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2013-03-16李智萍
李智萍
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制约因素及应对策略
李智萍
福州市第一技工学校
体育文化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不仅可以强身健体,同时可以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综合形象。该文在分析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及若干制约因素的基础上,试图从学校实际情况出发选择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策略。
技工学校 体育文化 制约因素 应对策略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并且父母多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教育长期缺失。学生文化基础、自律能力、行为习惯等相对较差。因此,学校德育工作一直是技工学校管理者关注的重点,对此,学校管理者也采取了多种教育方法,但是收效甚微。体育文化是以学生亲身参与的身体练习和思维活动为主要方式,大多是以团队竞赛的形式进行,都需要相互帮助、相互鼓励,积极参与、顽强拼搏。它的活动过程就是对广大学生进行德育的过程,它的特殊性决定了渗透思想教育的有效性。目前,校园体育文化在大学校园得到广泛开展,但是技校系统的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仍然相当薄弱,值得技工学校教育工作者深入探究。
1 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校园体育文化与校园美育文化、德育文化、智育文化等构成一系列校园文化群。狭义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指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和教师参与为主体,以多种多样的体育锻炼、体育竞赛为主要内容的一种群体文化[1]。体育作为文化,不只是传授体育知识、技能,增强体质的工具,它包括体育活动、体育设施、体育竞赛等表象内容,也包括体育意识、体育情感、体育价值、体育理念、体育道德、体育精神等潜在内容。即包括精神、物质、制度三个文化层面[2]。
2 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意义
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是无声的育人载体,它不仅对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行为方式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同时在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推进学校素质教育、提升学校综合形象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1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是促进和谐校园建设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以来,“构建和谐社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校园,和谐校园需要和谐校园文化。这种和谐的氛围在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中显得尤其重要。众所周知,技工学校由于生源特点及学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学校在培养目标与学风、校风及学生的行为习惯之间显得非常的不和谐,对此,相关领导也采取了多种教育方法,但是成效不大。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的不可缺少的内容,是推动和谐校园建设最有力的内化力[3]。体育文化本身崇尚的就是一种公平竞争、团结协作的道德风尚,一种尊重他人、尊重自己,自强不息、积极向上的道德品质,一种促进交流、相互协作的精神,它所蕴含的深层内容,正是和谐的道德品质[4]。
2.2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是推动学校素质教育的需要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主题。素质教育是一个综合的系统工程,它需要由多种教育形式、教育内容来综合组成,校园体育文化以其特有的陶冶作用在素质教育中不可缺少[5]。体育作为文化,它的功能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育活动本身就是学生身体力行的过程,各种各样的体育文化活动为学生创造了交流与沟通的平台,创造了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另类舞台。学生通过体育活动相互交流,加深了解,增进友谊, 学会了进取与放弃,并在活动中极大地锻炼了自我表达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增长了社会交往的知识与经验,从而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它的活动过程就是对广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过程,它的特殊性决定了渗透素质教育的有效性。
2.3 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是提升学校综合形象的需要
校园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是形成健康、向上、和谐校风最有力的催化剂。校园体育文化是反映校园文化与精神文明的窗口,它既反映一所学校的教学秩序,也折射出学校管理工作的系统性,间接地反映学校综合实力与办学水准,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塑造学校形象、扩大学校声誉、提升学校社会形象起到推动作用。
3 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的制约因素
技工学校由于生源特点及学校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长期以来,学校各部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只重视德育文化、智育文化方面的建设,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与重视程度不够,体育文化在技工学校校园文化中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因此,在技工学校中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存在着一定的制约因素。
3.1 人员因素
3.1.1学生体育相关素质不高
首先,技工学校学生多数来自农村,接触到的体育资源相对落后,以此积累的体育相关知识相对较少;其次,技工学校学生父母多为外出务工人员,家庭教育长期缺失,自律能力、行为习惯等相对较差,课余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再次,技工学校学生体育观念相对落后,他们对体育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健身与娱乐的表面功能,未领会到体育作为文化对人产生的深层次影响,缺乏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整体认识及把握。最后,技工学校学生体育拓展能力有限,缺乏独自组建及运作校园体育社团的能力。
3.1.2师资薄弱
首先,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传播者与建设者,技工学校体育指导人员不足,多数体育教师在学校身兼数职,参与精力受限;其次,技工学校体育指导人员专业项目不丰富,多为篮球、田径等普通体育专业,缺少体育舞蹈、网球、跆拳道等传统体育项目、休闲体育、娱乐体育专业,并且技校系统很少组织开展关于体育教师参与本专业继续教育、培训进修的机会,指导能力、指导范围有限。
3.2 物质因素
技工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缺少必要的物质基础。首先,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物质空间有限。校园建筑面积相对较小,有限的土地开发都用在技能实训的建设上,基本没有体育场馆与较多的体育项目活动空间;其次,体育文化开展的物质条件缺乏。体育设施严重不足,宣传设施少,体育器材陈旧,勉强满足体育教学日常需要;另外,校园体育文化的辅助条件单薄。学校的体育图书、体育教材、体育经费、体育宣传设施等存在严重不足。
