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体育学困生的帮扶教育
2013-03-16林建忠
林建忠
论体育学困生的帮扶教育
林建忠
福建经济学校
该文从体育文化的大视野关注体育学困生现象,并予以客观剖析,从教学目标导向、活动创设、过程介入等多角度进行帮扶教育探讨。
体育教改 学困生帮扶 中职校
当人们愈来愈意识到体育在现代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重要性时,我们无可回避的是校园内存在的体育学困生现象。运动不足、肥胖等现代“文明病”已经和青少年相伴,学生运动技能、心肺功能、耐力、速度、力量、柔韧性、身体脂肪成分的差异让传统的大班体育教学变得艰难。
运动能力优势生潜在的精神歧视不知不觉中导致显性的行为歧视,比如体育课上学生的拉帮结派。优势生在运动场生龙活虎,如鱼得水,体育课往往成了运动能力优势生的“秀”场。优势生可以赢得羡慕的眼光,在中职校傲视同侪。而体育学困生懒于运动,甚至耻于运动,宁愿做个被边缘化的“看客”,在体育活动时,被冷落在一边,因表现不佳成绩不佳而被嫌弃,成了一群身心健康堪忧的“笨”孩子。
1 体育学困生现象剖析
受遗传影响,学生运动能力存在先天差异。按理说,体育可以发展人、改变人,可为什么体育学困生现象一直存在,常常得不到较好的解决?
一是由于个体发展的外界阻碍。学生遭遇的后天教育是传统的大班教学,如果体育教师没能负责地进行分层次教学,只是集体“放羊”,运动能力劣势生面临自然淘汰的命运,游戏竞赛没人愿意和“差生”组队。缺乏实践和运动不足导致恶性循环,学生体质下降,这些学生更没有信心参与体育活动,自然成为无法逆转的体育学困生。
二是由于个体发展的自我阻碍。长期以来,竞技体育风光无限。传统舆论将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体育英雄情结根植于大众内心,体育精神有待正确定位。很多学生目睹小学、初中体育的一些应试与应付现象,认识受限,观念偏差,缺乏对体育价值认识上的跃迁,体育学困生更是认为体育训练事不关己,或者片面地对竞赛热情高涨,习惯为优胜者喝彩,主观缺乏自我体育成长的动因。
体育学困生现象得不到妥善解决,与现代社会倡导的平等、正义理念是相悖的。体育教师对此的放任则妨碍教育公平,不利于终身体育的贯彻,影响新一代人的成长。而体育学困生的自我放任加剧群体身心受损,一旦他们走出封闭的校园,其生存健康将缺乏持续的自我保护。
2 对学困生的帮扶举措建议
2.1 觉悟健康目标
体育教师要上好理论课,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尤其要引导学生根植全面养生的思想,重视良好的心理状态、科学的营养、适当的运动、良好的作息、医疗保健、良好环境等。并告诫学生:健康的达成比校内的体育竞争更有实际意义,纠正传统观念的偏差。体育教师要给学生输入正确的体育价值观念,倡导体育学习的文化目标导向,而非竞技目标导向。让学生知晓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是优化人们的生活方式,形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弘扬人性,维护人的生存健康权。
体育教师要引导体育学困生根据自身情况,制定明确合理的目标。比如,受基因遗传影响,有人运动能力较差,并不能先天就心肺功能强、耐力好,其父母还有高血压、冠心病,其自身可能将来40岁左右出现高血压,可引导这一类学生把加强锻炼、积极预防遗传病作为自己的目标。适中的目标避免学生盲目自卑,让学生主动培养乐观的性格,面对困境迎难而上,让生活更有情趣,身体更加健康。
体育教师要帮助体育学困生建立健康行动的信心。让学生在判断体育价值的时候改变关注竞赛结果的单一思维,学会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发展,尤其是学生自我的发展,运动能力的提升与品德的完善。启发教育体育学困生充分发挥运动智力,正视现实与理想的矛盾,理性思考后行动,学会承受现实的不如意,并努力改善。对运动项目用心学习、领悟,对运动计划坚持落实。在运动训练中,提高运动的认知水平,克服运动中存在的心理问题和技术问题,用行动去改变自我。
2.2 创设有效活动
