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课堂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以经济法课程为例

2013-03-14杨月锋李正红徐学荣

统计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案例影响

杨月锋,李正红,徐学荣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学科建设与教学研究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课堂案例教学效果评价
——以经济法课程为例

杨月锋1,李正红1,徐学荣2

(1.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

以结构方程模型为分析工具,从教师、案例、学生三个方面入手,对案例教学法在经济法课程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构建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结构方程模型,以此来了解学生对于案例教学效果的满意度及相关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案例教学效果受教师水平、案例选取、学生反应三方面的共同影响,其中教师方面的因素对案例教学效果影响最大,其次是案例方面的影响因素,学生方面的影响因素最小。

案例教学;结构方程模型;效果评价;经济法课程

一、引言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以案例为基础,寻找理论与实践恰当结合点的十分有效的教学方式,具有目的明确、客观真实、综合性强、启发深刻、突出实践、以学生为主体、过程动态性和结果多元化等特点。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引进我国以来,案例教学法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且在教学实践中被证明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具有特殊效果的教学方法[1]。课堂案例教学过程的参与主体包括教师和学生,教学效果受多重因素的影响,而且许多因素无法直接测量,这就增加了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难度。在关于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已有文献中,学者们往往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结合主成分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案例教学效果的综合评价模型,分析影响其效果评价的各种因素[2-4]。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通过对可测变量的测量数据进行分析,找到可测变量之间所隐藏的潜变量以及各潜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系统性统计方法,它可以解决课程评价中影响因素多样化且无法直接测量的问题[5]。利用结构方程模型能够发现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因素及各因素影响程度的大小,从而为改进课堂案例教学效果提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二、概念模型与研究假设

教学效果是一个较为抽象和难以明确界定的概念,衡量指标较多,其评价一般包括对教学过程和教学结果的评价,而案例教学更多的是关注学生的感知感受和能力培养,故本文针对案例教学效果设计了学生兴趣度、学生能力提高和学生满意度等衡量指标。同时,案例教学又是基于一定的教学目标,在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运用适宜的案例材料,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与集体协作,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研究和讨论,大胆质疑,探讨解决问题的各种可能方案,并做出相应的决策,以提高学生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的教学方法[6]。因此,案例教学效果的评价可以从教师、案例和学生三方面入手,分析它们之间是如何互相影响以及最终影响案例教学效果的。本文主要结合教学过程来评价教学效果,而不单单从学生的考试成绩这一教学结果进行评价,通过教学效果评价达到以评促教、以评促学之目的。

在教师方面,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在课堂案例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以及对案例的控制能力影响着案例的选取和案例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的教学过程设计、语言感染力以及案例教学的比重安排也决定了学生的反应情况,即参与度和配合度。因此,本文利用教学过程设计、专业知识水平、对案例的控制力、语言感染力和案例学时比重来测量教师水平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假设H1~H3。

H1:教师水平对案例选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2:教师水平对学生反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3:教师水平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案例方面,选择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关键。案例质量的好坏、案例数量的多少以及案例的来源途径等都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同时,教师所选取的案例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因此,本文利用案例质量、案例数量和案例来源来测量案例选取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假设H4、H5。

H4:案例选取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H5:案例选取对学生反应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在学生方面,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学生是否具备案例分析的基本技能、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能力和与相关知识点的联系程度,以及学生是否会进一步关注案例等都会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最终效果。因此,本文利用基本分析技能、学生参与度、学生理解力和学生努力度来测量学生反应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基于此,我们提出了假设H6。

H6:学生反应对教学效果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构建了案例教学效果与其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见图1。

