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史记》表世家列传考校

2013-03-19吴昱昊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自序太史公世家

吴昱昊

(南京外国语学校国际部,南京210008)

说明:

(1)本文以中华书局1982年版点校本为底本,为方便读者,标出点校本正文与三家注的页码行数,并用“□”标识所校之字,“^”标识补字之处。

(2)《校补》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史记会注考证校补》所附校补,也标出页码行数。如文中第1条“463·2·10”指《秦楚之际月表校补》463页2版10行,以“[ ]”表示补字。

(3)下文“考证”指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版泷川资言《史记会注考证》中的案语,标出页码行数,如文中第16条“41·1”指《仲尼弟子列传》第41页1行。

(4)《正义》前加“*”表示此条为正义佚文。

1.《秦楚之际月表》:攻下嶢及蓝田。以留侯策,不战皆降。(773)

《校补》:不,《殿》,所。(463·2·10)

案:《高祖本纪》《留侯世家》皆云诈而击之,则并非不战,当从《殿》本。

案:殿本作“所”字是。《高祖本纪》记载秦赵高已杀二世皇帝之后,派人来与沛公约分王关中,沛公认为有诈,因此用了留侯张良之计策,派郦生、陆贾说服秦将,并加以贿赂,趁其不备,因而奇袭武关,大破秦军,随后又与秦军大战于蓝田之南、北,均得以大破秦军。所以此处云“不战皆降”是错误的,实有战事,并非不战。此事《留侯世家》更为详细,云张良对沛公云秦军只是将军欲叛,士兵恐怕不从,不如趁机诛灭。因此沛公大战秦军。疑殿本当是据此两篇所校。

2.《齐太公世家》:以 渔钓 奸周西伯。(1477·12)

《校补》:《彭》《游》,渔钓互倒。《札记》吴校宋板二字倒,《游》本同。又钓讹作钩。(879·1·14)

案:“渔钓”是。彭、游本误。本来“渔钓”“钓渔”二者颠倒意义不殊。但核查古书可见,古皆作“渔钓”。如《汉书·叙传上》:“渔钓于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后汉书·郅恽传》:“渔钓自娱。”作“钓渔”怀疑是唐以后事。《全唐诗》卷一百五十一刘长卿《避地江东留别淮南使院诸公》“等闲将狎钓渔翁”、卷六百五十二方干《送婺州许录事》“醉醒多在钓渔几”,则用钓渔。此处当依据《汉书》《后汉书》等为例。

3.《鲁周公世家》:至 其 揖让之礼则从矣。(1548·4)

《校补》:其,《猿投》,千。(原无此条,据附录补)

案:“其”字当作“于”。《鲁周公世家》:“龂龂如也。”《索隐》云:“今按下文云至于揖让之礼则从矣。”“千”当是“于”字之讹。猿投本盖原作“于”,后讹为“千”字。或者此处也可将“其”字解作指示词,其,那。“至其”即至于那。再者,其字又可解释为“若”“如”,至其,即至如。也可讲通。

4.《管蔡世家》:蔡侯知之,乃献其裘于子常。(1568·11)

《校补》:《燉煌》,无于字。(925·2·11)

案:疑此处无“于”字是。《白孔六帖·裘》注、《御览·人事部一百二十一·质》引无,唐本少用助词,如单本《索隐》《汉书》。《汉书》于《史记》原文,多删削助词虚词,使其文章更为整饬典雅。唐人质直,疑皆受《汉书》影响。单本《索隐》虽然已非唐人原貌,但往往与类书所引契合,其所出《史记》原文,多无虚词。

5.《管蔡世家》:初,晋公子重耳 其 亡过曹。(1572·2)

《校补》:《燉煌》《枫》《三》,无其字。(926·3·9)

案:无“其”字是。《燉煌》《枫》《三》诸本无,王叔岷云:“《列女传·仁智篇·曹僖氏妻传》同。”[1]1396“其”“耳”二字形近,“其”当是“耳”字误衍。

6.《管蔡世家》:五年,晋栾书、中行偃使程滑弒其君厉公。(1572·11)

《校补》:《燉煌》,无中行偃使程滑六字。(926·4·9)

案:《燉煌》本无中行偃使程滑六字是。王叔岷云:“《年表》无使程滑三字。”[1]1397此六字后人据《左传》添。今检《秦本纪》《齐世家》《鲁世家》皆无“中行偃使程滑”之语。

7.《越王句践世家》:置胆于坐。(1742·10)

《校补》:置,《详节》,悬。(1041·2·2)

案:疑作“悬”是。《御览·人事部一十七·胆》《元龟·列国君部·政令》引皆作“置”。但《申鉴·杂言上》作句践悬胆于坐。《吴越春秋·句践归国外传第八》云:“悬胆于户,出入尝之,不绝于口。”《晋书·顾荣传》:“悬胆于庭以表辛苦。”是前人皆云悬,疑当作悬字。疑悬古作县,又讹作置。不过《史记》诸本大多作“置”,当是古时传闻不同所致。“悬”“置”二说。

