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的反思与对策
——以广西为例

2013-03-20董燕

梧州学院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农产品污染环境

董燕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区域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的反思与对策
——以广西为例

董燕

(梧州学院,广西梧州543002)

该文从来自农业本身的污染与危害及来自农业外部的污染与危害两方面剖析区域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提出从政府在保护农业环境方面应有所为有所不为、改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广农业标准化生产、推动企业改革创新和技术改良发展循环经济、倡导国民改变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这四个方面解决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的对策。

农业环境质量下降;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反思及对策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是头等大事。食品的定义是:经过加工制作可以供人食用的东西。从食品卫生立法和管理的角度,广义的食品概念还涉及到:所生产食品的原料、食品原料种植、养殖过程接触的物质和环境、食品的添加物质、所有直接或间接接触食品的包装材料、设施以及影响食品原有品质的环境。能作为我们消费的食品的,在食品的理化、口感和安全三方面属性中,在生产、销售、消费、及规划指挥生产的部门单位都要考虑它的安全属性。如今环境质量下降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也随之下降,这也威胁到了我们的食物,这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人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反思我们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管理方式,探讨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1 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下降对食品安全的影响

环境质量下降对食品安全的影响,要从生物与环境、农业生产环境下降的直接间接原因进行分析,比如在环境污染及水土资源流失等方面,寻找导致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下降的直接或间接原因,减缓、消除环境质量的下降,为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途径和方法。

1.1 生态环境与生物的关系

在生态学范畴,生态环境是指由生物群落及非生物自然因素组成的各种生态系统所构成的整体,由动物、植物、微生物等生物成分和光、水、土壤、空气、温度等非生物成分所组成的生态系统,其每一个成分都并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统一综合体。生态系统各种成分的数量和质量都要维持相对的稳定,才会有生态平衡,否则就叫平衡失调。生态环境实质上是指影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质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的数量与质量的总称。它们是一个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1.2 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下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

人类活动增大了向自然环境索取资源的速度和规模,加剧了生态失衡。人为破坏生态平衡的行为比比皆是,令人触目惊心。环境质量的下降,迫使我们思考生存环境的恶化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近年来,国内外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突出,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问题。以农产品为原料的食品,其安全问题主要表现在:农产品、禽畜类产品的化肥、农药、重金属残留物超标,生产过程中滥用激素、抗生素,兽药监控与产、销、管脱节,使用违禁药品,食品加工过程中用劣质原料,食物添加剂超量,非法使用非食品添加剂,病原微生物监控不及时,对转基因食品管理不善等方面。环境失衡问题与人类活动加剧密不可分。人类为了生存,就要向环境要资源。人口膨胀使得人类向地球环境掠取的资源超过承载力,过度开发资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追求GDP的增长,不合理利用资源追求高品味的生活,都会资源的浪费。这里指的是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质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资源减少,质量下降。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惟一的环境,其质量和数量下降表现为:大气污染问题突出、水源污染严峻、水土流失、耕地减少、土地沙化严重,特别是土壤污染逐渐趋于严重。环境数量和质量下降的结果是加剧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生命质量。

2 区域农业生产环境质量下降的体现及其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威胁

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包括源于农业自身的污染(主要包括农药污染及化肥污染。肥料、农药、兽药、饲料、饲料添加剂、动植物激素等的广泛过量使用,在促进农产品大幅度增长的同时,也带来了安全隐患)。农业外的污染包括工业“三废”和城市化进程导致的生活垃圾对农业生产环境的污染,主要表现在土壤污染、水质污染和大气污染等方面。当前食品安全隐患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农药、兽药残留超标,比如去年海南出现的“问题豇豆”。二是违法添加有毒有害物质,比如“三聚氰胺”、“瘦肉精”等。三是个别地区、个别产品重金属污染和滥用抗生素问题突出,比如南方部分地区反映的稻米镉超标问题【2】。来自农业外的污染与危害,还主要包括对农区大气、农业用水和农田土壤的污染等,主要是:(1)农区大气污染:二氧化硫(主要为工厂煤炭燃烧产生)、氟化物及氯;(2)农业用水污染包括由工矿企业排放的未经净化的废水、废渣、废气和城镇居民排放的生活污水,包括氰化物和酚、苯类、三氯乙醛、次氯酸、油类、洗涤剂及病原微生物。(3)农田土壤污染:酸雨、降尘及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尤其是难降解的重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如汞、镉、铅、砷、铜、锌、镍、钴、钒等在土壤中不断积累[3-4],而引起土壤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的变化,导致土壤板结、土壤透气性差,影响农产品的质量甚至因为化合物的富集作用成为农产品的有毒物质。土壤污染具有累积性、不可逆转性、难治理和高辐射的特点。区域差异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区域经济发展采用不科学的手段导致区域农业环境的恶化是当前突出的特点。

