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研究
——基于学生的角度
2013-03-14陈治张瀚文
陈治,张瀚文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高教理论与政策
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研究
——基于学生的角度
陈治,张瀚文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太原 030006)
立足于学生角度,利用问卷调查所获得的数据,对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学生性别、年级、专业、学习兴趣和态度、对课程的认识程度以及知识积累等方面的分析,找出了影响学生课堂学习效果的主要因素,并针对这些因素提出了对策建议,对高校辅导员、授课教师的工作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
课堂教学效果;学生满意度;问卷调查
一、引言
伴随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大和市场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等教育机构正在从以往的“知识的共同体”逐步转化为“知识的经营体”。在讨论高校课堂教学质量的问题时,大家的关注焦点往往是教师。教师在课堂授课环节中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多数人认为教师的授课风格、水平以及教学课堂气氛的把握对授课效果有着重要影响,所以在评价课堂教学质量时多从教师的角度出发。教学过程是互相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启发和共同探索的过程,我们关注教师的课堂表现时,不要忽略了学生也是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杜威曾指出,教育活动并不是一件“告诉”和“被告诉”的事情,而是一个教师和学生主动参与、共同建设的过程[1]。教学认识过程是认识主体通过教学活动,在教师指导下,凭借自己原有的认识结构对来自客体的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处理的过程[2]。在我们过多地去强调教师职责的时候,是否真正从学生的角度看待学习质量,这是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作为高校教育的主要接受者,学生是学校的主体,没有学生就没有教育,这意味着从学生的角度了解高校教育质量尤为重要。课堂教学是高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一种互动途径,学生作为受教者,如果对教师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那么将对课堂授课质量以及教师授课效果的评价更具有说服力。应该说,进行学生评教是提高教学质量、鼓励优秀教师、教育不胜任教师的一种积极手段。一些学者对此展开了思考,研究表明,只有调动起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使教学发挥有效的作用[3-5]。高等学校把学生评教结果作为指导学校各项工作的依据,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自身的教育竞争力。同时,将顾客满意理念扩展到教育领域,是教育评价研究的重要突破。在研究课堂教学评价时,学生的满意度意味着学生对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认知及感受,这种满意度的测度及评价有助于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学生视角研究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成果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测度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的作用。Harvey (2001)认为学生的反馈机制对于评价教学质量和标准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教师的授课内容与方法能否有效提高直接决定于学生的反馈机制是否健全,而学生对教学过程是否满意则是该反馈机制的一个重要表现,所以测度学生对教学环节的满意程度至关重要[6]。Elliot和Shin(2002)指出,学生对教育的满意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学生满意程度测评结果对于高校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其研究成果显示学生的满意度对学生的学习动机、学生保留和录用有正向的影响[7]。Tan和Kek(2004)认为,教学质量是由学生的需要和期望被满足的程度来决定的,所以教学质量可以通过学生对学校教学的满意度来测度。通过测度学生满意度可以从多个角度研究学校在教育教学方面的经验和教训,在这种前提下,高校越来越关注学生的满意程度[8]。Thomas和Galambos(2004)提出,学生满意度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对其评价有助于学校了解学生的感受和经历,便于全面了解教育质量[9]。James 和Ashley(2008)针对大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其中的44项问题涉及到8个方面,调查问卷设计成量表的形式,利用因子分析方法较为全面地进行了学生满意度的研究[10]。
2.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的测度方法。Laura (2003)从学生参与满意度调查的行为本身出发研究了学生对教学的满意度,其中涉及到性别、年龄、专业、班级规模等因素,同时也对学生满意度调查和高校的利益关系进行了探讨[11]。Moller(2006)利用对Utrecht University实施的学生满意度调查,论证了这种调查在学校教学发展中的作用[12]。加拿大联合大学对学生满意度的测度已经进行了多年,由Noel-Levitz协助其完成此项研究,该公司每年都会公布对学生满意度的调查结果,通过撰写“全国大学生满意度报告”介绍调查目的、方法、对象、内容以及结果[13],该项报告目前具有较高的权威性。
(二)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三个方面。
