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及其思考

2013-03-20史怡琳

上海高校图书情报工作研究 2013年1期
关键词:课外书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史怡琳

(复旦大学图书馆 上海 200433)

课外阅读是大学生读书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增长知识、培养能力、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的重要途径,对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了解和掌握当前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分析大学生的课外阅读倾向,对引导大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此,笔者最近对复旦大学的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363份,有效问卷363份。有效问卷分布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调查对象情况统计表

1 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情况分析

1.1 阅读动机及习惯

调查数据显示,58.7%的大学生喜欢读书,36.4%的大学生比较喜欢读书,不太喜欢读书的仅占4.9%。78.5%的大学生经常去图书馆看书或借书,偶尔去图书馆看书或借书的占21.5%。24.8%的大学生读书有计划,并且能够实施;32.2%的大学生虽然读书有计划,但不能长期坚持;42.9%的大学生没有阅读计划。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依次是:提升自身修养、开阔视野、增长知识、满足兴趣爱好,这表明大学生进行课外阅读的动机,主流是积极健康的,并呈现理性化的趋势。但有一部分大学生认为:进行课外阅读是为了休闲娱乐、应付各种考试和掌握实用技能,这也说明大学生课外阅读呈现一定的功利化倾向。

1.2 阅读数量与品质

(1)阅读数量

表2 课外阅读数量与频率

由表2看,56.2%的大学生每天课余花1-2小时进行阅读,分别有11.5%的大学生每天花3小时或4小时以上。31.4%的大学生每月阅读课外书3-4本,9.9%的大学生每月阅读课外书5本以上。这表明,课外阅读已成为大学生课余主要的生活方式和兴趣爱好。但同时应看到:还有20.7%的大学生每天课外阅读的时间少于1小时,47.9%的大学生每月阅读课外书1-2本,10.7%的大学生很少读书。这表明大学生日均课外阅读时间存在较大个体差异,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时间不足和阅读量过少。

(2)阅读品质

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读物前五位依次是:文学经典、历史文化、专业知识、人物传记、娱乐杂志。

表3 课外阅读品质汇总

由表3看,19.8%的大学生经常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等经典文学作品,“有时读”的占62%。经常阅读的经典文学作品类别排序是: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外国文学作品和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在大学期间,有38.8%的大学生读过1-3本真正能启迪思想的书,有40.5%的大学生读过4-6本,有13.2%的大学生读过7-10本,有0.8%的大学生读过11-15本,有4.1%的大学生读过20本以上。这说明,近年来高校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引导已初见成效,阅读经典、阅读人文、阅读历史正在成为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流,大学生课外阅读的品质有所提高。

1.3 阅读途径与方法

大学生通常会选择什么类型的书刊阅读,调查显示依次是:图书、电子读物、杂志、报纸。大学生主要通过何种途径阅读,调查结果表明依次为:到图书馆借阅、自己购买、电子书或手机阅读、网上浏览和向他人借阅。对于网上阅读或手机阅读,28.1%的大学生认为方便是一种享受,39.7%的大学生认为尚可接受,有33%的大学生不喜欢网上阅读或手机阅读。由此可见,书籍阅读仍然是大学生认可的最主要的途径,网络阅读或手机阅读的认同比例已居第二位。

在阅读方法方面,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5.7%的大学生经常做读书笔记,48.8%的大学生有时做读书笔记,35.5%的大学生基本不做读书笔记。实践证明,做读书笔记是积累知识的好途径,但随着电脑的普及,不少大学生渐渐用键盘打字代替手写的习惯。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养成边阅读边记录的习惯对于培养良好的阅读方法非常关键。

1.4 阅读评价与成效

在回答“您对自己读书的状况是否满意?”有3.3%的大学生表示“满意”,有36.4%大学生表示“比较满意”,认为“不好说”的占28.9%,认为“不满意”的占30.5%,由此可见,大学生对自己课外阅读状况“满意”和“比较满意”的达39.7%,认为“不好说”和“不满意”的达59.4%。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课外阅读状况非常迫切、十分必要。

