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栀子产品的关键工艺技术优化

2013-03-20

食品与机械 2013年5期
关键词:黄色素栀子光度

余 翔

(荆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湖北 荆州 434000)

栀子色素产业的发展在中国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率先在该领域进行开发研究的单位有:清华大学、武汉市一轻工业科学研究所及湖北生物制品厂等。通过30 余年的努力,中国在该产业虽然已具备了资源、产能、市场三大优势,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在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等方面仍存在很大差距。

栀子色素的产品较多,但只有3种产品处于主导地位,分别为栀子蓝、栀子甙和栀子黄。科研人员研究了呈色机理[1]、转色酶[2]、原料纯度[3]等因素对栀子蓝质量的影响,付向阳[4]、刘成伦[5]等也发表了相关的研究报告。关于栀子甙的提取分离工艺国内已有报道[6,7],结晶栀子甙工业化中试也取得成功[3],但栀子甙产品价格偏高,降低成本成为拓宽栀子甙国内外市场的关键。国内学者针对栀子黄杂质的去除开展了大量的研究,陆伟[8]、王丕川[9]等采用不同树脂精制栀子黄;赵宜江[10]、陈顺伟[11]等分别采用陶瓷膜、PS-1膜提纯栀子黄色素;张德权等[12]采用超临界萃取法纯化栀子黄色素;涂华等[13]采用微波辅助提取与大孔树脂纯化栀子黄色素。目前,中国国内高端栀子黄产品尚未面市,而日本已在栀子黄的标准中增加了栀子甙这一指标[14],如果此标准为联合国JECFA 认可,中国栀子黄的出口贸易可能会遭遇新的挑战。因此,本试验对3种栀子色素产品的关键工艺技术进行了较深入探讨,以期把中国在栀子色素产品资源、产能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经济效益。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β-葡苷酶HW126、93%栀子甙:武汉市一轻工业科学研究所;

栀子蓝AU:日本台糖株式会社;

胶原蛋白肽:湖北瑞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水:重蒸水,本实验室自制;

乙腈、甲醇:色谱纯,美国Anaqua Chemicais Supply公司。

1.2 试验仪器

水纯化系统:Milli-Q Integral型,美国Millipore公司;

双光束紫外分光光度计:UV2501型,日本岛津株式会社;

高效液相色谱仪:Alliance HPLC型,美国Waters公司。

1.3 试验方法

1.3.1 色素液λmax的测定 将酶法转色的色素液滤清,稀释500倍,用1cm 比色皿在UV2501上扫描,即可得出最大吸收峰λmax的波长数。

1.3.2 栀子甙的HPLC 检测 以水-乙腈-甲醇为流动相,色谱柱为Hypersil ODS,流速1.2 mL/min,检测波长238nm。

1.3.3 栀子黄的检测 准确称样0.5g,用pH =3.5 的柠檬酸-磷酸氢二钠缓冲液定容至100 mL,取此液1 mL,再用缓冲液稀释至100mL,使用1cm 比色血,在波长440nm处,测定稀释液的吸光度A。

再按式(1)计算总色价:

式中

E—— 总色价;

A—— 稀释液的吸光度;

f—— 稀释倍数;

m1—— 样品重量,g。

1.3.4 比值法判断栀子黄纯度 栀子甙G 的吸光度/栀子黄C的吸光度(G/C),绿原酸Ch 的吸光度/栀子黄C的吸光度(Ch/C),其中G 为栀子甙在238nm 处的吸光度,Ch 为绿原酸在328nm 处的吸光度。

