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专业学位教育的魅力和影响
——基于改进型KANO模型的实证研究

2013-03-14米子川

统计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受访者研究生

米子川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高教理论与政策

高等专业学位教育的魅力和影响
——基于改进型KANO模型的实证研究

米子川

(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山西 太原 030006)

通过引入质量管理领域较为先进的KANO模型并对其进行改进,对我国12所高校2011年秋季入学的首届应用统计硕士进行了问卷调查,在学术环境、个人职业生涯、应用和实践能力、校园学习生活、后勤服务和管理及课余生活六个维度展开调查,对高等专业学位教育的质量和关注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旨在发现我国高等专业学位教育的魅力和影响要素,推动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

高等专业学位教育;KANO模型;质量改进

当前,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处于调整和转型时期,职业分化加剧,职业种类增多,技术含量和工作复杂度不断提升,社会在管理、工程、建筑、法律、财经、教育、农业等专业领域对高级专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强烈,由此催生的专业学位教育所具有的职业性、复合性、应用性等特征逐渐得到社会各界的认可。稳步推进高等专业学位教育是当前我国研究生教育发展的一个新趋势,我们在学习美国、英国和日本等研究生教育先进国家经验的同时,也一直积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高等专业学位教育。

本文旨在回答,我们的专业学位教育魅力何在?也就是说,每一所大学的专业学位教育靠什么特征吸引学生?它可能对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产生哪些方面的积极影响?

一、高等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及培育质量的影响因素

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Professional Degrees Postgraduate Education)以解决实践问题为宗旨,是一种为社会培养特定职业所需要的高级专业人才的教育类型[1]。美国是高等专业学位教育的发源地之一,专业硕士的培养已历经80多年,分布在农业、工程、教育、法律、环境等32个学科组群,至少包括74种专业硕士学位、56种专业博士学位和11种第一专业学位教育,每年专业学位毕业生比例超过了研究生总数的55%[2]。

我国的高等专业学位教育起步于1991年,现已发展到39个学科专业,每年招生规模超过10万人,其中2010年专业学位研究生计划招生110 470人,实际录取达到了119 527人。2011年,金融硕士、应用统计硕士等19个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开始招生,招生人数持续攀升。别敦荣等(2009)以美国为借鉴,从外部保障和内部保证的双重角度研究了专业学位质量保证的重要问题[3]。张建功等(2008)认为,影响我国研究生教育规模和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经济因素、科技因素、教育因素、政治因素、文化因素等[4]。徐小龙等(2011)认为,不同培养模式对于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吸引力和培养质量具有决定作用,螺旋式提升型的培养模式比较适应高等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5]。王磊等(2010)认为制度要素、管理要素、人员要素和环境要素是影响专业学位教育的关键要素[6]。与本文的研究目的相近,张东海等(2011)发起了针对研究型大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三个方面,即对专业学位的认识、学习收获与满意度[7]。

二、研究方法的选择和KANO模型的改进

本文选择2011年秋季入学的首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作为实证研究的对象,共涉及厦门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云南大学等13所院校,既包括财经类院校也包括综合型大学,专业背景既有经济统计学专业也有数理统计专业。本研究以抽样调查的方式取得有效样本163个,样本量占全体样本单位总数的75%以上。根据2011年8月召开的全国应用统计专业学位教学指导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消息,国内60多所获得该项目授予权的院校大部分没有招到计划招生数,有的院校甚至没有招到学生。招生状况良好的学院,大多是采用调剂录取等方法完成招生计划的。这就进一步明确了本文的研究目的,即我们靠什么吸引学生来报考专业学位研究生?

1.模型选择。本文选择的研究方法是在质量管理和营销领域应用相对成熟的KANO模型,我们结合本次调查的独立性和受访者的统计学知识背景,对KANO问卷的结构和问题编排的顺序进行了改进,使之更适合管理学、统计学等相近专业的受访者回答,从而更容易获得真实的信息,降低数据误差。

其实,1984年日本东京理工大学的狩野纪昭教授(Noriaki Kano)和高桥富雄(Fumio Takahashi)教授在设计一个质量要素模型的时候,把影响产品、服务和流程质量的基本要素划分为三个基本层次,包括基本因素、期望因素和魅力因素,这也就是后来广泛应用于管理、营销和服务研究领域的KANO模型[8]。实践证明,KANO模型对于理解产品、服务、流程和规则的质量特征相对有效,甚至可以扩展到更多领域和更大的测度范畴[9]。由于高等教育专业学位的魅力评价过程基本上符合KANO模型设定的假设和条件,因此将其引入本研究中。