在回答“您认为课外阅读对您的学习和今后的发展有帮助吗?”有38.8%的大学生认为“非常有帮助”,52.9%的大学生认为“有较大帮助”,认为“帮助很小”只占7.4%,认为“完全没有帮助”的占0.8%。可见,当代大学生已比较重视课外阅读的成效,进而在阅读动机、阅读内容和阅读方式上下功夫,提升阅读的数量和品质,做到知行合一、学以致用。

2 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不足及思考

从大学生课外阅读的总体情况来看,课外阅读仍然是大学生业余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学作品依然是大学生最喜爱的读物。但大学生课外阅读存在的不足同样不可忽视,主要在于:一是碎片化、快餐式的浅阅读比较盛行。上网已成为大学生最喜欢的生活方式,读课外书位居第二位。网上浏览、电子书和手机阅读已成为主要的阅读方式之一。二是阅读的数量和品质存在不足。有1/5的大学生每天阅读少于1小时,有近半数的大学生平均每月读1-2本书。而美国大学生平均每周的阅读量是500-800页。[1]有15.7%的大学生基本不读经典文学作品,2.5%的大学生从没读过。14%的大学生经常读网络文学作品,39.7%的大学生有时读。三是一部分大学生课外阅读结构不合理。要么跟着兴趣走,要么跟着考试走,有时完全不考虑自己的知识结构,随意性较大,阅读结构不合理。什么书有趣、流行、好看,就看什么书,读课外书具有一定的盲目性。38.8%的大学生在大学期间,只读过1-3本真正能启迪思想的书,思想理论、人生修养、心理健康方面的书,阅读得比较少。四是阅读方法有待改进。42.9%的大学生读课外书没有阅读计划,32.2%的大学生虽有计划,但不能长期坚持。35.5%的大学生读课外书基本不做读书笔记,48.8%的大学生有时做读书笔记。不少大学生信息检索技能仍显不足。大学生课外阅读,对于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健全人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存在的不足,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2.1 引导大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目的,增强阅读兴趣

大学生课外阅读的主要目的是求知、修身和休闲。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朱永新曾说过:“没有阅读就没有精神的发育。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读什么样的书,就会成为什么样的人。”[2]读书可以丰富人的人生,可以拓展人生的宽度和厚度,可以改变人的品位和气质。历史的传承、文化的传承、科学的传承,都离不开读书。要构筑自己的精神家园,完善个人的知识结构,就要善于多读书,会读书、读好书。有人总结课外阅读至少有五大好处:①这是很好的休息;②可以增长知识,认识世界;③可以学习语言;④读书可以使人看得更多、更广、更远、更高,可以触类旁通,领会许多意外的道理;⑤可学习一些写作和艺术创作的方法。因此,阅读对一个人的德、才、学、识的完善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古今中外,许多伟人或成功人士,都把读书作为一种生活方式,“学习并快乐着”,享受着阅读给自己带来的无限乐趣。

2.2 加强导读活动,引导大学生提高其阅读品位

受现代社会快速生活节奏的影响,不少当代大学生的心态比较浮躁、功利和盲从,迷恋网络快餐文化,疏于阅读思考。著名作家、哲学家周国平曾深刻指出:“一个经常在阅读和沉思中与古今哲人文豪倾心交谈的人,和一个沉湎在歌厅、肥皂剧以及庸俗小报中的人,他们肯定生活在两个绝对不同的世界上。”[3]高校图书馆、学生社团和有关部门应当对学生的阅读方式予以引导和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多读经典,多思考、多发问,指导学生学会辨别哪些书必读,哪些书值得精读,哪些书只是为了休闲消遣。我们的同学要明白:“没有经典作品的阅读,是没有质量的‘阅读’。”[4]因为经典凝聚了人类最优秀的文化,在每个历史时代都可以从中有新的发现和阐述。要充分运用校刊、校报、宣传橱窗、《读者手册》等形式介绍利用图书馆的方法,及时将到馆新书向读者通报,有针对性地对一些新书进行点评。丰富的图书资源是图书馆存在和利用的价值所在,根据笔者对大学生对图书偏好的调查,图书馆应增加文学经典、历史文化、专业知识和人物传记类书籍的采购,并且定期对图书进行更新,以优化藏书结构,更好地满足大学生对书籍的现实需求。图书馆可定期推荐热点书目、专题书目。教师可根据课程情况提供课外阅读推荐书目;请学生社团和知名学者向大学生推荐一些对大学生成长有积极影响的书籍;高校和图书馆可经常举办讲座,开展“品读经典”演讲或征文,组织读书交流、书评、课外阅读知识竞赛等,以引导大学生根据自身状况,及时调整阅读结构,提高其阅读品位。