3.3 环境因素
3.3.1学校内部环境
首先,技工学校长期以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往往只重视德育文化、智育文化方面的建设,对校园体育文化的认识与重视不够,体育文化在技工学校校园文化中处于相对薄弱的地位;其次,学校体育社团、体育竞赛等校园体育文化的开展都需要制度的保证才能正常运作。但是,技工学校关于体育制度文化的建设尚处在空白期,缺少学校体育制度、具体社团实施方案等。再次,技工学校体育风气不理想,学生平时几乎是玩手机、上网聊天,课余体育锻炼积极性不高,体育锻炼习惯难以养成。
3.3.2学校外部环境
技工学校校际之间缺少体育文化方面的交流,各级行政区的技工学校缺少体育竞赛的定期机制,校园体育建设缺少内在的推动力,这些无形当中都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形成一定的阻力。
4 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的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三方面制约因素,笔者认为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应着眼于学校实际情况、学生生源特点,把握好构建的可操作性、可持续性原则,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以重在参与为落脚点,重视校园体育文化的“一体化”建设,建立健全运行机制,发动全校教师广泛参与、全方位铺开的发展模式。
4.1 借助现代化工具,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利用学校广播、宣传栏等宣传平台,采用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法,广泛进行体育知识宣传报道;定期举办体育知识讲座、学生裁判知识培训;依托体育社团不定期组织观摩体育大型赛事,借助现代化工具加强体育知识宣传力度,营造浓厚的体育文化氛围。
4.2 以学生兴趣为基点,构建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形式
以学生兴趣作为构建体育社团、开展体育活动及竞赛的出发点,体现重在参与的构建原则。采用集体与个人并重的奖励方式,鼓励学生按照兴趣爱好组建体育社团;以大型田径运动会为契机,创办学校体育文化节,增加大众体育项目、体育游戏项目,增设体育摄影、体育征文、体育绘画、体育手工作品等等方面的评比,丰富校园体育文化形式。通过丰富多彩的体育文化形式培养师生的体育道德素养,让师生明白体育不仅是强身健体的手段,更是获得一种文化、一种体验、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途径。
4.3 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体化”
体育教学是技工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开展的主渠道,体育课应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体育意识为教学指导思想,以传授学生能终身锻炼的体育技能为教学的主要内容,为课余体育文化活动开展和体育社团组建奠定体育技能、体育意识方面基础,重视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体化”。主要包括:课内的项目设置以已经构建的或根据学校实际情况(场地器材、学生情况等)可能构建的课外体育社团为导向;课内的教学计划以课外体育社团活动计划为导向;课内的教学方法以课外体育社团的项目特点为导向;课内的学习方法以课外体育社团参与成员的特点为导向;课内的评价方法以课外体育社团的拓展能力为导向;学校课外体育竞赛以课外体育社团的活动内容为开展对象;让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在课内、课外有机衔接。
4.4 扩大体育指导人员队伍
充分调动学校教师的体育热情,动员有体育特长的老师加入到体育指导人员行列,并进行有组织的专业培训,从师资方面加大校园体育文化的构建力度。重视发挥体育特长生、体育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扩大体育指导人员队伍。
4.5 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体育物质文化
现代化校园物质文化重在物质的优化利用。技工学校构建校园体育文化应着眼于学校现实,因地制宜。一方面加大学校体育场地器材、体育场馆、体育活动经费的投资力度;另一方面重视学校场地器材的科学管理,从空间、时间方面提高学校场地器材的最大利用率,防止体育器材的不必要流失与损坏。将有限的资金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充分利用学校其它专业可利用空间、场地及其休息时间的交叉使用,用良好的体育设施促进师生对体育运动的参与,建设现代化体育物质文化。重视场地、器材要求不高的传统体育、休闲体育、娱乐体育的开发与运用,让更多的师生参与到体育活动中来,感受体育文化所特有的魅力。
4.6 规范校园体育文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学校体育管理制度
规范校园体育文化运行机制,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到一个法制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轨道上,避免造成学校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多重浪费。由专人组织领导、统筹安排,制定学年、学期体育活动计划,重视校园体育制度文化的连续性。建立校园体育制度、健全体育社团的规章制度,规范校园体育活动的科学管理。健全学校体育奖励制度,制定体育教师及社团指导人员的奖励制度;采用集体与个人并重的奖励方式,制定班级、学生组建体育社团及参加体育社团的奖励制度等,鼓励更多的师生、班级广泛参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
5 结束语
技工学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涉及到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全校各职能部门,特别是校工会、学生处、团委、体育组等的协同配合,才能使技工学校校园体育文化朝着健康、向上的方向蓬勃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技工学校校园文化的深度开展。
[1] 刘林箭.对现代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理性认识[J].浙江体育科学,2001(4):29-31.
[2] 林岚.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09, 27(2):41-43, 57.
[3] 陈志军,俞喧一.体育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功能[J].体育师友,1998(2):13-14
[4] 彭道珍.体育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J].牡丹江大学学报,2007(8):124-126.
[5] 蒋玲,周璋斌,刘忠庆.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素质教育中最理想的潜在课程[J].体育与科学,2001(5):67-69.
[6] 郑进贵,杨林. 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中的参与价值研究[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09(5):8-9.
[7] 何少钧. 论校园体育文化与创新教育[J]. 中国成人教育,2007(4):52-53.
[8] 柳艾岭. 校园体育文化在校园文化中的育人功能[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11(4):121-123.
[9] 陈海军. 对高职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考[J]. 内江科技,2011(11):187.
[10] 陈华卫. 校园体育文化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策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8):63-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