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同与偏差:当下国人民族精神的认知状况

2013-03-23

东岳论丛 2013年6期
关键词:国民弘扬中华民族

徐 畅

[徐畅,1965年生,男,历史学博士,山东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全球化时代中华民族精神的认知与教育对策研究”(项目号:06&ZD033)子课题“当下中国历史教育与民族精神认知状况调查与分析”之阶段性成果]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培育、并通过一定的社会行为方式所表现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性格心理等方面的总和。中华民族具有5000年的文明史,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塑造了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那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精神。民族精神在历史绵延中逐渐沉淀生成,具体体现在民族文化、生活习俗、宗教信仰、社会心理等各个方面。民族精神既具有历史的传承性,又具有鲜明的时代性特征;既深藏于一个民族的思想和文化之间,又显现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既凸显于宏大的历史事件,也隐含于历史的细枝末节;既是深奥抽象的概念,又是具体鲜活的事实。为了真切把握当下国人民族精神认知状况,2010年5月,我们以“中华民族精神总体认知”、“中国传统文化认知”、“中华传统美德认知”、“爱国主义认知”、“革命精神认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历史教育和民族精神认知”为专题,设计了7种问卷(每种30~35道题目),在济南、青岛、枣庄三地的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农村居民、城市居民6个群体中发放了370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440份。

认 同

从调查问卷的分析结果来看,国民对我们所设计的问卷,虽然存在地区、性别、年龄、政治面貌、宗教信仰、知识程度等方面的差异,但整体上对中华民族精神是认同的,反映出了中华民族精神强大的生命力和在国民心目中的崇高地位以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的紧迫性。下面略作介绍:

中华民族精神总体认知良好:82.79%的人对中华民族精神包涵的内容有清晰正确的认识;57.08%的人能准确地认识到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民族精神的凝聚功能得到普遍认同(81.15%);民族精神的激励功能得到认可(69.88%);在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70.84%的人选择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利益和集体利益;74.39%的人赞同“国家兴亡,匹夫有责”;75.82%的人认为“和谐世界”继承了中国文化“和”的传统精髓,体现了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民族精神;73.77%的人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是增强综合国力、应对国际竞争的客观需要。

认同传统文化程度较高:93%的人对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都有所认识;79.76%的人能够正确回答“炎黄子孙”中的“黄”指的是黄帝;80%的人知道“四书”之所指;82.39%的人认为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值得继承和发扬;80%的人认为有必要将传统节日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81.98%的人认为在法定节假日中增加传统节日“有利于弘扬传统文化”。

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深入人心:64.52%的人认为谦让是非常重要的传统美德;61.64%的人认为应该讲求诚信;62%的人在公交车上遇到老弱病残孕时“每次都会积极让座”;在与父母之间出现意见分歧时,71.4%的人会“保留自己的想法,尊重父母的意见,慢慢沟通”;关于“孔融让梨”,86.25%的人认为“值得大力宣传”;78.49%的人认为勤俭节约是传统美德,不管物质如何富足都应该继续发扬。

爱国主义情感深厚理性:98.79%的人肯定了自己的爱国态度;97.18%的人认可周围人的爱国态度;96.78%的人认为应该理性爱国;97.99%的国民知道《义勇军进行曲》是国歌;98.39%的国民知道五星红旗是国旗;90.34%的人了解香港回归时间;96.58%的人反对“台独”;88.73%的人认为钓鱼岛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革命精神认知积极正确:82.16%的人认为孙中山属于革命先辈;77.56%的人选择五星红旗的含义为“红色象征革命,五星象征团结”;73.33%的民众认为“爱党爱国,拥有国家荣誉感和民族自豪感”的革命精神值得发扬。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一致:69.83%的人认为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77.27%的人认为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是我们的共同理想;82.02%的人认为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的时代精神;69.42%的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民族创造力;52%的人认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可以提升综合国力、提供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72.52%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72.52%的人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民族精神的升华。

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历史观念基本正确:90.49%的人知道司马迁是历史学家;大多数国民能够判断出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国家是指德国(82.89%)、日本(71.48%)、意大利(58.75%);61.79%的人认为“历史就像一个小姑娘,怎么打扮她都行”的观念是错误的;对于南京大屠杀,71.10%的人认为应“以史为鉴,放眼未来”,而不是“以牙还牙,以血还血”。

