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量安全——企业生命之源

2013-03-16

海峡科学 2013年2期
关键词:产品质量诚信生产

王 荃



质量安全——企业生命之源

王 荃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发展浪潮波涛汹涌,创业意识势不可挡。一个企业要在竞争中乘风破浪,立于不败之地,就是要靠其优良的产品质量。企业应强化质量诚信意识,切实担当起质量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质量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提高产品质量,主体在企业。企业只有依法生产、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把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

质量安全 企业诚信 企业主体

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形象,同时更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求各行各业都要以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和安全管理。而作为生产第一线的各个企业,质量安全更是与之息息相关。只有抓好了质量安全工作,做到诚信经营,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生存的空间。所以说,质量安全是企业的生命之源。

1 质量安全的重要性

美国著名质量管理专家朱兰早在20世纪就预言:“即将来临的21世纪是质量世纪,人们认识到在21世纪的经济大战中,质量好坏决定了竞争力的高低;质量将成为和平地占领市场最有力的武器,成为社会发展的强大驱动力。”

质量是企业核心竞争力中最基础的要素,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综合竞争力。面对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环境,就要求企业对产品质量有着更高的要求。只有下大气力提高产品质量,生产出更加适应国际市场需要的产品,创造更多的名牌产品,树立企业诚信经营的良好形象,才能增强我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才能巩固和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以质取胜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是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

质量和安全息息相关,而安全更是企业生存的重中之重。企业要安全地进行生产,生产出安全的产品,这是企业作为社会一员的基本责任。对企业而言,健全的制度、规范的操作以及企业每个成员的安全意识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条件,而企业是否安全往往可以通过其生产的产品的品质得以体现,这就将质量和安全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是,在社会高速发展,人们需求丰富的今天,质量是否符合消费者的需求,不仅仅包括了产品的安全性,还包括功用性、舒适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等等一系列的要求,因此质量是一个综合的概念,而安全是质量基本要求。

2 我国企业质量安全现状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企业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产品质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与人民群众的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不久前发生的多起质量安全事件,对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造成极大的危害,也损害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形象。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为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生产水平,“今年要在全国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专项行动以及‘质量和安全年’活动,各行各业都要加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质量和安全管理。”并确定2009年为“质量和安全年”。

随着“质量和安全年”活动的开展,发现并查处了一些违法违规生产活动。但是质量安全事情仍时有发生,特别是食品领域的安全,其关乎民生,关乎社会的稳定。我国的乳制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继三鹿奶粉事件后,蒙牛、伊利等大型企业乳品质量问题也都出现了问题,在社会上产生了不良的影响。这不仅破坏了企业自身形象,也造成群众对政府监管力的质疑,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的稳定。谨记三鹿的教训,将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真正放在心中,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真正得以生存和发展。

3 企业保证质量安全的措施分析

国际金融危机挑战,更加凸显提高质量的重要性和紧迫感,企业应把提高质量作为应对挑战,转危为安的重要举措,把质量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加强管理,认真落实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科学实施,常抓不懈,把产品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政府要加强质量监管,引导企业强化质量管理。除此以外,政府还应规范市场秩序,健全市场竞争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形成企业重视质量的市场激励和约束环境。提高质量是企业的内在责任。所有企业要进一步增强质量意识,在提高产品质量上狠下功夫。强化质量管理,完善质量自律机制和质量保证体系,确保产品质量。

3.1 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形成企业质量安全文化

质量安全是企业永恒的主题。一个企业如果不重视质量安全,无异于自杀;企业的员工如果不重视质量安全,无异于对企业谋杀。树立全员质量安全意识,形成质量安全文化,应成为企业的一种责任。实现企业质量安全文化是一种以安全为基础,崇尚质量、追求卓越,注重管理和对顾客负责的现代意识和文化环境,是以现行的质量系统工程为标志的现代管理方法。它是通过文化的渗透,规范人们的行为和提高人的素质的一种价值观。企业质量安全文化的建立,使全体员工在“质量和安全第一”这个共同的价值观指导下,凝聚到一个共同的方向,保证企业方针和目标的顺利实现。

为此,企业应从自身的生存与长远发展考虑,强化企业自律精神,将质量、安全视为自身首要的社会责任,牢固树立质量安全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努力减少与消费者之间在质量、安全等方面的产品信息不对称的现象。