KANO模型设计了三个层次的质量特征,在具体考察和测度时,一般会考虑这些特征不同的强度和方向。根据笔者的理解,评估一种质量要素时,所产生的维度及指标一般都表现为矢量特征,既反映了指标的绝对强度也表现出了指标作用的正逆方向。这三个层次的质量要素在实践中被具体划分为五个层次,可以作为评价高等教育专业学位影响因素的基本维度(见表1)。

表1 KANO模型评估维度的分类和特征

实际上,这些要素对总体的影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也就是说,所有的质量要素和服务要素都有可能在实践中发生改变。狩野纪昭教授发现,产品的质量属性是动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种质量属性可能会演变成另一种质量属性[10]。

2.KANO模型的工具和方法。KANO模型的研究工具就是调查问卷。典型的KANO问卷是一种结构性良好的对偶式问卷,即要求受访者对某一项质量要素从两个截然不同的角度进行评价,表明自己的个人态度。比如,在调查研究生对于“由知名学者和教授担任导师和亲自授课”这个指标的满意度时,通常的KANO式提问如表2所示。

表2 典型的KANO问卷

这种提问方式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探索和测量某项特征对于受访者主观感知的重要程度,某项特征或属性存在与否所带来的影响及其差异实际上代表了该项特征受访者的最终满意度,由此表征该项特征或属性的质量。

从调查的实际情况来看,对同一个问题全部可能的回答有25种搭配,KANO模型根据这种搭配描述了所考察要素的基本属性。

表3 KANO模型的列联分类表

表3中的属性分类和表1中的五个分类要素一一对应,只有两处“同时喜欢”或“同时很不喜欢”组成的态度关联,不符合一般意义上的思维结果,即认为出现严重矛盾。台湾学者简德金认为,这种情况发生时表明受访者误解了问卷的含义或者不具备回答问题的能力[11]。

3.对KANO模型的两点改进。本文中,鉴于调查对象的专业背景,特别是考虑到应用统计专业受访者对于抽样调查技术的熟悉程度高于其他非统计专业的研究生,因此对于KANO问卷做了两个方面的改进。一是对于全部六个测试维度的18个问题采用随机顺序①的方法进行排列,以应对受访者在回答问题时可能出现的思维惯性和对可能存在的数据错误的主观规避。这项改进打破了传统KANO模型调查问卷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渐进式的问题设计习惯,而是在假设全部问题的重要程度和回答难度相等的前提下进行,从而减小了回答误差。其实,在其他主题的调研中,这样随机化排列问题的顺序也是很有必要的。二是结构化问卷设计的改良,采用了正向问题和负向问题分离的方式进行编排,将问卷分为A、B两卷,分别印刷到问卷的正面和背面。受访者在回答正向问题和负向问题时,处于不同的参考语境和思维环境中,基本上可以保证回答的独立性和真实性。受访者在回答正向问题时,不会受到负向问题的干扰,反之亦然。

这两点改进的目的都是为了保证问卷调查的随机性,特别是对于有一定调查知识背景的应用统计专业的学生尤其重要。实际上,对于统计调查而言,必须充分考虑到受访者的信息才可以做出积极有效的改进。

三、实证研究

KANO模型对于高等教育品质方面的研究,在国内也有一些初步探索。本文希望通过调查,回答前面提出的问题,即高等专业学位究竟靠什么吸引学生报考?是传统学术性研究生的培养,还是大学的名声,或者是就业的压力,引致了学生报考和攻读学位?

1.问卷设计。本次调查的问卷设计,参考国内相关研究文献以及KANO模型的应用实证研究,根据笔者自己的管理经验和切身体会,通过焦点群组访谈(Focus Group)的方式搜集整理出了当前2011级专业学位研究生最关心的问题,通过让学生不断进行比较和选择,最后确定了6个一级指标和18个二级指标。本文以此作为研究的基本框架和分析变量的来源。

2.调查实施。本次调查通过网络访问完成,共向13所院校发出电子版问卷,并在每个学校通过电话约请了一名调查督导,对他们进行了简单的访问培训和问卷甄核要求。访问时间持续一周,共收回问卷163份,全部有效。由于无法确定受访者总体的数量,即2011年全国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的招生总人数,所以无法计算抽样调查的结构和比例,但从统计学角度考察,163个样本属于大样本,基本可以满足统计分析和建模的要求。

表4 调查指标体系设计

(续表4)

