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对立面”(外一篇)

2013-03-11高深

雨花 2013年2期
关键词:李治鳗鱼李世民

高深

没有对立面的群体,如静止的湖水,无波的古井,与死水无异。有的人只懂得相辅相成,却不懂得很多时候是相反相成,对立的统一。

“对立面”是怎么回事儿?从哲学层面上讲,就是处在矛盾统一体中的相依存、相斗争的两个方面。“对立面”不是唱“对台戏”,它与“对手”有相近的意思,都是以对方的存在为自己存在的前提,都是通过相互比较,相互较量,在对立与斗争中取得生存,进而达到统一。没有“对手”,或没有“对立面”的群体与个人,就会停滞不前,竞技水平很难提高,历史也难以进步。对于这一点,只要你想一想运动场、竞技比赛,就会明白。

在日本北海道有一种味道特别鲜美的鳗鱼,它产于深海,生命脆弱,只要离开深海区半天,就要死亡。死鱼与活鱼的味道差别很大,价格也比活鱼低廉得多。北海道的渔村许多渔民都靠捕捞这种鳗鱼为生,怎样才能让鳗鱼鲜活上市,成了所有渔民关心的大事。

有一个年届花甲的老渔翁,他也每天在深海里打捞鳗鱼,奇怪的是唯有他的鳗鱼是鲜活的,买主宁肯多花一倍的钱,也愿意买他那些活蹦乱跳的鳗鱼。多年以后,这位老渔翁成了当地最富有的打鱼人。

他有绝招儿,可谁也别想从他那儿学了去。年复一年,他已经衰老,甚至气息奄奄,眼看就要离开人世,临终前才把大儿子叫到“踏踏米”前,终于将那绝招儿传给了长子。

老渔翁在装鳗鱼的鱼舱里,总是同时放进一些“狗鱼”。鳗鱼与狗鱼是冤家对头,几条狗鱼不敢与一舱鳗鱼拼搏厮杀,但仇人相见,分外眼红,狗鱼为了保命,便在船舱里像没头苍蝇似地到处乱窜,搅得满舱的鳗鱼不得安生,把本来离开深海、已经死气沉沉的鳗鱼一下子激活了。在鳗鱼舱里放上一些“冤家对头”,也就是放进一些“对立面”,就改变了原本“一潭死水”的局面。

这个故事很有意思,既有寓意,又有哲理,可以作为一篇教材。

如果这个世界所有的动物植物都是一伙的,没有任何差异,没有任何隔膜,一句话,凡树木花草,凡飞禽走兽,凡两条腿的活人,只有一种颜色,长着一个模样,具有共同的思维,发出相似的声音,那么这个世界还能成为一个世界吗?

以人而言,如果这个群体完全没有对立面,即:没有对立的观念,没有对立的思想,没有对立的声音,没有对立的行动,绝对又绝对地一致。第一这是不可能的;第二即使可能也无法生存下去了。

没有对立面的群体,如静止的湖水,无波的古井,与死水无异。有的人只懂得相辅相成,却不懂得很多时候是相反相成,对立的统一。正如人的五个手指,拇指与其余四个指头处于相反的方向,才可以抓住东西,握成拳头。如果五个手指都朝着一个方向,那就是耙子,而不成其手了。音乐、烹调,都是相反相成的,七个不同的音符可谱出美曲,五种不同味道的调料能合成美味。

从另一种意义讲,一个没有对立面的群体,就没有了压力,没有了比较,没有了竞争,没有了先进与后进,也就失去了争先恐后的热情与动力。如果万米长跑的跑道上,只有一名运动员,前面没有一马当先的领跑者,后面也无逼近身边的追赶者,运动员肯定兴奋不起来,很难发挥出运动员固有的潜能。他们会认为,反正自己是独一无二的,跑快跑慢都稳操胜券。这种没有“对立面”的赛事,既没有被淘汰的危险,也没有被取而代之的忧虑,不但创造不出新的纪录,反而会滋长惰性,不进则退。

“对立面”,其中有某些“对抗”的含意,却不完全是对抗,更不是你死我活的敌对者。比如在一个领导班子里,几个人几条心、七股八叉,当然很不好。但是又不等于完全不需要“对立面”,不允许思想认识上有某些分歧。大的目标必须一致,至于实现目标的手段、方式、方法,应该有不同见解,允许各自阐述各自的理由与智慧。“君子和而不同”嘛!

