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36例临床治疗分析

2013-03-24钟丽球

中国医药科学 2013年22期
关键词:体征气道支气管

刘 锋 钟丽球

1.广西玉林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广西玉林 537000;2.广西玉林市第一人民医院临床药学部,广西玉林 537000

支气管扩张与哮喘均是临床工作中呼吸系统较为常见的疾病,其临床特点存在较大区别,支气管扩张容易导致患者出现反复的肺部感染,而哮喘则可以引发气道的阻塞、痉挛,对支气管扩张的症状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两种疾病可以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是病情加重[1]。因此当两种疾病合并出现时治疗的难度较高,实施常规呼吸系统临床治疗措施较难取得理想的疗效[2]。目前对于支气管扩张并发哮喘的临床研究报道较少,其发病机制尚没有完全明确,本研究通过对我院该类患者在常规使用抗菌、化痰及β2受体激动剂进行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静脉注射、雾化吸入联合治疗,并辅助以物理治疗,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以作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支气管扩张并哮喘患者36例,其中男19例,女17例,年龄26~63岁,平均年龄(45.8±8.1)岁,病程时间4~12年。

所有患者具有长期咳嗽、有浓痰等典型的支气管扩张临床症状及体征,患者痰液静置分层(下层见脓性物、中层见黏液、上层见泡沫);临床检查肺部可闻及干、湿啰音;影像学检查可见支气管管腔扩大、管壁增厚(CT检查),同时远端支气管呈现囊状或柱状扩张(支气管造影);同时伴随明显的哮喘临床表现,可出现弥漫性的散在呼气喘鸣音,并多有家族性或个人的既往过敏史。排除已经诊断出的其他呼吸道疾病、心肺联合疾病患者,合并有严重的心肌疾病或肝、肾等主要器官功能障碍患者,伴发其他严重的慢性基础疾病或急性感染患者,以及妊娠期、哺乳期妇女[3-6]。本次实验前所有患者均充分了解实验内容,自愿参与,并已签署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学要求。

1.2 方法

所有患者经确诊入组后使用抗菌药物、化痰药物及β2受体激动剂等进行常规治疗,药物用量根据患者病情及临床用药标准具体调整。治疗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使用甲基强的松龙(Pfizer Manufacturing Belgium NV,H20080284,40mg/支)混悬液注射剂进行静脉注射,40mg/次、1次/d,共治疗3d;以及使用布地奈德混悬液(Astra Zeneca Pty Ltd,H20090903,1mg/2mL)混悬液注射剂进行雾化吸入,1mg混悬液融入3mL生理盐水,使用高流量氧喷射雾化进行吸入,吸入时间15min/次、2次/d。同时应用以无创正压通气及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等进行物理辅助治疗。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对比(±s)

表1 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情况对比(±s)

注:通过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体征情况,#P<0.05

组别 n 咳嗽 咳痰 咳血 气促 发热 总分治疗前 36 3.27±0.37# 3.42±0.41# 1.31±0.28# 3.96±0.43# 1.00±0.11# 12.58±3.15#治疗后 36 1.08±0.16 1.10±0.23 0.28±0.10 2.17±0.35 0.00 4.65±0.82 t 7.269 9.846 8.711 5.473 17.254 12.817 P 0.015 0.009 0.011 0.036 0.002 0.004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对比(±s)

表2 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对比(±s)

注:通过统计学分析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情况对比,#P<0.05

组别 n FVC(L) FEV1(L) FEV1/FVC(%) Raw(%) Gaw(%)治疗前 36 2.16±0.18# 1.68±0.27# 59.86±3.25# 517±82# 23.49±5.18#治疗后 36 2.53±0.24 2.54±0.30 67.95±3.09 184±35 87.86±10.54 t 5.437 8.716 6.256 16.472 11.524 P 0.041 0.015 0.024 0.002 0.006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进行痰涂片实验室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检测肺功能各项指标水平,并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

临床症状、体征积分为[7]:咳嗽,按每日出现次数积分,0分、0次,1分、<5次,2分、5~10次,3分、10~20次,4分、>20次;咳痰,按每日咳痰容积积分,0分、无痰,1分、<5mL,2分、5~10mL,3分、10~20mL,4分、>20mL;咳血,按每日咳血容积积分,0分、无痰,1分、<5mL,2分、5~10mL,3分、10~20mL,4分、>20mL;气促,按每分钟呼吸频率积分, 1分、14~18次,2分、19~20次,3分、21~25次,4分、>25次;发热,按患者体温积分,0分、无发热,1分、有发热但<38℃,2分、38~39℃,3分、超过39℃。

肺功能检测指标包括FVC(用力肺活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FVC、Raw(气道阻力)以及Gaw(气道传导率)。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使用SPSS软件17.0版本进行统计学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检验可信区间95%,检验水准为0.05,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的缓解,痰液涂片实验室检查中嗜酸性粒细胞(EOS)从(8.49±1.38)%减少到(3.52±2.18)%,肺功能检测各项指标水平(FVC、 FEV1、FEV1/FVC、Raw以及Gaw)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3 讨论

