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单元复习课效率的方法——以“溶液”单元复习为例
2013-03-13吴丛铎
吴丛铎
(如东县实验中学 江苏 如东 226400)
今年暑期,有机会参加了多轮培训。教授们重视理论,教师们重视课堂,看重考试成绩,先进的理念与滞后的评价方式间矛盾突出。要解决这个矛盾,需要我们一线教师用心思考,以新课程理念导航,以学生学情为本,在让新课程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应试水平。
初中生的认知特点决定了每个单元新授课结束后,应进行单元复习。我们曾经的做法是:知识点复习→单元测试→试卷讲评→二次训练, 这样做复习效果明显,但至少需要3 个课时方可完成复习任务。最近两年,因教学内容、教学进度、教学时间、作业量、中考分值(100分变为60 分)等因素的影响,很多人在教学时略去了单元复习这个重要的学习环节。为了解决这诸多因素间的矛盾,我们尝试上“习题型复习课”,用1 课时完成单元复习任务,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现以“溶液”单元复习为例,简述“习题型复习课”的操作流程和效用。
一、课前准备
1.命制一份练习题
(习题略)
评析:课前练习题共15 题,10 道选择题,5 道填空题。重点知识全部覆盖,次重点知识覆盖面达80%以上,能在全面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对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文化素质和能力进行考查。未有超过学生认知水平和知识水平的题目,大部分学生完成的时间不超过25 分钟,难度在0.8 左右。
2.学生独立完成
单元复习和完成单元练习题的任务以双休日作业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先进行复习,然后在25 分钟内完成练习题。
3.设计习题课活动方案
周一收齐作业后,全批全改,认真分析。根据学生的完成情况,编写上课用的“导学案”。“导学案”至少包含下列三种元素:学习目标,重难点知识,二次训练题。
本节课教者设计的“导学案”框架如下:
[学习目标]1.通过溶液练习讲评,知道溶液的组成以及溶质溶解时的吸放热现象。2.通过溶液练习讲评,进一步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关系。3.通过溶液练习讲评,进一步了解溶解度的含义,培养观察和获取信息能力。4.通过溶液练习讲评,学会配制溶液,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重难点]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2.固体溶解度及溶解度曲线的应用。[学法指导]筛选、分析、归纳、综合一、知识准备(知识内容,略)二、交流讨论1.每题涉及到的知识点;2.做错的原因及应对措施。三、针对性训练(习题,略)四、学习反思
评析:“导学案”的编制是上好习题课的前提。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明确,三维目标有机融为一体,[活动方案]中“知识内容”呈现的是本单元的重点、难点知识,源于课本高于课本,“交流讨论”相对简约,为课堂生成预留了很大的空间,“针对性练习” 针对学生练习中错误率高的内容而设置,题型与练习题有相同也有不同,考查的知识点相似, 能力要求有一定提高; 学习反思学生课后必须填写,以力求让更多的学生学会自我评价。所有活动的预设都体现了“以学为主,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但是,教者在[学习目标]中使用的行为动词“培养”不准确,因为[学习目标]的行为主体就是学生,可改为“提高获取信息的能力”,而“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基本上是一句空话,无法评价,应转化为具体目标,或者删去。
二、有效评析
1.情况通报
上课伊始,教师通报练习情况,评价学生的书写和表达,投影部分学生的作业,指出主要存在问题和错误率高的习题。
评析: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充分关注。
2.合作学习
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订正错题,填写“知识内容”,进行“错因分析”,交流“应对措施”。
学生的学习状态积极,小组内同学互帮互学。教师在组间巡视,偶尔回答一些学生的提问,更多的时候是倾听小组间的争鸣和组员间的相互评价。
评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应用恰当的学习策略对学习内容进行主动加工,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思考与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达成学习目标、获得自身发展。小组内每个人均有充分表达的机会,不存在“陪读”现象;而争鸣、互评则拓展了每一个同学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订正以小组为单位共同协作完成,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和协同工作的能力。
3.交流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合作学习的收获,通过自评互评解决相关问题。
接着进行变式训练(如下),学生完成练习,汇报交流。
1.铁与稀硫酸两者恰好完全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CaCO3 与过量盐酸反应后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填化学式)。
在教师宣布进入下一环节之时,一学生质疑:“二氧化碳能溶于水,溶质应该有二氧化碳。”另一学生回答:“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溶质应有碳酸。”又一学生站了起来:“碳酸不稳定, 会分解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逸出,溶质没有二氧化碳。”教师评价:“大家说的都有一定的道理。有个知识点同学们目前还不明白,就是 ‘在盐酸过量的情况下, 溶液中几乎没有二氧化碳’,实验室不就是用这种方法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吗?更深层次的解释同学们学了高中化学后就会清楚了。”
评析:从交流的参与面和交流的过程可以看出,合作学习带来的不仅是课堂气氛的活跃,更重要的是思维的碰撞。师生围绕课堂教学目标与相关问题,进行立体思维,教者“以学定教”、调控引导的过程与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建构的过程融合在师生智慧对话、互动生成的情境之中。能达到这种积极思维、高效学习的结果,前提是有效布置作业和预设教学活动, 让学生尽可能少做题、尽可能运用所学知识,以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这与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密切相关,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巩固提升
