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与“蝠”相伴(下)
——保护生物多样性

2013-03-11广州大学蔡亚娜

城市与减灾 2013年6期
关键词:蝙蝠

广州大学 蔡亚娜

与“蝠”相伴(下)
——保护生物多样性

广州大学 蔡亚娜

Chat about bats (2)

蝙蝠在国外

蝙蝠在太平洋岛国汤加被视为圣物,是国王的财产,任何人却不许猎取或伤害它们。在汤加的塔布岛上有一个游客必到的蝙蝠村,之所以被称为蝙蝠村,是因为白天那里有几千只狐蝠,头朝下,将两只爪子抓着树枝,安安静静地集中吊在几棵树上,远处看去就像树上结满了果子,非常壮观。

拥有“地中海明珠”美誉的西班牙第三大城市巴伦西亚(Valencia),她的城徽是一只黑色蝙蝠。传说13世纪的阿拉贡(Aragon)国王海梅一世(James I,1208-1276)率大军东征,欲收复被摩尔人占领的巴伦西亚城。在一次战役中,一支敌箭正射向海梅,恰巧这时有一只蝙蝠飞过,帮他挡下了这致命的一箭。因此,在巴伦西亚城光复后,为了感谢蝙蝠庇护,海梅把蝙蝠封为保护神,蝙蝠便作为一个英雄角色被设计进了巴伦西亚的城徽。从此,相似而又不同版本的传说,让蝙蝠与巴伦西亚结下了不解之缘,渗透进了巴伦西亚的文化,并传承至今。例如,城市中随处可见蝙蝠的雕塑或图案;1919年创立的老牌足球队“巴伦西亚足球俱乐部”,又称“蝙蝠军团”,以及后来又相继建立的足球俱乐部,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蝙蝠作为队旗、队徽中的元素之一。蝙蝠成了西班牙足球队的守护神!

在印度尼西亚的旅游胜地巴厘岛上,有九大主要寺庙,其中之一就是一个巨大蝙蝠洞口的“蝙蝠庙”(本地人称瓜拉瓦神庙,意即黑鸟庙),庙前设有神台,经常举行供奉仪式。神台及庙后山洞的岩壁上,倒挂着无数被当地人视为“圣兽”的蝙蝠。人们企盼“圣兽”既能保佑他们五谷丰登,又能对抗来自海洋的黑暗幽灵。

同样,马来西亚澎马浪岛上的居民,为了向蝙蝠表示敬意,也建有一座“蝙蝠庙”。

更神奇的是在泰国曼谷附近,约100多千米的北柳府的城市里,有一座哇波挽卡寺(又称郑王庙或菩提神寺),掩映在一片菩提树林中。最特别的是,成千上万只母鸡般大小的巨型果蝠(当地人称为“龙蝠”),像烤鸭似地倒挂在菩提树上,蔚为壮观。在泰国,只有这里才有如此奇异的景观,是旅游线上的重要景点之一。据说,1957年,哇波挽卡寺举行7天法事,在这7天中,蝙蝠都移居别处,似乎是有意不去惊扰法事!又说,1966年寺里有一位师傅圆寂,当时就有部分蝙蝠死亡坠落;剩下的蝙蝠,好几天都不出去觅食。这两个现象,至今都是不解之谜。

在朝鲜,人们把蝙蝠看作是炉灶的保护神;在波兰,马其顿,加拿大的瓜基乌图族印第安人和阿拉伯人当中,蝙蝠则代表着幸运。在古老的阿拉伯医学手稿里,蝙蝠在许多药方的成分中被提到;在英国和荷兰,有些人相信蝙蝠能消灾避难;某些欧洲贵族世家的徽章护盾上可以看到蝙蝠的图象等等。

