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标准普通话单字调缺陷的判定

2013-03-20吴健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单字声调音高

吴健

(常州工学院人文社科学院,江苏 常州 213002)

普通话单字调(以下简称“单字调”)是构成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基础单位,是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韵律单位。从单字调到两字组调、多字组调、句调,其调形和调值变化的复杂性在递增。单字调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字组调和句调的准确性。反过来也可以说,字组调和句调存在的问题,根子主要在单字调。

声调绵延于话语一个以上的音段,具有超音段特征,分析难度超过音段。声调缺陷的判断评测,是普通话水平测试的难点,也是目前机辅测试系统需要改进优化的内容。对单字调缺陷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一、单字调缺陷的常见形式

缺陷单字调在调形上与标准单字调①相同或基本相同,但在调值上存在明显差异。根据五度标调法,我们把与普通话单字调调形相同或基本相同的所有调值形式列举出来,见表1。

表1 普通话单字的标准调和非标准调

表1中非标准调与标准调的调形基本一致,但各非标准调跟标准调的调值距离有远有近。指向标准调的音值趋势,文章称作正值特征;背离标准调的音值趋势,文章称作负值特征。普通话单字调调形有四种:平调、升调、凹调(先降后升)、降调。阴平55和44、33、22、11的调形完全一致,都是平调,但它们之间有高平、半高平、中平、半低平、低平的区分。阳平35是高升调,从3升到5,滑过三个声调特征;24、13虽然起升点与标准调不同,但也滑过三个声调特征;升调34、23、45、12只滑过两个声调特征;升调25、14则滑过四个声调特征。51是全降调,从五度的最高点降到最低点,滑过五个声调特征;同样是降调,52、41滑过四个声调特征,53、42、31滑过三个声调特征,54、43、32、21只滑过两个声调特征。上声214是一个“半低—低—半高”的凹调。同样是先降后升的凹调,非标准调显得非常复杂。粗略地分一下,普通话单字凹调可以有这样几种:(1)低降低升,如212;(2)低降中升,如213;(3)低降高升,如215;(4)中降低升,如312;(5)中降中升,如323;(6)中降高升,如325;(7)高降低升,如512;(8)高降中升,如523;(9)高降高升,如545。

单字调的缺陷形式多种多样。其中,有一些比较常见、离标准单字调较近的代表形式,如阴平缺陷[44]/[33],阳平缺陷[24],上声缺陷[212],去声缺陷[53]/[42]。这些缺陷形式在耳听感知测试中,有时不太好分辨。但借助语音分析软件,我们可以清晰地分辨出这些缺陷形式与标准单字调之间的差异。下面我们作一个简单的比较,使用的语音资料、录音软件及参数设置、语音分析软件及参数设置等情况说明如下:

发音人:男性,普通话一级甲等水平。

录音软件:Cool Edit Pro2.0。采样率:8 000 Hz;采样精度:16 bit;声道:单声道。

语音分析软件:Praat。基频分析参数设置:Time step(s):0.0(= auto);Pitch floor(Hz):60.0;Pitch ceiling(Hz):300.0。

(一)阴平缺陷:[44]或[33]

普通话阴平的典型调值为[55],其音值线在五度标记的高位。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部分应试人的音调整体偏低,容易造成半高平调[44]或中平调[33],如图1。

图1 阴平缺陷调与标准调的比较

从图1可以看出,五度标调法描写的[mɑ55]、[mɑ44]、[mɑ33]之间的音高等级距离是相同的,比较理想化;用Praat分析出来的[mɑ55]、[mɑ44]、[mɑ33]之间的音高距离是非均等的,符合语音的实际特点。

(二)阳平缺陷:[24]

普通话阳平的典型调值是[35],其音值线处在五度标记的中高位。实际发音中,一部分应试人的起音偏低,造成半低位起半高位讫的低升调[24],如图2。

图2 阳平缺陷调与标准调的比较

(三)上声缺陷:[212]