8.《赵世家》:为主守地,不能死 固,不义一矣。(1826·6)

《校补》:固,《南化》《枫》《棭》《三》《梅》,国。(1095·2·7)

案:诸本作“国”字是。《元龟·列国君部·攻伐第四》作国。下文云入秦而不听主令,不义二矣,卖主之地而食之,不义三矣。因此此处当云“为主守地,不能死国,不义一矣”。“固”“国”二字形近而讹。

9.《田敬仲完世家》:则魏氏转韩 从 秦。(1896·6)

《校补》:《南化》《梅》《谦》,重从字。(1141·3·3)

案:检《战国纵横家书·苏秦为陈轸章》不重从字。亦无“秦”字。作“魏是槫,韩是从”。“槫”字通“转”。“是”字通“氏”。此句即魏氏转,韩氏从。言韩随魏转。今本《史记》“秦”字衍,“韩”下脱“氏”字。

10.《孔子世家》:吾不知所以裁之。(1927·14)

《集解》:不知所以裁制。(1928·2)

《校补》:《南化》《枫》《三》,无吾字。(1170·3·14)

案:此处“吾”字当无。依《集解》“不知所以裁制”则亦无。检今本《论语·公冶长》无“吾”字。定州竹简《论语》亦无“吾”字。

11.《外戚世家》:子夫为平阳^主讴者。(1978·9)

《校补》:《南化》《枫》《三》《梅》,子夫为平阳[公]主讴者。(1197·1·6)

案:诸本有“公”字是。今本《汉书·外戚传上》虽亦作平阳主。但《初学记·帝戚部·公主第六》注引旧本《汉书》有公字,下“因过平阳主”“赐平阳主金千斤”“主”上亦有“公”字。

12.《楚元王世家》:谥曰幽^。(1989·10)

《校补》:《南化》《枫》《谦》,谥曰幽[王]。(1201·3·3)

案:诸本有“王”字是。按例,“幽”下当有“王”字。因为各处谥下皆有爵位。此处亦当有。如《卫康叔世家》云:“谥曰共伯。”《陈涉世家》云:“谥曰隠王。”《梁孝王世家》云:“谥曰孝王。”《樊郦滕灌列传》云:“谥曰懿侯。”皆有爵位。

14.《齐悼惠王世家》:惠帝与齐王 燕饮。(1999·7)

《校补》:《中统》,燕饮互倒。《札记》,燕饮二字中统游本倒。(1212·1·6)

案:作“燕饮”是,不误。《吕后本纪》《汉书·高五王传》作“燕饮”。《史》《汉》多用燕饮,不用饮燕。如《齐悼惠王世家》下文云:“尝入侍髙后燕饮。”《梁孝王世家》:“上与梁王燕饮。”《张丞相列传》:“文帝尝燕饮通家。”《魏其武安侯列传》:“梁孝王朝因昆弟燕饮。”《汉书·谷永杜邺传》:“无复与群小媟黩燕饮。”《后汉书·董卓传》:“或赍酒肉就天子燕饮。”饮燕又作饮宴,检《后汉书》《三国志》始多用“饮宴”。

15.《萧相国世家》:从召平 以为名 也。(2017·10)

《校补》:《枫》《三》,以[来]为名也。《梅》,以为二字作来字。《南化》《谦》,为名二字作来字。(1218·4·10)

案:王叔岷云:“案《汉书》作从召平始也。《文选》注引世家亦作从召平始也。”[1]1882观以上诸本,似史文本有来字。疑《枫》《三》本为是。以来,即始也。从召平以来,即云从召平始也。

16.《仲尼弟子列传》:子路使子羔为费郈宰。(2212·14)

《考证》:《论语》及《枫》《三》本无郈字。此衍。沈涛曰《史记》费字衍文,盖古本《论语》作郈宰,不作费宰。《论衡·艺增篇》正作郈宰,可见汉以前本皆如是也。《正义》但释郈不释费,可见所据本无此字。参存。(41·1)

《校补》:《南化》《枫》《三》《梅》,无郈字。(1350·2·4)

案:王叔岷云《枫》《三》本此文无郈字,疑依《论语》删之也。此文盖本作为郈宰,存古《论语》之旧。后人据今本《论语》于郈旁注费字,因溷入正文耳。[1]2135王说可以商榷。无郈字之本亦多。《汉书·王莽传下》注、《后汉书·刘梁传》注、《文选·潘安仁在怀县作二首》注、《白孔六帖·未能为政》注、《白虎通·德论上·社稷》皆作费宰,无郈字。疑此处本无郈字。

17.《仲尼弟子列传》:显有年名及受业闻见于书传。(2220·2)

《校补》:显,《南化》《枫》《三》《野》《梅》《蜀》《耿》《毛》《殿》,颇。《札记》,王本显作颇。(1351·3·2)

案:疑诸本作“颇”字是。《群书考索·礼门·释菜·释奠类》《玉海·学校·视学》皆作颇。颇,《广雅·释诂三》:“略也。”言事迹不多,仅略有年岁与名姓而已。“显”应当是讹字。

