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比较研究
2013-03-18李琳徐洁
李琳,徐洁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环洞庭湖经济社会发展研究□
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比较研究
李琳,徐洁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9)
近5年环洞庭湖区三市经济得分低于环境得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较为凸显。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低于长株潭地区而高于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协调类型稳定处于初级协调状况。因此,环洞庭湖三市必须依托自己的比较优势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两型化升级改造,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拉动环洞庭湖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力量。
环洞庭湖区;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主成分分析法;灰色关联分析法
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是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经济发展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生态环境的保护反过来促进经济的发展,两者的关系应是和谐的、可持续的、双赢的[1]。但从总体上说,包括湖南环洞庭湖区在内的我国经济发展所倚重的依然是传统工业模式,这种传统工业模式带来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并上升为关系民生和战略发展的重大问题[2]。面对这一重大问题,学术界给予了高度关注。概括而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关于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理论、途径对策的研究,二是对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实证分析①。这些研究固然有其重要意义,但也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在分析的方法上,绝大多数采用的是单一分析方法,或因子分析法或单一协调度指数法或DEA法,揭示出来的问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二是大多数研究局限于某一时点的静态分析,或尽管对不同时点作动态分析,但年代已比较久远;三是在研究的具体区域上,针对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分析的很少,对环洞庭湖区域近5年来协调度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的更是凤毛麟角。鉴于此,本文采用改进S型主成分分析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相结合的综合分析方法,对环洞庭湖区2006~2010年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进行动态评价和比较分析,以揭示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动态特征与问题,进而给出政策建议。
一 环洞庭湖区域经济发展、生态环境两大系统的综合评价
(一)评价指标选取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并基于指标选取的科学性、实用性和代表性,选取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评价指标。经济发展评价指标由8个指标构成,分别为:地方生产总值(E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E2,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E3,亿元)、人均GDP(E4,元/人)、第二产业占GDP比重(E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E6,%)、工业增加值率(E7,%)、单位GDP能耗(E8,吨标准煤/万元)。
生态环境评价指标由5个指标构成,分别为: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R1,%)、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综合利用率(R2,%)、空气质量优良率(R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R4,平方米)、建成区绿化覆盖率(R5,%)。
(二)综合评估
1.评估方法选择及数据来源。主成分分析法一直被认为是最有效的综合评价方法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专题的综合评价。苏为华教授研究认为:正是由于揭示“评价信息”的只有第一主成分,而其他主成分基本上不具备综合评价功能,则能用于综合评价的只有第一主成分。并且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成分加权综合的结果会导致评价函数的区分度降低。在对以往传统的主成分方法的改进过程中,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只是一种相对的评价,因为它不能从根本上消除指标重叠信息,综合评价法的评价结果和主成分的相关性结构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3]。改进S型主成分综合评价在消除量纲影响的同时,还能保持原始数据中的“变异”与“相关”信息。本文尝试用改进S型主成分分析法对生态环境和经济两系统进行综合评价。本文数据来自《湖南统计年鉴》2007~2011年,湖南各州市统计年鉴2007~2011年。
2.实证评估。首先对数据进行同度量化处理;然后建立相关系数矩阵R和对角阵V,定义B矩阵:B=V*R*V;最后计算矩阵B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限于篇幅,具体过程略去。
根据以上方法,运用SPSS工具计算出2006~2010年湖南省14个州市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系统的综合评价值。限于篇幅,仅列出2006、2010年评价结果,见表1。
二 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实证分析
(一)灰色关联原理
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过程中各地区之间存在着同质性,也存在差异性,但这种关系受内外环境的影响而不断变化,不是完全确定的,而是一种灰色关系,因此,宜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进行分析。所谓灰色关联分析就是通过定量化的方法,寻找系统各要素之间的联系情况,从而促进系统协调发展。灰色关联分析就是系统历年来有关统计数据列几何关系的比较。它是一种因素分析的比较,实质上是几种曲线间几何形状的分析比较,即认为几何形状越接近,则发展变化态势越接近,关联程度越大。
灰色关联分析模型建立的过程步骤为:首先,选择参考数列。其次,对参考数列和比较数列进行无量纲处理。再次,计算参考数列与比较数列的灰色关联系数。比较数列与参考数列在各时刻的灰色关联系数可由下列公式算出:
第四,计算关联度。
其中,ri表示第i个评价单元的灰色关联度,δi(k)表示第i个评价单元的第k个评价指标的灰色关联系数,N表示关联系数的个数。
(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
利用表1的数据,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运用公式(1)和(2)计算湖南省14个州市2006~2010年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评价值的灰色关联度,见表2。
三 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度的比较分析
(一)2006~2010年协调度变化的纵向比较
为了比较分析近5年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的变化,将环洞庭湖区域2006~2010年经济评价值、生态环境评价值以及协调度得分列于表3。
由表3可看出:第一,2006~2010年5年中环洞庭湖区三市经济得分低于环境得分,在益阳表现得尤为突出,表明三市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较为凸显。第二,近5年来岳阳经济得分呈现出先升后降、总体趋于下降之势,2010年得分较2006年下降19.7%;常德经济得分总体趋于上升,2010年得分较2006年提升15.3%;益阳经济得分总体趋于上升,2010年得分较2006年提升21.1%。第三,近5年岳阳生态环境得分总体趋于下降,2010年得分较2006年下降3.32%;常德总体趋于上升,2007、2008、2009连续3年得分达到100,2010年有所回落,2010年得分较2006年上升9.64%;益阳总体趋于下降,2010年得分较2001年下降3.51%。第四,近5年来岳阳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总体趋于下降,常德总体呈上升之势,益阳总体趋于下降。若根据经济与生态环境评价值之间的关联度将两者的协调状况划分为5个等级:协调度0.85~1.00为优质协调,0.70~0.85为比较协调,0.55~0.70为初级协调,0.40~0.55为不协调,0.40~0.0为很不协调,则:岳阳2006年处于比较协调状态,2010年处于初级协调状态,2007~2009年均处于不协调状态;常德2006年处于初级协调状态,2007~2010年均处于比较协调状态;益阳2006、2010年处于初级协调状态,2007、2008、2009年均处于不协调状态。
