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副猪嗜血杆菌诊断治疗分析

2013-03-14杨国强

科技致富向导 2013年2期
关键词:临床诊断治疗

杨国强

【摘要】副猪嗜血杆菌病是一种以多发性浆膜炎和关节炎为主的疾病,近两年来在各地越发严重,发病速度快、死亡率高,给养猪业带严重的危害和损失。副猪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环境卫生较差、气候突变、密度过大、氨气超标等因素会增加发病,所以要改善饲养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同时,该病多以继发感染形式存在,所以控制原发病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

【关键词】副猪嗜血杆菌;临床诊断;治疗

1.发病情况

本病单独感染临床很少见到,更多的是继发感染和混合感染。主要危害2周龄仔猪到4月龄的肥育猪,刚断奶的仔猪和2月龄的保育猪感染最严重。在猪瘟、伪狂犬病疫苗免疫失败的猪场发病率更高。感染圆环病毒的猪群,副嗜血杆菌病的发生率可达80%以上。感染本病是整个猪群免疫力低下的标志。

2.临床症状

2.1急性型

急性病例是由强毒株感染引起,发病急、治愈率低,一般接触病原几天后就可感染, 2~3d就会出现死亡。初期体温升高(40~42℃)采食量下降、精神沉郁、身体发红、反应迟钝、咳嗽,随着病情的发展,呼吸症状严重、痛性咳嗽、腹式呼吸、行走困难、疼痛明显、出现关节肿大甚至整条腿明显肿胀;后期出现败血症变化,耳尖发紫,眼睑发青肿胀;表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气喘,共济失调,随后死亡。死亡后腹部微肿,好似刚进过食物一样,死后不掉膘。

2.2慢性型

慢性型病例多数是由急性病例转变而来,部分是由中等毒力的毒株感染引起。发病时间长,对脏器造成不可逆的损伤,表现出严重的浆膜炎和关节炎。病猪食欲下降,精神萎靡,体温升高(40~42℃),发抖,痛性咳嗽,呼吸困难,关节肿大伴发整条腿明显肿胀(后肢严重),行走、站立困难,被毛粗乱,皮肤苍白,逐渐消瘦。随着病程的延长,食欲和饮欲逐渐废纸,最后衰竭死亡。得到及时治疗的猪只侥幸未死,但生长发育受阻成为僵猪。

2.3混合感染型

与猪瘟混合感染时,除以上症状外,还多发生粪便呈干粪球状,或者是干稀粪便交替。毛根有大量出血点,后肢摇摆无力,有血性眼屎。没有接种过猪瘟疫苗的猪场或农户,这种感染比较严重。

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时,除以上症状外,还多发生黄色粥状腹泻(应用一般腹泻药无效),腹下皮肤下层(真皮层)密布紫红色出血点,个别猪只呕吐、尖叫、临死前抽搐、角弓反张。与猪圆环病毒病混合感染时,除以上病状外,还出现典型的皮炎肾病综合征症状,皮肤有丘疹、裂口、冒油、结痂,严重消瘦。与增生性肠病混合感染时,除以上症状外,还出现严重复泻,粪便呈水泥色、灰绿色,持续时间很长,应用针剂腹泻药效果不理想。个别病例腹泻物中有脱落的肠黏膜,饮水欲增加。

3.剖检变化

3.1心包炎

心包内有黄色或红色积液,心肌表面包裹大量纤维素性渗出物,使心外膜与心脏粘连,形成“绒毛心”,这也是本病的特征性病变。

3.2胸膜炎

胸腔有大量淡红色液体和游离的纤维素性渗出物凝块,肺脏表面覆盖大量纤维素性参出物,并与胸壁粘连。

3.3腹膜炎

腹腔表现严重的腹膜炎症状,内有大量黄色积液,肝脏、脾脏以及部分肠道的表面有大量纤维性渗出物,个别器官与腹壁粘连。

3.4多发性关节炎

跗、腕关节肿大,关节腔内有大量浆液性纤维性渗出物,有时伴发整条腿皮下水肿。

3.5混合感染

与猪瘟混合感染时,伴有脾脏边缘梗死,肾脏有麻雀卵样出血点,回盲瓣肿胀,膀胱黏膜有出血点, 肠道出血严重。与伪狂犬病混合感染时,肾外膜有结缔组织嵌入,肝脏有灰白色坏死灶。与猪圆环病毒混合感染时,肾脏呈土黄色,所有淋巴结均增大3~4倍,淋巴结切面均质白色。与增生性肠病混合感染时,回肠、结肠、盲肠有严重的增生性病变,增生物用刀刮不掉,肠壁变厚,没有弹性,肠内容物呈黑色。

4.鉴别诊断

主要跟胸膜肺炎和链球菌病相区分。副猪嗜血杆菌病是多发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可引起心包炎、胸膜炎、关节炎等;胸膜肺炎主要侵害生长肥育猪,病猪没有关节肿大和腿水肿的症状,纤维素性病变只局限于胸腔;链球菌感染后主要病变在肺部,肺脏发黑,但渗出物较少。最好的鉴别诊断方法就是剖检,可以一目了然的做出判断。

5.防制措施

(1)加强饲养管理,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定期消毒,进出圈舍前脚踏消毒。

(2)做好猪群的免疫工作。特别是一些烈性传染病不得马虎,如猪瘟(严格按照5-10-55程序进行)、伪狂犬病(每年3次)等。

(3)常见的免疫抑制性疾病如圆环病毒病、支原体肺炎等,必须定期使用药物预防。每月用药1次,连用5 天。

(4)当怀疑由于链球菌、附红细胞体、弓形体混合感染时,可以在饲料中添加弓链附红康、红弓等药物进行预防。

(5)免疫预防可以有效地降低猪的发病率,但是由于副猪嗜血杆菌的血清型较多,而且血清型之间还不能交叉免疫,故在选择和使用疫苗时尽量选择多价疫苗。

6.小结

(1)副猪嗜血杆菌属于条件性致病菌,环境卫生较差、气候突变、密度过大、氨气超标等因素会增加发病,所以要改善饲养环境和加强饲养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发病率。同时,该病多以继发感染形式存在,所以控制原发病是预防和治疗本病的关键。在临床用药时首先要考虑到本病病原具有很强的耐药性,所以要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增加药量和及时更换作用快的抗生素。

(2)本病以多发性浆膜炎、纤维素性渗出物为主要特征的病变。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能够阻止渗出、促进渗出液排出的药物呋塞米等药物,才能起到本兼治的目的。[科]

【参考文献】

[1]纪福美,王劲松.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发生与防治[J].现代农业科技,2010,(14).

[2]胡明明,张艳禾,王春来.副猪嗜血杆菌病的危害及综合防控措施[J].兽医导刊,2010,(01).

[3]许华骏.规模化猪场猪副嗜血杆菌的防制措施[J].今日养猪业,2008,(01).

[4]付文贵,翟少钦.规模化猪场如何防控副猪嗜血杆菌病[J].畜禽业,2010,(01).

[5]曹旭,张桂华,陈志刚.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与治疗[J].畜禽业,2010,(01).

猜你喜欢

临床诊断治疗
探究内镜检查对缺血性结肠病的诊断价值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细小病毒患犬病例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下肢静脉血栓诊断中D—二聚体定量检测的应用价值评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