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博物馆管理的若干思考

2013-03-16潘美希

海峡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藏品文物博物馆

潘美希

博物馆管理的若干思考

潘美希

福建博物院

随着我国博物馆事业的快速发展,博物馆面临提升服务水平的重大挑战。该文分析了我国博物馆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改善博物馆基础设施、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实施制度化管理以提升服务质量的具体举措,更好地适应社会对博物馆的新要求。

博物馆 制度管理 服务质量

博物馆是一个民族或地区集中收藏、研究、展示自己历史文化遗产的场所。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工作的深入推进,博物馆在展示、传承文化的同时,应如何挖掘自身潜能,以更有效的运营和更吸引人的文化产品带动其良性发展成为我国各类博物馆发展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我国博物馆发展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博物馆事业蓬勃发展,登记注册的博物馆数量已由10年前的2200多个,发展到2011年的3589个,平均每40万人拥有一个博物馆,并继续以每年100个左右的速度增长。

1.1 品类日益丰富

现有的博物馆除了综合类、社会历史类、革命史类、军事类、名人类、艺术类、自然类、地矿类、科技类、产业类、民族民俗类等类型外,还出现了综合数字博物馆、生态博物馆、社区博物馆等一些新形态博物馆,其中,综合类和历史文化类的博物馆占了约70%。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博物馆事业正进入历史上快速发展的时期,博物馆作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力量,日益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掀起了博物馆建设的热潮,一大批在社会上产生积极影响的新馆、大馆相继建成,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不断加强。广州市继南越王宫博物馆、辛亥革命纪念馆、广州博物馆新馆、农民工博物馆落成开馆后,又开工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广东东莞、珠海等市规划打造“博物馆之城”。西安、昆明、武汉等市提出要建“博物馆之都”,计划将博物馆数量从目前的数十所增加到100所以上。

1.2 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

中国博物馆协会自2008年积极推动建立博物馆质量评价体系,开展了博物馆评估工作和博物馆标准化建设,启动了对全国博物馆的评估工作,评定了83座一级博物馆,178座二级博物馆和290座三级博物馆,同时,在中央财政的支持下,实施了中央和地方共建博物馆计划。国家文物局已颁布10多项单项标准,但博物馆标准不像科学标准那么严格,都是引导性的,很多标准只是优秀做法的推广。一批知名博物馆在基础设施、研究展示、管理运行与社会服务等方面快速进步,博物馆藏品不断充实,2011年仅文物系统所属博物馆的藏品总量已达1902万件(套)。特别是2008年以来实施的免费开放政策,使博物馆服务社会、融入社会的步伐明显加快,社会影响力日益提高。

1.3 举办主体多元化

以国家级博物馆为龙头、省级博物馆为骨干,国有博物馆为主体、民办博物馆为补充,举办主体多元化的博物馆体系初步形成。中国经济的崛起和文化的繁荣让私立博物馆在中国应运而生,民间出现了办私人博物馆的热潮。自1996年中国批准私人建博物馆开始,截至2011年底,中国的私立博物馆在政府部门注册的已达456个,占到博物馆注册总量的13%。再加上未正式注册的,私人博物馆数量已近千个,中国艺术收藏进入“私立博物馆时代”。这些私立博物馆将宝贵的私人珍藏回馈社会、介入公共生活,对于呈现中国文化继往开来的发展与辉煌起到重要作用。

1.4 参观人数快速增加

从2004年起,全国各地博物馆不断加大向公众免费开放的力度。2008年以来,全国1804个公共博物馆分批实现了向社会免费开放,加上自行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全国免费开放博物馆的总数已经超过2400个。一些民办博物馆也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主动实施了免费开放。免费开放的直接成果,是博物馆观众人数大幅增加。据统计,自免费开放以来,中国博物馆年均接待观众4亿人次,每馆参观人数比免费开放前平均增长了50%。随着参观人数的增加,观众群体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学生和本地低收入阶层增长明显。

2 博物馆管理存在的问题

目前各地纷纷新建、改扩建博物馆,极大地改善了博物馆的基础设施和展览条件,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发展规划和标准,博物馆发展普遍存在重建筑轻功能、重硬件轻软件、重设施轻管理等问题,博物馆的专业化品质、社会服务能力、管理水平与时代赋予博物馆的使命尚有不小的距离。总体而言,目前博物馆在管理上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藏品保存展示环境不佳

