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精胰岛素或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门诊2型糖尿病临床观察
2013-03-19陈晓文
陈晓文,金 亚
(黄石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湖北黄石435000)
2 型糖尿病的发生与胰岛β 细胞功能异常密切相关,临床上诊断2 型糖尿病时,胰岛β 细胞功能大约为正常人的50%,随着病情的进展,胰岛β 细胞进行性下降。甘精胰岛素是基础胰岛素,本次研究是为了探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与格列美脲联用二甲双胍对于病程短的2 型糖尿病在门诊强化血糖控制方面的疗效和安全性。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科2010年1 月至2011年1 月门诊患者100 例,病程≤3年,排除有严重心脑血管并发症及肝肾功能损害、急性并发症的患者。将使用二甲双胍缓释片(麦特美,青岛黄海制药有限公司)500 mg bid 超过3 个月的门诊治疗血糖控制不达标的T2DM 患者随机分为A、B 2 组。其中,A组:甘精胰岛素(来得时、安万特公司)联合二甲双胍(甘精胰岛素组)50 例(男:24 例,女:26 例),年龄57 ±5 岁,病程22 ±7 月,FPG 10.16 ±0.87 mmol/L,2hPG 17.24 ±0.85 mmol/L,HbA1c 8.57±0.55%;B 组:格列美脲(万苏平、徐州万邦制药有限公司)联用二甲双胍(格列美脲组)50 例(男:28 例,女:22 例),年龄59 ±6 岁,病程21±8 月,FPG 10.09 ± 0.82 mmol/L,2hPG 16.98 ± 0.79 mmol/L,HbA1c 8.58 ±0.73%,2 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1)所有患者在治疗前均进行血糖测试技术及胰岛素注射技术的培训,培训合格后才可进行下步治疗。
2)二甲双胍缓释片500 mg bid 治疗不变,甘精胰岛素组每日固定时间皮下注射(晚8 点),起始剂量0.2 U/d,格列美脲组用万苏平1 mg/d始,最大剂量6 mg/d。用强生稳步血糖仪监测,每3 日测定FBG 及2hBG,根据血糖水平调整甘精胰岛素用量±2U 及口服药物用量1 mg,最大剂量6 mg/d,控制目标为FBG<7.0 mmol/L,2hBG<10 mmol/L,治疗期间要求患者记录低血糖次数,有明显头昏、心慌、出汗、手抖或血糖低于3.9 mmol/L 为低血糖事件。
3)在基线和治疗结束后用已糖激酶法测定空腹(FPG)及早餐后2 h 血糖(2hPG)、血脂,同时用电化学发光法测定空腹C 肽(FCP)及餐后2hC 肽(2hCP)、HbA1c。
1.3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1)治疗后2 组患者的FPG、2hPG、HbA1c水平均显著下降(P< 0.001),FCP、2hCP 较治疗前有所增加(P<0.05);甘精胰岛素组与格列美脲组比较,FPG、2hPG、HbA1c 水平显著降低(P<0.001),FCP、2hCP 有所增加(P<0.05)。2 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比较结果见表1。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比较(±s)
表1 2 组患者治疗前后糖代谢比较(±s)
注:* P<0.001,**P<0.05,△P<0.001,△△P<0.05 。
组别(n=50)FPG(mmol/L)2hPG(mmol/L)FCP(μg/L)2hCP(μg/L)HbA1c(%)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前10.16±0.8717.24±0.852.03±0.423.72±0.398.57±0.55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5.97±0.50*9.17±0.65*2.29±0.19 **3.91±0.41**6.36±0.21*格列美脲组治疗前10.09±0.8216.98±0.791.97±0.503.61±0.298.58±0.73格列美脲组治疗后6.75±0.23*△9.98±0.56*△2.15±0.36 **△△ 3.75±0.32**△△ 6.63±0.28*△
2)治疗后2 组患者的TG、TC、LDL-C显著下降(P<0.05~0.001),HDL – C 显著升高(P<0.001);甘精胰岛素组与格列美脲组比较,治疗前后TG、TC、LDL-C、HDL – C有显著性差异(P< 0.05)。治疗前后血脂比较结果见表2。
3)治疗后2 组达标时间明显缩短(P<0.001),2 组低血糖发生率低,有显著性差异(P<0.01),2 组治疗后达标时间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结果见表3。
表2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 mmol/L
表2 治疗前后血脂比较(±s) mmol/L
注:* P<0.001,**P<0.05,△△P<0.05。
组别(n=50)TCTGLDL-CHDL-C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前5.71±0.232.23±0.253.82±0.291.18±0.34甘精胰岛素组治疗后5.50±0.24*1.77±0.42*3.44±0.36*1.56± 0.26*格列美脲组治疗前5.72±0.312.16±0.353.75±0.311.20± 0.51格列美脲组治疗后5.61±0.22**△△1.92±0.28*△△3.56±0.21*△△1.46 ±0.16*△△
表3 2 组治疗后达标时间(±s)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x2)
表3 2 组治疗后达标时间(±s)及低血糖发生率比较(x2)
注:* P<0.001,**P<0.01,x2=7.1111。
组别(n=50)达标时间(d) 低血糖发生率(n/%)甘精胰岛素组7.88 ±1.421/12%格列美脲组13.80±2.79 *9/18%**
3 讨论
DCCT 后续研究即糖尿病干预及并发症的流行病学研究EDIC 证实,早期逆转高血糖可带来持久的益处。目前糖尿病治疗为口服降糖药和胰岛素治疗。马艳芬[1]等在观察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对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细胞β 功能的影响中,发现第12 个月随访时胰岛素组的胰岛功能明显好于口服降糖药组,这进一步说明胰岛素能更好地保护胰岛β 细胞功能。2010年版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指出,为恢复β 细胞功能,应尽早启动胰岛素治疗[2]。胰岛素治疗主要障碍是低血糖和胰岛素注射次数和时间。甘精胰是利用重组DNA 技术生产的长效人胰岛素类似物,能够模拟人体基础胰岛素分泌[3],皮下注射后作用可维持24 h 以上,血药浓度平稳,无峰值现象,低血糖发生率低,患者每天只需注射一次,注射时间与进食时间无关,使用方便。本研究发现甘精胰岛素治疗组和格列美脲治疗组2 组患者的空腹及餐后2 h 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显著降低,说明2 种治疗方法都能有效地控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治疗后2 组患者C 肽水平上升,提示机体高血糖毒性解除后可能有利于β 细胞功能恢复,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强。脂毒性还可能是2 型糖尿病发病机制中的原发性因素[4]。血循环中FFA 浓度过高以及非脂肪细胞内脂质含量过多可通过各种有关途径导致胰岛素抵抗性的发生以及引起胰岛β 细胞脂性凋亡和胰岛素功能缺陷。本研究发现,2 组患者治疗后血脂紊乱好转,可能与高糖毒性减轻、胰岛功能有所恢复、胰岛素抵抗减轻有关。本研究结果还显示,甘精胰岛素组能更好地控制血糖、血脂,改善胰岛β 细胞功能,达标时间短,低血糖发生率低,且操作简单、方便,依从性好,在疗效及安全性方面更优于格列美脲组,适宜于门诊短期强化血糖控制的患者。
[1]马艳芬,刘薇,袁明霞,等.胰岛素与口服降糖药对新诊断2 型糖尿病患者β 细胞功能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9(5):348-349.
[2]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0年版[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1:24-25.
[3]Dunn C J,Plosker G L,Plosker G M,et al.Insulin glargine:an updated review of its use in the manage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J].Drugs,2003,63(16):1743-1778.
[4]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M].7 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7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