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针灸,你不知道的事
2013-03-11红岩
红岩
针灸是我国医学的瑰宝,小小银针可以治疗几百种疾病,这其中有什么奥妙?本报将分三期为您报道。本期介绍针灸能治哪些病和其功效。
最近,一条“针灸能治400多种病”的新闻引起人们的热切关注。为什么小小的银针能治那么多种病?为什么针灸治疗有微通法、温通法、强通法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的弟子、北京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王麟鹏教授。
针灸治疗通经络行血气
为什么针灸能治病?王麟鹏主任说:针灸是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运用捻转与提插等针刺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从真正意义上讲,针灸治病的种类远远不止400多种,甚至更多。
针灸的治病基础是经络,经脉以通畅为要,经脉通则血气和,则无病;若经脉不通,则百病生。针灸治疗的关键也在于通经络、行血气。经络在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贯通上下,沟通内外表里,无处不到,无处不有,同时手足表里之经又按照一定的次序交接,使气血流注往复,循环不已,这就是经络“通”的作用,亦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生理特征。疾病的发生恰恰相反,是对这一生理功能的破坏,出现了或表或里,或脏或腑,经脉气血的不通、营运不畅,如《素问·调经论》所说:“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因此选择适当的针灸方法,通过不同的“渠道”,疏通经络、调理气血,以通为用,则是针灸之所以治病的根本原理。针灸治疗的特点:一是没有副作用,二是费用较低,一般患者都可以承受。
火针能医百病,专治五大顽疾
说起针灸的微通、温通和强通,这里首先要提到著名国医大师贺普仁教授。王麟鹏主任介绍:贺普仁教授早年间治病主要以毫针为主,然而在临症之时,他发现单一毫针治疗并不能满足临床所需,于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引入了放血疗法和火针疗法,将毫针、火针、放血三法联用,有机结合,随证选取,得心应手。至80年代初贺普仁教授才将这三种针灸方法归纳总结,正式提出“贺氏针灸三通法”概念。
从狭义角度理解,“贺氏针灸三通法”即以毫针刺法为主的“微通法”,以火针、艾灸疗法为主的“温通法”,以三棱针刺络放血疗法为主的“强通法”。三法有机结合,灵活掌握,对症使用,或三法合用,或独用一法、二法。“三通法”的关键在于“通”和“调”,“通”是方法,“调”是目的。特别是贺老研制的火针由钨合金所制,耐高温度能达到600摄氏度。和一般毫针相比,火针粗了不少。火针通过针力与火力温通经脉、引邪外出,使经络通扬、气血调和。目前火针能治疗100多种疾病,其中,对退行性关节炎、肩周炎、带状疱疹、下肢静脉曲张、头疼等五种疾病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微通法让你的全身经络通畅
王麟鹏主任谈道:“微通法”指的是以毫针针刺为主的一种针法。“微”在此有细、小之意,说明针尖如“蚊虻喙”,针身细巧的毫针,可以针刺全身各部的穴位,应用广泛。其二,“微”字的深刻内涵还在于毫针刺法的微妙。应用毫针,从持针、进针、行针、补泻直到留出针,各个环节都要求运用正确针法,同时要求“手如握虎,慎守勿失”,掌握气机变化的精微之处,从而真正理解针刺的精微奥妙之处。“微通法”的功效在于通经络、调气血。“微通法”被广泛用于临床各科,涉及呼吸、消化、循环、免疫、神经等多个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以及疑难病证,疗效确切。
温通法让你气血调和,减轻疼痛