普通话上声的典型调值是[214]。实际语音中,普遍存在上声升不到位的情况,造成了低降低升的调型,调值为[212]。[213]调值在[212]和[214]之间。受凹调特征、发音生理等影响,上声[213]和[214]的音值、音感非常接近,区分度甚小,耳听难以辨别。考虑到这种情况,图3只列区别度稍大的上声缺陷[212]跟标准调进行的比较。

图3 上声缺陷调与标准调的比较

(四)去声缺陷:[53]或[42]

普通话去声的典型调值是[51],其音值线从声调特征的最高点降到最低点。去声常见的调值缺陷形式有两种:一种从高降至中,调值大致记为[53];一种从半高降至半低,调值大致记为[42]。具体比较如图4。

图4 去声缺陷调与标准调的比较

上述几种代表性单字调缺陷的调值和音高特征汇总见表2。

表2 单字调常见缺陷形式的调值和音高特征

2.表2中的H、M、L分别代表特定调域的高、中、低三种音高特征,其与五度标记的声调特征之间的关系大致为:1、2=L,3=M,4、5=H。

二、单字调缺陷的层级特点

从表1可以看出,非标准单字调的调值变化丰富多样。正确单字调、缺陷单字调、错误单字调之间带有连续性,可以相互转化。如211→212→213→214在发音上可以滑动,可以视作上声从错误→缺陷→正确的语音转化;反之亦然。单字调的正误容易区分,单字调的缺陷音值范围则难以把握。

我们根据缺陷程度,可以将单字调缺陷细分为两个层级②:离标准单字调较近的一级为“缺陷单字调Ⅰ”,离标准单字调稍远、离错误单字调较近的一级为“缺陷单字调Ⅱ”。

为了便于分析和比较,我们用TR表示“正确单字调”,用TW表示“错误单字调”,用TD表示“缺陷单字调”,用TDⅠ表示缺陷单字调Ⅰ,用TDⅡ表示缺陷单字调Ⅱ。那么,单字调正误、缺陷的层级与相互转化情况可用图5表示。

图5 单字调正误、缺陷的层级

TDⅠ是最常见的单字调缺陷形式。在自然语流(字组连读、朗读、说话)中,TDⅠ可以作为一种符合变调特点的调值形式对待。本文研究的单字调带有孤立特征,为普通话水平测试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评测和单字调正音提供依据,故严格区分正确单字调和“差那么一点儿”的缺陷单字调Ⅰ。

三、单字调缺陷的科学判定

普通话四类单字调③的典型调值分别为[55]、[35]、[214]、[51]。这是静态考察单字调的参照。

传统上,判断单字调的正误和缺陷,有两把尺子很重要:一把是调形的尺子,一把是调值的尺子。调形的尺子适合从宏观上判断,调值的尺子适合从微观上衡量。如“阴平”是高平调,用调形的尺子量,它是一条平直线,不是曲线;用调值的尺子量,它是55,不是33。单字调缺陷的判定,主要靠调值这把尺子。调值是“用来描写声调的高低、升降、曲直、长短等音高特性以区分调类的数值或数值系列,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声调的实际读法”④。调值的尺子带有“刻度”,便于衡量字调的准确程度。如将上声的[214]读成[212],用调形的尺子难以判定,因为两者都是先降后升的曲折调(凹调);用调值的尺子量,很容易发现[212]升起来的度不够,少升了两个“刻度”(音高等级或声调特征)。调形和调值这两把尺子,一大一小,一粗一细,可以结合使用。调形反映声调音高变化的大致轮廓,调值反映声调音高变化的具体“刻度”。两者兼顾,基本能够判定声调的正误和缺陷。具体的判断大致有两种情况:

1.与标准单字调相比,调形不同,则调值肯定不等。这是典型的单字调错误。

2.与标准单字调相比,调形相同,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调值相等,一种是调值不等。调值相等的属于标准单字调。调值不等的,可能是声调缺陷,也可能是声调错误。

