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企业资本运营及风险管理
2013-03-17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张 轶 深圳市奇信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的基本要义与特征
民营企业在我国的寿命平均只有2.7年,而全国民营企业生存有10年以上的仅仅只占了15%。然而,我国大中城市的经济之所以能发展迅猛,独树一帜,除了劳动人民勤劳的双手和党全力建设小康社会的正确领导方针之外,其中民营企业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而民营企业在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的环境下,良性的资本运营是促进企业发展壮大的一项重要手段,因此从根本上分析企业本质和防范在资本运营中存在的风险无疑成了民企们保证可持续发展,逐步成长的重点之一。当我们在进行资本运营过程中,因某些因素或不良事件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对企业的经济和发展造成一定影响或损失,这就是资本运营的风险。针对民营企业风险的不确定性,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可以分为两大类,既宏观风险和微观风险。
1.民营企业的宏观风险包含了社会风险、市场风险和政策风险三类
(1)根据社会风险具有的不确定性,它主要包括民族习俗、社会就业和文化因素等原因引起的风险。
(2)市场风险含有以下两点:a.经济周期性的波动和市场行情的不稳定会对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造成影响。b.民营企业对市场信息的获取不对称因而导致信息不正确和不充分。
(3)政策风险分为以下三点:a.民营企业的融资渠道不通畅而且融资难度往往比较大。b.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主体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保护。c.能够对民营企业的资本运营起到规范引导和保护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完善。
2.民营企业的微观风险包含了管理风险、创新风险和经营风险三类
(1)就管理风险而言,大多民营企业采用的是合伙人管理模式或沿袭家族模式,因为这样的模式往往会让产权受到封闭,导致外来活力以及外在的一些积极因素很难参与到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中去,从而造成了复合型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只流不入的局面。
(2)创新风险在于民营企业大多数技术以仿制为主,缺乏自主创新和独立完成的能力,或者是由于创新方面投入资金过少,以及创新周期拉长,都可能对企业的发展和壮大带来一定的阻碍。
(3)经营风险基于风险发生的不确定性,以及企业运营者认知客观存在事物的主观能力和运用运营方法的不够精确,可能会导致运营者无法正确认知和预测,因此在资本运营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
二、企业资本运营的风险
1.资本运营风险的种类
资本运营风险是指资本运营主体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外部环境的复杂性和变动性以及资本运营主体对环境的认知能力的有限性,而导致的资本运营失败或使资本运营活动达不到预期的目标的可能性及其损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经营风险。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若资本运营决策者对市场分析不透彻,对自身经营能力把握不准,或者目标选择不恰当,那么就有可能导致经营方向失误,这是经营风险的主要原因;企业在经营过程中没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市场需求的变化,导致经营行为与市场脱节,那么企业的资本运营也必然面临风险。
(2)财务风险。资本运营中的财务风险涉及到融资安排风险、债务结构风险、资金使用风险。财务风险在企业资本运营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小到支付困难,大到企业破产,都与财务风险有关,因为较高的债务结构(包括不合理的债务期间结构)往往使企业债务负担沉重,无法支付债务资金本息而破产。许多企业希望通过债务资本运营中的杠杆来完成兼并收购,尤其在信息不对称、市场发生巨变以及经营决策出现重大失误的情况下,其财务风险很大。
(3)信息风险。企业在决定是否进行资本运营以及采用何种方式进行、如何入手方面,应以足够充分的信息为依据。但在资本运营过程中,由于运营主、客体双方掌握的信息不对称,客体方会刻意隐瞒或不主动披露相关信息,致使主体方对客体方了解不够,看不到客体方的真实情况,从而给自身造成风险。信息不对称的风险影响着众多从事资本运营的企业。
(4)管理风险。从资本运营的宏观控制来看,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国家对企业资本运营的监控系统还在逐步完善以及政府主管部门的过多干涉。从资本运营的微观过程来看,管理风险主要来源于资本运营主体的管理素质不高及运营后对新企业的管理、协调不好等。
