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血吸虫病防治科学政策的演变及作用

2013-03-18张晓丽

卫生软科学 2013年12期
关键词:血防血吸虫病规划

张晓丽,蔡 婕

(安徽医科大学人文学院,安徽 合肥 230032)

突发事件是指突然发生,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通过国家政策予以有效处置。血吸虫病是危害极大的寄生虫病,新中国建立以来曾发生严重感染爆发事件,政府高度重视防治,以科技为先导,制订相关的国家科学政策,加强科技规划与管理,提高血吸虫病防治水平。

1 血吸虫病防治科学政策的发展

血吸虫病是寄生虫病的一种,病人有发热、腹痛、腹泻等症状,晚期可发展为肝硬化,丧失劳动能力,甚至危机生命,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建国初期我国由于贫困与战乱,血吸虫病非常严重,当时流行12个省区,血吸虫病人人数为1100多万,受疾病威胁人口达1亿多[1]。

1950年,江苏高邮县新民乡爆发血吸虫病急性感染,死亡1000多人,震惊中南海,通报全国。中央政府紧急派医学专家调查,我国寄生虫病学者吴征鉴、张铸九、张凯隆等人到新民乡张家庄作血吸虫病流行病学调查,粪便涂片检查出30多名血吸虫病病人,确定是日本住血吸虫病,紧急组织医务人员进行救治[1]。突发的血吸虫病感染事件促进了我国对于传染病防治的重视,并提高到政治任务的高度。我国政府十分重视科学技术在防治血吸虫病过程中的作用,通过国家的科学政策推动血防科技的发展。

为防治血吸虫病,新中国政府发布一系列专门政策文件,建立从中央到地方的防治领导组织,开展积极有效的防治工作。1951年,全国防疫专业会议制定《日本住血吸虫病防治方案》;1953年,卫生部召开全国血吸虫病防治专业会议,要求加强调查与防治;1955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管理法》,将血吸虫病列入法定传染病管理;1956年1月,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业发展纲要》(草案),将防治危害人民严重的疾病作为一项重要内容,要求从1956年开始分别在7年或者12年内基本消灭血吸虫病。50年代,我国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口号。我国第一个科技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就将血吸虫病等传染病防治研究作为重要方面,注重研究解决灭螺药物、口服药剂、中医验方等。195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明确指示“要发挥科学家的积极性,积极地帮助和支持科学家的研究工作, 有计划地组织他们深入现场, 以加强实际工作的指导”[2],提出要把充分发动群众运动和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群众灭螺运动预防疾病。1963年,我国制订《血防科研1963-1967年五年规划》,重视钉螺的研究、灭螺方法及晚期病人的治疗方法研究。我国五六十年代主要依靠群众性灭螺运动,有效消灭血吸虫病。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我国的卫生防疫体系受到冲击,血吸虫病开始死灰复燃,由于农村承包责任制的实行,组织开展大规模的群众性防治活动比较困难,需要制定新的政策。我国提出以科技为导向的卫生方针,注重以科技进步推动血防工作,把血吸虫病科学研究纳入国家的规划,指出“要把血防科研作为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列入科委、卫生、农业、水利等部门的科研规划, 要增加科研投入。积极组织科研人员深入疫区第一线, 进行多学科的研究, 吸收国外先进技术, 集中力量进行协作攻关”[3]。根据国家五年规划制定《1987-1990年全国血吸虫病防治规划》、《全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防治“八五”规划》、《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八五”科研规划》等、加强血吸虫病防治的科学研究。

新世纪以来,我国注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由于血防工作的懈怠,血吸虫病的疫情有回升的趋势。2003年9月,央视《焦点访谈》以“瘟神为何重来”为题曝露湖南岳阳县血防站欺瞒造假,营私牟利,致使70%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发展为晚期病人,发生严重疫情事件,引起广泛关注。卫生部严肃处理这一事件,国家召开了岳阳会议(全国血防工作会议),颁布《血吸虫病重大疫情应急处理预案》。2004年颁布的《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中指出,“依靠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促进血防工作可持续发展。科技部门要将血防科研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组织跨学科的联合攻关。要特别注重加强以改善环境灭螺为主的防治策略等的应用性研究”[4]。2004年7月23日,全国下发了《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年),提出预防为主、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群防群控的指导思想,重视加强科研合作。国务院2006年出台了《血吸虫病防治条例》,提出了以控制传染源为主的综合防治策略,全面实施血防综合治理重点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疫情促使政府将疾病防治提升到国家政策层面,从 50年代主要依靠群众性卫生运动,到80年代依靠科技进步,新世纪重视生态综合治理,是我国传染病防治科学政策演变的重要趋势。

