癫痫病灶切除术的手术配合
2013-03-23赵晓霞孙红艳黑龙江省医院150036
徐 洋 赵晓霞 孙红艳 孟 培(黑龙江省医院 150036)
癫痫是神经系统的常见疾病,药物治疗效果差,由于神经影像学、神经电生理学的飞速发展和显微外科手术的普遍应用,使得癫痫的外科治疗更加安全和有效。我2011年3~5月在四川华西医院进修学习期间,参加了在脑电图(ECoG)系统引导下行癫痫病灶切除术12例,临床效果满意。该手术条件要求高、难度大,手术护理质量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现就手术配合及体会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12例,年龄3~56岁,长期癫痫病史经药物治疗控制不佳,入院后经Biologic128导视频脑电监测系统定位确诊,术前专家会诊、评估,无手术禁忌症。
1.2 术前准备
1.2.1 术前1天由巡回护士进行术前访视,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手术环境以及手术有关知识,介绍麻醉、手术方法及手术的安全性,以增强患者的信心,消除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心理。
1.2.2 手术用物:双极电凝、吸引器、供氧及配电系统,除备齐常规开颅器械外,还应准备脑神经外科显微器械、头架、电动颅钻、电动磨钻、皮层电极、深部电极、诱发电位设备等。由于该项手术条件要求高,所用仪器、设备较多,术前应仔细检查其性能及完好性,确保术中运转正常。
2 治疗方法
2.2 手术步骤及术中配合
2.1.1 患者入手术室后取平卧位,巡回护士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后,协助麻醉师施行静脉复合麻醉,全麻下行气管插管后,安置体位,上头架。
2.1.2 器械护士提前上台整理手术器械及用品,协助医生消毒铺单,并与巡回护士配合连接好各种管道和导线,巡回护士将磨钻、铣刀、双极电凝等仪器就位并接通电源。
2.1.3 手术切口以术前癫痫定位区为中心,逐层切开皮肤皮下至颅骨外膜,翻开皮瓣,上头皮夹止血;磨钻钻孔,铣刀开骨瓣,翻开骨瓣并固定;切开硬脑膜,于颅骨外膜上悬吊硬膜1周,棉片置于骨缘周围。
2.1.4 暴露术区脑组织,连接美国 Bio-logic128导视频脑电图(ECoG)系统各仪器导线,调节好各种参数,用湿润的皮层电极片监测术区脑皮层,用深部电极探测海马、杏仁核等,确立癫痫病灶,并用定位纸标记癫痫灶范围。在ECoG引导下进行皮层脑电图定位时,通常麻醉师减浅麻醉,患者易躁动,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头部与肢体是否移位,液体有无渗出,电极板是否脱落,手术间尽量减少人员走动。
2.1.5 在避开功能区情况下切除癫痫灶及病灶,如癫痫灶在功能区,可行软脑膜下横纤维切断术或低功能带电灼。再次监测皮层电极,确定癫痫灶切除完全为止,检查无活动性出血,无异物后,硬脑膜减张修补,以防止术后硬膜外血肿形成。术野彻底止血后放置引流,清点棉片、缝针等无误后,骨瓣复位,逐层关颅,头部加压包扎。待病人全麻清醒后送回ICU并与ICU护士进行交接。
2.1.6 术中器械护士要密切注视头部术区,及时准确传递手术器械。巡回护士根据手术需要调整双极电凝及磨钻的参数和功率,配合麻醉师密切观察病情,监测生命体征、尿量、心电图、血氧饱和度等的变化。尿量是反映组织灌注体液平衡的重要标志,要时刻注意尿量和血压的变化,为术中输液提供可靠依据。
3 体会
3.1 巡回护士术前1天做好术前访视,介绍手术方法、手术体位以及手术的安全性,解除其思想顾虑,减轻病人心理压力,避免因恐惧、紧张等因素造成癫痫发作,使之在良好的心理状态下接受手术。
3.2 患者入室后,应当专人看护。术中护士与术者的密切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癫痫灶切除,其形态基本是正常的解剖结构,因此显微手术操作尤为重要,开展此项手术不仅要求手术医生应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精湛的技术操作,同样要求手术室护士熟悉颅内解剖,熟练掌握仪器的性能、结构以及手术器械的操作使用,术中迅速、准确传递手术器械,达到台上台下配合默契,共同完成手术任务。
3.3 手术条件要求高,所用仪器、设备较多,为了保证手术的顺利开展,术前应仔细检查其性能及完好性。
3.4 由于该手术难度大,参加人员多,术中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进入手术间人员应控制在最少范围,且在手术开始和术中使用两次抗生素。
3.5 术中进行皮层脑电图定位时,因麻醉师减浅麻醉,患者易躁动,术中护士应密切观察患者头部与肢体是否移位,液体有无渗出,电极板是否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