3.2 注重企业质量诚信体制的建立

“苏丹红”、“三聚氰氨”、“毒馒头”等食品安全事件的接连发生,严重危害到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危害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而近年来所发生的产品质量和安全问题,看似是消费者对产品质量安全的信任危机,实质是社会诚信危机。因此,质量和安全问题表面是产品的问题,本质是企业诚信的问题。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李毅中2009年6月16日在“质量和安全年”质量诚信论坛上强调,质量诚信是企业获得消费者、赢得市场的关键要素。面对外需萎缩、内需不足等严峻形势,必须把质量诚信建设放在突出位置,重信誉、守承诺、开发品种、提高质量、创建品牌、改善服务,提高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增强市场竞争力。

企业是质量诚信体系建设的主体。企业应该增强质量诚信意识、自律意识,建立健全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生产制造、储运销售、技术服务等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售后服务、质量追诉和质量诚信管理,严格落实产品质量责任。而企业讲诚信,归根到底是要看企业的经营管理者和员工有没有诚信意识。要加强诚信规范、道德宣传教育,建设诚实守信的企业文化,使诚信变为员工的自觉行为,融入企业生产全过程,为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企业必须把质量诚信建设贯穿到发展战略、生产经营、市场营销、内部管理各个方面,诚信为本、精益求精、打造品牌、树立形象,才能谋求生存和发展。

3.3 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环节的管理力度

企业的正常运行包含着从技术开发、原材料采购、生产作业管理、销售管理、监察机构建立等多个方面,任何一个方面出现问题都会影响整个企业的运作。所以,对质量和安全的重视和管理也应该渗入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中。建立一套安全可行的管理办法是企业进行有效生产的基础。只有确定了各个环节中具体的操作方法、管理办法、以及监督修正机制,企业才能真正做到保质、保量地进行生产。而真正按照具体的管理规定进行生产,才是企业真正做到质量与安全双丰收的关键。如果只有好的制度而不能做到真正落到实处地一步一步按规定实施,无疑是企业在自寻死路。一套看似完备而无法真正实施的管理制度,将隐藏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并将企业推入深渊。所以,企业想要真正得到生存和发展,就应在建立管理制度和生产规范等的同时,切实落实这些规范和制度,加强监督和检查,及时对不足和错误进行纠正,加大管理力度,保证落实到位。

3.4 一切以保证质量安全为基础

企业的发展需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这些是促进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关键因素。但是,在对企业将采用的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等进行评估及试验时请不要忘记,质量安全才是企业生存之本。这些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的采用都应以保证质量、安全为前提。没有质量和安全,企业将无法生存,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也将成为空谈,成为拖垮企业的元凶。

总而言之,质量安全需要政府、消费者、企业三方的共同协作。

政府应发挥好宏观调控职能,切实对产品质量和安全负总责,认真做好地区经济发展规划,指引企业的发展方向,建立并完善市场健康运行机制,扮演好服务者的角色,引导企业走上可持续健康发展之路。各职能部门应强化监督管理机制,切实从生产全过程把好产品质量和安全关;按照“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方针,构建协调一致、责任明确、结构合理、联络顺畅、运行高效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确保市场规范有序,确保“中国制造”的品质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消费者应强化依法维权意识,切实将假冒伪劣产品拒之于市场大门之外。消费者是产品的最终接受者,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着消费者权益。消费者要拿起法律武器,积极捍卫自己的合法权益,不姑息任何质量安全问题,协助政府及时发现问题,发挥群体力量抓住细枝末节,实现安全、健康、科学消费。

企业是主体,应强化质量安全意识,切实担当起质量和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职责。质量是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企业只有依法生产、严格按照生产工艺和规章制度的要求把好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保证产品的质量和食品的安全。

[1] 殷凌霄,漆雁斌.基于经济学的食品安全问题研究综述[J].农村经济与科技, 2009(3): 5-6.

[2] 杨万江.食品质量安全生产经济:一个值得深切关注的研究领域[J].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6):136-144.

[3] 温德成.产品质量竞争力及其构成要素研究[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5(6):4-8.

[4] 林镝,曲英.我国食品安全公共管理的市场基础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 2003(12):43-45.

[5] 周延强,刘丽.关于企业责任的简单思考——从食品安全谈起[J].商场现代化, 2007(05Z):202-203.

[6] 蒋家东.企业质量竞争力研究[J].航空标准化与质量, 2005(2): 13-17.

[7] 申时雄.论质量与安全的关系[J].机电安全,2009(2):11-12.

猜你喜欢

产品质量诚信生产
用旧的生产新的!
“三夏”生产 如火如荼
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的本质与拓展
加强PPE流通领域产品质量监督
美好生活离不开诚信
代工生产或将“松绑”
我们和诚信在一起
“望闻问切”在产品质量鉴定工作中的应用
S-76D在华首架机实现生产交付
那一次,我把诚信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