2.3 引导大学生改进读书方法,切实提高课外阅读实效

要切实提高课外阅读的实效,就要讲究读书方法。笔者认为,当前要正确处理好这样几种关系:一是“浅阅读”与“深阅读”的关系,“短平快”式的浅阅读,大多是“粗阅读”,而不是“深阅读”,理想的阅读应该是交叉进行的,在“浅阅读”以外,还要有“深阅读”,阅读主要是为了成长。为了成长,应当多一些“深阅读”,少一些“浅阅读”。什么叫“深阅读”?著名作家王蒙给读者支招:“我读书不仅用眼睛,还要用心,甚至用感觉读。”二是“阅读目的”与“阅读计划”的关系。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外阅读也是如此。在制订计划时,要将阅读目的体现到计划中去,围绕阅读目的制订计划。充分考虑本人的专业水平、知识结构、兴趣爱好、阅读时间、阅读能力,确定哪些书先读,哪些书后读,哪些书详读,哪些书略读。确定了“阅读目的”,制订了“阅读计划”,就可有效地提高阅读效率。三是“广而博”与“专而精”的关系。老一代学者是怎样读书的呢?著名学者钱文忠以季羡林、王元化先生为例,总结了三条:①老一代学者的阅读面都非常广,绝对不会局限于自己从事的专业领域;②老一代学者都有超长时间持续阅读的毅力;③就是如何处理“问题”和“读书”的关系,即“带着问题读书”和“读书带着问题”。[5]一般来说,大学头两年适合“广而博”的读书,一方面围绕所学专业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广泛浏览自己感兴趣的书籍,尽快找到自己的阅读领域。后几年,则适合“专而精”的读书。主要是精读,选准一点,深入研读,以尽快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四是“学问”与“笔记”的关系。古人读书强调“眼到、心到、手到”,这是一种把阅读、思考与动笔,结合起来的一种阅读方法。著名教育家徐特立的名言:“不动笔墨不读书”,是对这一阅读方法的深刻总结。养成记读书笔记的习惯,对积累知识、做学问相当有益,其作用在于:①备忘,以加强记忆;②备查,以旁征博引;③集粹,以存储精品。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通过对复旦大学大学生课外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发现,当代大学生课外阅读倾向喜忧参半,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要解决这些问题和不足,需要家庭、高校和社会各界予以重视和关注,进行积极引导。

1 张康华,赵岚,徐军英.素质提升阅读水平阅读促进素质提高——从高校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谈起.图书情报工作,2012(1):143

2 朱永新.把阅读进行到底是我不懈的追求.中国新闻出版报,2009.03.10(1)

3 周国平.何来何往——平凡生活的心灵书.北京:新星出版社,2012.3:45

4 上海市民阅读调查课题组.上海市民阅读状况调查分析报告.上海市新闻出版局,2011.10.11

5 钱文忠.传统的再生——钱文忠演讲集.北京:新星出版社,2010.6:164-165

猜你喜欢

课外书读书笔记课外阅读
爱读书与读书笔记
My Own Official Account 我自己的公众号
爱看课外书的我
课外书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四招”记好读书笔记
钱钟书的读书笔记
实践语文课外阅读的几点思考
让阅读像呼吸一样自然——课外阅读探究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