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音乐对于默片电影的解构性研究
2013-03-12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北京100024
李 超(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北京 100024)
由法国导演迈克尔·哈扎纳维希乌斯执导电影《艺术家》,无疑成为了第84届奥斯卡最大的赢家,这部影片囊括了包括最佳音乐在内的五项大奖。《艺术家》作为一部默片,主要讲述了一位正在走下坡路的大明星和一位正在日益崛起的女演员的浪漫爱情故事。
奥斯卡之所以有最佳原创配乐奖,是为了奖励那些为电影配乐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而这一奖项的最大特点在于其原创。既然是原创,那一定是根据电影的内容进行的“量身定做”。在这里的“量身定做”不一定是要做一套新的“衣服”出来,而是找出或定做一套最适合的“衣服”出来。所谓的找出合适的“衣服”,指的是在电影当中引用“引用音乐”,引用音乐指的就是运用大家耳熟能详的音乐作为影片配乐的一部分;定做“衣服”指的就是为影片运用“量体裁衣”的办法进行音乐的创作。通过了解《艺术家》的音乐不难发现,音乐在电影中有如下特点,而这些特点正好在一定的程度上对电影做了新的解构。
1.整体性
影片整个配乐都处于一个整体当中,通过粗略的浏览配乐单,观众就可以对影片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和了解,因为配乐单都使用了电影内的许多元素来作为音乐的标题,而这样一些命名的标题使得配乐单更加的具有指向性,如George Valentin 、Pretty peppy 、1929 、1931、
The sound of tears 、Happy ending、Peppy and George等乐曲。观众们仅仅通过这个配乐单就可以对电影故事的梗概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虽然配乐单当中的这些音乐每一支的风格都不一样,但他们却能有机的统一在一个整体当中,可见一些具体的音乐元素贯穿了配乐的始终。因此,音乐上的整体性不仅和影片本身相辅相成,而且也使影片和音乐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更为影片的表现力增光添彩。
2.针对性
“(影视剧音乐的创作者)依据剧情的需要创作出创作出若干不同的音乐段落是他们的基本任务。但是往下他们所考虑的就不是在音乐段落的基础上如何构建一个三部曲式、回旋曲式、变奏曲式,还是奏鸣曲式等。他们所要考虑的是写出的音乐段落如何根据剧情的发展进行各种“变型”,在某种特殊的场景如何根据情节中情绪的变化和时间上需要对音乐进行相应的发展和展开”.众所周知,影片本身包含着很多不同的信息和场景,在这种特殊的场景和信息中“如何根据情节中情绪的变化和时间上需要对音乐进行相应的发展和展开”是此阶段音乐创作的重点。《艺术家》中音乐创作的针对性以两曲为例来说明:
3.场景对应的针对性
例如Waltz for peppy ,通过音乐的标题名称大概就可以了解到,这支曲子是为peppy跳华尔兹而创作的曲目。若是不观看影像的话,单纯的听曲子就很容易识别这个3/8拍的快速华尔兹,而华尔兹这种音乐不仅称之为“圆舞曲”且在听的过程当中很容易让人产生想在地上画圈的冲动,而华尔兹这种舞蹈“基本舞步是左转(Reverse Turn)和右转(Natural Turn)”,也是一个画圈的动作。因此对应影像来看选择这个乐曲是合适的也是必须的。通过华尔兹的音乐和舞蹈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段配合十分完美的影像。另外,由于剧中的男主角NG了很多次,所以在音乐的曲式上选用了重复的手法,不仅和影片对应而且也使乐曲本身也更加具有魅力,因为“音乐的重复令其有魅力,诉诸我们在辨认和回忆某种事物所获得的乐趣”。
4.情感的针对性
再如Pretty peppy这个曲子,这支曲子用在了三个不同的场景上,分别是电车、交谈和舞蹈上,而曲子本身也分为三个小的段落来表现三个不同场景。首先在电车上,通过画面可以看出女主人公因为和大明星瓦伦丁合影心情颇好,乐曲在此时展现了女主人公热切期盼早点到达目的地的急切并快乐的心情,第二个场景便是进入kinograph studios 的大门,这一阶段的乐曲不仅反映出女主人公的小小的优越感,而且也运用小号表现出了女主人公闯荡好莱坞的自信心,但后来因为自己没有被老者认出,心情顿时有些失落,表现在音乐上呈现的是音高上的逐渐降低。第三个场景的音乐采用主调音乐织体,(所谓主调音乐织体,指的是“在主调音乐里,音乐的焦点集中的旋律上,由从属的声响加以支持和色彩化。虽然伴奏的部分优势可能非常明显,但他的主要功能仍是支持和强化主旋律的印象和内涵”)凸显了女主人公和她的舞蹈,让她在众多的业余演员当中脱颖而出,并且音乐再次强调能被入选的自豪心情。在这些场景中音乐都用比较细腻的手法表现了女主人公在在不同的场景里情感的微妙的变化。在此,音乐与画面的同步表现(同步,“指音乐与画面中演绎的内容是同一种情绪、情调,在同一种运动节奏中。”),又为影像本身增加了一个维度,使得影片的表现力更加多维和立体。所以,有针对性的给画面配乐不仅提高了影片本身的魅力,而且也很好的表现了特定的场景和人物。
5.特殊性
《艺术家》的音乐创作者们在进行音乐的创作过程当中,十分注重区分一些特殊的场景。而这些场景或者具有代表性,或者影响着影片的叙事节奏。如,为影片起推波助澜作用的戏中戏的场景,这些场景就多属于一些特殊的场景,因为《艺术家》基本上属于无对白电影,所以对于戏中戏若是没有音乐做区分,观众就会对此场景的突然出现产生疑惑。而音乐创作者们为了体现戏中戏的特色,并且给观众交代清楚此处的目的,特意为戏中戏的桥段做了音乐的设计,这些音乐的设计不仅符合整个配乐体系的特点,也能突出戏中戏的内容。以silent runble 一曲为例,这个曲子就是为影片26分23秒处的戏中戏做的配乐。通过画面的内容在加上音乐本身的特点,很容易区分出这个曲子是为戏中戏做的配乐。因为,这个曲子在曲式上采对比的手法(与前一支曲子相比),通过一弱一强的对比,使这个桥段自然而然的便凸现出来,再加之画面的配合,让观众一下子便能区分出这个桥段。但是就真个配乐来说,这支曲子不仅凸显了个体,也顺从了主体。
通过以上分析不仅可以看到《艺术家》成功的经验而且也可以看出音乐在影片当中对影片的重新解构。这样一来不仅提升了电影的表现力,而且也增加了电影的感染力。
注释:
1.彼得拉森著 聂新兰 王文斌译 .《电影音乐》 .第202页
2.彼得拉森著 聂新兰 王文斌译 .《电影音乐》 .第206页
[1]维基百科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B%98%E7%89%87
[2]彼得拉森著 聂新兰 王文斌译 .《电影音乐》 .山东画报出版社
[3]罗杰.卡曼著 姜旼译 .《音乐欣赏课》 .江西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