(5)法律法规风险。在西方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各国政府都制定了维护公平竞争、限制垄断的"反垄断法"或"反托拉斯法",这些法案使大规模的、有可能形成垄断的并购行为受到了限制,有的并购方案甚至被迫中止,从而使并购企业损失严重。目前,尽管我国还没有完善的反垄断、促进公平竞争的法规,但公司法中含有某些增加交易透明度、维护公平竞争、保护投资者利益的相关法律条例。企业在资本运营中,特别是兼并收购中应仔细研究,以尽量避免受到不必要的法律限制,从而增加交易成本。
此外,企业在资本运营过程中还存在着经济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社会文化风险等等。
三、企业运营风险的防范措施
对于民营企业资本运营过程中可能会存在的风险,在不断发展的同时寻求自身价值,做到利益长久的最大化是民营企业不断奋斗的最终目标。纵观全局,在民营企业齐头并进,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今天,能够正确界定在资本运营中的职能是非常重要的。在这样的环境下,作为主导体的政府应该把持好经济发展的大局,运用宏观手段对资本运营活动实施间接的控制和引导,创造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和运营的外围环境,从而让民营企业不断拥有先进的信息、技术和金融方面的支持,促使民营企业能够健康快速的发展起来,提高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的内在因素。
1.培养既懂生产经营又懂资本运营的综合性人才
资本运营是对企业全部资产进行综合有效运营的一种经营活动,它不仅对从业人员要求具备证券、投资、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识,具备一定的管理能力和熟练操作金融工具的技能,还要求从业人员能够了解企业的产品经营、行业特点和财务状况,这便是现代企业所需要和培养的具备复合型能力的企业家。针对我国民营企业的人才缺乏特点,可实施企业内部人才资本开发,提高企业文化、人力潜能、技能培养以及员工素质的培养,并重视专业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建立科学筛选和录用人才的标准,采纳和学习知名企业的优惠政策,吸纳人才。
2.建立生产经营与资本运营良性互动机制
学习和采用科学的管理机制并且全部运用于企业的全过程,从而建立完善的内部法人治理机构,这样才能不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建立现代化的企业制度,使之达到管理科学、专业、规范优先。明确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资本运营的目的,立足于生产经营,使资本运营和生产经营良性互动,避免资本盲目扩张导致的不可控的风险扩张。
3.建立全面健康的财务制度
通过财务信息的反馈实时了解企业的运营、财务的承受能力、盈利亏损的状况,这样既能建立起与帐实相符合的财务系统,真正反映企业的发展状况,也可以选择有效的资本运营方案和金融工具,高效运用资金不断形成良性的资金循环。充分评估资本运营需要的财务资源和可能带来的财务结果,做好应对整合需要的准备工作。
4.依靠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
民营企业大多都属于中小企业,无论是技术、信息还是资金方面都无法与大企业相抗衡。然而新兴的产业更依赖于人才和技能上的创新优势,并且中小企业和大企业相比之下往往成本更低,效率更高。因此民营企业只有依靠自己在技术上的优势,不断进行创新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才能站稳自己的市场,拓展资本运营的空间。
5.加强和建设企业本身的诚信意识
诚信一词在现在社会而言并不陌生,往往很多企业都是依靠诚信才逐步壮大的。民营企业不管是对待员工,还是对待广大消费者、债权人、拟购并方或是投资商都要信守承诺及时兑现。民营企业只有坚持不懈的加强自我诚信建设,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进而降低资本运营的成本;才能在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上永远的走下去。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树立正确的资本运营理念和提升资本运营能力,是民营企业成功进行资本运营的基础、提高核心竞争力的有力保证。除了外在因素以外,民营企业更应该借鉴别人失败的经验教训,汲取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努力建设和完善属于自己的科学管理制度,立足于经营需要,减少资本运营的盲目性。确立鲜明的人才录用机制,大力培育全方位的新型人才是民营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体现。
[1]傅雅瑜.民营企业资本运营相关问题研究[J].现代商业,2009,(8).
[2]胡一士,施放.民营企业资本运营风险评价方法探索[J].现代经济(现代物业中旬刊),201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