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常用词“逢、遇、碰”的历时演变考察

2013-11-01任连明孙祥愉

渭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11期
关键词:古本义位用例

任连明,孙祥愉

(1.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成都610064;2.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南宁590004)

一、历时考察

加强对汉语常用词的研究,就要逐个对常用词展开历时与共时的考查,“这对于探明词汇发展的轨迹,特别是从上古汉语到近代汉语词汇的基本格局的过渡,即后者逐步形成的过程”[1],有着极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我们对表示“相遇、遇到”意义语义场下的“遇、碰、逢”进行历时和共时的梳理,以考察该类词在历史上发展的轨迹。

(一)先秦时期

先秦典籍中,“逢”和“遇”都可以表示“相遇、遇到、遭遇”这一义位。古代字书中以互训的形式出现,如:《说文·辵部》:“逢,遇也。从辵,峯省声。”《尔雅·释诂下》:“逢,遇也。”《说文·辵部》:“遇,逢也。从辵,禺声。”

查先秦常用典籍十部(见表1),表“相遇、遇到”的“逢”共出现14例。主要表示遇到某种天灾人祸。例如:

1)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诉,逢彼之怒。(《诗经·邶风·柏舟》)

(2)昔周室逢天之降祸,遭民之不祥,余心岂忘忧恤,不唯下土之不康靖。(《国语·吴语》)

(3)疑,说在逢、循、遇、过。擢虑不疑,说在所谓。(《墨子·经下第四十一》)

(4)孟子曰:“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孟子·离娄下》)

(5)在国逢难曰愍,使民折伤曰愍,在国连忧曰愍,祸乱方作曰愍。(《逸周书·谥法解第五十四》)

表“相遇、遇到”的“遇”共出现73例,此种用例也有表示遇到某种卦象或天灾人祸。例如:

(6)九三,壮于頄,有凶。君子夬夬独行,遇雨若濡,有愠无咎。(《周易·下经·夬》)

(7)籍设而亲在百里之外,则遇难焉,期以一日也,及之则生,不及则死。(《墨子·鲁问第四十九》)

(8)小人无兼年之食,遇天饥,妻子非其有也。大夫无兼年之食,遇天饥,臣妾舆马非其有也。(《逸周书·文传解第二十五》)

还用来表示人与人或物之间相遇、碰见。例如:

(9)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莜。(《论语·微子第十八》)

(10)梁山崩,以传召伯宗,遇大车当道而覆,立而辟之。(《国语·晋语五》)

此外,“遇”在这一时期作为语素与其他语素相结合共同表示“遇到、碰到”,但是用例不多。其中《周易》中出现4例,《孟子》中出现1例,《诗经》中出现2例。例如:

(11)九五,同人先号咷而后笑,大师克,相遇。《象》曰:同人之先,以中直也。大师相遇,言相克也。上九,同人于郊,无悔。(《周易·上经·同人》)

(12)《井》通而《困》相遇也。(《周易·杂卦》)

(13)夫章子,子父责善而不相遇也。(《孟子·离娄下》)

(14)野有蔓草,零露漙兮。有美一人,清扬婉兮。邂逅相遇,适我愿兮。野有蔓草,零露瀼瀼。有美一人,婉如清扬。邂逅相遇,与子偕臧。(《诗经·郑风·野有蔓草》)

再就是从用字频率上来说,“遇”例是“逢”例的近6倍,说明这一时期在表示“相遇、遇到、碰到”这一义位时以“遇”为主、以“逢”为辅。而“碰”不见用例。

表1 先秦时期主要文献“逢”“遇”“碰”分布情况 (单位:例)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从我们选取的7部典籍(见表2)来看,表示“相遇、遇到”这一义位的词主要还是“逢”和“遇”,“碰”字用例亦然没有出现。与先秦相比,“逢”“遇”用例大幅增多,“逢”例出现123例,“遇”例出现353例。二者在用字频率上接近1∶3。例如:

(15)必逢大敌,下车免剑,涉血履肝者,固吾事也,子宁能辟子之辔,下佐我乎?(《说苑·善说》)

(16)浮江,至湘山祠。逢大风,几不得渡。(《史记·秦始皇本纪第六》)

