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2013-03-17孙丽曾海秀张刚林徐国良吴俊江炯培汪翠娟
孙丽 曾海秀 张刚林 徐国良 吴俊 江炯培 汪翠娟
(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药剂科,广东深圳518104)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调查分析
孙丽 曾海秀 张刚林 徐国良 吴俊 江炯培 汪翠娟
(广州医学院附属深圳沙井医院药剂科,广东深圳518104)
目的:调查我院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合理性。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2011年7月-2012年2月我院外科出院的637例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进行评价。结果: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率95.45%;涉及8类21种抗菌药物,使用最多的为头孢替安;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形式为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结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不合理现象,需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规范化使用的教育和管理。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
抗菌药物是临床中应用最多、最广泛的药物之一,目前我国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普遍存在滥用现象[1]。本文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2月出院的637例Ⅰ类和Ⅱ类切口手术病历,对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合理性评价,旨在努力纠正临床医师不良用药习惯,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抽取我院2011年7月-2012年2月出院的手术病历637例,其中不包括术前已存在感染(白细胞总数>10.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70%,体温≥37.5℃)或已经使用抗菌药物的病历。男性332例,女性305例;最大年龄91岁,最小年龄4个月,平均年龄37.85岁;涉及科室有泌尿肛肠科、妇产科、神经外科、普外科、手外科、骨科。
1.2 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患者基本情况如住院号、性别、年龄、入出院时间、疾病诊断、药物过敏史、手术名称和日期、切口类别及愈合情况、手术持续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包括预防用药时机、药物名称和剂型、溶媒、用量用法、总预防用药时间)、有无继发感染等信息逐一填写。参考《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2]、《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3]、《新编药物学》(第16版)[4]设计调查表,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应用合理性进行评价分析,评价标准见表1。
表1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应用合理性评价标准
2 结果
2.1 手术切口分类及伤口愈合情况
调查的637例手术病历中,Ⅰ类切口手术287例,Ⅱ类切口手术350例,切口均甲级愈合。
2.2 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
2.2.1 抗菌药物应用一般情况 637例手术病例中,608例手术患者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抗菌药物预防使用率为95.45%;29例Ⅰ类切口手术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达89.90%。抗菌药物一联用药545例,二联用药63例,无三联用药情况。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使用的抗菌药物的种类有8类21个品种,其中使用频率居前10位者见表2。
表2 围手术期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前10位
2.2.2 抗菌药物使用合理性评价 按调查表设计好的标准进行围手术期预防使用抗菌药物合理性评价,存在无指征应用抗菌药物、药物选择不当、预防用药时机不当、术中应追加第2剂而未追加、总预防用药时间过长等不合理现象。本次调查的637例病历中,只有62例(包括29例未预防使用抗菌药物的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情况完全合理,不合理比例高达90.27%其中Ⅰ类切口手术38例抗菌药物使用完全合理(占Ⅰ类切口手术的13.24%),Ⅱ类切口手术24例抗菌药物使用完全合理(占Ⅱ类切口手术的6.86%),见表3。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我院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存在许多不合理现象,主要表现形式为无指征用药、药物选择及预防用药时机不合理等问题。
3.1 无指征使用抗菌药物
Ⅰ类切口手术通常不需预防用抗菌药物,仅在手术范围大、时间长、污染机会增加、手术涉及重要脏器、异物植入手术和高龄或免疫缺陷者等高危人群情况时可考虑预防用药,Ⅱ类切口手术因手术部位有污染需预防用抗菌药物[3]。本次抽查病例中Ⅰ类切口抗菌药物使用率为89.90%,与卫生部要求的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比例不超过30%还有很大差距[2]。无指征的抗菌药物预防使用,不仅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容易导致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表3 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情况
存在无指征用药、选药不当、预防用药时机不当等严重不合理用药情况。主要原因有临床医师对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不了解或者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而选择价格较贵的药物和较长用药时间。医院应该不断加强抗菌药物使用的教育和管理并加强临床药师对抗菌药物围手术期合理使用的监督[9],使临床医师了解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重要性并切断其利益,促进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的合理性,以减少抗菌药物的不良反应、延缓细菌耐药性的产生并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1] 王真,王长江.380例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0,(4):134-135.
[2]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继续深入开展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12〕32号.2012-03-05.
[3] 夏国俊.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宣贯手册[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4:9-153.
[4] 陈新谦,金有豫,汤光.新编药物学[M].1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59.
[5] 卫生部.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S].卫办医政发〔2009〕38号.2009-03-23.
[6] 王家玲,薛新建,曹玉.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合理应用调查评估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2,9(2):16-18.
[7] 黎沾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性应用[J].医学研究杂志,2007,36(4):7-8.
[8] 曹松山,陈海燕,李燕.2400例住院患儿抗菌药物应用调查分析[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15-17.
