捕捉高考试题亮点转变习题设置方式
2013-03-19徐将二
徐将二
(诸暨市第二高级中学 浙江 绍兴 311800)
2012年浙江高考已尘埃落定,对于高考试题的认识才刚刚拉开帷幕,试题所蕴含的诸多本质要素还没有分析透彻,对它的理解也没有准确到位,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发现.无论从时间上来说还是从空间上来讲,现在虽不可能全部把握住高考试题的精髓,但可以抓住试题所体现的一些亮点,通过对这些亮点问题的深度剖析,可有效地转变高三的习题教学处理方式,切实提升习题教学的成效.
1 把握“理念性”的试题 转变习题规划的盲动性
高考试题当中有一些试题从知识上看是比较简单的,如第14题考查了受力分析与力的平衡;另外一些试题从技能上看是比较容易的,如第21题考查了实验的基本素养;其他一些试题从方法上来看是比较常规的,如第17题联系生活实际进行估算.这些试题共同的特征在于注重基础,与新课程要求重视学生的基础,关注过程与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基本科学素养是一致的.因此,这些试题真实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是平常习题教学所追求的方向.
反观在高三的习题教学当中,教师对习题缺少宏观的认识,要么认为与高考知识有关的所有习题一定是有用的,要么认为习题一定要有难度与深度……由于教师对习题的功能缺少整体认识,致使教师缺乏对习题进行系统的规划,一些对教学起到干扰作用的习题预先不能排除.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源在于教师对于新课程的教学理念没有充分地理解,造成习题认识上严重的误区.认识上的误区往往会引发教师给学生布置重复、过度的习题任务,而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受到极大削弱,学生在这种反复操练任务驱使下,对习题完成的质量是很粗糙的,效果很不理想,对学生的负面影响是很深远的.这种影响往往会使学生在高考试题上出现“大”问题,哪怕是基础性的试题也会束手无策.
为了更好地解决此问题,高三的习题教学必须认真研究新课程,切实贯彻新理念,努力衔接高考试题,并且有计划、有目的地对整个高三习题教学预先做出科学系统的发展性规划,这样,才有可能真正转变习题规划当中出现的各种盲动倾向与行为.
2 体验“真实性”的试题 转变习题设计的虚假性
从宏观层面上讲,2012年试题中的第21,22题考查了实验操作、仪器读数、数据处理等基本实验素养,更加关注探究过程与实践能力;从实践层面上讲,这两个实验题通过照片提供真实的实验情境,既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规范操作与细节把握,又考查了学生对实验的拓展与探究;从学生作答层面上讲,两个实验题击中了实验教学当中学生学习的软肋,对于那些仅有“纸上”体验而没有真实操作的学生而言,他们的答题缺少应有的底气与方向.以上三个层面不仅说明了高考实验试题的基础性,而且更加强调了高考实验试题的“真实性”,这种“真实性”需要学生有一个亲身体验的过程,离开真实的操作去做题无异于纸上谈兵.
回归整个高中阶段的实验习题教学,在习题的设计环节上采用的是“搬来主义”,全盘照抄照搬参考书上的实验习题,完全忽视了学生在真实操作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而这些问题恰恰是形成习题很好的素材.究其原因,教师没有真正认识到实验教学的基础性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完全不做实验或者做了实验并没有深究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想当然“拿来”参考书的习题或者凭主观臆想稍加以改进习题,这样,设计出来的习题从本质上说是虚假的,它的教学价值是有限的,根本无法解决学生实际遇到的困难与疑惑,一旦遭遇高考试题就会束手无策.
要彻底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重视学生真实的操作过程,让学生好好体会实验遇到的问题,并与教师进行有效地交流沟通;其次,教师要结合课程资源与学生遇到的问题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真实性”习题,这种真实性习题不仅要求它的素材来源于真实的操作体验,而且要用图片显示真实的实验情景;最后,在复习阶段让学生重新体验高考试题的实验,再一次感悟实验获取新的感受与认知.经历过这样真实的教学过程,不仅可以剔除“虚假性”习题,而且可以设计出符合学生与课程的“真实性”习题,从而真正提升教师自身的习题设计水平与能力.