(17)且夫遇也,能不预设,说不宿具,邂逅逢喜,遭触上意,故谓之遇。(《论衡·逢遇篇第一》)

(18)喜者,喜得逢见师也;骇者,恐顽顿学不遍而师去也。(《太平经·丙部之六·乐生得天心法第五十四》)

(19)骐骥虽疾,不遇伯乐,不致千里;(《说苑·建本》)

(20)既遇老聃,噩若慈父,雁行避景,夔立蛇进,而后敢问。(《新书·卷八·劝学》)

(21)譬犹雀之见鹯,而鼠之遇狸也,亦必无余命也。(《淮南书·主术训》)

(22)秦僻在雍州,不与中国诸侯之会盟,夷翟遇之。孝公于是布惠,振孤寡,招战士,明功赏。(《史记·秦本纪第五》)

(23)夫神明精气者,随意念而行,不离身形,神明常在,则不病不老,行不遇邪恶。(《太平经·辛部》)

表2 秦汉时期主要文献“逢”“遇”“碰”分布情况 (单位:例)

另外,这一时期“逢”“遇”与先秦相比,出现了多个由二者组成的双音节词(见表3),且双音节词的出现频次也增多,说明该时期“逢”“遇”已完成语素化的过程。比如:逢遭、遭逢、相逢、逢迎、相遇、遭遇、逢遇等。例如:

(24)吾生有禄命邪?侥幸也?乃得与神人相遭逢!(《太平经·戊部之三》)

(25)遭命者,行善得恶,非所冀望,逢遭于外而得凶祸,故曰遭命。(《论衡·命义篇第六》)

(26)人臣命有吉凶,贤不肖之主与之相逢。(《论衡·偶会篇第十》)

(27)太子逢迎,却行为导,跪而蔽席。(《史记·刺客列传第二十六》)注:此例意为迎接。

(28)古者赏有功,褎有德,守成尚文,遭遇右武,未有易此者也。(《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第五十二》)

(29)人常相厚,久不相睹,一相得逢遇,大喜,则更相佑利,相誉相明。(《太平经·己部之七》)

表3 秦汉时期“逢”“遇”作为语素的双音节词出现频次 (单位:例)

(三)魏晋南北朝时期

笔者调查了魏晋南北朝比较典型的文献资料(见表4)。从这些文献的使用情况来看,该时期表示“相遇、遇到”这一义位主要还是以“遇”和“逢”为主。再就是该时期“碰”字用例还没有出现。例如:

(30)孔车骑与中丞共行,在御道逢匡术,宾从甚盛。(《世说新语·方正第五》)

(31)孔子尝游于山,使子路取水,逢虎于水所,与共战,揽尾得之,内怀中。(《古小说钩沉·小说》)

(32)忽逢四人,各持绳及杖,来赴述。(《搜神记》)

(33)有北来道人好才理,与林公相遇于瓦官寺,讲《小品》。(《世说新语·德行第一》)

(34)而望遁迹山林,超然尘滓,千万不遇一尔。(《颜氏家训·养生第十五》)

(35)于后数日,庆之遇病,心上急痛,访人解治。(《洛阳伽蓝记·卷二》)

(36)桓后遇见徐宁而知之,宁字安期东海人致与庾公而称云:“是海内清士。”(《古小说钩沉·郭子》)

(37)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汉末英雄传》)

总体来看,“遇”字用例是“逢”字用例的2倍略强,就先秦、秦汉至本时期来看,二者之间在使用频率上不是逐渐拉大,而是逐渐缩小。在秦汉时期《太平经》用例中,“逢”例就已经超过“遇”例,本时期《颜氏家训》中二字用例已非常接近,《洛阳伽蓝记》中二字用例总体虽然不多,但是“逢”例略多于“遇”例,说明“逢”一直在与“遇”进行着竞争。例如:

(38)常养象于乘黄曹,象常坏屋败墙,走出于外,逢树即拔,遇墙亦倒。(《洛阳伽蓝记》卷三)

关于“碰”,我们在《古小说钩沉》中发现一例,但不是用来指“遇见”,而是用其本义“碰撞”,如:

(39)宗赁不在家,邻人闻其屋中碰○之声;窥不见其母,但有乌斑虎在其屋中。(《古小说钩沉·齐谐记》)