1.学生满意度的概念界定。对学生满意度概念的界定,可以主要归纳为两种观点。一种是对学生学习的情绪态度的描述。杨清明(2003)认为,学生满意度是指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一种带有某些情绪色彩的观点、想法或看法。他认为学生对教学的满意程度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心理健康程度及其行为的积极性存在密切联系。另一种是从学生的预期满足程度来定义的[14]。林卉(2007)指出,学生满意度是把学生视作享受学校课堂教育服务的顾客,学生将自己接受课堂教育服务的收获和对课程的期望进行相互比较,所产生的高兴、愉悦或是失望的一种心理感受[15]。
2.学生满意度评价的意义。学生满意度理论是在顾客满意度理论的基础上所形成的,高校在建立以学生为顾客的满意度测评机制时,相当于把顾客利益的相关理论引入了学生对高校课堂教学的评价研究中。以王婷(2002)为代表的学者们认为,要把学生对教学质量的满意度作为大学评估的一项标准,让学生在评估中占据主体地位,拥有相应的发言权,这对高校的评估具有重要的意义。她较早地提出了学生满意度的重要作用,为学生满意度研究在国内的发展奠定了基础[16]。以胡子祥(2008)为代表的学者们指出,作为高等教育的利益相关者,学生由于一直没有真正居于主体地位,所以我国的大学教育并没有实现以学生为主导的培养模式,没有实现因材施教的理想目标,导致我国高校教育质量整体偏低,不能满足社会实际的需求,在国际上缺乏竞争力[17]。
3.学生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研究。刘俊学等(2006)指出教学计划、教学组织、教师教学、教学设施、校园环境、学生知识技能等都是影响学生满意度的因素。他们通过对某省12所高校1 500名学生所做的求学满意度调查,利用统计检验方法,分析了影响大学生求学满意度的因素,并分别对知识、教学环境、培养、服务、教学组织、管理六大因子进行评价,同时针对学生的性别、生源地及年级等个体特征进行了深入的探讨[18]。林卉(2007)根据我国高校的特点,建立起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测评指标体系,用结构方程模型表示模型潜在变量之间以及潜在变量和观测变量之间的关系,参照Fornell等教授对顾客满意指数模型给出的解法,确定出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模型中的各指数及其相互影响系数[15]。马晓红(2012)针对影响教学满意度的16个变量构建了结构方程模型,通过测算教学态度、教学技能、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潜变量实现了对教学满意度和学生参与度的定量分析,结论表明,学生参与度与教学满意度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19]。
综上所述,国内外学者均认为在课堂教学环节中,学生的教学满意度是非常重要的,其直接反映了教学效果的好坏,也反映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对于高校课堂教学的学生满意度,其测评标准和质量对高校的教学评估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如何能够构建符合我国高校实际的一套基于学生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至关重要。本文立足于学生角度,从学生的切身感受入手,利用问卷调查研究了学生对高校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的评价。
三、研究设计
本文是针对高校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调查中学生因素进行的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分析。问卷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基本情况,主要涵盖被调查者的基本信息,如“所在的年级”、“性别”、“专业类别”等;第二部分学生情况,主要包括“学生对于课程学习的兴趣如何”、“学生对该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是否清晰”、“在课堂上学生注意力集中的状态”等;第三部分教师情况,主要包括“教师专业水平”、“教师能否明确地告知课程的目标、要求”、“教师对教学的态度”等。与本文分析相关的问题集中在第一和第二部分。
有关学生对课堂教学质量满意度的问题按内容分成了2个结构指标和1个总体满意度评价,每个结构指标包含的问题设计如表1所示。
表1 高校教学质量学生满意度评价指标要素
本调查采用分层抽样法,以高校大学生教学质量满意度问卷作为调查工具,调查的主要对象是山西财经大学、山西大学和山西理工大学的学生,调查中我们根据性别、年级、专业属性对问卷进行分层,然后随机抽取学生填写问卷。共发放问卷460份,回收问卷453份,问卷回收率为98.48%。
表2 样本情况表
四、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就所调查项目中不同因素对课堂教学满意度的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
1.学生性别。如果将“非常满意”和“较满意”两项视为“满意”,那么从性别这个角度看,女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程度要高于男生,高校多数男生的课堂关注度比女生差,他们思维活跃,所以对课堂的气氛和效果要求比女生更高,这在很多高校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忽略具有发散式思维问题的讨论,缺乏引导,此乃导致产生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
表3 性别因素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表(%)
2.学生所属年级。相比较而言,大三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是最高的,其次是大四,而大一是最低的,这与学生学习环境的改变与接受程度有关。大一的学生进入高校以后,所接触的课程内容和授课方式与高中相比差距很大,所以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对比适应过程,对课堂教学的效果较为挑剔。在逐渐融入高校学习状态以后,大三阶段基本都进入了专业主干课程的学习,因此其对学习内容和教师的满意度也逐步提升。实践证明,多数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会有较以前不同的表现。
表4 年级因素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表(%)
3.专业类别。为了更加突出不同专业类别对于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我们用图1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经济类和管理类专业的学生对课程的满意度较高,而理工类的学生在“不满意”的选项中占比明显高于其他专业,这与学科内容有密切的联系。进一步探讨专业选择时的差别,可以看出,按志愿录取且感觉一般以上的学生对课堂教学的满意度要远远大于非志愿录取的学生(见图2)。这也充分说明,学生主观选择的满足度直接影响其对教学效果的评价。