2 结果与讨论

2.1 栀子蓝的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栀子蓝不是植物中的天然组分,而是以栀子中的栀子甙为底物,通过生化反应(酶促反应)或发酵方法而取得的产品,属于生物转化类的天然色素。按栀子蓝的蓝色纯度及饱和度,可将产品分为三类:低端产品,λmax≤590nm,蓝中带紫;中端产品,590nm <λmax≤600nm,蓝色纯正,但饱和度不足;高端产品,λmax>600nm,且在pH =3、乙醇含量≥50% 的条件下,不产生混浊和沉淀。从目前中国国产产品的检测结果来看,λmax均在595nm 附近,且在pH=3、乙醇含量35%的条件下,很快产生沉淀,均只属于中端产品。

生产栀子蓝的生化反应涉及诸多影响因素,如底物浓度、水解酶浓度、酶的特异性及亲和力、酶的最适反应条件、生成物的反馈抑制、反应系统的温度、pH 值、酶的激活剂和抑制剂的含量、氧化还原电位等[15]。

本试验选用活力高、亲和力强的β-葡苷酶、脱色纯化的多肽或氨基酸及氯原酸、栀子黄含量尽可能低且纯度≥90%的栀子甙;在反应温度50 ℃、pH 5.0~5.5 条件下进行酶解,减少了杂质氮源的影响,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使用岛津UV-2501检测了新型栀子蓝产品的UV 图谱,其主峰λmax为608nm、次峰λmax为653nm(图1),主峰λmax决定了蓝色的基调,而次峰λmax及峰高则决定了蓝色的饱和度和亮度。并与台糖株式会社生产的栀子蓝产品进行了对比,台糖栀子蓝样品的主峰λmax为600nm、次峰λmax为653nm(图2)。总体来看,两者峰型基本一致,说明两种栀子蓝的结构、组成相似;而从主峰λmax、次峰的峰高值来看,本研究研制的新型栀子蓝产品的质量更胜一筹。

图1 本试验研制的新型栀子蓝的UV 图谱Figure1 UV graph of our new gardenia blue

图2日本台糖株式会社栀子蓝UV 图谱Figure2 UV graph of gardenia blue from the Japan Taiwan Sugar Corporation

2.2 栀子甙的关键工艺技术

栀子甙既是栀子中的有效药用成分,又是生产栀子蓝、栀子红的原料。研究[16,17]表明,栀子甙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抗肿瘤、抗内毒素作用,能有效地治疗苯并芘引起的皮肤癌、HSV 引起的唇癌、HSV-II或HPV 引起的宫颈癌和病因尚未明确的恶性黑素瘤,极有可能开发成为国家一类新药。按外观形态可将栀子甙分为粉末和结晶栀子甙;按纯度可将栀子甙分为3类:纯度<90%为低端产品;90%≤纯度<98%为中端产品,也称为栀子单体;纯度≥98%为高端产品也称为纯品。

在技术上,目前通用的色谱法、结晶法、吸附法都能获得很好的栀子甙单体和纯品[18]。但如果采用外购单体栀子甙作为生产高品质栀子蓝、栀子红的原料,通常生产厂家已无利润空间,要拓宽栀子甙的国内外市场必须以低碳、低耗、高效为目标开展关键工艺的创新与优化。

本研究对高速逆流色谱(HSCCC)、高效液相色谱(HPLC)、吸附解析、柱层析等方法进行了比较研究,确定了多元溶剂系统纯化工艺,所生产的单体栀子甙含量稳定在92%以上、栀子甙纯品含量稳定在98%以上(图3);从生产成本上看,单体栀子甙仅为原工艺的50%、纯品栀子甙仅为原工艺的10%(表1)。

图3 纯品栀子甙的HPLC图谱Figure3 HPLC graph of pure geniposide produced by the new processing technique

表1 4种工艺的技术经济参数比较Table1 Technical and economic parameters of four processing techniques

2.3 栀子黄的关键工艺技术

栀子黄是栀子系列色素中最早面市的产品,由于它并非单一成分,所以不能用HPLC外标法进行定量检测。国际上通用的办法是色价法和比值法并用,即用色价法判断栀子黄含量的高低,而用比值表示特定杂质的相对含量。常用的吸光度A 的比值有两个:G/C 和Ch/C(参见1.2)。当两者的比值均大于0.4时,杂质含量较高,为低端产品;当两者的比值在0.2和0.4之间时,为中端产品;当两者的比值都小于0.2时,杂质含量很低,则为高端产品[19]。

