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日记——让学生爱上写作
2013-03-16李春萍
李春萍
循环日记——让学生爱上写作
李春萍
福建省三明学院附属小学
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在习作上刚刚起步,为了让学生爱上写作,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笔者尝试用循环日记这种形式,让学生从联系生活、吐露真情、有效评价、展示精彩中喜欢上写作。实践表明,教师只要指导方法得当,循环日记是学生提高习作能力的“催化剂”,能让学生从作文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放飞心灵的梦想。
循环日记 写作能力 小学语文
笔者在办公室里听到新分配的吴老师诉苦:“每到周末布置学生写作文,学生总是唉声叹气,叫苦连天。当听到‘不写’时,教室一片欢呼声,学生高兴地竖起小兔子的手势。”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作为语文老师,我也有过这种感受。学生写作时紧咬笔头,苦思冥想,甚至有的边写边数字数,才可怜巴巴地“编造”出几行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如何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想说,有话会说呢?因此从三年级开始,笔者在教学中尝试用循环日记这种形式,让学生从作文中获得无穷的乐趣,放飞心灵的梦想。
所谓循环日记,即把班级里的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可由4~6名成员组成,小组成员自选出本组的组长,组长根据表现不定期地调整。在组建小组时要注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小组内的成员共同为本小组设计一个响亮的名字,有创意的封面,制定一条可行性的目标。循环日记遵循的是“个体写作,家长参与,同伴互助,教师指导”的模式,通过互相合作、学习借鉴,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1 联系生活,激发兴趣
学生要想通过书面文字表情达意,第一关要帮助学生“找米下锅”。对学生而言,生活不仅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通道,更是写作的源泉。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从生活入手,让学生深切感受到“生活处处是作文”。
1.1 引导学生体验生活
教师要引导学生体验生活,走进大自然——注意天气变化,花草树木的生长;深入家庭生活——留心妈妈做饭,爸爸开车,家里来的客人;观察学校生活——注意学校开展的活动,大到升旗仪式、运动会、科技活动,小到同学课堂的发言、老师的言谈举止;走入社会生活——参加各种实践活动,了解家乡的变化,上学放学路上的所见所闻,身边的好人好事……
1.2 引导学生捕捉生活的瞬间
有的同学认为,每天总是学校、家里两点一线的生活,日记没有什么内容可写,学生对平常的生活熟视无睹,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捕捉生活的瞬间与精彩。
首先,引导学生记录突发事件。如一位同学在坐公交车时,上车后发现自己忘记带月票,一位素不相识的叔叔帮他付了车费。这件事发生在他上学的路上,小作者及时地把事情写在了日记里。虽然,事情很不起眼,但是小作者没有轻易放过。因此,要引导学生随时捕捉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小事,让生活的真实留在他们的记忆里。
其次,引导学生观察陌生人。平时学生对陌生人不太关注,最习惯写熟悉的人,但刚才提到的小作者则不然,他对陌生的叔叔进行了细致观察,叔叔的行为在他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在文章结尾发出这样的感慨:“生活处处有雷锋!”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带领学生走进社会,走向生活,关注身边的人和事,把他们的真、善、美随时记录下来,唤起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2 吐露真情,表达心声
学生通过耳闻目睹和亲身感受,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欣赏着学生的日记,我仿佛看到了文字背后一张张可爱的笑脸,一颗颗真诚的心。许多心里话、不敢说的意见都在循环日记中以含蓄的方式表达出来。在一次阅读中,我发现了小晶的日记《老师我想对您说》:
李老师,昨天上午第一节课考试,我转到后面和阳阳说话是有原因的。阳阳的钢笔没水了,他的同桌没有多余的笔。他向我借,我把钢笔递给他时,被你看到了,你以为我在和他对答案,狠狠地批评了我。当时,我很想向您说明原因,但是怕影响其他同学考试。
下课后,同学们都在议论这件事……
李老师,您误解了我,我很伤心。
看到小晶的日记,眼前好像出现文静内向的小晶,眼眶里满含泪水和委屈的眼神。为什么没有给孩子一次解释的机会,我为自己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批评她而感到十分难过。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老师为你能勇敢说出来,而感到高兴。老师向你道歉,谢谢你给我一个补救的机会。上课的时候,我在全班同学面前再次向小晶道歉。接下来的日子,我看到小晶变了,变得活泼了,日记也越写越好,同学还多次推荐她为循环日记组长。