图1 案例教学效果影响因素的概念模型

三、数据分析

(一)问卷设计与调查

本文以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物流管理专业的经济法课程为例,开展课堂案例教学。经济法是一门理论性与实践性均较强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枯燥的法律条文等理论知识,又要具备相应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一门非常适合开展案例教学的课程。问卷一共设计了15个问题,涵盖了上述教师水平、案例选取、学生反应和教学效果四个方面。为了深刻全面地了解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具体感受,问题项全部采用李克特(Likert)十级量表(1代表“非常低”或“非常差”,10代表“非常高”或“非常好”)进行测量,要求学生根据个人感受客观如实回答。调查对象为物流管理专业2010级(65人)、2011级(77人)参加经济法课程学习的全体学生,在课程结束后通过发放问卷,指导学生填写并回收,总计形成有效样本142个。模型的潜变量、可测变量及其涵义见表1。

表1 潜变量、可测变量及其涵义对应表

(二)问卷信度与效度检验

信度与效度是评价问卷质量的两项主要指标。信度(reliability)指测量结果(数据)一致性或稳定性的程度[7]。克隆巴哈系数(Cronbach’α)是较常用的检验方法,α系数越大,表示各题项的相关性越大,即内部一致性程度越高。一般认为理想的α在0.7以上。本文采用SPSS16.0对数据的内部一致性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总量表的α系数达到了0.952,各分量表的α系数如表2所示。可以看出,本问卷设计合理,案例所使用的数据具有较高的信度。

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工具能够正确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质的程度[7],一般包括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本文所选取的可测变量参考了大量相关文献,并在对学生访谈的基础上进行了反复斟酌和修改,因此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结构效度反映的是评估所得结果同期望评估内容的同构程度。利用SPSS进行KMO和巴特利特球形检验(Bartlett’s Test),结果见表2。Kaiser给出了常用的KMO度量标准,即KMO的值在0.7以上。由此可知,问卷通过了结构效度检验,量表的数据适合做因子分析。

表2 信度与效度检验

(三)结构方程模型拟合

结构方程模型是带有潜变量的一种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confirmatory factor analysis,CFA)[7]。本文采用AMOS7.0对模型进行拟合,输出路径标准化系数及模型见图2。

图2 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及路径系数

从图2可以看出,测量指标的因子负载都大于0.5,表明模型拟合较好。为了更准确地验证模型的拟合度,选取较常用的拟合指数进行说明,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该模型的指标都达到了可以接受的水平,整体来说模型的拟合度较好。

表3 模型拟合指标对比

根据前面提出的6个研究假设,给出验证结果(见表4),可以看出,前述研究假设都得到了支持。

表4 研究假设验证结果

各潜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程度是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共同作用的结果,总影响系数可通过计算直接影响系数和间接影响系数之和来确定,见表5。

表5 各潜变量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四)结果分析

根据表5的结果可以看出,教师、案例和学生三方面因素均对案例教学效果具有显著的影响。其中,教师水平这一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大(0.705),除了会对教学效果产生直接影响(0.251)外,更主要地通过对案例选取和学生反应的影响(0.454)而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案例选取这一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次之(0.438),这种影响主要是直接影响(0.277),也会通过对学生的影响(0.161)而间接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学生反应这一因素对教学效果的影响最小(0.382),仅表现为直接影响。这表明,教师水平、案例选取、学生反应的影响每提高1个单位,案例的教学效果将分别提高0.705、0.438和0.382个单位。

四、结论及相关建议

本文选取了与课堂案例教学效果密切相关的教师、案例和学生等因素,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案例教学效果进行了评价,探讨了三方面因素对案例教学效果的直接和间接影响,验证了本文所提出的六个研究假设。基于此,本文从案例教学效果三方面的影响因素入手,提出了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改进案例教学效果的建议。

