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梧州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2013-03-20谢朝明黄燕钧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梧州机械工程实训室

谢朝明,黄燕钧

(1.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梧州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索与实践

谢朝明1,黄燕钧2

(1.2.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文章结合梧州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6年来的建设与教学实践,探讨了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了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的思路,并结合实际提出了具有特色的建设规划和设想。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发展改革;规划设想

1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概况

工程训练作为理工科学生实践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与创新精神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梧州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是学校重点建设的校内理工科学生实践教学基地,每年承担着1000多名学生的实习教学任务。

1.1 师资情况

训练中心现有专职、兼职教职工20人,拥有一支学历水平较高、结构合理的实验教师队伍,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2人、教授1人、副教授4人、中级职称7人,其余人员均具有高级工或技师技能等级。具有硕士学位10人、学士学位7人,能够满足目前实习教学与职业培训的需要。

1.2 设备状况

训练中心拥有主要教学设备1030余台(套),设备总值695余万元。实训设备主要包括普通车床、刨床、卧式铣床、立式铣床、台式钻床、立式钻床、注塑机、数控综合实验台(车床)、数控综合实验台(铣床)、数控车床、数控铣床、数控切割机床、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床、计算机并配备数控模拟仿真软件、交流弧焊机、氩弧自动焊、空压机、万能铣床、平面磨床、外圆磨床、摇臂钻床、塑料注射成型机等。

1.3 教学训练场地

训练中心建筑面积达2000平方米,分为机械加工基础实训室、先进制造技术实训室、钳工实训室、模具实训室4个实训室。

2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的发展现状

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课程设置较为简单,一般仅开设金工实习和数控实习,实习项目也限于车削、铣削、钳工、数车、数铣、电火花、线切割、焊接等8个。

梧州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在建立之初就力求突破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遵循“在传统的金工实习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大工程意识为背景的综合工程实践训练,它以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目的,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办学指导思想,对中心的实践教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2.1 推出多元化训练形式

为使受训学生接受全面、科学、合理的实训教学,中心开设了多样化的实习训练形式:

①认识实习(1-3天),根据学生的专业,由系部安排,对全部或部分训练项目进行观摩。②金工实习(1-5周),由教务处或系部安排,集中进行,所有训练项目的实践操作训练。③数控实习(1-5周),由教务处或系部安排,集中进行,所有训练项目的实践操作训练。④生产实习(1-2周),由系部安排,集中进行,根据学生专业需要安排实习内容。⑤课程设计(1-2周),由系部安排,集中进行,根据学生专业需要安排内容。

⑥毕业实习(1-2周),由系部安排,集中进行,根据学生专业需要安排实习内容。

2.2 改革创新教学方法

教学形式多样化和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是教学改革的重点。以工程方法为主线,重组训练内容,强化课程建设,使工程训练的效果进一步提高。在训练内容和训练方法上也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尝试,改变了以往被动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采用启发式教学,通过让学生自行设计、编程、加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1]。

2.3 举办假期学校

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训练中心自2010年起举办假期学校。利用假期,组织完成了金工实训、数控实训的学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开设“数控车训练”、“数控铣训练”两项重点实训项目。每年近100名学生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试,取得中级、高级数控车工、数控铣工等级证书。

2.4 搭建创新训练平台

中心面向校内外师生开放,充分发挥和利用中心设备资源优势,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全校师生的科研与创新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成为梧州学院学生科技创新与制作的实践基地,为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开辟了新的途径。参加创新训练的学生涵盖了机械设计与自动化、工业设计、机电、数控、模具、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应用物理、产品设计等10多个专业。学生跨越系部和专业的界限,自由组合,组建创新团队,共同研究开发创新作品,参加各种创新大赛,使学科融合与交流成为现实。学生先后组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训练竟赛、全国数控职业技能大赛,均取得优异成绩。

3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3.1 存在的问题

首先,实习训练课时短,个别专业实习时间不科学。工程训练属于实践操作课程,连贯性强,需达到足够的实习训练时间方能获得理想效果。但笔者对在梧州学院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实训的学生进行口头访谈调查,发现学生普遍感觉实习训练课时不足,不能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另外,个别专业的学生还认为实习不宜安排在理论课之后,衔接性不好,缺乏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过程。

其次,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科及专业较少。工程训练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工程训练中心经过积极建设和发展,不仅可承接金工实习、数控实习,而且具有承接部分课程设计、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的能力。

但是,目前梧州学院参加工程训练的学生比例较少,没有充分发挥机械工程训练中心的作用。各种实习训练学生每年仅1000余人,其中金工实习仅600余人(很多大学的学生实习比例均在70%以上)。

其三,实习内容不能满足部分非机械专业的要求。由于沟通不够,实习项目的设置及安排不能达到或满足部分非机械专业的要求。针对部分非机械专业的实践教学服务,需要进一步的调研和探索。

3.2 建议

第一,合理安排实习训练课时与形式。为了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建议学校下达指导性实践教学计划,合理制定工程训练学时;为了解决训练安排不合理的问题,建议采取分段实习和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训练形式。

第二,充分发挥实践教学基地作用,广泛开展工程实践训练。充分利用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资源,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为目的,弱化专业对口训练意识。建议在各学科各专业学生中广泛开展工程训练,各系部应根据不同的实践训练要求,自主选择训练内容与课时。