教师要引导学生把他们的喜、怒、哀、乐记录下来,引发学生强烈的表达欲望,使学生在作文中抒真情、说真话,情真意切,让日记成为表达心声的自觉行为。
3 有效评价,提高能力
传统的作文评价,更多的是教师一个人评价,方法是一次性的,一旦分数确定下来,即使修改得再好,还是那个分数,学生失去了再修改、再写作的动力。学生也只是关注老师给了多少分,至于为什么要那样批改,往往是不在意,或不明就理,作文水平难以提高。因此,循环日记倡导多元评价,教师注重学生自评、家长评价、生生互评、教师评价相结合。通过不同角度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促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得到发展。
3.1 自我评价
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必须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在循环日记的写作过程中,学生不应当仅是一个被评的客体,更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学生通过自我评价,只有正确地认识自己,明确自己的不足,才能时刻保持一份积极的心态,才能持续关心自己的学习成效。
3.2 家长评价
现在的家长都怕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爱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总是想好上更好。在学生日记写好后,让家长参与评价,有助于家长与孩子更好地沟通,使他们正确认识到,“教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同时激发学生写作的另一种动力。
3.3 小组评价
新课程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把这一方式运用到循环日记的活动中来,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日记质量。由于小组成员的组合是有一定规律的,开展 “同伴互助”,能使一部分学生在帮助影响另一部分学生。教师鼓励学生以小编辑的身份来改一改,小组长组织小组成员评价,发现闪光点读一读,共享成功的喜悦,发挥各自的长处,征求大家的意见,小组合作修改,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还可以使学生乐于听取别人的意见,进行自我批评,培养谦虚好学的精神。
3.4 教师评价
每篇日记通过自我评价、家长评价、小组评价后,再由小组长交给教师进行评价。教师评价既要真诚地指出不足以帮助提高,更要及时给予鼓励、帮助树立自信。特别是对于学困生,要手拿放大镜,沙里淘金,发现文中的好词好句,让他们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成为作文的主人。还可以通过延时评价,指出文中的成功之处,再把要修改的地方告诉学生,这样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和不足,同时渴望重新修改作文,而后教师再作出评价。这样,学生在修改中提高了写作的水平。
4 展示精彩,爱上写作
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这是人类之所以有别于动物的地方。”在孩子的心灵深处,他们更需要得到别人的赏识。因此,展示循环日记,肯定学生的长处和点滴进步,能给学生提供赏识的平台,爱上写作,结果使差异缩小。
4.1 每天精彩句段回放
笔者每天都会从每篇日记中选出学生的精彩句段在班级诵读,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点燃他们写作的激情,唤醒写作的潜能。
4.2 每周优秀日记展评
笔者每周通过博客、QQ群、班级黑板报等形式展示出学生的作品,学生阅读后,自主评选出“日记优秀奖”、“日记进步奖”、“优胜日记小组”。学生在阅读与评选的过程中,学会赏识别人。
4.3 每月班刊展示精彩
循环日记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快乐,提高习作的水平。从三年级起,每个月创办班刊《小荷》,设置了几个主题栏目:“精彩一刻”主要为习作一般和暂时落后的学生而设,摘录他们习作中的好词佳句,让他们也享受成功的快乐。“妙笔生花”一栏刊登学生优秀的习作,是他们习作的“加油站”。“教师寄语”一栏记录着循环日记开展以来学生的点滴进步。“家长频道”一栏写下了家长的殷切期望,使学生体验到爱的力量。全班的学生都爱上了我们的班刊,因为大家既是读者,又是作者。
总之,循环日记这一种作文教学模式值得提倡,它使学生养成了随时随地观察生活的习惯,使自己的大脑和眼睛不断敏锐起来。这样做的效果是显著的,学生勤于动笔,乐于表达,让学生的作文从平淡到生动,从浅显到深刻,在润物细无声的情境中让学生爱上写作。
[1] 孙素英.小学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08.
[2] 新版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语文[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3] 新课程教师课堂技能指导[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