2.1 区域农区大气污染及其危害——以广西为例

西部地区的自然环境恶劣,生态脆弱,资金和技术薄弱,往往采用掠夺式的模式发展经济,农业外部的污染比较突出的广西有色金属工业,近二三十年,广西多地依靠开矿、冶炼、加工等发展经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广西出现全民办矿,滥采乱挖的局面混乱。近十年来,企业弱小、技术粗放、布局分散的乱采盗挖现象增加,资源浪费的同时引起较严重的环境污染。有色金属冶炼排出的废气含有硫、氟、氯,加工业排放的废气含酸、碱和油雾,有的还含有汞、镉、铅、砷等有毒物质[5]。

2.2 广西区域农业用水污染及其危害

2012年1月15日发生的因广西金城江区鸿泉立德粉材料厂、广西金河矿业有限公司两家企业违法排污致龙江河段重金属镉含量超标80倍的广西龙江镉污染事件;随着上游城市化的发展污水沿江而下,西江流域水质正在面临日趋恶化的危险。水污染支流重过干流。由于西江水量较大,污染未超出西江水的自净能力,但要防止污染趋向恶化[6]。2013年7月贺江水污染事件的爆发,从广西贺江马尾河段河口到广东省封开县,约110公里河段镉铊浓度超标1倍到5.6倍。经专家组检测认定,其污染源正是以贺江支流马尾河段贺州市汇威综合选矿厂为首的100多家选矿企业、作坊[7]。

2.3 广西区域农业土壤污染及其危害

翟丽梅等通过对大环江沿岸研究区4个采样点24个土壤样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受上游铅锌矿区尾砂坝坍塌的影响,大环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8]。广西环江县因铅锌金属矿区尾砂坝坍塌导致大面积农田污染甚至导致庄稼颗粒无收。为此,对矿区下游污染区和非污染区的农田土壤、尾砂和河流沉积物进行了系统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表明,农田遭受As、Pb、Zn和Cd污染,土壤酸化严重,pH值最低至

2.5,全硫含量高达2.29%。X-衍射鉴定结果表明,受污染土壤中存在大量硫铁矿,这是导致土壤酸化的主要物质[9]。

3 区域农业环境质量下降背景下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反思及对策

农业环境的下降,威胁农产品质量安全,这是不可争辩的事实。我们要健康的生活环境,要有安全保障的食物,需要无害的农产品。为什么农业环境质量下降?污染物从何而来?是谁的责任?我们应该怎么做?这些问题值得经济发展的决策者、执行者、落实者深思。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的事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受到威胁的忧虑,让我们反思生命的存在及人类的发展与环境关系,我们应该从深刻理解环境与生存、环境与食品、环境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开始,从新审视生计与生命,从生命与环境关系的实质,探讨生产与生活的必然关系,引入生态观念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问题。政府各部门、企事业单位、民众个人在自然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保护方面利益共享,在减缓农业生产环境恶化、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有所为有所不为,共担责任。政府在协调发展与环境保护方面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大量的事实表明,因为各级政府部门环境保护意识不强,重开发轻保护,重建设轻维护,对资源采取掠夺式、粗放型开发利用,超过了生态环境承载能力,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思。既要经济发展又要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积极寻求科学的方法和措施。

3.1 政府在保护农业环境方面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3.1.1 各级政府要担负起正确引导企业和民众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责任

三农问题,关系到乡镇企业、现代农业、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解决农业环境污染问题,农产品及质量安全才有保证。弱质农业,面对工业废弃物污染、基础建设侵占良田、矿山资源无序开采的现实,让我们认识到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农业要求摒弃旧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先发展后治理的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思路决定出路,政府为民决策,经济发展提速、寻找经济增长点,但不能超越了环境承载力这根红线。领导干部要多学习环境与生命、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生态经济等理论,不能形而上学,搞形式主义和走过场,而要落到实处。杜绝把考虑政绩和发展速度放在首位,在生态环境建设及管理方面要求“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完善机制;在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结合贯彻“八荣八耻”、“科学发展观”、“十八大精神”及“低碳经济”和“光盘行动”的精神。文化宣传要先行,学校、村委社区的公民教育要加强宣传教育,联结高校志愿者,通过媒体舆论,使农业环境保护及食品安全的政策、知识技能深入人心。