2 我国血吸虫病科学规划及作用

科技规划是合理确定科技发展目标,并为实现这些目标而采取的政策措施。科学的科技规划能确定正确的方向, 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科研效率。我国在血吸虫病防治中重视科研规划,1991年制订《全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防治“八五”规划》,提出“目标是在科研方面对高效、低毒、价廉的灭螺药物研究方面有所突破。政府制订要开展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传播动力学、综合治理和优化组合的防治措施、新灭螺方法和高效低毒的杀螺药物、个体防护新药和考核疗效的新诊断方法等项研究, 为防治工作的新突破作贡献”[5]。国家下发《全国血吸虫病防治“八五”科研规划》进行具体指导,研究目标是改进检测抗原的诊断方法,探索理想的灭螺药物,研究长效适合应用的口服预防药物,开展血吸虫病流行规律和综合治理的防治措施,研究个体防护新药和新的诊断方法等,对血防工作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1997年,国家颁布《全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九五”计划》,提出“加强科学研究。国家计委、国家科委及卫生部、农业部、水利部、林业部要把重大血防科研项目列入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和本部门科研规划。积极组织多学科的科研人员协作攻关”[6],鼓励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对策、血吸虫病免疫诊断、血吸虫病防治药物、杀螺药物、血吸虫疫苗以及农业开发、畜禽结构调整与血吸虫病流行关系等课题研究。新世纪以来国家重视生态环境建设与综合治理,2004年7月23日全国下发了《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指出了要以技术为保障,要将血防科研定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指出“将血防科研项目列入国家重点科研计划,组织多部门、跨学科的联合攻关。研究开发新型有效、方便快捷的查螺查病方法和高效、安全、价廉、方便、持久的灭螺药品及预防、治疗药品,研究筛选预防疫苗”[7],研究目标是改善生态环境的防治策略与血防卫生学评价等,产生重要的社会效益。

3 血防防治中的科技成就及启示

建国以来,我国通过有效的科学政策发展血防科研事业,成果显著,血防科研通过很多项目研究,八五期间有8个国家血防攻关项目,32个应用研究项目,世界银行贷款项目有59个等,对于血吸虫病的防治发挥重要作用[5]。一是血吸虫病诊断的方法。80年代安徽泾县血防站研究的“塑料管环卵沉淀反应诊断血吸虫病”成果方便、易行,得到了很好的推广。1990年经专家评审,推荐给卫生部。目前专家们在进行基因重组抗原研究,将在血吸虫病的诊断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二是防治血吸虫病的新药物。1977 年我国合成了治疗血吸虫病口服新药物吡喹酮, 80年代以后吡喹酮开始在全国推广使用,90年代开始国内研制出蒿甲醚和青蒿琥酯,口服两种药可以杀死童虫,防止急性感染。灭螺药物生产出25%氯硝柳胺悬浮剂(SCN),这种药高效、廉价、方便、对环境无污染。近年通过“以机代牛”策略减少感染,利用植物和微生物的有效成分进行生态灭螺,中医专家还研制出 “腹水草”、“老虎草”等中药,有效防治血吸虫病。三是临床病理研究。对血吸虫病的病理机制研究,科研人员通过10万例晚期病人的临床治疗,研究血吸虫病的发病机理、病理变化、病型分类和治疗方法,进行血吸虫病流行性规律研究,创造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还研究建立血吸虫病基因数据库。我国学者通过科学研究产生丰硕的成果,有力推动了血防防治工作的深入发展。到1995年,已有广东、上海、福建、广西、浙江5省、自治区、直辖市消灭血吸虫病。据2003年统计,全国433个流行县中,已有260个县达到传播阻断标准,63个县达到传播控制标准[6]。

我国血防科技政策及成效留下了有益的启示。首先,防治传染性疾病是国家重要的公共卫生职能,需要通过国家政策来推动。我国从50年代开始,对于血吸虫病制订专门防治的政策,纳入国家的发展规划,充分说明传染病防治需要纳入国家公共管理职能范畴,才能得到有效的防控。其次,慢性病传染病的防治要以科技为先导,依靠科技进步提高疾病的防治水平与预防水平。从国家层面加强科研工作,通过大量的人力、物力的投入,产生大量的科研成果,从不同层面提高防治水平。注重根据实际情况制订专项科技规划,有利于开展具体疾病防治科研工作。再次,血防科研规划要预防为主,进行综合治理,保护生态环境,做到人与自然、生物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血防工作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变化, 面临新的问题,因此应不断深入研究影响血吸虫病流行的社会、经济、行为和环境因素, 通过国家政策的干预,加强科学规划与科学研究,促进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良性发展。

[1]王陇德.中国血吸虫病防治历程与展望[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周恩来.国务院关于消灭血吸虫病的指示[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1957,(18):2-9.

[3]国务院.国务院关于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决定[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0,4(2):71.

[4]国务院.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通知[J].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报,2004,(20):13-16.

[5]国务院.全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八五”规划[J].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1992,4(2):71-73.

[6]国务院.全国综合治理血吸虫病“九五”计划[EB/OL].[1997-07-09].中央人民政府网站政府信息公开网http://www.gov.cn/xxgk/pub/govpublic.

[7]卫生部,发改委,财政部,等.预防控制血吸虫病中长期规划纲要(2004-2015)[J].云南政报,2004,(18):2-6.

猜你喜欢

血防血吸虫病规划
梁幼生: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梁幼生: 献身血防,做疫区人民的“守门人”
肉牛血吸虫病的临床症状、剖检变化、诊断及防治
血吸虫病是什么,防护措施有哪些?
学校血吸虫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我省举办家畜血吸虫病监测点培训班
迎接“十三五”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