第三,加强联系与沟通,科学设置实习内容。中心要加强与学院各系部的联系与沟通,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对工程训练中心的课程设置、训练模式不断进行改进,使工程训练能够真正满足学院各系部实践教学的需要。

第四,加强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投入。由于中心教学师资队伍基础薄弱,不能满足工程训练日益发展的需求,学校应加大高水平、专门型人才的引进力度,对师资队伍建设给予重点支持;学校教务处、实验与设备管理处等部门对训练中心的硬件建设、教学经费、创新训练经费加大投入力度;学校对训练中心的科研、教改、实验室软件建设项目要给予支持。

4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规划与设想

机械工程训练中心要全面落实教育部质量二期工程中关于加强实践教学工作的指导思想,充分发挥工程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基地作用,笔者对机械工程训练中心今后建设的规划进行了如下设想。

4.1 巩固基础训练平台

以提高现有的各种训练项目教学质量为目的,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训练模式上进一步完善与提高。

①搭建专业与综合训练平台。结合专业实践培养的要求,建设新的训练项目,打通原有训练项目,开设更多的专业与综合训练;

②强化创新训练平台。增加创新训练项目,扩大训练规模,开展各种创新活动与大赛,使更多的学生得到创新训练;

③提升现有训练项目的层次与水平,强化所有训练项目的开放程度与创新训练力度[2]。

4.2 加强课程建设

以《教育部基础实验课教学示范中心建设标准》为指导,结合《梧州大学战略发展规划》的具体要求,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改革紧密结合,在实训内容的安排和实训手段的选择上,改变部分实训内容陈旧、手段落后的状况,大力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创造性实验,全面推进教学改革和发展,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充分利用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通过积极建设与优化组合,开设更多的训练课程。

4.3 教学设备建设规划

以“大工程教育”思想为指导,以提高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综合工程素质为主线,形成了高等工程教育培养工程意识、工程能力和工程创新思维的新模式。

4.3.1 拟建数控加工中心标准工位示范性实训室

数控加工中心标准工位示范性实训室,就是结合现有数铣专业技能训练拓展到未来学生就业的机加工操作岗位的综合管理实训平台。通过数控加工中心标准工位示范性实训室的建立,对学生素质培养、实训教学改革进行优化,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对学生进行数铣加工操作、NC程序应用等专业内容的系统性、情景式教学;

②融入标准工位管理体系,促使学生了解、认知企业精益管理基础知识和要求,支持“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③实训教师团队参与技能实训室的建设与应用,了解企业精益管理的内容,促进教学流程的标准化设计;

④通过教学课程的创新和标准化应用,以及对技能实训平台持续改进和创新,提升实训队伍能力,开发专业实训精品课程。

4.3.2 拟建先进制造模拟工厂

先进制造模拟工厂是一个全景式展现先进制造工厂体系的实训平台,融合了精益生产与制造执行系统等诸多要素,先进制造模拟工厂集成了现代工厂的生产组织、物流、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等各个方面,是校企一体化融合的现实载体,是一个全面展现先进制造的精益工厂、数字工厂和智能工厂,可以直观地、全景式地为学生提供现代工厂的最佳实践[3]。

4.4 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中心现有专职、兼职实践指导教师20名,与其他院校相比,这些教师知识结构偏低,知识水平和技术能力与时代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要完成中心的教学、科研任务,实现中心的可持续发展,必须组建教师、工程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一体化的师资队伍。一方面要培养“双师”型人员,另一方面指导人员要具备指导多工种的能力,指导人员要不断地更新知识结构,掌握日益发展的现代制造技术,并可聘请多学科有实践经验的专家教授担任兼职教师,指导中心的实践教学工作。

在工程训练中心的建设过程中,应依照《教育部基础实验课示范中心建设标准》的相关规定,使中心的在岗人员具有硕士以上文凭的人数达到30%至50%,力争形成一支具有本科、硕士、博士各个学历层次,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良好工程背景和创新能力,富有进取精神的教师队伍[4]。

此外,在省级实验示范中心基础上全力建设和申报国家级实验示范中心,通过此项工作,将训练中心的实践教学质量和管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1]徐小兵.高校机械工程训练中心建设探索[J].科教文汇,2008(8):45.

[2]张云华.创建地方高校特色工程实训基地初探[J].长江大学学报,2009(4):95-97.

[3]吴小竹.高校工程实训基地建设与现代企业管理[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3(10):35-36.

[4]赵扬.行业特色高校工程训练中心建设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11):79-81.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Practice of M echanical 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 in W uzhou University

Xie Chaom ing1,Huang Yanjun2

(1.2W 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Based on six years’construction and experience of teaching and practicing of themechanical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re ofWuzhou Universi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is center and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of developing the mechanical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er.Finally,a distinctive and practicable construction plan and expectationsare presented.

mechanicalengineering training centre;developmentand reform;plan and expectation

G642.0

A

1673-8535(2013)06-0075-05

谢朝明(1970-),男,梧州学院电子信息工程系工程师,硕士,研究方向:机械工程实训教学、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黄燕钧(1965-),男,梧州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机械设计与自动化教学与科研、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责任编辑:覃华巧)

2013-09-16

猜你喜欢

梧州机械工程实训室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中共梧州城工委
梧州工人运动的急先锋
仿真型总线控制实训室设计与建设
高职院校信号工程施工实训室建设探讨
八十多载后寻访梧州
梦梧州(外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