一方面要有意识地增加娱乐体育项目,让体育学困生获得轻松愉快的体验。学生参与创编活动,诸如托乒乓球跑、慢骑自行车比赛、两人三足(合绑一腿)竞走赛、滚球击矿泉水瓶、提供体育学困生以获胜的机会。让学生做“小先生”或做裁判,降低技能要求,没有压力,重在让体育学困生直接参与活动的同时获得身心愉悦。体育学科本来就是依托活动,重在参与,志在健康。在趣味活动中,体育学困生卸掉心理包袱,享受创造、喜悦、光荣等正面体验,情感上认同体育,更热爱生活,增强生命活力。体育教师要走进体育学困生的内心世界,在教学中不“为难”他们,让他们有学习体育的兴趣。
另一方面,要多安排集体项目,用团队带动体育学困生进步。重视培养学生团队精神,让学生把注意力放在各挖潜能、团结互助上。例如,在排球训练中教学集体战术,引导学生根据同学的体能及技能特长的具体情况进行设计,高个儿和矮个儿搭配,进攻能力强的与拦网能力强的搭配,攻守力量要均衡。充分发挥技术全面同学的特长,来辅助技术一般的同学。体育学困生在一个团结温暖的团队中,获得精神力量,能更快进步。还可以组织拔河、集体跳绳等,只要是集体项目,团队里学生更关注群体目标的达成,关注个体价值的合力,合作增加了集体的内聚力。合作中学会全面辩证地看待自我和他人,尊重每个人的努力。学生在学校体育教育中感悟到的共处、共赢的人生哲理,有利于他们走出校门后妥善处理人际关系,更好地适应未来的工作关系。体育团队协同开拓式训练,帮助实现从健身意识、健身能力到适应社会的完美三级跳。
没有学生愿意在课堂中屡受挫败与羞辱,没有学生愿意在每次体育活动时说“我不行”。现实中有多少体育教师教学设计能真正重视保护体育学困生学习积极性,并让学生学有成效呢?
2.3 专业关怀过程
改变体育学困生现状需要多方努力,在教学过程实施中体育教师要认真进行因材施教,给予专业关怀。
一是要给予体育学困生有针对的指导,体现更多包容和关爱。比如要指导学生接纳和认可自身的劣势,努力挖掘自身潜力,建立个人健身学习心理日反思习惯。当学生运动疲劳后,活动能力下降,表现出力量减弱、速度降低、耐力下降或丧失,体育学困生有可能因为不适应,怕累导致“厌练”。体育教师尤其要认真传授恢复手段,帮助学生恢复体力,消除其内心的恐惧。对完全未形成健身习惯的学生,可以让他们用目前流行的计步器,散步10000步,合理分配早上4000步、下午4000步、晚上2000步,坚持一个月体会精力充沛对个人生活质量的提升,感受锻炼的直接好处。
二是要给予体育学困生艺术性表扬,动态评价帮助进步。体育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给予发展性评价,对他们要多一些看似不廉价的由衷赞扬,教师要成为体育学困生甩掉“笨”帽子的强大精神力量。通过对其训练的切实指导,观察追踪其成长的轨迹,肯定其努力成效,指出其进步的空间。在一些普及型训练中,因难度有限,只要学生认真看教师示范动作,不难完成。可选择让原本的体育学困生来表现。比如,在推广新的广播体操时,有意识地利用其他学生活动时间“开小灶”先教会体育学困生,再大大赞扬他们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成效,让他们去教其他学生,相信这些体育学困生会成长得很健康,他们将变得不自卑,受到尊敬,无比感念师恩。人各有所长,女生的柔韧性和灵巧性好,可以带头踢踢毽子,寡言者可能思维活跃,可以玩玩智力游戏象棋。只要教师用欣赏的眼光,一定能发现体育学困生的“闪光点”,富有艺术性的表扬将涉及全方位。比如某生技术水平有待提高,但他在赛场表现崇高的道德,特别令人敬佩,在队友失误众人埋怨时,他能予以安慰和理解,不冲动行事,尊重队友。教师要加以表扬,教育学生们明白:讲究礼仪、高度自律是现代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就是专业的帮扶,不要让一个学生“掉队”,体育教师亦不能忘怀教书育人。
总之,体育教师不能无视校园体育学困生现象,要牢记体育目标,创新设计课堂,注重过程介入,多元教改。帮扶教育体育学困生,相信事在人为。
[1] 童昭岗, 孙麒麟, 周宁. 人文体育——体育演绎的文化[M]. 北京: 中国海关出版社,2002.
[2] 张先松. 健康危机立体健身处方[M]. 北京: 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