图1 专业类别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
图2 专业选择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
在选择专业时,由于分数的限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够选取自己喜爱的学校和专业,按照图2来看,符合自己意愿填报志愿的同学在评价教学质量时更容易偏高一些,所以如何针对调剂的学生做好对所学专业的认识工作、转变其消极态度至关重要。
图3 课程类别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
如图3所示,学生对专业课教学的满意度要明显高于基础课。一方面,这说明学生在课程选择上与个人兴趣关系密切,一般专业课是学生专业学习的核心内容,学生在学习时的兴趣和态度都高于基础课,所以评价较高;另一方面,专业课的授课过程对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更高,说明学生对专业教师的授课效果是认可的。
4.个人的学习兴趣、态度。从表5中可以看出,兴趣在教学满意的评价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兴趣高的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兴趣低的学生。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一方面在于其主观是否乐于接受教学内容,是否对教学内容有正确的认识;另一方面则在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表现和技巧。数据表明,有些对于课程感兴趣的学生对于教学评价不满意,这也就表明教师在授课中没有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容易降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其中有些原本不感兴趣的同学通过学习课程,对于教学效果评价很高,这就说明他们从学习中发现了课程的兴趣,完成了学习的良性循环,所以在学习中不仅要培养学生们的兴趣,更要在课堂上将这种兴趣延续下去,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表5 兴趣因素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表(%)
表6显示,主动学习的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被动学习的学生,这与学生多年养成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兴趣都有关系。主动学习者一般对于本学科有着一种兴趣,这样就使学生更加有动力去学习,而且上课的效果也很好,所以我们一直强调主动学习的必要性。学校应该把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作为首要任务,学生是课堂的参与者而不是被动接受者,只有更好地参与到课堂中,学生才能真正地达到活学活用。改变学生的被动学习状态,有助于提高其对课堂教学内容的认可和兴趣,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
表6 学习态度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表(%)
5.对课程学习的认识程度。从表7的数据可以看出,学生在完全清楚课程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前提下,对教学效果不满意几乎不会发生。选择“大致清楚”、“清楚”、“完全清楚”的同学其满意度普遍较高,这样的学生往往上课能够跟着老师的思路走,在老师的讲解下能够明确本次学习任务,所以认为上课效果可以达到自己的预期,对于上课效果自然就很满意。相反,对于不清楚学习所要达到的目的的同学,上课时自然就缺乏与老师的交流与互动,逐渐听不懂老师讲的课程,达不到对授课内容的预期,就会失去对课程的兴趣,评价自然就低。可见,要求学生在课前做好预习,明确学习目标是提高教学满意度的重要方式。教师在讲授内容之前,要先让学生明确该门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意义,在学习方向上应该给予学生明确的指导建议,避免盲目学习。
表7 课程学习认识程度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表(%)
表8显示,总体来说,认为课程学习与平时积累有关的学生对课程教学效果满意度更高,说明平时喜爱积累知识的同学更加容易在在课堂上找到自己熟悉或需要扩展的内容,获取更多的相关知识,而认为课程学习与平时积累无关的学生很显然对于课程内容本身缺乏兴趣,从而降低了其对课程的满意度。
表8 平时学习积累对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影响对比表(%)
五、对策及建议
综上所述,影响学生对于课堂教学效果满意度的因素并不单一,我们需要综合考虑学生和教师各方面的因素,这样才能有效改善整体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水平。
1.高校在对学生实施教育的过程中要更新观念,将学生看成是教育的消费者,是“顾客”。一方面要重视“顾客”的求学心理和教育消费预期,要在充分保证学生权益的前提下提供满足学生需要的教育产品;另一方面也要受到学生的监督,保证教学质量和学生权益得到合理的保障。
2.为了更好地让新生进入学习状态,尽快适应由高中向大学的状态转换,高校在新生入学阶段就要充分了解学生的志愿填报情况和学习心理,尤其是对于那些调剂但对专业并不了解或不满意的学生,要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鼓励,减少学生因实际录取和志愿之间的偏差所产生的失落,提高其未来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其学习潜能,尽可能地保证其学习效果,这就对辅导员老师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高校教师是授课环节的主要施教者,自身要提高授课技巧和专业基本功,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要因材施教,在传授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时,能够将所授内容与学生所熟悉的学习生活领域相结合,最大程度地引导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1]郭法奇.“学生参与”:一个历史与现实的话题[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1):55-58.