18.《仲尼弟子列传》:孔忠。(2226·2)

《集解》:《家语》曰忠字子蔑。(2226·3)

《考证》:今本《家语》作孔弗。(52·6)

《校补》:忠,《南化》《枫》《三》《野》,思。(1352·3·16)

案:“孔忠”,疑当从今本《家语》作“孔弗”。“蔑”字可借为“弗”,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艸部》云蔑字假借为弗,与莫、末、靡、罔等字同。孔弗,字子蔑,名、字正合。若作孔忠,则名、字不合。

19.《廉颇蔺相如列传》:厚遇战士。(2449·7)

《校补》:《南化》《枫》《三》《梅》,战士二字作单于。(1508·4·7)

*《正义》:战士或本作单于者非也。《南化》《棭》《谦》《梅》《狩》《野》(1508·4·10)。

案:此处“战士”当作“单于”。《通典·兵·示怯》即作单于。上文云“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日击数牛飨士”,言李牧驭军之法,这是为厚遇战士一方面而言;下言“习射骑,谨烽火,多间谍,厚遇单于”,这是为对敌之法。厚遇单于,即不开边衅之意。有笼络的意思。

20.《刺客列传》:中桐柱。(2535·7)

《正义》:《燕丹子》云荆轲拔匕首掷秦王,决耳入铜柱,火出。(2536·7)

《考证》:《策》无桐字。三条本、毛本作铜。(36·4)

《校补》:桐,《南化》《棭》《三》《景》《井》《蜀》《绍》《毛》《殿》,铜。按景印庆元本桐改铜。《札记》,《策》无 桐 字,疑 衍。《毛》本 作 铜。(1566·2·14)

案:《南化》诸本作“铜”字是。施之勉云按景祐本、黄善夫本作铜。《白帖》四,《元龟》八百四十引亦作铜。[2]1353王叔岷云案景祐本南宋补版(非景祐本),《殿》本桐并作铜。《论衡·儒增篇》、《通鉴》并同(宋蜀广都费氏进修堂刊本《通鉴》作桐)。[1]2616读《正义》所引《燕丹子》云出火,当是铜柱,虽是小说,但亦可参考。《御览·兵部·箭下》引韩子云:“董之治晋阳宫,公令舍之堂皆以錬铜为柱质。”《御览·礼仪部十·宗庙》引桓谭《新论》云:“王莽起九庙,以铜为柱甍,大金银错镂其上也。”《御览·珍宝部十二·铜》引《汉武内传》云:“上起神屋台以铜为柱黄金涂之。”是古人以铜为柱。此处当作“铜”字。

21.《刺客列传》:卒有田常、六卿之患,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2546·6)

《考证》:《枫》《三》本始皇三十四年纪竝无患字,臣字属上读。(12·5)

《校补》:《南化》《枫》《三》,无患字。(1580·4·10)

案:诸本无“患”字是。王叔岷云案《御览》、《帝范·建亲篇》注引此并无患字。惟据《论衡·正说篇》作卒有田常六卿之难。疑此文唐以前旧本,有患字而无臣字[1]2626。王说可以商榷。《文选·首六代论》《孝经序》疏、《法言·重黎篇》宋咸注、《三国志·魏志·武文世王公》注引皆无患字而有臣字,读“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弼,何以相救哉”。疑“患”字即“臣”字上半部之讹。

22.《太史公自序》:太史公自序^第七十。(3285·2)

《校补》:《南化》《枫》《棭》《三》,太史公自序[传]第七十。(2078·1·1)

案:王叔岷云案索隐本篇题作《太史公自序传》。《武帝本纪》正义引臣瓒说,已称为自叙传。……《伯夷列传》正义则省称为叙传,犹《汉书》之叙传耳。今传各本,皆作自序,略传字。《汉书·迁传》载此篇,已称迁之自叙矣。[1]3461《初学记·文部·史传第二》《周本纪》“震泽致定”正义皆作“太史公自叙传”,《孝武本纪》题目集解“太史公自序曰”,校补云《南化》《枫》《三》《谦》《高》作“太史公自序传曰”。盖唐以前学者习称。

23.《太史公自序》:略推三代。(3319·11)

《校补》:《枫》《三》,无推字。(2086·3·4)案:《汉书·司马迁传》亦无。《广韵·药韵》:“略,求也。”略三代,即求三代之事,与下文“录秦汉”相应。疑本无推字。疑前人不知“略”字又有“求”义,故而在略字后加一“推”字,以备推求之意。实不当有。

[1]王叔岷.史记斠证[M].北京:中华书局,2007.

[2]施之勉.史记会注考证订补[M].台湾:华冈出版有限公司,1976.

猜你喜欢

自序太史公世家
“太史公牛马走”
SAGA世家表:跨界演绎,链“饰”潮流
太史公“恤”
太史公“恤”
《胡适论红楼梦》自序
可以听,可以读,可以弹——舒泽池自序
木玩世家第三代的接班故事
萧相国世家1
皮影世家
杭州印刷出版史自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