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临床验案
2013-03-23张海邓水来姚春梅唐祯祥
张海,邓水来,姚春梅,唐祯祥
(解放军第60医院药械科,云南大理671003)
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临床验案
张海,邓水来,姚春梅,唐祯祥
(解放军第60医院药械科,云南大理671003)
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中医疗法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急性皮肤炎症。沿神经纤维播散至相应皮肤而发病,以疼痛为突出表现。皮损由簇集性的疱疹组成,因多见于肋腰部,故又称“缠腰火龙”、“蛇串疮”等。历来对带状疱疹论述颇多,但直至目前仍缺乏较好的治疗方案,临床上多以抗病毒、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活血止痛等方法给予治疗〔1-4〕。
1 临床资料及中医疗法
经临床观察,带状疱疹在治疗过程中,若仅仅是对症治疗,而不是从根本上治疗以除去病灶,其治疗结果将是症状虽然消除,但疼痛仍继续折磨着病人。中老年人患此病后遗留神经痛的时间相对较长,尤其是额部、季肋、腰、腹臀部、大腿处等部位发病,经治疗后遗留神经痛较为常见。大部分疼痛可长达1~2年,甚至更长时间的表现在原发部位,骨蒸、骨热或锥刺样等疼痛,有时疼痛让人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着患者的起居生活〔5-7〕。现就中医诊治疗效较好的中医疗法验案介绍如下。
1.1 病例1陈某某,女,42岁,2011年12月2日初诊。15 d前患者腰背部出现局部红肿、灼热且出现水泡样疱疹,自认为是病毒感染并服用阿昔洛韦片等抗病毒药物3 d,虽然红肿部位不再扩大,但疼痛尚未减轻。后经人介绍又用马齿苋叶、生石膏、鱼腥草叶三者混合捣汁液擦洗红肿部位且继续服用阿昔洛韦片,病情缓解,但仍然口干、大便干结、小便短赤。经检查,患者腰背部仍灼热、苔黄质红、脉滑数。
辨证:毒热未清,气血凝滞,经络阻隔。
诊断: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
治疗:疏风清热,泻火解毒,散结化瘀。
处方:生地黄30 g,炒黄柏20 g,生黄芩20 g蒲公英20 g,牛蒡子20 g,紫花地丁20 g,桑叶20 g大青叶20 g,蝉蜕15 g,僵蚕20 g,钩藤20 g,南沙参20 g,甘草6 g。水煎服,每日一剂。
服药7剂后,上述症状除红肿灼热外,其余症状皆消失。患者诉说胃肠道不舒服,上方去钩藤、南沙参,加生白术20 g,炒白术20 g,白芍20 g续服5剂后,热痛感消失,治愈,至今不再复发。
此病例发病后,内服加外用药物后病情基本治愈。虽然症状较轻,但因治疗方法和服用药物仅针对病症,并非因治疗而导致病毒遗留。根据其病症及病程分析可知肤色灼热红肿且出现水泡样疱疹是由于体内热毒得不到及时清除的原因,只有清热、疏风解毒同时进行才可使皮肤得到安宁,故以生地黄、炒黄柏、生黄芩、紫花地丁、大青叶清热解毒;以蝉蜕、牛蒡子、桑叶、蒲公英、紫花地丁疏风散热消肿之施;蝉蜕、僵蚕、钩藤、南沙参予以清肺益气、息风止痉、化瘀散结、透疹止痒。诸药协同互用,最终致使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症状减轻相对较快。
1.2 病例2杨某,男,50岁,2011年8月29日初诊。患者半年多来常起带状疱疹,近1个月较为严重,以左右胸季肋部、腰腹部较为明显,并形成1条形似豆粒大小的疱疹,在当地卫生院住院治疗,疼痛有增无减,难以忍受。查体:患处触之灼热、发痒抓破后流黄水,之后成脓状,小便正常,大便干结口苦口干、舌质正常,中心苔黄且腻,脉弦细数。
辨证:温湿内蕴,肝火挟湿上犯。
诊断: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
治疗:疏肝散热,清热解毒,散结排脓。
处方:柴胡20 g,白芍20 g,生地黄20 g,金银花15 g,连翘20 g,淡竹叶10 g,板蓝根20 g,紫花地丁20 g,荆芥20 g,牛蒡子20 g,桔梗20 g,炮甲珠(吞)5 g,石膏9 g,甘草5 g,水煎服,1剂/d。
服药10剂后,局部疱疹已干燥结痂、脱屑,疼痛明显减轻,肤色接近正常,触之已无灼热感,上方去炮甲珠、石膏,继续服药7剂后(每2日服1剂),复诊时初诊症状全部消失,皮肤颜色正常,无不适状况,治愈。