由于单字调缺陷具有层级性,声调特征具有动态变化性,如何确立一种科学的判定标准,更加精准地把握这些字调的缺陷程度,需要我们更加细致、深入地分析研究。

目前,对音质音位的判定,大多数学者赞成借鉴音位理论进行区别。如“语音错误属音位错,语音缺陷属同一音位的变体错”,“简言之,语音错误指音位音类错,语音缺陷指变体音值差”,语音缺陷“音值的错误是不跨音位的,属同一音位内部的错”(刘俐李,2001)。对非音质音位的判定,目前还缺乏深入的研究,更无统一的标准。

音节的高低升降,形成一种变化曲线。这种变化曲线就是所谓的曲拱(音高变化轨迹的形状)。如果用“高、半高、中、半低、低”五度来表示声调的音高特征,那么普通话四类单字调的曲拱分别为:平拱(阴平,高→高)、升拱(阳平,中→高)、凹拱(上声,半低→低→半高)、降拱(去声,高→低)。平、降、升是基本拱,凹是复合拱。调素论(林华,1998)认为普通话的单字调由三个调素(最小的韵律成分)构成,每个调素的调长占音节相对时长的三分之一,调高分H(高)M(中)L(低)三级。这样,普通话四类单字调的调素组合分别为:阴平HHH,阳平MHH,上声LLM,去声HML⑤。本文拟根据五度音高理论和调素理论相结合的方法来判定单字调缺陷的调值范围和层级,大致可以归纳为两条规则:

第一,平调从宽,升调和降调次之,凹调从紧。根据听觉感知,人耳对平调内部的细分(高平、半高平、中平等)不够敏感,听觉宽容性最大;对曲折调(普通话为凹调)的变化最为敏感,听觉宽容性最小;对升调和降调音高变化的敏感度居中。单字调缺陷主要表现为调值差,调值差的最小值是一度。上声调值缺陷的范围和弹性最小,打头的声调特征只能是2或3。很明显,2打头的上声缺陷正值特征强于3打头的上声缺陷。调头声调特征类似于音乐上的起调,其正值特征强于调尾声调特征,故上声缺陷的调尾声调特征范围可以围绕4放宽到从2至5。这样,上声缺陷形式可以有213,212,324,323,325等几种。

升调和降调的调值差范围可以在上声调值缺陷范围(主要是调头)的基础上,放宽一度调值,即升调和降调的调头缺陷值可以有两度的空间。那么,阳平的调头声调特征可以从3到1,缺陷程度依次递增;阳平的缺陷调值可以有24,13,25。去声的调头声调特征可以从5到3,缺陷程度依次递增;去声的缺陷调值可以有52、41,42,53、31。

平调的调值范围在升调和降调的缺陷范围基础上再放宽一度,即阴平的调头声调特征可以从5到2,55为标准值,44、33、22为缺陷值,缺陷程度依次递增。

由于五度标调法是一种抽象的标记声调音高的方法,带有人为区分的因素,故本文对平调、升调和降调、凹调的缺陷调值范围的区分也带有规定性。这与实际语音可能表现出来的更加精细的区别并不矛盾。

第二,声调特征滑过的音高痕迹,与标准字调音高的度值越接近,正值特征越强,反之越弱。根据五度标调法,阴平调是高平延展,即从5到5,首尾声调特征滑动的音高范围为一度,调素延展特征为H(5)-H(5)-H(5)。阳平是从中升到高,即3到5,首尾声调特征滑动的范围为三度,调素延展特征为M(3)-H(4)-H(5)。去声是从高降到低,即从5到1,首尾声调特征滑动的范围最大,为五度,调素延展特征为H(5-4)-M(3)-L(2-1)。上声是从半低降到低再升到半高,即从2降到1再升到4,首尾声调特征呈凹状滑动,降时滑动范围为两度,升时滑动范围为四度;调素延展特征为L(2)-L(1)-M(2-3-4)。由于去声和上声的声调特征滑动均超过了三度,故调素延展的空间相对较大,处在这个空间的除典型调值外的其他调值,均可作为缺陷调值对待。这样,52、41、42可以判定为去声的缺陷形式,52、41的正值特征强于42;213、212可以判定为上声的缺陷形式,213的正值特征强于212。