支气管扩张与哮喘在呼吸内科临床上均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切随着现代城市化建设的快速发展与环境的恶化,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率仍呈逐年上升趋势。支气管扩张并哮喘属于呼吸道疾病中较为特殊的气道慢性炎症,该病的发病原因与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以往临床常针对病症采用常规呼吸道用药进行治疗[8]。

但支气管扩张通常会出现肺部的反复感染,导致黏膜上皮遭到破坏,气道自洁能力减弱,支气管阻塞、痉挛,在合并哮喘发作后,分泌物在支气管腔内出现滞留,排出较难,降低抗生素等药物效果,无法有效的控制炎症,进一步使支气管扩张病情加重;同时支气管扩张也会导致气道更为不稳定,增加细菌感染机会,容易促进哮喘的产生。因此这两种呼吸道疾病合并时治疗难度较高,临床上主要治疗目的为控制感染、缓解气道痉挛、通畅呼吸道、排除痰液等,但实施常规的呼吸道用药很难达到良好的临床效果[9]。

临床上对这两种疾病虽然都有其相应的诊断标准,但当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时常会被误诊或忽视哮喘的病情,因为哮喘在临床上可出现多种表现,且复杂而不典型,而支气管扩张的临床症状及体征通常较为明显,如出现咳嗽、喘息等哮喘症状常被误作为支气管扩张所致的肺部感染引发症状,因此在临床上对该病需要仔细观察、加强鉴别,以免发生误诊而延误病情[10]。

β2受体激动剂可以通过影响腺苷酸环化酶进而使钙离子泵激活,以增加钙离子外流,减少细胞内钙离子储量,可直接作用于终末支气管及小气道的平滑肌,使其舒张进而解除痉挛、扩张小气道,促进痰液的排出。糖皮质激素具有较强的局部抗炎能力,可以阻止、降低过敏介质的释放及其功能,对过敏原进行抑制,同时可以收缩微小血管,以减少炎性渗出及水肿,使毛细血管扩张对炎症细胞形成抑制,避免其向炎症的部位移动。部分学者认为使用糖皮质激素可以导致局部的感染出现扩张,但有相关研究表明,地塞米松在对白细胞凋亡产生作用时,缩短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时间,同时延长T细胞的凋亡时间,而引发哮喘、维持气道炎症的主要效应细胞是嗜酸性粒细胞,因此糖皮质激素有利于气道及肺部的抗损伤机制。

支气管扩张患者的营养情况通常较差,全身使用抗生素虽然对机体的抵抗能力有所促进,但在病灶局部无法达到有效浓度,使得肺部感染无法得到快速有效的控制,同时气道分泌物的长期滞留也对抗生素等药物药效的发挥产生不利影响。这就需要尽快对气道的分泌物予以清除,维持呼吸道的畅通,增加通气量并提高抗生素应用效率及局部效果。

在治疗方式的选择上,雾化吸入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药物的利用效率及针对性,这种给药途径可以将浓度较高的药物快速而直接的送至靶器官,使病灶局部维持较高的药物浓度,起效迅速且效果较好,同时显著降低了其他器官、组织内药物浓度,有效的减少了药物对机体其他部位的伤害及不良反应。而物理治疗措施的辅助性应用也对缓解临床症状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无创正压通气辅助呼吸机的应用可以有效增大患者通气量,而纤维支气管镜下吸痰能够帮助患者有效排痰,使得药物药效得以充分的发挥,临床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本研究结果表明,所有入组患者在治疗后临床症状及体征均有明显的缓解,痰液涂片实验室检查中EOS从(8.49±1.38)%减少到(3.52±2.18)%,肺功能检测各项指标水平(FVC、FEV1、FEV1/FVC、Raw以及Gaw)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临床治疗难度较高,我院通过对其进行多途径、多机制联合用药治疗并辅以物理治疗,能够有效的缓解其临床症状,改善患者肺功能情况与病情,具有理想的临床应用效果与价值。

[1] 胡清华,严利华,王梦奇,等.重症支气管哮喘合并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中西医结合救治[J].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2012,19(3):180-181.

[2] 周孟恩,战波.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静脉应用激素的疗效及安全性观察[J].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3,23(2):695-696.

[3] 肖毅华.孟鲁司特联合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儿童哮喘40例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2,33(30):6550.

[4] 阿丽菲拉,黄霞.吸入激素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的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6):51-52.

[5] 戴元荣,丁敏娇.支气管哮喘中支气管扩张的伴发情况及临床特点[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0):3548-3550.

[6] 林艳华.COPD与支气管哮喘合并COPD在肺通气功能、支气管扩张试验、气道阻力的临床观察[J].医学信息(中旬刊),2011,24(1):53-54.

[7] 高燕,包敏.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28例临床分析[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3,6(7):46,48.

[8] 欧阳远辉.激素吸入治疗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分析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8(31):177-178.

[9] 孙安凤,许力军,钱东华,等.硫酸特布他林联合布地耐德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的临床反应性[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07,24(2):719-721.

[10] 彭丹,侯欣.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32例临床分析[J].陕西医学杂志,2012,41(7):810-811.

猜你喜欢

体征气道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84例儿童气道异物诊治分析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芎归六君子汤减少COPD大鼠气道黏液的高分泌
利奈唑胺片剂有效治疗气道支架相关肺部MRSA感染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