很多博物馆特别是县级博物馆没有规范的库房和展厅,文物保管技术水平不高,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硬件设施和软件配备的缺乏,给管理带来问题。以北京自然博物馆为例,馆藏20万件,博物馆建筑面积2.4万m2,而展览面积只有8000 m2,仅为美国华盛顿自然博物馆的1/4,仅有一个3644 m2的标本楼。由于缺少空间,有18万多件馆藏标本挤在狭窄的标本楼和地下室,展出标本只有馆藏的10%~15%,大多数标本不但无缘与观众谋面,而且保管都成问题。据国家文物局馆藏文物腐蚀损失调查显示,由于保管条件恶劣,全国约有30%的馆藏文物存在不同程度的损毁,有由“物质文化遗产”变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危险,即物态消失,只留下档案,或者连档案也没有。

2.2 藏品资源状况不清

一些博物馆暴露出藏品数量不清,等级不分,无案可查,管理混乱等问题,展品没有得到合理利用,大大削弱了藏品的展示功能。特别是一些老馆、大馆,由于筹建历史长,藏品来源渠道庞杂,人员变化频繁,藏品管理不规范,各人各管一摊,缺乏必要的、细致的交接手续,当人员发生变动时,其他人员就不清楚该库情况。由于藏品的底数不清造成管理混乱,藏品在库房内随意堆放,自然损坏、人为损坏极其严重,影响了展览的质量和博物馆社会效益的发挥。比如,有的馆因不清楚有哪些文物藏品,该上展线的没能上去;有的馆自己有这类藏品,因家底不清,反倒找别人借文物展出;诸如此类的情况屡屡发生。由于藏品的底数不清,账物不符,账上查不到,实物又不知放在何处,库房管理混乱以至被盗,甚至监守自盗的现象时有发生;个别馆还曾出现过馆长为了“创收”,擅自批准出卖“账外”藏品的现象。

2.3 藏品资源利用率低

博物馆保管藏品的目的,就是在科学保护和管理的前提下,让更多观众接触藏品,让专业研究人员更便捷、有效地利用藏品及资料,提高博物馆的科研、教育功能和知名度。部分藏品由于博物馆展示场所有限而无法展出,更多的是博物馆对藏品研究不足而不敢轻易展出,一些博物馆缺少馆际交流,很多精品资源无法实现共享和有效利用。同时,不少博物馆为了藏品的安全,尽量减少藏品与外界接触的机会,减少藏品的提用次数,把藏品保管区域几乎变成禁区,而对藏品如何面向公众有效地利用则考虑得很少。县级博物馆的利用问题最为突出,有的由于缺乏资金,博物馆安防和展厅条件都达不到要求,因此无法免费开放,一年中几乎没有人来参观,偶尔办个展览,由于害怕文物被偷走,只能用复制品取代,看管好库房里的文物就成为职工的首要任务了;高校博物馆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拥有国内一流的专业藏品,但目前高校博物馆参观人数寥寥,利用率不足两成,高校博物馆更像是藏宝阁和文物库房。

2.4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当前在全国博物馆机构从业人员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4.5%,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只占13%,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都无法满足需求,导致部分博物馆展示和服务水平偏低。博物馆从业人员收入偏低的现状难以留住具有较高学历的专业人才,流失现象严重。2011年位列全国博物馆第34名的八路军太行博物馆仅有编制25人,在职员工中,正规本科生人数是个位数,很难招到博物馆专业的正规大学生,甚至自身培养几年的人才也留不住。人才缺乏致使很多博物馆没有足够的专业力量制定出完整的陈展设计方案,甚至审不了设计公司提供的陈展方案,很难办出有水平的展览。

3 加强博物馆管理的建议

一个好的博物馆要有好的展览主题、好的文化产品、好的文化环境,同时还要有好的服务。针对现存问题,必须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权,靠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的科学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提高博物馆服务水平,满足群众文化需要。

3.1 改善藏品保存展示环境

加强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县级博物馆库房和展厅建设,改善场馆硬件设施和软件设备,完善文物保管和展览条件,提高博物馆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是加强规划引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把博物馆文化事业的发展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把博物馆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并加强规划实施的组织协调。通过规划引导项目建设,促进文化资金投入和博物馆文化事业发展。二是加大财政性资金投入。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博物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强化政府权责,发挥公共财政作用,进一步完善博物馆基础设施。三是强化经济、法律和行政的调控手段。各级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提高公共文化引导和调控水平,对现有博物馆进行科学分类,根据不同类别制定差异化的政策措施和管理办法,确保博物馆健康发展。