(二)2006~2010年协调度变化的横向比较
环洞庭湖3市岳阳、常德、益阳2006~2010年经济评价值、生态环境评价值以及协调度与其它州市比较见表4。
由表4可知:第一,近5年岳阳经济得分在湖南省14个州市的排名处于中上等水平,且在14个州市排名呈下降趋势;常德经济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处于上等水平,且在14个州市排名呈上升趋势;益阳经济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徘徊在11、12名,基本稳定处于下等水平。第二,近5年岳阳生态环境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比较靠前,基本稳定位居第3或第4;常德生态环境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位居前列,2008~2010年稳定在第1,在14个州市排名中呈稳定上升趋势;益阳生态环境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位居第7、8、9位。第三,近5年岳阳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稳定,大致处在第3、4、5名,2006年处于第3,2010年下降到第4;常德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位居前列且较稳定,2006年处于第5,2007~2010年均处在第2;益阳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在14个州市的排名基本稳定处于中等偏下状况,2006年处于第7,2007~2008年稳定在第9,2010年上升到第7。
将环洞庭湖区与湖南其它3大经济板块的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及类型进行比较,得出表5。
由表5可看出:第一,2006~2010年环洞庭湖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低于长株潭地区而高于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协调类型稳定处于初级协调状况。第二,2006~2010年环洞庭湖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总体呈下降趋势,尽管2010年基本恢复至2006年水平,但2007~2009年下降趋势较明显;其他三大经济板块同样呈现出下降趋势。
结语
本文的实证结果表明,近5年环洞庭湖区三市经济得分低于环境得分,经济发展相对滞后的矛盾较为凸显;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度得分低于长株潭地区而高于湘南地区和大湘西地区,协调类型稳定处于初级协调状况。基于此,我们建议:首先,环洞庭湖三市必须依托自己的比较优势着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特色食品加工业、生态旅游业等湖区特色产业,促进经济快速可持续发展。其次,要着力改善生态环境,关键是要建立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环洞庭湖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共生演进。一要推进循环经济发展进程,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4];二要推行产业生态化创新,建立高效率、低消耗、无(低)污染、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产业生态体系[5]。再次,要以湖南省政府乃至中央政府对环洞庭湖区可持续发展的高度重视为契机,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传统产业的两型化升级改造,使战略性新兴产业成长为拉动环洞庭湖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主导力量。
注释:
①参见:凌亢、王浣尘、刘涛《城市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关系的统计研究——以南京市为例》(《统计研究》2001年第1期第46-52页),李勇、王金南《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综合指标与实证分析》(《环境科学研究》2006年第2期第62-65页),刘耀彬、李仁东、宋学锋《中国区域城市化与生态环境耦合的关联分析》(《地理学报》2005年第3期第237-247页),徐婕、张丽珩、吴季松《我国各地区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评价——基于交叉效率和二维综合评价的实证研究》(《科学学研究》2007年第12期第103-105页),邵波、陈兴鹏《中国西北地区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现状研究》(《干旱区地理》2005年第2期第136-141页),袁雯、杨凯《上海城市环境经济系统发展过程的数量分析》(《地理研究》2001年第1期第97-106页),吴玉萍、董锁成、宋键峰《北京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计量模型研究》(《地理研究》2002年第3期第239-245页),许涤龙、钟雄等《两型社会建设中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度评价》(《统计与决策》2010年第18期第38-40页)。
[1] 王维国.协调发展的理论与方法研究[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35-136.
[2] 王国印,王动.波特假说、环境规制与企业技术创新[J].中国软科学, 2011(1):100-112.
[3]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厦门大学,2000.
[4] 刘翔,曹裕.两型社会视角下的区域协调发展评价研究——基于长株潭城市群的实证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3):108-113.
[5] 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4): 34-37.
(责任编辑:田皓)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Degree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of the Dongting Lake Area
LI Lin,XU Jie
(College of Trade and Economy,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79,China)
As for the three citie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their economic scores have fallen behind their environmental scores in recent five years.The score of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degree of economy and environment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is lower than that of CZT Area but higher than that of Southern Hunan and Western Hunan. The coordinative type is stably at the initial coordinative type.Therefore,the three cities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must cultivate their new economic growth points depending on their comparative advantages,improve their environment to establish the systematic mechanism balancing economy and environment,accelerate the speed of upgrading traditional industries according to the“two-oriented”principle and cultivate the strategic emerging industries to make them the leading power of promoting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e Dongting Lake Area.
the Dongting Lake Area;economic development;ecological environment;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
F061.5
A
1674-9014(2013)01-0017-05
2012-11-12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推进我国区域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及生态协同发展研究”(11&ZD012)。
李琳,女,湖南涟源人,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区域创新与区域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