温通法是以火针和艾灸施于穴位或一定部位,借火力和温热刺激,激发经气,疏通气血,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温通法包括“火针”和“艾灸”两种方法,临床以火针应用范围更广。两种方法都与“火”有关,火针是将针在火上烧红后,迅速刺入人体一定穴位或部位的治疗方法。而艾灸则是用火将艾绒点燃置于一定穴位上来治病。它们的作用都是利用温热刺激,温阳祛寒,疏通气血,是通过经络和腧穴的作用来完成的。
火针的针具有:细火针、中粗火针、粗火针、平头火针、多头火针、三棱火针六种。依据患者的年龄、体质、患病或取穴的部位、不同疾病等进行选用;火针按刺法,有点刺法、密刺法、散刺法、围刺法;按出针快慢有快针法和慢针法;火针施术间隔时间视病情而定,急性期与痛症可连续每日施用火针,但不应超过3次,慢性病可隔1-3日一次。
火针点刺肾俞、命门穴,则肾经气血畅通,气化功能加强,元阴元阳得复,起到益肾壮阳的作用,腰痛、阳痿、遗精症状缓解。火针点刺足三里、内关、脾俞、中脘等穴,则脾胃经脉气血畅行,温运中焦,振奋阳气,祛除寒邪,使脾胃运化之功得以恢复,消化、吸收、升降功能趋于正常,使胃脘痛、胃下垂得以治愈。火针点刺心俞、内关等穴,则壮心阳、益心气,使胸痛、心悸症状缓解。火针可通过温热作用刺激大杼、风门、肺俞、定喘等穴,温化肺之寒邪,疏通肺之经气,经气宣通则可驱除邪气,邪气出则肺气得以宣发、肃降,而喘息止。火针可祛寒除湿,通经止痛,温其经脉,鼓动人体的阳热之气,因而可以驱散寒邪,使脉络调和,疼痛自止。火针还适用于颜面的抽动。颜面抽搐,多与情志因素有关,肝血失荣、肝风内动或风痰阻络。火针治疗多选用细火针,点刺局部,可促进气血运行,增加局部的血液供给,除祛风邪,营养筋脉,则抽搐自止。再配合体针,平肝息风、补气祛痰则疗效更好。
此外,火针治疗的其他病症如:小儿弱智、子宫肌瘤、慢性小腿溃疡、下肢静脉曲张、静脉炎、耳鸣、耳聋、痉挛、肌肉跳、麻痹、麻木、湿疹等症,疗效也很显著。
针刺放血疗法有十大功效
“强通法”就是人们常说的放血疗法,根据不同的病情,用三棱针或其他针具放出适量血液,通经活络以达治疗病痛的针刺方法。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退热:气血相互依存,放血而出,邪气及过盛的阳气亦随之泻出,阴阳气血平衡,而热自消。
2止痛:放血疗法直接迫血外出,使气血调和,经脉通畅,即“通则不痛”。故临床上很多痛症,如血管神经性疼痛、咽喉痛等,放血后,疼痛即可明显减轻或痛止。
3解毒:放血疗法的解毒功效古有记载,《千金方》“蜂蛇等众毒虫所蜇,以针刺蜇上出血”。放血不仅使毒邪随血排出,还可抑制毒邪扩散,理气调血。
4泻火:火有外感和内生两种,内生多由心火上炎、肝火亢盛、胆火横逆等。“火为热之极”、“气有余便是火”,火为阳邪,易耗气伤津,生风动血,易人血分而发为疮疡。放血后,火熄、血畅、气调,邪气得以平复,心、肝、胆等脏腑亦趋于平衡。对于外感之温热邪火以及心火亢盛的口舌生疮、肝胆火旺引发的暴发火眼、头晕目眩等症,都宜用放血疗法。
5止痒:痒症,多与风邪有关。邪气多依附于风而侵犯人体。“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是治风的重要治则。放血后,血脉通畅则风邪无所存留,风祛则痒止。很多皮肤科疾病,常用放血疗法治疗。
6消肿:“肿”大多由气血滞涩,经络瘀阻而成。“瘀血不去,新血不生”,依据“菀陈则除之”的治疗原则,使用放血疗法直接排除经络中瘀血,以使经络畅通无阻,肿自然可消。
7除麻:麻木之症,多因气虚推动乏力,不能帅血达于肌肤,以肢端最为常见,毫针针刺井穴或十宣穴,放出少量血液,血行则气通,气机得以鼓动而帅血液达于肢端,濡养肌肤而麻木自止。
8镇吐:放血能泻热降逆,疏导气机,调节消化系统,从而使胃气平,呕吐止。
9止泻:放血可泻热解毒、调畅气机,升清降浊,肠胃积滞化热、时疫疠气所造成的泄泻均可放血。
10救急:放血有启闭醒脑、凉血开窍之效。凡卒倒、昏厥、狂痫急症,均可放血以救急,简便有效。
针灸虽好,并非人人皆宜
王麟鹏主任强调:针灸虽好,但也不是人人都适宜,例如:过度劳累、饥饿、精神紧张的患者,不宜立即进行针灸治疗;皮肤感染、溃疡、瘢痕部位等不宜针灸。同时针灸治疗疾病也不是包治百病,尤其是在一些急重病的治疗上,一定要根据病症和身体情况采取综合治疗,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