至患者体外。导管又可在胆管壁和结石间起到支撑的作用,部分胆汁可因至十二指肠,极大地缓解胆管内高压。

该研究中分别采用传统外科手术治疗和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通过比较发现,手术治疗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较高,手术创伤大,风险高,对患者身心造成较大伤害,但其根治效果较好。该组案例中,手术组患者治愈率明显高于鼻胆管引流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治疗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较低,风险小,且并发症少,在鼻胆管引流术前行乳头肌切开术,并用网篮取石,效果较好,其主要优点为:①提高鼻胆管插管成功率;②使内镜操作次数减少;③行乳头肌切开术后,使脓性及含有较多胆泥的胆汁较易排除胆管,偏于胆管内冲洗;④对于胰液引流有较好作用,且内镜下鼻胆管引流术在高龄患者、伴较多并发疾病及全身情况较差患者中优势较明显[5]。但同时也存在无法根治的缺点,有待进一步完善。

[1]王贺洪,赵艳云.急性重症胆管炎50例治疗分析报告[J].中国社区医师,2010,17(12):84.

[2]王鲁.急性重症胆管炎50例的外科治疗体会[J].吉林医学,2011,32(7):1353-1354.

[3]张涛,张丰伟,李楠.急性重症胆管炎21例诊治体会[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4):155.

[4]姜开通,曾宪忠,鲁临,等.急诊内镜下EST并ENBD治疗急性重症胆管炎105例临床分析[J].山东医药,2006,46(26):24-25.

[5]张建都,王泰岳,陈剑.老年急性重症胆管炎32例临床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1,31(3):512-513.

R575

A

1674-0742(2013)02(b)-0071-02

2013-03-05)

猜你喜欢

胆管炎引流术胆道
滇南小耳猪胆道成纤维细胞的培养鉴定
唐映梅:带你认识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
维护服在胆囊穿刺引流术后患者管道维护中的应用
硬化性胆管炎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胆汁瘤治疗中的应用
负压封闭引流术(VSD)在骨外科针对创伤软组织缺损治疗中的研究
探讨预防基底节脑出血钻孔引流术后再出血及早期治疗
无痛内镜下胆道金属支架置入治疗胆道恶性梗阻
腹腔镜胆道探查术中胆道镜的应用技巧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重症胆管炎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