[2]王桂龙.大学教育的境界:主客体的充分融合[J].江苏高教,2005(1):71-73.
[3]曾琦.学生课堂参与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对学生主体参与观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8):42-45.
[4]宋德如.高校课堂教学不良操作及其导控[J].江苏高教,2000(4):99-101.
[5]丘林.高校课堂教学:问题与对策[J].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9(4):33-35.
[6]Harvey L.Student Feedback——A Report to the Higher Education Funding Council for England.Birmingham[M]. England:Centre for Research into Quality,University of Central England,2001.
[7]Elliot K M,Shin D.Student Satisfaction:An Alternative Approach to Assessing This Important Concept[J].Journal of Higher Education Policy and Management,2002,24(2):197-209.
[8]Tan K C,Kek S W.Service 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 Using an Enhanced SERVQUAL Approach[J].Quality in Higher Education,2004,10(1):17-24.
[9]Thomas E H,Galambos N.What satisfies students:Mining student opinion data with regression and decision tree analysis [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2004,45(3):251-269.
[10]James Goho,Ashley Blackman.Improving the Reporting of 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s through Factor Analysis[OL].AIR Professional File on Line,No.111,Winter/Spring,2008.
[11]Laura L Bowman.Volunteer in Research:Student Satisfaction and Educational Benefits[J].Teaching of Psychology,2003,30(2):102-106.
[12]Moller Onno.Student Satisfaction Survey:The Utrecht University Approach[J].Tertiary Education and Management,2006,12(4):323-328.
[13]Noel-Levitz.Five-Year Trend Study:National Student Satisfaction Report[M].Noel-Levitz INC,2006.
[14]杨清明,税国洪.重庆高校学生“满意度”的调查[J].探索,2003(1):92-94.
[15]林卉.我国高校学生满意度指数测评研究[J].科技创业,2007(1):124-126.
[16]胡子祥.高等教育质量评估中利益相关者参与机制探讨[J].黑龙江高等教育研究,2008(9):72-75.
[17]王婷.学生“满意度”——大学评估的一个尺度[J].教育发展研究,2002(6):54-56.
[18]刘俊学,李正辉.大学生求学满意度影响因素及其程度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6(11):91-97.
[19]马晓红.高校教学满意度的结构方程模型[J].统计与决策,2012(20):66-68.
[责任编辑:李莉]
ResearchonSatisfactionIntensityabouttheUniversityClassroomTeachingEffect ----Based on the View of Students
CHEN Zhi,ZHANG Han-wen
(FacultyofStatistics,Shanxi UniversityofFinance&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Based on the viewof students,using the data collected by a questionnaire survey,the university classroom teaching effect is studied in this paper.By analyzing students’gender,grade,major,learning interest&attitude,understanding degree and knowledge accumulation,the authors find out the main factors which affects the effect of students’classroom study.According the factors,the authors put forward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and give further requirements ofcounselors and teachers in university.
classroomteachingeffect;satisfaction intensity;questionnaire
G642
A
2095-106X(2013)03-0007-05
2013-07-21
山西财经大学教改项目“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体系的创新研究与实践”;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教学团队资助项目
陈治(1977-),女,辽宁抚顺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研究方向是社会经济统计;张瀚文(1992-),女,内蒙古包头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研究方向是统计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