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主流文化对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2013-04-02史顺良
史顺良
(淮海工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这说明“提高文化软实力”被提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而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着力构建中华主流文化。
一、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一)软实力与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其概念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S·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及同年在《对外政策》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一文中,最早明确提出并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随即成为冷战后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专有名词。在2004年出版的新著《软实力:世界政治中的成功之道》一书中,他又对“软实力”概念进行了补充。约瑟夫·S·奈所说的“软实力”是相对硬实力而言的,主要包括文化吸引力和感染力、政治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的吸引力及塑造国际规则和决定政治议题的能力,其核心理论是:“软实力”发挥作用,靠的是自身的吸引力,而不是强迫别人做不想做的事情。
软实力的概念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它可以用自己的文化和价值体制塑造世界秩序,它的行为在其他国家眼里就更具有合法性,它也可以通过自己的价值和制度力量来规范世界秩序,而不需要诉诸武力和经济制裁。
文化软实力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核心因素,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感召力。高占祥在他的《文化力》一书中提到:“文化力是软实力的核心。”文化力是指在经济活动中所产生和蕴涵的、推动经济文化紧密结合和协调发展的、以人为主体、通过人的活动所体现出来的精神力与物质力的综合结合力。他认为文化力这种软实力,越来越为世界各国所认识、所重视。我们现在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和主张,就是中华民族在优秀的传统文化基础上,结合世界文化发展潮流进行的文化力再创造的结果,就是对当代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价值的追求。文化软实力作为软实力的核心,比物质科技硬实力更具有人性本质的力量,它同物质力一样,是人们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
(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意义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我国当前在软实力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中国是一个软实力资源大国,但如何提升软实力,尚有艰难的路要走。
1.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需要
众所周知,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黏合剂,是公民作为个体产生归属感,服从国家价值观的一只看不见的手。文化软实力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中华民族文化自古以来就具有团结统一的特质,它使我们的国家虽历经磨难而不灭,饱经沧桑而不衰。实践也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历史进程中,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由过去的“单位人”变为“社会人”,再采用过去那种组织方式和教育方式来解决人们的理想信念问题已经越来越不现实。正像人们的物质生活越来越社会化一样,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必然越来越社会化。作为一个拥有13亿人口、56个民族的大国,面对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的交融激荡,我们必须要切实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
2.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总结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使我国经济社会进入了黄金发展期,但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我们要在几十年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上百年甚至几百年走过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时间压缩必然使社会矛盾空前集中。而所有这些矛盾,最后都要反映到人们的精神上来,形成内心的矛盾,甚至精神危机,如何解决这些矛盾、规避这些危机,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时代课题。历史上,每一个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往往也都是文化繁荣兴盛的时期。近30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迈上新台阶,人民生活正在快速向小康水平迈进,这在客观上要求文化有一个大发展大繁荣。当然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和不断提高的国家文化软实力,也能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障。
3.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增强中国国际竞争力和吸引力的需求
江泽民同志曾指出:“综合国力,主要是经济实力、技术实力,这种物质力量是基础,但也离不开民族精神、民族凝聚力,精神力量也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与科学技术的结合更加紧密,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新兴工业化国家纷纷调整文化政策,制定国家文化发展战略,在“知识经济高地”进行战略竞争的同时,又在“文化经济高地”展开了新一轮竞争与博弈,他们都是这一轮文化软实力竞争的积极推动者。我国作为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家,要在新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维护国家发展利益和文化安全,必须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尽快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
4.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是和谐世界构建的需要
“和谐世界”是现代外交理念与中国传统文化的结合,其核心内容是“坚持多边主义,实现共同安全;坚持互利合作,实现共同繁荣;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这里所说的“坚持包容精神,共建和谐”就是鼓励世界文明对话,致力于实现不同文明的和谐进步。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各国应该维护世界多样性和发展模式多样化,坚持平等对话和交流;各国根据本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的努力应该得到尊重,应该承认各国文化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和发展道路的差异;不同文明和社会制度,应互相取长补短,应以平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彼此的差异。差异不仅不应该成为冲突和矛盾的根源,而应该成为相互借鉴和融合的动力,使世界上所有文明、所有民族携手合作,共同推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如果一个国家的文化能够对其他国家产生吸引力,得到普遍认同,甚至被吸纳或融合到其他国家的文化中去,这个国家与他国之间就会少几分敌意,多几分理解。从和谐中国到和谐地区、和谐世界,中国正向世界展示出一个文明古国选择的和平发展之路,“和谐世界”理念是中国和谐社会理论向世界的延伸,更是文化软实力概念和外交政策的巧妙结合。中国要想在构建和谐世界中做出更大贡献,就必须全面提升自己的文化软实力并扩大其世界影响。
二、加强中华主流文化建设是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1.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是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关键
