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宏观视角到微观层次
——第九届语体风格学术研讨会综述
2013-03-23刘晨红许钟宁
刘晨红 许钟宁
(北方民族大学文史学院,银川750021)
2013年9月28日至30日,由北方民族大学主办、《当代修辞学》杂志社协办的第九届语体风格学术研讨会在宁夏银川北方民族大学隆重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复旦大学、暨南大学、安徽大学、华东师范大学等三十多所学校的五十多位语言学专家、学者及研究生。与会者围绕语体学与语言风格学的中心议题从宏观和微观角度展开了深入讨论。
安徽大学袁晖致开幕词。开幕式后,会议进入大会报告和小组讨论阶段。
烟台大学丁金国的报告《语体的属性及运行机制》(丁因身体原因未出席,由张力军代为宣读),围绕着语体的属性、语体的功能、语体的运行机制展开。他认为语体(genre)是在语言运用功能域制约下所形成的语用范式(或称为言语模型),都是类的概括,即同类语篇的形式结构及所负载的类型意义。这种类型意义就是语体的属性,具体表现为域场的依存性、表达的导向性、形态的等级性。语体的功能主要有提示功能、规范功能、整合功能、美学功能。这些功能通常是合力发挥作用,以一种为主,其它辅之。语体系统内部各类语体间或同一语体的各成员间,始终处在相互作者之中,而相互作用的过程及方式就是语体的运行机制,可从语体的存在状态、运行过程和运行方式、高低语体的对立与转换三个方面进行考察。
暨南大学黎运汉的报告《模糊语言风格文化窥探》,从文化、语言、汉语言风格的互融互动关系、语言是明晰与模糊现象的对立统一体的观点出发,提出语言风格是模糊现象,认为促成语言风格模糊性的根源是汉文化。
复旦大学祝克懿在《互文语篇结构的系统性》的报告中,从互文语篇结构的角度探讨了语篇系统的生成。她认为,克里斯蒂娃创立的将互文性与语篇性结合起来的互文语篇理论更好地反映了语篇的系统结构规律。以此理论为基础,从语言要素的关系着眼,可以把互文语篇理论的系统性概括为:注重从小句关系扩展到句际关系、功能段关系、篇际关系直至超链接实现的超文本等系统关系;将这些关系提取为篇内的微观关系、中观关系和篇际的宏观关系,进而从语篇的微观及中观结构视角作理论论证和实例分析。关于微观结构视角,报告以“X+力”互文构式的系统性为例进行了分析;关于中观层级研究,她指出可从两个方面进行:一是功能块的结构机制,二是功能块的衔接机制设置,在功能块这一中枢结构单元基础上添加“语篇实现语境”的完篇成分,就形成“句子≤功能块≤语篇”的结构关系和层级划分模式,既能覆盖语篇结构类型,又使纷繁复杂的结构关系变得简单清晰、逻辑分明。
河北大学李胜梅的《“比喻”这个词: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多角度考察》,运用“词价”理论,考虑“比喻”各义项和用法的不同使用频率、学习难度,同时考虑与相关语言点之间的相互衔接和配合,对“比喻”一词,从词汇教学、句式教学、篇章教学、修辞教学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
安徽大学岳方遂《关于语体研究中的几个问题》的报告认为,社会流行体如淘宝体、凡客体等,不是成系统的言语表达体系,因而不是真正的语体,也不属于文体,而只是流行句式,是以浓缩的方式对公共事件进行微传播的“词媒体”。对于是否可以将正式和非正式、典雅和通俗等作为划分语体的标准,报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并呼吁加强语体词、句的研究。
江汉大学潘世松的报告《语言生态伦理概念提出的实践必要与知识前提》提出,语言是一种生态现象,语言及其表现形式言语或话语有其生态位。话语生态位的状况通过语体伦理来表征,而语体伦理强度与语体要素的适宜程度成正相关。其实践必要性以相关学科知识尤其是语言学知识的储备充分性为前提,语言知识主要包括语言的本质、语体习得理论、职业语言培训与终身性语体习得实践三个层面。
北方民族大学刘晨红在《告示语的言语行为研究》的报告中,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了告示语,认为告示语的使用目的是影响管理对象的行为举止。直接指令告示语的发话者要受话者实施一个行为的意图是明晰的、清楚的,易为受话者解读;间接指令告示语的话语形式与功能是不一致的,其真正意图不是直接由字面意思表达,而是需要借助语境理解。前者表达形式相对单一,多使用祈使句;后者话语形式复杂,表达策略是多采用互文。指令性告示语言语行为的形式选择,其制约因素主要是话语主体之间关系形成的“话语权力”。报告最后通过语言调查表明,人们对间接指令性告示语的接受度要明显高于直接指令性告示语。
分组讨论中,代表们发言踊跃,讨论集中深入。话题包括广告语体、新闻语体、政务微博、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语体问题等。袁晖《说说“拈字”》、曾毅平《领域语体论略》、孟建安《广告语体制约修辞语义的表达》、李少丹《新闻语体失度修辞的类型及特点》、李卫中《从语言信息传播效果的角度看政务微博》、吕东莲《多模态隐喻在电视广告中的隐喻——以“2013年加多宝凉茶〈美食篇〉”电视广告为例》、楼华荣《现代汉语话题的核心信息特征及其类型》、秦惠兰《对外汉语语体教学的大纲要求与教学途径》、周芸《汉语作为外语学习者语体能力初探》、郭玉梅《谈同义手段选择和得体性原则的关系》等报告,使与会者获益匪浅。
小组讨论结束后,暨南大学曾毅平作了大会总结。正如岳方遂在发言中指出的,这次会议有两个突出特点:一是学术性,与会代表为学术问题而来,就共同关心的学术问题进行切磋探讨,一切非学术的问题都被排除在外;二是民主性,会议弘扬学术自由、学术平等的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