表4 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文献“逢”“遇”“碰”分布情况 (单位:例)

(四)隋唐宋时期

隋唐—宋,笔者分析了口语时性较强的7部文献(见表5),这一时期表示“相遇、遇到”这一义位仍还是以“遇”和“逢”为主,“逢”例与“遇”例出现频次已低于1∶2。例如:

(40)尝因事暇偶归家,出州门,逢一黄衣使者曰:“太山府君呼君为录事,知之乎?”(《玄怪录·卷二·刘讽》)

(41)同尊佛道教,凡俗送衣裳。粮食逢医药,垂死续命汤。(《王梵志诗·卷二·吾家多有田》)

(42)这个又是二气、五行交际运行之际有清浊,人适逢其会,所以如此。(《朱子语类·卷四·性理一》)

(43)复遇老人于故处,子春不胜其愧,掩面而走,老人牵裾止之,曰:“嗟乎!拙谋也。”(《玄怪录·卷一·杜子春》)

(44)更遇刀风吹,彼此俱旡疋。贮得满堂金,知是谁家物。(《王梵志诗·卷三·人去像还去》)

表5 隋唐—宋时期主要文献“逢”“遇”“碰”分布情况 (单位:例)

表6 元明清时期主要文献“逢”“遇”“碰”分布情况 (单位:例)

另据考察,这一时期表“相遇、遇到”的“逢”“遇”可以后加助词“着”表强调和动作的持续。如:

(45)忽然逢着故醋担,五十匣子两旁箕。(《敦煌变文集·角座文汇抄》)

(46)向汝道,尽乾坤是个解脱门,总不肯入,但知在里许乱走,逢着人便问:“阿那个是?我还着摩?”(《祖堂集·卷七·雪峰》)

(47)这个老汉行脚时,或遇着草根下有个老汉,便从顶宁上啄一下锥看。(《祖堂集·卷十六·黄檗》)

(48)微尘可得遇着风,当时幅塞满虚空,信脚夜行迷暗走,不知南北与西东。(《敦煌变文集·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讲经文》)

(五)元明清时期

该时期,笔者选取了7部作品①关于《古本水浒传》的版本、作者、成书年代等问题,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有过论争,此争论源于1985年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蒋祖钢校勘的《古本水浒传》,对此,王利器(《斥〈古本水浒传〉》,光明日报,1986年9月23日、10月7日)、徐耀明(《〈古本水浒传〉辨伪》,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陈辽(《〈古本水浒传〉并非古本辨》,湖北大学学报,1986年第3期)、吕致远(《评〈古本水浒传〉》,郑州大学学报,1986年第4期)、范崇德(《〈古本水浒传〉非出一人之手》,明清小说研究,1988年第2期)、张国光(《伪中之伪的120回〈古本水浒传〉剖析》,湖北大学学报,1992年第1期)等人认为该书乃后人梅寄鹤伪作,而宣啸东(《从语言上看〈古本水浒传〉非梅寄鹤伪作——与王利器、李思明同志商榷》,明清小说研究,1989年第3期)认为该书“绝非现代人梅寄鹤伪作”“刻于明天启中是可信的”。本文为了表述上的方便,在此我们姑且放在该时代来讨论。(见表6)。通过表6可知,该时期占主角的亦然是“逢”和“遇”,“遇”字用例仍然大大多于“逢”字用例,二者出现频率接近1∶2。但是在《元刊杂剧三十种》中,“逢”例还略超“遇”字用例。例如:

(49)莫不是郊外去逢着甚邪祟?又不风又不呆痴,面没罗呆答孩死灰堆。(《元刊杂剧三十种·诈妮子调风月杂剧》)

(50)张郎倘得相亲傍,乍相逢厌见何郎粉,看邂逅偷将韩寿香。(《西厢记杂剧》第一本)

(51)众猴称贺,都道:“万劫难逢也!”悟空又笑道:“小的们,又喜我这一门皆有姓氏。”(《西游记》第二回)

(52)正是:逢人不敢高声语,暗卜金钱问远人。(《金瓶梅》第八回)

(53)到明朝若把仇人遇,将反贼长街上挡住。(《元刊杂剧三十种·冤报冤赵氏孤儿杂剧》)