本研究开发出一种精确分离栀子黄杂质的工作系统,可稳定地将中端栀子黄精制成高端栀子黄。经测定,Ch/C =00?..17 10 03=0.158<0.2;G/C=0 0?..17 20 33=0.175<0.2(图4)。

3 结论

本研究提出了λmax>600nm 和通过次峰提高栀子蓝蓝色饱和度和亮度及大幅降低栀子甙生产成本、精细分离栀子黄杂质的关键技术,虽然这些技术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是离工业化规模生产还有较大的距离。

图4 精制栀子黄的UV 图谱Figure4 UV graph of gardenia yellow refined by FIT

1 吴拾荆,张继川,张平安,等.栀子蓝的呈色机理及提高产品质量的途径[J].中国食品添加剂,1992(3):90~92.

2 吴拾荆,李华.β-葡苷酶高产株的筛选及应用[J].武汉化工学院学报,2001,23(2):28~30.

3 余翔,王宇航,李华,等.结晶栀子甙工业化中试产品稳定性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1(2):115~120.

4 付向阳,李世杰,方尚玲.杆菌发酵栀子黄废液产栀子蓝色素的摇瓶发酵优化[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2(2):33~36.

5 刘成伦,徐龙君,谢上芬.从栀子黄废液中提制天蓝色色素[J].精细化工,1995(12):50~52.

6 刘成伦,徐龙君,谢上芬.从栀子黄废液中分离京尼平苷[J].渝川大学报,1995(12):51~53.

7 张庆华,李世杰,钱卫国,等.从栀子黄废液中提取栀子甙的工艺研究[J].化学与生物工艺,2005(9):31~34.

8 陆伟,钱骅,张卫明,等.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精制研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10(1):77~80.

9 王丕川,华建炳,王良华,等.NKA 大孔吸附树脂分离栀子黄[J].化工进展,2003,22(6):622~625.

10 赵宜江,姚建民,徐南平,等.无机膜提取栀子黄色素的工艺研究[J].南京化工大学学报,1997(3):16~21.

11 陈顺伟,江建明.超滤法栀子黄精制和浓缩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1993(3):16~21.

12 张德权,吕飞杰,徐南平,等.超临界CO2流体技术精制栀子黄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1994(4):226~230.

13 涂华,陈碧琼,周锡兰.栀子黄色素的提取及纯化工艺的优化[J].贵州农业科学,2012,40(7):192~194.

14 中日两国食用着色剂标准研讨会纪要[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5(2):135.

15 杨志,张芳,李梅,等.栀子蓝色素制备及纯化工艺的研究[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2):59~63.

16 郭曙军,赵志英.栀子苷的药理作用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包头医学院学报,2013,29(2):111~113.

17 伏建峰,赵华,史清海,等.栀子苷拮抗内毒素的实验研究[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3,30(4):352~356.

18 任治军,张立明,何开泽.栀子主要成分的提取工艺及药理研究进展[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5,17(6):831~836.

19 曾凡逵,李爱军,黄雪松.栀子黄色素的研究现状[J].中国食品添加剂,2006(2):110~113.

猜你喜欢

黄色素栀子光度
乐坦®注射用红花黄色素
不同遮光度对红皮云杉幼苗生长的影响
乘用车后回复反射器光度性能试验研究
清热消暑山栀子
栀子(赵润怀 摄)
红花黄色素治疗严重脓毒症患者的心肌损伤
Interaction Study of Ferrocene Derivatives and Heme by UV-Vis Spectroscopy
六月栀子香
红花黄色素注射液治疗冠心病疗效观察
黑洞的透射效应和类星体的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