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30例腹腔镜下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的临床分析

2013-03-24李玉荣

中外医疗 2013年5期
关键词:浆膜肌瘤开腹

李玉荣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30例腹腔镜下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的临床分析

李玉荣

内蒙古满洲里市第一医院,内蒙古 满洲里 02140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的方法及手术情况。方法将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该院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的患者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腹腔镜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和对照组15例(开腹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对两组的术中及术后情况进行对比。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效果更为明显。

腹腔镜;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

目前随着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先进的医疗设备比如磁共振,超声以及CT等,子宫肌瘤确诊率得到了显著提高。越来越多的女性都希望保留子宫,腹腔镜下开展的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创伤小,而且恢复快,因此得到了很多专科医师以及病人的认可[1]。为了探讨腹腔镜下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的方法及手术情况,现对2010年8月—2012年8月在该院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组资料共计30例,均为剔除子宫浆膜下肌瘤的患者。年龄35~57岁,平均(41.1±3.3)岁。患者有不同程度不适症状,亦有无不适症状的,其中伴月经过多6例。症状出现至手术时间5 d~6.3年,平均(16.5±2.5)月。所有子宫肌瘤均位于浆膜下,大小2.2 cm×3.4 cm×3.2 cm~5.7 cm×4.8 cm×6.6 cm。 患者术前均获得影像学诊断。随机分为观察组15例(腹腔镜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和对照组15例(开腹子宫浆膜下肌瘤剔除术)。

1.2 排除标准

肌瘤面积很大(直径超过8 cm),根据影像学显示可以得出,其接近盆腔大血管,无法除外粘连;与肌壁间或者是黏膜下子宫肌瘤合并;盆腔恶性病变;病人身体条件很差,不能忍受手术。

1.3 手术方法

观察组选截石位,进行心电监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留置导尿。使用气腹针完成穿刺后,当出现满意气腹后,再分别于脐部及脐左侧以及一个耻上和一个右下腹处放进穿刺套管,同时于脐部位置置镜,并将举宫器由宫颈放入。如果是带蒂的浆膜下肌瘤,将肌瘤蒂部套扎,并以结扎线上方1.5 cm处为分界线,切开浆膜层达瘤核,将肌瘤完整剥出,再次将套扎线勒紧,最后通过电凝方式止血。如果是不带蒂的浆膜下肌瘤:首先需要对肌瘤浆膜下进行以生理盐水稀释的催产素注射,若肌层显示白色就表明注射位置是无误的,在距肌瘤基底附近约1.5~2.0 cm处,通过单极电钩将肌瘤表面的浆膜层切开,一直到达瘤核为止,这时大肌瘤呈现出梭形切口状,将浆膜层切开直到环绕瘤体1周,接着再通过双极电凝来凝固基底部血管,将浆膜缘剥开,使用大抓钳将肌瘤夹紧,并同步进行旋转以及牵拉,不断推举举宫器以确保子宫进行对抗牵拉,缓慢将肌瘤剥出,查看创面是否存在渗血,通过电凝以及缝合方式止血,可以选择1号可吸收线对子宫创口进行连续缝合。使用子宫旋切器将肌瘤旋切,取出标本送病理检查,并及时清洗盆腔,查看创面是否存在渗血,对照组以最常用的开腹方式手术。

1.4 观察指标

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排气时间、术中出血量、抗生素使用时间与住院时间。

1.5 统计方法

2 结果

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情况

3 讨论

子宫肌瘤作为一种良性肿瘤,在妇科疾病中经常会见到,该组大部分都是40岁左右的妇女,她们强烈的希望器官正常机能都能得到保留。对子宫肌瘤进行治疗虽然方式多样,不过最常见的方式依然是手术切除,这也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以往的经腹开放手术由于对腹腔脏器带来的影响较大,而且手术结束后往往会伴随很多症状。浆膜下肌瘤由于位置表浅,剥离难度小,因此出血量少,通常都会选择腹腔镜手术[2]。从该组结果可以看出,选择腹腔镜下浆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相比于以往的腹式手术,两组的手术时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抗生素使用时间以及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在实施腹腔镜技术的过程中,所需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操纵人员的技术水平,而其失血量多少主要依赖于肌瘤的面积以及术者操作技能。出血属于全部并发症中最为严重的一种。如果是带蒂的浆膜下肌瘤,通过套扎线对肌瘤基底部进行套扎,确保肌瘤附近血管在开始开放前得以闭合,有利于降低出血量。如果是不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要对基底部进行以生理盐水稀释的催产素注射,其可以促进平滑肌收缩,进而降低出血量。如果瘤体面积较大,要尽最大的努力保留浆膜,以方便拉紧缝线,确保缝合的完全性。如果肌层缺损较深的话,需要进行双层缝合,以预防残腔出现。关于子宫切缘,要注意对其全层进行缝合,以防止手术结束后于肌层中出现深部血肿,避免瘢痕组织引发瘘管或者是术后远期妊娠子宫出现破裂。通过这样的缝合,可以把出血风险维持在最低水平[3],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处于盆腔血管例如子宫动脉附近的肌瘤腔镜治疗务必要小心,手术过程中存在不易于剥离以及大出血几率。

虽然怀孕后子宫血管会变多变粗,提高了出血的几率,由于腹腔镜技术在不断发展,操作人员的手术技术在日益熟练,采取腹腔镜技术还能对妊娠合并浆膜下子宫肌瘤进行剔除。相关研究显示[4],腹腔镜相比于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来说,前者对卵巢功能作用不大,尤其是在子宫次全切方面效果较好。所以,腹腔镜在治疗子宫肌瘤等方面,其重要地位日益凸显出来。

[1]侯征,熊光武.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中减少出血的方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2,6(1):7-9.

[2]张英杰,江碧艳.腹腔镜与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对卵巢功能的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1,8(3):52-54.

[3]梁革,甘精华,农文政,等.腹腔镜下大子宫次全切除术的临床观察[J].微创医学,2012,7(1):21-23.

[4]Tinelli A,Hurst BS,Hudelist G,et al.Laparoscopic myomectomy focusing on the myoma pseudocapsule:technical and outcome reports[J].Hum Reprod,2012,27(2):427-435.

R737.33

A

1674-0742(2013)02(b)-0034-02

2012-11-14)

猜你喜欢

浆膜肌瘤开腹
鹅传染性浆膜炎的流行病学、临床表现、诊断与防控
鸭传染性浆膜炎的临床特征、实验室诊断及防治措施
子宫肌瘤和怀孕可以共存吗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肺淋巴管肌瘤病肺内及肺外CT表现
你了解子宫肌瘤吗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术治疗胆囊息肉的对比分析
腹腔镜脾切除术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脾脏占位的比较
改良抗酸染色法在结核性浆膜炎临床诊断中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