(54)呀,谁想着寺里遇神仙!我见他宜嗔宜喜春风面,偏宜贴翠花钿。(《西厢记杂剧》第一本)

(55)难,难,难!道最玄,莫把金丹作等闲。不遇至人传妙诀,空言口困舌头干!(《西游记》第二回)

(56)小人本与西门庆有仇,寻他厮打,不料撞遇此人。他隐匿西门庆不说,小人一时怒起,误将他打死。(《金瓶梅》第十回)

关于表“相遇、遇见”的“碰”,我们在《古本水浒传》中发现了5例,例如:

(57)公孙胜心知不好,今日碰到魔来了,连忙行持道法,想把元神镇压,却已无及,立随老道飞去。(《古本水浒传》第十七回)

(58)李福道:“孩子,怕甚的,俺今年活上七十多岁,从没碰到个厉害的对手。俺的本性,倒最喜会这一类人,越凶俺越不怕,索性一文也没,看他怎样?”(《古本水浒传》第二十回)

但是在之后的《西游记》和《金瓶梅》中,该类用法一例都没有出现,一直到清朝时期的《红楼梦》和《儿女英雄传》中才出现,这是不符合语言发展的继承性的,如果《古本水浒传》不是伪作,作为口语中生命力较强的一个词很大可能会在后代典型白话文献中继续出现,而不会前面出现,中间隔了一个时代没有使用而接着再次出现在历史文献中。这也许可以为《古本水浒传》乃确是后人伪作提供一点旁证。

所以,表示“相遇、相逢”的“碰”,笔者认为大约在清乾隆年间才开始使用,而不是元末明初,即使这样也远远早于《汉语大词典》所举例证的时代。举例如下:

(59)袭人听了,复又惊慌,说道:“这还了得!倘或碰见了人,或是遇见了老爷,街上人挤车碰,马轿纷纷的,若有个闪失,也是顽得的!……”(《红楼梦》第十九回)

(60)平儿同丰儿回去,将到凤姐那边,碰见薛家差来的一个老婆子,接着问好。(《红楼梦》第九十回)

在其后的《儿女英雄传》中也一直在使用,举例如下:

(61)你瞧,外带着还是四个银蹄儿,脑袋上还有个玉顶儿,长了个全,可怪不怪!这东西要搁在市上,碰见爱主儿,二百吊钱管保买不下来!(《儿女英雄传》第四回)

(62)你算了罢,这还闹甚么‘老前辈’呢!碰见这个样儿的手,还不值得爬下磕个头拜老师吗!(《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

二、结语

从先秦至元明清,表示“相遇、相逢”这一义位主要由“逢”和“遇”来承担,而且“遇”的用例一直比“逢”例要多,并且这种状态一直都相对稳定,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也略有变化,那就是“逢”字用例处于一种上升的趋势,而这种上升的趋势基本定型于魏晋时期,并且一直延续到清,如:先秦时期“逢”例与“遇”例出现频次为1∶6,秦汉时期为1∶3,魏晋之后至元明清一直在1∶2左右。这说明“逢”字一直在与“遇”字进行竞争,但却始终没有赶超“遇”,而即使在现代汉语中,二者亦然在使用,只不过口语对话中我们亦然使用“遇”更频繁一些。表示“相遇、相逢”这一义位的“碰”则出现相对较晚,大约在清乾隆年间才出现,在现代口语中也经常使用,生命力较强。通过对“碰”字使用情况的调查,为《古本水浒传》可能是后人伪作提供了旁证。

[1]张永言,汪维辉.关于汉语词汇史研究的一点思考[J].中国语文,1995,(6):401 -413.

猜你喜欢

古本义位用例
UML用例间包含关系与泛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UML用例模型中依赖关系的比较与分析
汉语义位历时衍生次序判定方法综观
存世筝谱集古本所承载的文化价值研究
汉语义位“宽”“窄”历史演变比较研究
重庆市中医药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暨《涪陵古本伤寒杂病论》影印本首发式
联锁软件详细设计的测试需求分析和用例编写
古典之美——古本昆剧《红楼梦传奇》学术研讨会综述
從出土文獻用例看王氏父子校讀古書的得失
浅析英汉词语搭配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