3.2 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加强对藏品征集、陈列展览、学术研究、文物考古、公共服务、对外交流、文化产业、管理和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系统调查研究,结合本馆的工作实际情况,有重点地开展规章制度建设工作。

一是藏品登记及检查制度。藏品从接收开始就要进行登记,对于其特性要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进行标识,比如说藏品的产地、质地、藏品的完好或缺损程度等等都要进行准确的登记。有了这些属性标识,藏品入库、出库就可以进行数据对比检查,这也为藏品保护进行了初始数据记载,一旦有残缺破损,管理人员应及时更新数据。在藏品出库和入库时,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全面检查藏品,发现有问题的应先做好修复和保养工作。一方面可以鞭策工作人员对藏品进行科学规范的操作,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证馆藏文物安全和真实可靠。

二是建立健全藏品保护责任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要制定以岗位责任制为重点的管理方案,要求在藏品管理上实现制度健全、帐目清楚、鉴定确切、编目详明、保管妥善、查检方便。对工作人员实行分工责任制,每人按分类承担一部分藏品管理和保养工作,保证藏品不受人为和自然损失,并明确奖罚办法,促使每位工作人员都积极钻研业务知识,自觉主动整理好自己管理的藏品。签订责任状,谁负责的工作谁落实并承担相应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三是建立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和协作联动机制。提高对安全保护工作的认识,制订安防、消防、中心控制室、保安、驻馆武警等各个环节的安全责任制和处理突发安全事故的应急预案,建立保卫、保安与驻馆武警部队的协作联动机制,做到居安思危,以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实际操作培训,防患于未然。

3.3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博物馆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真正科学地做好藏品保护,管理工作走上制度化管理的轨道,必须有一支素质高的队伍。首先,要建立健全从业人员准入制度。制定博物馆从业人员资格标准,强化博物馆从业人员任职学历标准、专业背景和品行要求,重点吸收一些具备文物研究知识与技能的专业技术人员,严把博物馆从业人员入口关。其次,要加强对全馆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全馆工作人员的文物保护意识,提高保护能力。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培训员工,使老员工不断了解新的文物保护技术,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新员工熟悉操作规程,更加有效地开展工作。培训方式可邀请文物专家来馆进行有关文物鉴定与鉴赏、文物研究和利用等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培训;也可选派工作人员到高等院校或国内文物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学习考察,借鉴和吸收文物管理先进经验,从而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管理水平。再次,要加强对全馆工作人员政治思想教育,热爱本职工作,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敢于负责,开拓进取,并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

3.4 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

要实现制度化管理,仅有科学合理、符合实际的规章制度还不够,还必须建立与之相配套的考核制度。考核是检验规章制度落实情况、评价规章制度是否合理可行和便于操作的关键。一是要建立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考核工作不仅要规范合理,而且还要具有可操作性;考核过程不仅不走过场,流于形式,而且应该把考核细化、量化,将每个工作人员都纳入管理和考核对象,建立个人档案;实施科学有效的考核,促进有限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更好地推进博物馆内部制度化、绩效水平、服务质量和社会满意度的整体提升。二是要建立考核监督机制,进一步完善落实群众监督、民主评议工作,让全馆上下对考核结果进行监督,形成人人既是制度的执行者,又是制度的监督者;同时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形成制度管理和监督的立体网络,使各项制度真正落到实处,真正发挥制度管理的作用。

[1] 冯亚武.试论博物馆藏品的保护与管理[J].黑河学刊, 2010(1):129.

[2] 罗建华, 游金梅.企业行政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3] 田园.我国博物馆的现状与我省博物馆的发展思路[J].文物世界, 2007(5): 66-67.

[4] 张美东.谈我国博物馆的现状与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 2012(3): 158- 159.

[5] 周静.现代博物馆管理模式探析[J].东南文化, 2009(4): 94-97.

猜你喜欢

藏品文物博物馆
文物的栖息之地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博物馆
文物的逝去
文物超有料
罗妍妍藏品欣赏
露天博物馆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