3.1.2 完善落实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消除或减缓环境污染

农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是一项系统工程,农业环境保护就要全国一盘棋。首先,政府就要摒弃地方保护主义,要有统一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可持续发展上来;其次,制定和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立法要具体、明确。在农业环境保护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方面,各省市也要逐步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体系。我国已颁布的条例有《农田灌溉水质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农业环境保护工作条例》、《农业环境监测条例》等。此外,在《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草原法》和《渔业法》等法规中也作了相关规定,内容主要包括对污染物的净化处理、排放标准以及排放量和浓度的限制等,消除来自农业本身的和来自农业外部的污染与危害。除了立法手段外,还可以辅以行政措施和经济制裁,如排污收费、污染罚款等。但不能以罚代治、谁污染谁治理,但不能先污染后治理、要预防污染。这些法律政策对改善我国的土壤污染状况发挥了一定作用。但是,《环境保护法》、《农业法》、《土地管理法》等现行法律法规提供的只是有关土壤污染防治的零散规定,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方面并没有制定专门性的法律,对一些企业排污监管起不了约束作用,这些企业排污对农产品的污染不是直接体现,有些污染在短期内不会呈现,长时期后反应的又无法追踪。有些规章制度不够细,可以说我国在土壤污染防治上的法律是缺乏系统性与可操作性的,甚至可以说有些方面的立法基本上是空白的。再者,监管机构执法要严,监管要到位,纪检部门要将环境保护问题作为单位领导干部落实环保法规的考核依据,环保及食品安全监督部门要常态化、规范化管理,而不是等到重要节日才检查。十八大的召开,从决策层到执行者,已经明确加强落实食品安全的立法和严格执法。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为了实现到2015年全区主要污染物及重金属污染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确定目标,已下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我区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要求企业通过制订年度计划和行动方案,推进重点行业、重点区域重金属污染治理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有色金属采选及冶炼、皮革鞣制加工、电镀、电解锰、铅蓄电池等企业的废水、废气、废渣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减轻氮磷和有机污染。结合生态环境评估措施,开展刁江、大环江、龙江等受重金属污染河流的生态环评,应用先进适用的污染防治技术改造完善废水、废气收集,重点防控区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并把区域重金属总量削减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地、各企业[10]。

3.2 改革农业生产经营模式,推进农业标准化

生产环节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重点和难点。《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三条指出:“标准化工作的任务是制定标准、组织实施标准和对标准实施进行监督。”农业标准化是通过制定和实施标准,把农业的产前、产中和产后全过程纳入标准化生产和管理的轨道。我国农业正处在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的时期,通过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支持农业标准化整体推进示范创建。加快农业标准制修订步伐,加快构建统一、科学、合理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强化“三品一标”证后监管,确保认证产品质量[11]。围绕农产品生产环节,建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健全农产品编码标准,确保全程质量控制信息的传递和可追溯性。实现从“农田到餐桌”的全程质量控制。具体做法是通过放心农产品生产提供技术规范和操作依据的农业标准制定与推广;建设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强化农业投入品的使用监管,规范农资市场秩序,保证安全放心农资的供应,依法严厉查处违法禁止的农药、兽药和其他有害化学物质;推行农产品标识制度,使用原产地标识、地理标志、基地标牌、认证产品标志等法定标志,并加强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农产品销售方面实行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标准化生产模式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履行责任义务及技术水平。围绕“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认证认可体系、执法监督体系建设和实行市场准入制度等方面开展工作,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和农业生产优质化、集约化、产业化的发展,而提出的农产品生产必须由数量型向数量与质量并重型转变,农业生产管理必须由偏重数量向质量安全管理转变。标准化的推广要靠政府的引导,把农民的积极参与及消费者的认可结合起来,对创品牌与政府的扶持及从田头到餐桌进行全程监控,以及市场准入制度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有农民、政府及消费者的共赢。广西农业厅发布了2013年的1号文件就对农业标准化提出了详细的规划目标、工作部署的具体要求及措施。

3.3 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广清洁生产技术,发展循环经济

循环经济涵盖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环境三个方面,追求这三个系统之间达到理想的组合状态。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梯次使用为特征,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方式运行的经济模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其目的是通过资源高效和循环利用,实现污染的低排放甚至零排放。同时,要加强环保工作力度,使农业环境的污染问题解决在污染发生之前。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工业与农业是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关系。利税贡献大的工矿企业历来被放在发展首位,但却是农业环境污染的首要危害,直接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威胁。针对西部区域经济发展“轻重工业失调,煤炭、石油开采加工及黑色金属矿开采冶炼等污染密集型企业居多的”的特点,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推动企业改革和技术创新,大力推广环境友好型及资源节约型的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等的发展[12]。从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减少污染而使企业增加效益的目的出发,工业各企业都应尊从“节能、减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八字方针,降低农业污染,有效减缓及控制农业环境污染的发生[13]。技术创新与改良、新材料的应用、新产品的研发,都是与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生态经济相结合的具体措施,政府应该在这些方面给予政策资金的大力支持。世界工业发展史、世界科技发展史以及发达国家环境污染的教训都能给了我们启示与借鉴。