本次调查涉及到首批应用统计专业硕士研究生招生单位共13个,考虑到各校的专业背景、类型及招生情况不同,因此调查所获取的样本量也有所不同。从样本的基本描述来看,受访者总体性别均衡,男女生的性别比例为0.852,与一般经济类院校的性别比例接近。受访者平均年龄为23.29岁,基本上可以判断为大学本科应届毕业生,其中男生的平均年龄为23.73岁,女生为22.91岁,相差0.8岁,不具有统计差异。从招生的过程来看,第一志愿直接录取的比例只占到受访者总额的22.7%,其余都是通过调剂录取的,这也从侧面说明专业硕士的生源存在不足,尚没有在考生中形成较强的影响力和凝聚力。此外,18.4%的受访者入学以前有一定的工作经验,55.9%的受访者曾经参加过就业招聘或考试,42.6%的受访者入学前曾参加过一定程度的社会实践活动。此外,我们还注意到,招生比较充足的院校如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云南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院校都提供了积极有效的录取调剂政策,鼓励优秀学生报考和调剂,浙江工商大学甚至还提供了一定名额的公费生计划,由此吸引到了一批优秀生源。

3.数据统计分析。在数据录入、汇总、甄错等基本工作完成后,本文采用SPSS软件中的Reliability Analysis模块进行了初步的信度分析和项目分析,计算和检验结果表明,本问卷对于测试首届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态度和反应是恰当的。其中,问卷整体的Cronbach a系数达到了0.797,证明本文采用的研究指标和采集的数据是真实、可信和有较高区分度的,可以进行进一步的建模分析。同时,项目分析的检验结果也证明,本次调查数据的效度可以满足分析要求,调查项目KMO值(0.575)和Battelet球度检验的结果(P=0.002 4)均通过了检验。

(1)KANO分类及重要度分析。根据调查结果,本文对全部18个测量指标进行了分类。一般情况下,KANO分类主要决定于样本对每个测量指标的回答,正向问题和负向问题的搭配所构成的显著性分类倾向(见表3)是受访者对测量指标的基本态度和认知,可以看作是测量指标双向反应的重要性或者吸引力。有些情况下,测量指标的回答中可能没有出现显著优势的分类,这时就可能出现新的一种分类,即混合类。这是Lee和Newcomb(1997)提出的观点[12],混合分类的具体条件是TS≥60%CS≤6%。其中,TS(Total Strength)=回答M、O、A的数量/总回答数,CS(Category Strength)=max{A,O,M,I,R,Q}-second max{A,O,M,I,R,Q}。

Matzler(1998)认为,对产品属性的重要性而言,有M〉O〉A〉I,即KANO分类的重要性排序依次为:必备属性、期望属性、魅力属性、无关紧要属性。根据这个观点,本文计算了影响应用统计专业硕士吸引力的各项测量指标的重要性得分,即根据M=4、O=3、A=2、I=1赋值计算重要性得分。同时,根据KANO的观点,我们计算了各个测量指标的魅力得分,即根据表1的影响强度赋值,计算结果见表5。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我们就可以回答前文的提问了,即大学靠什么吸引专业硕士学位的研究生报考?

首先,从KANO分类来看,每一所大学似乎都应具备较好的办学条件和基本上无差异的学习环境,包括住宿条件、食堂饭菜质量、周边交通、治安及校园网等。“十一五”期间,各校以扩招为契机,大大改善了教学设施和生活条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评估又带动了校园网的发展,因此,这些条件不再是重点大学的专利,而是所有高校的基本条件。真正吸引学生报考的魅力在于“本校在国内外统计学界学术影响显著”,“合作、兼职或第二导师有良好的职业背景和社会影响”以及“提供海外交流和学习机会”三项,这是优秀高校吸引学生报考的真正魅力所在。

表5 测量指标的KANO分类和魅力得分、重要性得分

其次,根据Matzler的观点,最重要的测量指标是“有较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以及各校都基本具备的住宿、饮食、校园网络等必备质量要素。

最后,根据KANO模型的含义,吸引学生报考的魅力实际上来自必备条件之外的机会或认知,其中包括“有较多的实习和实践机会”,“统计专业就业前景良好”,“本校在国内外统计学界学术影响显著”以及“由知名学者和教授担任导师和亲自授课”。由此看出,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浙江工商大学等能取得良好的生源和获得较好的学生评价,而山西财经大学、兰州商学院、云南大学等则得分稍逊,也在情理之中。

四、结论和建议

对于我国方兴未艾的高等专业学位教育而言,在培养环节实现最初的培养目标至关重要。无论是重点大学还是地方高校,无论是综合大学还是财经类、理工类或者师范类大学,在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方面应尽可能了解和掌握学生的真实需求,分析、诊断和认知对于他们产生魅力的因素,尽量缩小校际差距,消除专业壁垒,为保证专业学位的培养质量做出努力。

1.专业学位最大的魅力在于就业。一般认为,对个人而言,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就业。因此,高等专业学位教育在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条件和明确的目标。本文研究表明,有利于就业能力提升的测量指标受到了学生的欢迎,比如“合作、兼职或第二导师有良好的职业背景和社会影响”这一指标,实际上就是反映了学生对于未来就业的价值取向,希望能通过合作、兼职或第二导师获得自己与岗位之间的桥梁,从而缓解就业压力,提高竞争力。