(1)教师在课堂案例教学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课堂驾驭能力、对案例的选取和把握能力以及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语言感染力等都会对学生以及最终的教学效果产生重要影响。因此,对教师而言,“打铁还需自身硬”,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能够辨别和筛选有价值、有意义的案例;其次,要合理设计案例教学过程,理论教学与案例教学的学时比重要恰当。只注重理论知识点,会让学生感觉枯燥;只注重案例分析,会让学生感觉无所适从,都无法达到好的教学效果。另外,教师授课过程中所使用的语言要富有感染力,这样才能调动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参与案例分析与讨论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案例是案例教学的载体,选取合适的教学案例非常关键。目前经济法领域的案例多而繁杂,质量参差不齐。在案例选取上要注重质量,案例在精不在多,要选取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案例或社会热点案例,这样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凭借自身的知识、经验、实践见闻等选取案例,避免选取大而空或陈旧的案例。案例的选取和案例分析过程要在教师的掌控之下,教师对案例所涉及的环境背景、领域以及相关问题和知识点都要了解和熟悉,否则可能会出现案例介绍完就草草收场的尴尬局面。此外,案例要以本土化甚至本地案例为主,避免盲目跟风选择学生不熟悉的国际化案例。同时要以栩栩如生的“立体”案例为主,尽量减少呆板乏味的“平面”案例。如果案例能够引起学生的共鸣,学生参与分析和发言的积极性会比较高,可避免陷入冷场或争执的局面。

(3)学生是案例教学的主要参与者。长期以来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养成了课堂上依赖教师的习惯,而案例教学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被动为主动。案例分析涉及到的知识跨度较大,要求学生具备较为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相对完善的知识体系,同时也要具备基本的案例分析技能,能够较容易地理解案例所提出的问题,并能正确地与案例所要考察的知识点联系起来。课堂案例教学受限于时间问题,有些内容无法具体展开分析,这就要求学生课后能够及时对案例进行追踪思考,如通过网络或图书资料查阅与案例有关的信息和知识点,以及时查漏补缺,巩固所学知识。

需要指出的是,本文侧重从案例教学过程出发评价案例教学效果,未考虑学生的考试成绩,样本也仅限于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因此,相关结论的适宜性、有效性等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总体来说,建立系统的、高质量的案例库资源,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正确引导学生,改变学习习惯,将是未来开展案例教学要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1]张丽华.管理案例教学法[M].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

[2]刘与愿,李晓青.基于AHP的案例教学效果评价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10,26(3):35-38.

[3]刘彦文,管玲芳.案例教学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实证研究[J].管理案例研究与评论,2008,1(4):69-75.

[4]范荣华.基于教学效果评价的物流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实证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0(1):113-115.

[5]刘晓东,唐亚晖.结构方程模型在课程评价中的应用[J].统计与决策,2009(13):160-162.

[6]张德航.案例教学的特征与应用[J].咸阳师范学院学报,2006(6):78-80.

[7]易丹辉.结构方程模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李莉]

Evaluation on the Effect of Classroom Case-based Teaching Based on Structural Wquation Model ----A Case Study of“Economic Law”

YANG Yue-feng1,LI Zheng-hong1,XU Xue-rong2
(1.School ofTransportation and Civil Engineering,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University,Fuzhou 350002;2.School ofEconomics,Fujian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University,Fuzhou 350002,China)

Based on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this paper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case-based teaching in economic law,and built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of case-based teaching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from three aspects:teacher,case and students,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student’s satisfaction to the effect of case-based teaching and the relevant influencing factors.The results show that,the effect of case-based teaching is influenced by the three aspects mentioned above.Among which,teacher is the biggest factor influencing the effect of case-based teaching,followed by case,and the last factor is student.Based on the above,this paper has presented some 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for improvingthe effect ofcase-based teaching.

case-based teaching;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effectiveness evaluation;economic law

G642

A

2095-106X(2013)03-0061-05

2013-07-25

福建农林大学2012年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项目“案例教学法在物流管理专业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探讨”;面向海西的应用型物流2010年度校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项目(011P10005)

杨月锋(1982-),女,河南禹州人,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教师,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是物流与供应链管理、农产品物流;李正红(1964-),女,福建浦城人,福建农林大学交通与土木工程学院教授,研究方向是物流技术与装备;徐学荣(1963-),男,福建龙岩人,福建农林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是经济管理数量分析、农业经济管理。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案例影响
是什么影响了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高卷
发生在你我身边的那些治超案例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一个模拟案例引发的多重思考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