[9] 孙美娟,王秀英,杨选影,等.我院脑科医院2008-2010年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分析[J].中国执业药师,2012,9(2):12-15.
3.2 药物品种选择不当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应根据手术部位常见感染病原菌、切口类别、抗菌药物的抗菌谱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多方面因素考虑。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抗菌药物品种选择不当主要表现在抗菌药物选择起点高,如Ⅰ类切口手术常用抗菌药物应为头孢唑林钠或头孢拉定[4],而较多Ⅰ类切口手术如腹外疝手术、甲状腺手术和乳腺手术选择二代头孢菌素甚至选用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他啶。氟喹诺酮类(环丙沙星)和氨基糖苷类(依替米星)用药量也较大,位居前10位。氟喹诺酮类由于其在国内的滥用,耐药率高,应严格控制氟喹诺酮类药物作为外科围手术期预防用药[5]。而氨基糖苷类具有明显的耳毒性、肾毒性及神经肌肉阻滞作用,也不是理想的预防药物[6-7]。
3.3 预防用药时机不当
围手术期预防用药时机极为关键,应在术前0.5~ 2 h内给药,或麻醉开始时给药,使手术切口暴露时局部组织中已达到足以杀灭手术过程中入侵切口细菌的药物浓度[3],以达到抑制细菌在切口部位定植并繁殖的目的,从而有效地预防感染。如于手术2 h前给药,或手术时间长(>3 h),没有追加第2剂,因为药物的代谢,抗菌药物的有效覆盖时间不能包括整个手术过程和手术结束后4 h。而术后返回病房才开始给药,因手术时切口无有效的血药浓度,亦错过了最佳的给药时机,无法达到有效预防感染的目的。
3.4 总预防用药时间过长
Ⅰ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 24 h[2],Ⅱ类切口手术总预防用药时间不超过24 h,必要时可延长至48 h[3]。我院各类切口普遍存在用药时间过长的现象,医师应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的学习,规范抗菌药物预防用药疗程。
3.5 联合用药不规范
联合用药的目的在于获得“协同”或“累加”作用,其指征为病原未查明的严重感染、单一抗菌药物不能控制的严重混合感染和严重感染、需长期用药的患者及用以减少药物毒性作用[3]。因此,Ⅰ类切口手术无联合使用抗菌药物的指征。Ⅱ类切口手术涉及下消化道(如阑尾、结肠、直肠)和妇科手术时的联合用药以头孢菌素类+硝咪唑类为主,其针对手术部位常见病原菌联合用药,抗菌谱互补并能增强疗效,是合理有效的联用模式[8]。我院不合理联合用药现象主要有抗菌谱重叠,如头孢西丁钠+奥硝唑,头孢西丁钠具有较强的抗厌氧菌作用,无需再加用奥硝唑。
3.6 药物用法用量不正确
药物用法用量不合理者有单次用药剂量偏大,如头孢唑林钠每次3 g、头孢呋辛钠每次2 g,超过卫生部推荐的Ⅰ类切口手术常用预防抗菌药物头孢唑林钠单次剂量 1~ 2 g,头孢呋辛钠单次使用剂量1.5 g[5]。头孢唑林钠和头孢呋辛钠为时间依赖性抗菌药物,单次使用剂量过大,药物的抗菌作用没有增强,而不良反应的发生增多。单次给药剂量不足,如林可霉素注射液 0.3 g,bid,其成人常规用量为1次0.6 g,2~3次/d[4]。药物剂量过低,难以达到有效的预防感染的目的,且容易诱导细菌耐药性的产生。
2011年卫生部已经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以外科预防用抗菌药物为重点,但我院仍
A Survey and Analysis of Preventativ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s in Perioperative Patients
Sun Li,Zeng Haixiu,Zhang Ganglin,Xu Guoliang,Wu Jun,Jiang Jiongpei,Wang Cuijuan (Pharmacy Department of Shenzhen Shajing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dong Shenzhen 518104,China)
Objective:To investig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prevent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riod in our hospital.Methods:A retrospective study was carried out to analyze the clinical data of 637 surgery patients with typeⅠ andⅡ incisions and to evaluate the rationality of the use of antibacterials from July of 2011 to February of 2012.Results:The preventative application rate of antibacterials was 95.45%including 8 categories and 21 kinds of antibiotics and cefotiam was used the most.The irrational drug use exited such as nonindicated use of antibiotics,irrational drug choosing,improper time for prevention medication and so on.Conclusion:There were problems in the rationality of preventative use of antibacterials during perioperative peirod in our hospital.Education and management for the standardization in the application of antibacterial agents need to be further strengthened.
Perioperative Period;Antibacterials;Preventative Use
10.3969/j.issn.1672-5433.2013.01.001
2012-05-07)
深圳市宝安区科技局科技计划资助项目(2012148)
孙丽,女,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临床药学。通讯作者E-mail:sl4080@yahoo.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