结合上面的两条规则,可以将表1的非标准调再进行细分,进一步区分缺陷单字调Ⅰ、缺陷单字调Ⅱ、错误单字调,如表3:

表3 普通话单字非标准调的层级及调值形式

声调具有音高和音长二维特征。在单字调缺陷的判定中,音高优先于音长。34、45、23也是升调,54、43、32也是降调,它们在音长上也可以达到两个莫拉(mora,韵律长度单位,通常一个音节为两个mora),但与标准单字调相比,均缺少一个调素,不足以形成一个完整的单字调调素结构(阳平为M-H-H,去声为H-M-L)。鉴于在单字调中不存在调素脱落的问题,上述音高特征滑动范围在两度的调值形式,只能作为声调错误处理。

汉语音高具有相对性,故对普通话单字调缺陷的分析,均建立在这些单字调同处于某一特定调域的基础上⑥。

四、科学判定单字调缺陷的应用价值

对单字调缺陷进行科学分析和判定,有助于攻克语音教学的难点,有助于提高机辅测试的成效。传统的语音教学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在单字调的分析评测上,主要依赖耳听感知,主观性强,容易出现偏差。机辅测试系统借助语音科技,让机器代替人耳进行语音听辨,其对单字调音值变化的敏感度,与人耳相比占有绝对优势。机辅测试系统开展的评测,主要是参照标准语音模型库,按照语音学专家知识对录入的语音进行比对处理。将单字调缺陷判定的规则作为语音学专家知识,加入机辅测试系统的评测功能模块,能够优化机辅测试系统对单字调正误和缺陷进行评测的功能,提高评测的信度和质量。

单字调是普通话声调系统的基础。普通话水平测试的四项内容分别是:第一项“读单音节字词”,第二项“读多音节词语”,第三项“朗读短文”,第四项“命题说话”。从声调评测来看,第一项重点评测单字调,第二项重点评测字组调,第三项和第四项重点评测句调,如图6所示。机辅测试对单字调正误、缺陷的评测信度提高了,继续深入探讨和研究其对字组调和句调的评测,就有了基础。

图6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字调、字组调和句调

注释:

①汉语声调的音高具有相对性和类聚性,因此标准声调带有模糊性,调值的描写也带有抽象性。为了与本文的“声调缺陷”形成对比,故取“标准单字调”的说法。标准单字调的调值本文称为典型调值。

②从实验语音分析的角度,在正确单字调和错误单字调之间,事实上有多个缺陷层级和许多种缺陷形式。

③轻声不作单字调处理。

④语言学名词审定委员会:《语言学名词》,商务印书馆,2011年,第35页。

⑤也有学者对调素说规定调素等长持有异议,认为调素不等值,如刘俐李提出调素有核心调素和非核心调素,二者调长不等,组调作用不同。详见刘俐李:《汉语声调论》,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4页。

⑥受年龄、性别等因素影响,个体在发音时客观存在音高(绝对音高)差异。根据音区特征,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高音域、中音域和低音域。分别用高音域、中音域、低音域发普通话四声,绝对音高有变化,但调值意义没有变化。

[参考文献]

[1]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普通话培训测试中心.普通话水平测试实施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林华.“调素论”及普通话连读变调[J].中国语文,1998(1):33-37.

[3]刘俐李.汉语声调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4]刘俐李.普通话水平测试标准的音位学思考[J].语文研究,2001(1):26-27.

[5]赵元任.语言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猜你喜欢

单字声调音高
里盖蒂《小提琴协奏曲》中的“双律制音高组织”研究
声调歌
拼音宝宝扛声调
河北大名话单元音韵母、单字调及双音节非轻声词连调的实验语音学初探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改进音高轮廓创建和选择的旋律提取算法
序列的蜕变——皮埃尔·布列兹室内乐作品《无主之槌》音高组织初探
音乐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聊聊音高的魅力
“对仗不宜分解到单字”毋庸置疑——答顾绅先生“四点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