3.4 倡导国民过简单、简朴、简约、节俭的生活

政府舆论要引导社会各界在理念及行动上,重新定位生命价值观。官员、企业家带头逐步改进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政府少建楼堂馆所,企业节能减排,提倡简单、简朴、简约、节俭的生活。使民众理解、支持循环经济,自觉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衡念物力维艰,这是(清)朱柏庐的治家格言,也应该是当今治国方略。为了生存,我们热忱地付出劳动,感恩自然的馈赠,美丽的自然环境自然资源不是用之不竭的,我们向自然索取的资源数量、种类和方式要以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前提,过于追求高品味奢华的生活、盲目攀比、过度包装、铺张浪费,就是以浪费过多的资源满足私欲的表现,这会加剧资源的浪费。因此应降低奢华度,过简单、简朴、简约、节俭的生活,减少对资源的浪费,回报自然的馈赠。本着尊重生命,珍爱生命,把食品及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维护生存环境质量摆在首位的宗旨,就要求政府的决策、企业的运作、民众的生活及行为方式都要尊重自然及自然规律,维护每一个生命个体社会生活的平等,依靠我们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从理念、行为、行动方面,真正实现区域的生态文明和可持续发展。

[1]张诺,江华.探讨生态伦理视野下的环境失衡问题[J].理论与观察,2008(4):66-68.

[2]盛卉.农业部副部长陈晓华:食品安全隐患集中在三个方面,“十二五”时期要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EB/OL].人民网,2011-05-13;

[3]田丽梅,等.天津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J].天津农林科技,2006(4):32-34;

[4]黄明国,等.重金属污染的土壤评价与蔬菜研究进展[J]安徽农业科学,2009(24):11705-11708.

[5]罗华,李庆群.广西工业主要行业污染现状及防治目标与措施研究[J].特区经济,2011(2):206-208.

[6]王卫国.西江水污染:支流大于干流[N].农民日报,2009-10-15.

[7]庞革平.广西贺江水污染事件:4涉污企业被查14人被追责[EB/OL].人民网,2013-12-21.

[8]王德光,等.环江县大环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研究[J].广西农业科学,2009(3):280-283.

[9]翟丽梅,等.广西环江铅锌矿尾砂坝坍塌对农田土壤的污染及其特征[J].环境科学学报,2009(6):1206-1211.

[10]李新雄.广西全力开展重点领域、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治理[EB/OL].广西新闻网,2012-10-23.

[11]宁启文.农业部: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N].农民日报,2012-02-22.

[12]李立.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中的环境约束问题研究[J].生态经济2009(4):101-103.

[13]黄苗苗.农产品产地安全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与对策[J].农业环境与发展,2010(6):62-64.

A Revision of the Threat to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and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Regional Agriculture——Taking Guangxias an Example

Dong Yan
(W uzhou University,W uzhou 543002,China)

Beginning from the nature of food safet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nd human’s production and lif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y principle.Then,based on the fact that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is influencing food safety,it explains the urgency of solving the problem of quality safety of regional agricultural products.It also analyzes the causes for the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regional agriculture from two aspects:internal pollution and damage occurring within agriculture and external pollution and damage coming from outside agriculture.Consequently,it proposes that the government should take countermeasures in the following four aspects to solve the problem threatening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because of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agriculture:optimizing its action to protect agricultural environment,pushing standardized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by transforming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operation models,developing cyclic economy by boosting business reform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encouraging the citizens to change their lifestyle and consumption concept.

deteriorating environmental quality for agriculture;threat to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review and countermeasure

S18

A

1673-8535(2013)06-0053-06

董燕(1965-),女,广西苍梧人,梧州学院数理系农学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生物教学、化学与健康教学及科学教育课程论教学。

(责任编辑:高坚)

2013-10-16

2011年广西教育厅科研项目(200103YB131)

猜你喜欢

农产品污染环境
农产品网店遭“打假”敲诈 价值19.9元农产品竟被敲诈千元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打通农产品出村“最先一公里”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各地农产品滞销卖难信息(二)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环境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
对抗尘污染,远离“霾”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