偏 差

国民虽然总体上认同中华民族精神,但又存在一定的偏差,有的结果虽在意料之中,但有的却又颇出意外——当然我们不能将调查数字绝对化,限于篇幅下文举例说明。

关于中华民族精神总体认知:汉族(84.76%)和少数民族(40.91%)对中华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认知存在差异;团员(71.10%)比党员(47.06%)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有较为清晰的认知;7.17%的人认为和平年代没有发扬爱国主义的必要;赞成个人应当把报效祖国放在人生选择的首位的仅为46.55%,而且团员(81.65%)比例高于党员(73.53%);26.64%的人表示有机会愿意移民国外;5.53%的人认为弘扬民族精神没有意义。

关于中国传统文化认知:8.1%的被调查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不如西方文化,其中男性、儿童、青年人以及小学生、大学生、农村居民的选择比例均超过10%;24%的人认为从社会发展趋势看,传统文化无用武之地;只有60%的人对日本侵略者在中国推行奴化教育的本质及严重危害有正确认识。

关于中华传统美德认知:群众(69.46%)对“让德”的认同较党员(58.33%)和团员(59.04%)群体更高;关于勤俭节约是否“应继续发扬”,农民认可度最高(66.67%),党员比例(62.5%)最低。多数人对身边人的道德素养的评价不高,其中认为“还可以,总体比较自律”的占50.78%,认为“一般”的占23.5%,认为“很差”的占3.33%,认为“很高”的只占21.51%。

关于爱国主义认知:7.65%的被调查者一首爱国歌曲也不会唱;20.72%的被调查者自认为爱国态度一般,1.21%的人认为无所谓爱国不爱国;75.25%的人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骄傲,15.49%的表示“有时候会”,5.23%的人表示“没感觉”,4.02%的人表示“不会,中国太落后”了;关于日本侵华史,20%的人态度漠然,不予计较或者认为跟自己没关系,团员和群众中表示这是过去的事情没必要计较的比例高于党员,尤其是团员的比例高达15.93%。

关于革命精神认知:14.71%的党员和9.05%的团员、11.76%的党员和11.76%的团员分别认为李鸿章和曾国藩属于革命先辈;对于有的网络恶搞革命史实,被调查者选择“革命历史都是过去的事了,恶搞一下不算什么”、“恶搞本身只是娱乐,不一定都含恶意,无伤大雅”、“这些本来就是塑造出来的,恶搞一下也是另一种塑造”的比例分别为4.61%、12.63%、3.21%;20.84%的调查者不喜欢革命题材的电影电视剧。

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只有39.63%的人对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有较为清晰的认识;10.74%的人认为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

关于历史教育与中华民族精神认知:19.96%的人认为“九一八事变”是“反帝爱国运动”;22.43%的人认为法国是二战中的法西斯国家;22.81%的人赞同“胜者为王败者寇”;对于日本美化本国历史的危害性需要加强警惕和认识,虽有58.75%的人认识到它的危险性,但是比例偏低。

对 策

国民对中华民族精神整体认同度较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从中华民族精神自身发展来看,5000年来形成的中华民族精神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精神鼓舞力、感召力;第二,长期以来,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作用明显;第三,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的经济成就举世瞩目,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对于提振民族精神具有鼓舞意义;第四,学校、家庭教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对中华民族精神认知存在偏差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个人的知识程度、生活经历和阅历、所处的家庭环境等都是影响对民族精神认知的因素;第二,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的一些观念和思潮涌入中国,对中国传统观念造成了较大的冲击,在中西文化的碰撞过程中,模糊了对传统文化及民族精神的认知;第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向纵深发展,社会转型速度日益加快,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存在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特别是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的多样化,社会生活方式的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的多样化,以及就业方式和收入分配等的多样化,必然导致人们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的多样化,同时腐败、社会不公正等客观现实也影响了国民的价值判断;第四,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电视、网络、广播、报刊、杂志等大众传媒工具的发展,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传播和普及程度,这些大众传媒虽然总体上在给国民传播正确的价值观、正能量,但是不可否认的是有的传播媒介——尤其是网络、电视的某些不正确导向,严重干扰了国民的价值观;第五,学校虽有民族精神教育,但是尚不到位,没有将其放在应该摆放的位置。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有多种方式和途径,在此我们只强调3种理念:

第一,民族精神的教育应该贯穿国民一生。现在似乎有一种不言自明的观念,即民族精神的教育似乎只是针对学生而言的,其他国民被排除在外。调查结果也反映出类似的问题,例如国民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主要是在学生时代完成的,仅有8.3%的人是在步入社会以后,并且64.98%的人认为学校和老师是传统历史知识和观念传播的主要承担者;74.85%的人是通过学校教育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教科书和老师的传授是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最主要的途径(76.11%);43.72%的人认为有必要在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课,并且要贯穿各个阶段的学校教育。51.78%的人通过学校教育了解与传统美德相关的内容,仅有2.2%的人所具备的一些重要品德是在工作后形成的。事实上,学生时代的民族精神教育固然重要,但随着国民年龄增长、阅历丰富,先前所受教育形成的知识和价值观,往往会“淡忘”,甚至会“变异”,所以只有不间断地向国民灌输正确的价值观、正能量,才能保证其对民族精神的认识少出偏差,并在日常生活中正确地践行民族精神。

第二,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党和政府必须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方面形成合力。首先,学校是民族精神教育的主阵地,但是,教材内容过于枯燥(40.78%),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47.13%),因此如何提高教材的知识性、可读性是必须解决的课题。其次,家庭教育不可或缺,55.47%的人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是通过父母和家庭熏陶获得的,26.23%的人通过家庭教育接受民族精神教育。再次,大众传媒责任重大。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77.69%)和舆论导向(31.15%)对培养民族精神具有重要的作用,27.66%的人是通过舆论宣传接受民族精神教育的;72.31%的人是通过电影、电视了解我们的历史传统的,32.51%的人认为发扬民族精神的最佳途径是大力进行网络宣传;52.85%的人喜欢电视讲坛传授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49.81%的人现有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看法来源于电视电影,43.29%的人认为网络、影视、新闻媒体是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传播的主要承担者;尤其值得注意的是6-12岁年龄段人群通过网络了解历史传统比例明显高于其它人群(60.67%)。最后,党和政府对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起统领作用。50.7%的人认为党和政府是对革命历史、革命精神传播的主要承担者;65.98%的人认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党和政府的责任最大;

由此可见,只有学校、家庭、社会、大众传媒、党和政府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教育方面齐心协力,才能真正达到目的。

第三,公共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为有效的途径。中华民族精神植根于5000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史,主要凭借着史学活动来记载、积累和传承。认知第三定律认为客观事实可以统一人类认知。历史学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民族精神是历史学的灵魂。调查结果显示历史教育对传承与发扬传统美德非常有意义(61.11%),历史课是学到传统文化知识最重要的课程(34.48%),历史课本、教材、学术著作是最喜欢的历史教育方式(32.89%)。民众革命历史的认识和革命精神的认知,主要来源于历史教科书(66.53%)。传统文化的培养离不开历史教育,不学历史很难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68.62%),51.2%的被调查者认为革命历史教育在学校课程设置中应该受到更大重视,加强相关课程。68.18%的人是通过历史书籍了解我们的历史传统的,87.5%的人认为目前学校开设的课程中,历史课对价值观的养成有影响。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历史课是最有效的方式(22.43%),71.9%的人认为学习历史可以了解以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民族精神,64.45%的人认为加强以历史为主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是发扬民族精神的最佳途径。55.89%的人认为从学校的历史课本中可以受到一定的民族精神教育,64.07%的人认为对民族精神培养最有作用的课程是历史,33.88%的人对小学不开历史课感到不满意。75.1%的人现有的历史知识和对历史的看法来源于历史教科书,调查结果显示民众主要是通过历史知识了解中华民族精神的相关内容,因此加强历史教育是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和途径。

从以上调查结果,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历史教育在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应该通过面向全校学生开设中国通史课,来加强历史教育,从而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历史教育除了在学校的课堂上发挥主体作用外,历史教育应走出校门,面向社会,采取多种途径和方式进行历史知识的普及和教育,如百家讲坛之类的名家讲坛、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建设开放博物馆、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等方式展开历史教育。这种历史知识的教育和普及在美国被称之为“公共史学”或“公共历史教育”,它已经在外国民族精神的培育与弘扬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应当学习借鉴。

猜你喜欢

国民弘扬中华民族
弘扬爱国精神
弘扬爱国精神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一直难忘
高地
聚焦中华民族之瑰宝“非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国民健康 国家强盛
数学潜能知识月月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