2.尽可能完善培养条件,满足学生的需求。我国的高等专业学位教育起点较高,一般授权给有一定培养经验和能力的高校,以保证培养质量,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因此,办学门槛决定了培养条件必须满足学生的必备需求,即“有则可、没有则不可”的需求。在饮食、住宿、交通、治安、校园网络等方面,学生常常假设所有的培养单位都已具备,不需要专门提要求。

3.改善学术环境,提升学生的专业感知和环境满意度。校园的学术环境极大地影响专业学位教育的发展,这里的学术环境包括学校声誉、导师团队的外部影响、知名教授和学者的授课以及日常学术活动,甚至还包括图书馆这样的基础学术应用条件。

4.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基本目标,积极培养人格健全、身体健康、心理状态良好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看到,大家对心理咨询服务、文体娱乐设施以及机房、实验设备等持无关紧要的态度,表示这些条件尚没有获得潜在生源的认知,没有形成对于首批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吸引力。特别是心理咨询服务,更处于相对尴尬的地位,调查中KANO属性为无关紧要,且重要性得分和魅力得分均为最低,从某种意义上反映了学生对于心理问题的陌生和漠视。实际上,对于一个成熟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来说,面临就业竞争、个人发展和社会选择的多重压力,良好的心理状况至关重要,甚至会超过一切学术问题和道德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对于选择高等专业学位教育的学生来说,除了上述分析之外,选择名校、选择名牌、选择名师仍旧是不可忽视的魅力之源。对于培养过程而言,仍将面临教育资源不均等和生源分化等问题,只有通过持续的改进和不断完善,我国的高等专业学位教育才能够真正散发出蓬勃的活力和浓厚的魅力,为我国的研究生教育开辟新的天地。

注释:

①所谓随机顺序就是问卷中的全部问题不是按照既定的字母顺序或者指标体系顺序进行排序,而是采用了技术性的方法进行问题排列。本文采用的随机化工具是EXCEL软件中的RAND()函数,这个方法基本可以保证每次都可能出现不同的随机结果,能够满足本文研究的基本要求。

[1]程伟,卢勃.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对导师制度的挑战与对策[J].煤炭高等教育,2011,29(5).

[2]张建功,张振刚.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学位结构及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08,29(7).

[3]别敦荣,陶学文.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反思与创新[J].高等教育研究,2009(3).

[4]张建功,孙飞燕.美国专业学位研究生规模影响因素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8(6).

[5]徐小龙,孔媛媛,李梦娥.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1(2).

[6]王磊,郭飞,郑国生.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螺旋提升型”培养模式[J].高等农业教育,2010(10).

[7]孙东海,陈曦.研究型大学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状况调查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1(2).

[8]Kano N,Seraku N,Takahashi F,Tsuji S.Attractive quality and must-be quality[J].Hintshitsu,1984,14(2).

[9]Matzler K,Hinterhuber H H.How to make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 more successful by integrating Kano's model of customer satisfaction into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J].Technovation,1998,18(1).

[10]Kano N.Life cycle and creation of attractive quality[Z].The 4th International Quality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Development Conference,2001.

[11]Te-king Chien.Using the learning satisfaction improving model to enhance the teaching quality[J].Quality Assurance in Education,2007,15(2):192-214.

[12]Lee M C,Newcomb J F.Applying the Kano methodology to meet customer requirements:NASA’s microgravity science program[J].Quality Management Journal,1997(4):95-106.

[责任编辑:李 莉]

The Attraction and Influence on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the Improved KANO Model

MI Zi-chuan
(School of statistics,Shanxi University of Finance&Economics,Taiyuan 030006,China)

This paper introduces quality management advanced KANO model,and has carried on the improvement,12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 in China in Fall 2011's first master of applied statistics(M.A.S)are entered into the questionnaire,in an academic environment,personal occupation career,application and the ability of practice,campus life,logistics service and management and after-school life six dimensions to investigate,on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quality and concerns are analyzed and discussed,aiming to find China's higher professional education charm and influencing factors,and to promote the advancement of professional degree education.

professional degree;KANOmodel;qualityimprovement

G643.7

A

2095-106X(2013)04-0011-06

2013-10-23

山西省普通本科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转型期财经类院校统计学专业办学模式探索与实践”(2009年度项目编号:144);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教学团队资助项目

米子川(1968-),男,山西祁县人,山西财经大学统计学院副教授,统计学博士,研究方向是统计学、应用统计学和数据调查分析。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受访者研究生
今天,你休闲了吗?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
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