1.规律小结
例:学生根据订正第13 题的体会回答问题:
13.右下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根据图示填空:(1)随着温度的升高其溶解度反而减小的是_______;在______℃时,甲与丙的溶解度相等。(2)t3℃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溶剂、溶液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3)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______(用“甲”、“乙”、“丙”及“>”、“<”或“=”表示)。溶解度/g 50乙甲 丙0 t1 t2 t3 t/℃
生1:本题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应用”,我第(3)空解答错误,答成了“甲>乙>丙”,因为审题不清,只看了图中甲在乙上方,乙在丙上方就很快作答了。应该看t1℃时溶解度的大小。
生2:溶解度表示一定温度下,某固体溶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理解溶解度概念和解此类题时要把握四要素:温度,100g 溶剂,溶液的状态,溶质的质量。
生3:审题和看图要细心。我错的是(1),填写“t1”,不该错的。
生4:我错的是(2)。答成“1∶1∶2”了,应为“50∶100∶150”,不需要约简,约简了就看不出规律了。(老师定睛微笑相看,稍后全班同学都笑了起来。)
生4:又错了。是约简错了,应为“1∶2∶3”。
生5:不管溶液是否饱和,溶质与溶剂的质量和均应等于溶液的质量。
师:很好! 如果没有疑问或补充了,请完成针对性练习第3 题。
评析:重、难点知识的强化和突破及揭示内在规律,是复习的核心和重点,也是复习的关键所在,在重难点的突破上,应重在知识的内涵理解和灵活运用。通过本题的订正和讨论,学生吃透了溶解度的实质,理解了与溶解度相关的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等概念,在巩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揭示规律、运用规律,达到了获取信息运用旧知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鼓励和宽容为学生营造了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敢于质疑,为创新思维的形成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2.举一反三
例:学生完成“针对性练习题3”。
3.右图为X、Y、Z 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 t30C 时,X、Y、Z 三种物质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2)现有t30C 时X、Y、Z 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若蒸发等质量的水,则析出晶体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3)t30C 时,将等质量的X、Y、Z 溶于水,都刚好形成饱和溶液则需加入水的质量由多到少的顺序是 。溶解度/g 110 55 39 0 XY Z t1 t2 t3 温 度/℃
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汇报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中所运用的知识点,小结解题思路。
教师提出新学习要求:以小组为单位编写一道关于溶解度和溶解度曲线的习题。
以下是第8 小组同学编写的习题,教者将其投影到屏幕上,要求全体同学独立完成解题任务。
如上题(针对性练习第3 题)图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 使Z 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 (填“升温”或“降温”)。(2) t10C 时,取50gX 的饱和溶液,将温度升高到t20C,此时溶液中X 的质量分数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3)分别将X、Y、Z 的饱和溶液从t30C 降温到t10C 时,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
同学们积极思考,屏气凝神快速解答。解题正确率超过90%。
评析:通过完成“针对性练习”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反馈,抓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遗漏点、易错点、易混点强化指导,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 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这个环节的选题很重要,要少而精,有梯度、有层次,有代表性,让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通过对各学习小组所拟写试题的评价,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和小结,引导学生站在更高的角度运用所学知识,升华知识内容,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变外在的学习压力为内在的学习需要,有效提高学习效率。
3.总结提升
习题完成后,教师提问:“这节课,同学们学到了哪些知识和方法? ”
同学们对照学习目标, 一一陈述有关知识要点,根据自己订正、解题、编题的体会,列举了多种学习方法。
评析:复习是整个学习活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何上好复习课也一直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但因各种原因,大家对复习课的研究不多。如何解决复习内容多、复习时间短、学生没多大兴趣等实际问题呢? 本节课,因为教师的充分预设,学生的积极参与,课堂中的有效生成、有效评价、有效反思,“以学为主,以学定教”,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习题型复习课”有效提高了复习课的教学效率。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 [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