文化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力量,文化力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是国家软实力的根本体现。培育文化竞争力,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形象,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扩大国家的影响力,是当今世界发达国家普遍采取的文化竞争战略。文化的命运是民族的命运,文化的生存就是民族生存的前提和条件。文化软实力的弱小必然从基础和根源上影响综合国力的提升。因此,如何保护中华民族主流文化,培育民族精神,创新民族传统文化,已经成为我国开展文化建设和进行国家软实力竞争所面临的紧迫而又严峻的课题。我们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吸收和借鉴世界各种文明的优秀成果,同时结合时代精神和世界潮流对中华文明作出创新,为中国的和平崛起提供有力的软实力资源。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要提升中国的文化软实力,要使我们的国家在21世纪从文化大国变为文化强国,就要着力构建中华主流文化。
中国无疑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而且也同样滋润了世界其他民族,也是世界其他民族的精神养料。但是,文化资源大国并不天然就是文化软实力大国,中华主流文化的构建在今天显得尤为迫切!什么是主流文化呢?主流文化与流行文化不同,主流文化是社会成员希望藉此获得的一种认同感,例如对社会规范的认同,对社会道德的认同,对自己身份的认同等等,是一份可以传承的遗产。因此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的,主流文化有助于推动社会的进步和维护人们的道德意识。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并不是说在中国就没有主流文化,只不过是蔚为壮观的中华传统主流文化,经过多次嬗变后,在新的历史时期变得无所适从。可以说现在的中国文化成分中有着太多西方的东西,或者浅层次的、受商业化支配的东西。比如近年悄然冒出的反映白领情绪的小资文化、以“超女”为代表的大众文化、以西方崇拜为代表的崇洋文化等等,这些当今流行的中国文化缺少深层的内涵,不仅不能成为中华主流文化的有机构成,反而成为主流文化构建的可怕毒瘤和巨大障碍。
2.构建中华主流文化的路径
中华主流文化应该是有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创造力,拥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核,有利于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文化。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基于社会主义文化的最新定位和要求,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构建当代中华主流文化。
(1)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党的十八大号召,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向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宏伟目标阔步前进。党的十八大明确了文化建设的重点任务,即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这四项任务,更加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加明确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更加凸显了以人为本的根本目的,更加表明了增强文化软实力的坚定决心,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文化改革发展提供了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核心。文化的核心在于文化所体现的价值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目标,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2)注重吸收来自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遗产。”这应该是我们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中华民族文化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社会整合力,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柱。以“和”为核心的中国传统价值观在文化多元化、全球化的时代焕发出来的魅力,是中华文化具有感召力和吸引力之根本所在,是中国提高软实力的文化根基。取中国传统文化之精华,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是构建中华主流文化的必须选择。
(3)注重吸收中国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我们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是对中华文化宝库的丰富和发展,其中关于文化建设的论述对于构建中华主流文化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都详细阐述了推进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四项基本措施。首先,要紧紧抓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个根本,通过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繁荣发展社会科学等措施,增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其次,要以建设和谐文化为目标,以繁荣文化事业为基础,培育文明风尚;再次,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最后,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这些新论断、新要求的提出,充分表明党中央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文化建设摆上了空前重要的位置;显示了我们党在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影响力的决心和信心;展示了我们党在当今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勇于和善于吸收一切优秀的外来文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服务的开放心态和博大胸怀。
(4)注意吸收来自世界各国先进文化的精华
历史经验证明,坚持“西方文化中心论”和固守“民族文化的特殊性”同样都是极端的。今后的中国将更加开放,意味着我们将更加深入、更加全面地参与国际竞争,同时也会面临西方文化更加猛烈的冲击。这种外来冲击不仅将不断揭露中国传统文化的弊端,为中华主流文化合理价值体系的重建拓展内涵空间,对我们真正意义上的现代主流文化的建构起积极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任何一种文化都代表着一种智慧,西方文化一样也有很多智慧、精华值得我们去借鉴和吸收。如果合理采用西方文化中诸如民主、科学、人的自由发展等合理价值观,定会全面提升由中华主流文化打造的中国文化软实力,也定会在中华文化与西方文化的交往中由被动走向主动。
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和西方现代文明已经齐聚中国,用他们的合理内核精心构建的中华主流文化,必将成为全面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强大力量源泉。当然,构建中华主流文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更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我们只有抓住机遇,开拓创新,切实承担起传承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才能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新局面。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软实力的不断增强,有着鲜明中国特色的中华主流文化也必将成为具有恒久生命力的世界先进文化。
[参考文献]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N].人民日报,2007-10-25(1).
[2]高占祥.文化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江海燕.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7(1):107-112.
[4]杨胜群.小议文化软实力[J].瞭望,2007(11):19.
[5]曾金胜.新文化发展观提升中国“软实力”——解读《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纲要》[J].人民论坛,2006(20):27.
[6]邓显超.提升中国软实力路径[J].理论与现代化,2006(1):15-27.
[7]吴建民.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成当务之急[J].人民论坛,2007(11):72-73.
[8]刘云山.更加自觉、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N].人民日报,2007-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