本例带状疱疹初起迁延病程,未能及时诊断疾病而致使热毒蕴集,以致加重病人的痛苦,因而取柴胡、生地黄、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金银花、板蓝根来清热解毒、抗病毒;白芍、牛蒡子、荆芥、石膏以疏风解表、散热、透疹解毒;以炮甲珠活血通络、排脓而使清热毒解、痛止,肤色得以完全治愈,至今不再复发。
2 讨论
带状疱疹是由病毒感染所引起的一种常见急性疱疹性皮肤病。其自然病程一般3~4周,常因疼痛剧烈而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因好发于胸腰部或下肢,故中医称其为“缠腰火龙”“蛇串疮”“串腰龙”“蜘蛛疮”“窜蛇龙”“火丹疮等〔8-12〕。本病多因情志内伤以致肝胆火盛;或因脾湿郁久,温热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毒邪化火与肝火、湿热郁结,阻滞经络,气血不通,不通则痛,故症状见灼热疼痛;毒热蕴于血分则发红斑,湿热凝聚不得疏泄则起水泡。因此肝胆热盛,脾湿内蕴为本病的实质,皮肤发生水泡,剧烈刺痛为本病症状的主要特征。
中医治疗带状疱疹遗留神经痛,既要辨证施治,又要合理加减药物,才能真正发挥中医治疗的优势。再者本病后期以气虚血淤,脉络不通为主,“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以致疼痛激烈,病程迁延。所以在辨证施治上,清热利湿解毒以治其因,化淤通络理气以治其果。在分析病症时要权衡湿热之中是湿重还是热重;毒热之中热重还是毒重,抓住各个阶段的发展变化,以便及时了解此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是热解而湿未清或湿化而毒热未解等一系列病情的变化。这将对中医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具有一定的帮助。
〔1〕张大伟.老年人带状疱疹临床诊治疗效观察〔J〕.中外医疗,2009,23(8):28.
〔2〕李艳红.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1,25(2):22-24.
〔3〕张新荣.内服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J〕.中国民间疗法2011,19(2):47.
〔4〕赵永庆,杨兆富.单纯疱疹病毒脑炎40例临床分析〔J〕.大理学院学报,2006,5(2):59-60.
〔5〕王剑锋.益气养阴通络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29例临床观察〔J〕.四川中医,2011,29(2)97-98.
〔6〕孙剑虹,徐串联.疏肝解毒法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90例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科技,2010,17(3):248.
〔7〕王立新.内服及外用中药治疗带状疱疹35例疗效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5(2):218.
〔8〕盛国华.血府逐瘀汤加味合并腧穴热敏化艾灸治疗老年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40-141.
〔9〕区鸿斌,陶衔玥.中医药治疗带状疱疹55例〔J〕.新中医2009,41(11):89-90.
〔10〕崔鸿,张池金.疏肝解痛汤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例〔J〕.吉林中医药,2011,31(2):153-172.
〔11〕黄大伟,李恒飞,陆定波.中药自拟方治疗带状疱疹临床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12,34(1):38.
〔12〕韩进军,徐帮练.中西药联用治疗带状疱疹48例〔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2,24(1):69.
(责任编辑 董杰)
R246.7
B
1672-2345(2013)03-0067-02
2012-10-22
2013-02-26
张海,主要从事药物分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