从另一个层面讲,一个完全没有“对立面”的班子,表面上可能显得非常“团结”,实际上多是没有原则的“一团和气”,很容易形成“一言堂”。这种班子几乎没有积极的思想上的交锋,更不可能实行批评与自我批评。其民主空气注定稀薄,甚至“一把手”独断专行。这种班子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可能是全局性的大问题。

因此我说,不论一个机关,或一个企业,或一个班子,有点“对立面”,并不一定完全是坏事,起码人们比“一团和气”要增强一些自律意识,彼此监督的自觉性也会下意识地形成。千万不要一有了“对立面”,就像天要塌下来似的,一律看成敌对势力,甚至看成心腹大患,必先除之而后快。我看不妨大度一些,宽容一些,多一点雅量,少一点小肚鸡肠。这样定成大器。

唐太宗的“政治遗产”

据载贞观23年,身患重病已不多理朝政的唐太宗李世民,出乎朝野人士意料发出一道诏令:贬英国公李勣为叠州都督。李勣原姓徐,名世勣,因在高祖时立过赫赫战功,被李渊赐姓李,后因回避太宗李世民的“世”字,取单名勣。这个李勣一生为人谨慎,善于审时度势,深得朝廷上下赏识,这样一个有德有才有功的重臣,却不因为任何理由被贬到穷山恶水的叠州,朝野上下无人理解,连太子李治也为李勣被贬鸣不平,在父亲面前给李勣求情。但是唐太宗说了一席话,让太子李治顿开茅塞,原来老爸给他留下一笔厚重的“政治遗产”。李世民语重心长地说:

“李勣是个不可多得的贤臣,只是你平时对他没有什么恩惠,我担心我死后他跟你不一条心,或是你指挥不动他。我今日贬他,就是为了你登基后重用他,可以拜他为相,他会对你感恩戴德。”

李治原以为父亲已经昏庸才做出这种愚蠢之事,听了这番话才明白了父亲的用心良苦。不久李世民过世,太子李治继位,李勣很快被接回长安,提拔为宰相,辅佐李治,重振大唐。

这个故事很让人深思,刨去李世民有意为之不说,单说即使再伟大再贤明的君主,也总会因种种环境与条件的原因,很难完全躲过某些历史的局限性,执政期间或多或少对事情作出过错误的判断,对人作出过错误的处理。古今中外,没有一位领袖是事实上无懈可击的人物。一般说,让他们自己纠正自己的错误判断、错误处理是极难做到的。与其说他们相信后代们的智慧,莫如说他们给后代留下了“政治遗产”,每一桩冤假错案都将是继承人丰厚的“政治资源”。

粉碎“四人帮”以后,有人提出“两个凡是”,简单说,凡是毛泽东指示的、定的、处理的,一律不许改变更正,实际上是拒绝了十七年和文化大革命给后人留下的“政治遗产”。不许纠正错误,让众多干部、知识分子继续蒙冤受屈,自然得不到群众的拥护。后来邓小平、胡耀邦等中央领导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大讨论,解放了干部群众的思想,冲破了带有浓厚迷信色彩的“凡是论”,使一大批冤假错案得到昭雪,几代受到不公正待遇的干部群众重见天日,焕发出极大的革命热情。新一代党的领导人实事求是的精神,不仅解放了思想,解放了生产力,也在人民群众中赢得了非常的信任和威望。

此外这段拨乱反正的历史还雄辩地证明了,不论任何政党、政府或个人,闻过则喜,闻过则改,纠正以往的错误判断和错误处理,不但不会损失任何利益与声誉,反而会获得常态下很难得到的信赖与爱戴。这让我想起俄罗斯物理学家列别捷夫说过的一句话:“平静的湖面,炼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环境,造不出时代的领袖。”

领袖一般都具备两种可贵的素质,那就是有勇气顺应和开创伟大的时势。那些值得后人怀念并永不被忘记的领袖,总是既继承以前领袖的光辉,又是站在以前领袖的肩头,在与以前领袖挑战中登上新的高峰。所有的领袖都不可能是完人,都需要自己后来的实践与后人的实践,逐渐达到比较完美。诗人歌德在《歌德的格言和感想集》中说:“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有勇气承担命运和历史使命者,必将是人民大众心中的领袖。如果我们不带任何成见地深思唐太宗李世民这个故事,真的可以得到诸多深刻的启示。

猜你喜欢

李治鳗鱼李世民
唐太宗托孤藏玄机
三张纸条
面具
皇帝不能玩权术
李少爷的糖堆儿
水中鳗鱼机器人
毛泽东的纸条让他躲过一劫
以诚相待
善待“对手”
鳗鱼与狗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