3 领悟“新颖性”的试题 转变习题变式的陈旧性
历年高考浙江试题都是原创性的,总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012年的试题也不例外.比如第15题考查了万有引力与圆周运动,当中涉及到一个“新概念”——小行星带;第19题考查了对电荷转移和静电场的理解,最大的亮点在于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设置了一个“新情境”;第20题考查了电容器与振荡电路,它的创新之处在于设计了一个关于课堂演示实验的“新装置”.以上这几个试题的原型也可以在平时训练的习题中找到,但总感觉有点不一样的地方,尤其是它们与原型题相比较是很新颖独特的.
再来看看传统的习题变式,通常把目光集中在改变原题的条件与结论上,或者把焦点集中在一题多解、多题归一上.传统习题变式教学是可取的,不可取的是很多教师变式的思路与手段墨守成规,缺少创新的实践意识.例如,很多教师经常把物体的运动从水平面迁移到竖直面与斜面,使运动在空间方位得以拓展,但缺少应有的“活”气,不妨加入一些新装置、新背景,使其更加有生活气息.假如平时的习题变式教学强调这种意识并且加强这方面的训练,那么,对于高考当中的“新颖性”试题,学生的解题思路也会清晰自然.
要转变传统习题变式教学的陈旧性,首先,需要在思想上树立唯“新”是瞻的意识.其次,需要讲究策略,一方面要借鉴命题专家和优秀教师的习题,另一方面要与学生一起结合实际教学问题共同开发习题.最后,需要反思总结经验,不断修正改进.
4 感受“具体性”的试题 转变习题选择的抽象性
2012年高考试题相当一部分来源于生活,这些试题联系实际问题进行情境设计,让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进行恰当合理的近似建立理想化模型,并灵活运用物理规律和方法解决问题.例如,第16题从生活中的绳波入手,考查了波的基本特征;第23题从生活中的鱼所受水的阻力和形状关系引入,来构建探究问题的实验模型,有效考查了力与运动、功与能;第24题从生活中常见的喷墨打印机入手,构建了电场、磁场和电磁感应的物理模型,使学生对生活的实际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第25题以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成果为背景,从自行车常见的闪烁装置构建了电磁感应和磁场模型,考查了学生综合运用物理知识与多种能力解决问题的水平.这些试题最大的亮点在于它们的“具体性”,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贴近社会、贴近学生、贴近生活,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课程理念.
重新审视高三习题选择上存在的问题:教师片面选择那些“抽象性”很高的习题,这些习题缺乏生活气息,缺少与科技、社会实际问题的紧密联系,反复操练只会让学生感觉到枯燥无味,学生收到的效果可想而知.此问题最大的症结在于它将习题看成一堆“骷髅”,其实习题也是有“血肉”的,只有将“骷髅”和“血肉”两者有机结合在一起才会使习题教学具有“活生生”的气息,才会使学生的解题能力得到提高.
为了改变习题选择上的“抽象性”,更好地从茫茫题海中选择优秀的习题,教师应当做好三个层次的工作:第一层次,在学生开始入门阶段选择一些简单的“抽象性”习题,可以让学生领会解题思路;第二层次,逐渐渗透一些稍带有生活实际问题的“半具体性”习题,通过渗透让学生慢慢领悟这类习题的解决方法;第三层次,紧密联系高考试题与新课标,寻找与科技、社会、生活有关的习题,让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解决问题.通过这样循序渐进地选择“具体化”习题,才有可能真正优化习题教学过程.
总之,要科学转变习题设置方式必须以课程标准为准绳,以高考试题为主体,以生活实际为依托,以学生遇到的问题为中心,对习题设置的过程有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这样才有可能在实际教学中优化习题的设置,真正提升学生的解题水平.
1 田世昆,胡卫平.物理思维论.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1996
2 廖伯琴,张大昌.物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
3 张宪魁,李晓林,阴瑞华.物理学方法论.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
4 教育部基础教育教材审定工作办公室.新课程实验教材精粹选评·高中物理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