但是,在国外并不是所有的蝙蝠都有这样的好运。在美洲的一些土著民族中,蝙蝠就代表着妖魔鬼怪。欧洲人对待蝙蝠的态度虽不尽相同,但在古代的欧洲,蝙蝠常被视为是不祥或恐怖的征兆。它们被砍下脑袋,钉在十字架上,或用火烧死。射猎者们把它们活生生地同铅块融化在一起。因为,射手们认为,用蝙蝠和铅制成的弹丸,就是胡乱发射也可以命中目标,就像蝙蝠在黑暗中具有识别目标的能力一样。

人们在国会大道桥观赏墨西哥无尾蝙蝠

在欧洲中世纪的黑暗时代,蝙蝠大都充当反面角色;被人看着是巫师的女伴,只要蝙蝠飞到谁家,那家的女子就会被当作女巫活活烧死。直到后来,还有些英国人会因家里飞进蝙蝠而赶快打电话报警。

在英语中,“bat”一词常使人产生坏的联想,在梁实秋主编的《远东英汉大辞典》(1977)“bat”条目中,第一个解释是“蝙蝠”,第二个解释是“贱妇、丑妇”;而与“bat”有点关联的“batty”一词,第一个解释为“蝙蝠的”,第二个解释则为“古怪的、奇怪的”。

不过现在人们对蝙蝠的认识已今非昔比。例如,美国得克萨斯州州府奥斯汀(Austin)市有一座“国会大道桥”,每年春天,会有数百万只墨西哥无尾蝙蝠迁徙到此,住在桥下,直到初秋才离开。这段时间的每天黄昏日落时,它们就出来觅食——主要是蚊子。成群的蝙蝠争先恐后地往外飞,像是一条条黑色的缎带,直向逐渐灰暗下来的天空冲去,连落日都被遮住了,这道景观大约要延续半个小时之久。最初,蝙蝠迁徙至此,给奥斯汀市民带来的是恐慌,连报纸都报道了这“吓人的空中蝙蝠群”。经过1982年“国际蝙蝠保护协会”的宣传,现在人们的态度变了,原先的恐惧被欢颜所代替。目前,奥斯汀市黄昏的蝙蝠群,成了世界闻名的旅游景点,每年3月中旬到11月之间,约有10万游客在黄昏时来到国会大道桥,欣赏成千上万只蝙蝠集体离巢的壮观景象,从而拉动了奥斯汀市的旅游经济,为该市带来数百万美元的收益。

美国的“蝙蝠侠”,虽然是一个虚拟的、伸张正义、打击犯罪的超级英雄,却能以漫画、广播、电视、电影、游戏、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商品形式,风靡全球。

美国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巴山洞国家公园,还举办一年一度的国际蝙蝠节。

1962年,德国发行了首枚蝙蝠邮票后,至今已有20多个国家或地区陆续跟进,仅以果蝠为图案发行的邮票就超过了45种。

国内外的服装设计师们,根据蝙蝠的造型制作了“蝙蝠袖”、“蝙蝠衫”及各种款式的蝙蝠服装,穿着飘逸、大方自如,受到人们的喜爱;连“蝙蝠纹身”也大有人在。

近来,俄罗斯专门推出了为因长期使用普通鼠标患上腕管综合症的电脑用户而设计的鼠标。这种“蝙蝠”悬浮式鼠标。能预防手指和手腕的神经损伤与功能障碍。

2009年美科学家就在研制一种手掌大小、重量不到6克的微型飞行器——“蝙蝠机器人”,用于侦查或数据的收集工作。

食果蝙蝠

蝙蝠有功,功不可灭

蝙蝠对人类不具攻击性。有人说,蝙蝠喜欢乱抓人的头发,其实那是因为它们在闷热的傍晚或夜间,对您头发上的蚊子感兴趣。

宋朝诗人范成大(1126-1193)在其《蝙蝠》诗中写道:“伏翼昏飞急,营营定苦饥。聚蚊充口腹,生汝亦奚为!”。那时,先人们就知道,蝙蝠是在大量地捕蚊充饥;现在人们知道的就更多了。可以说,蝙蝠是免费的“天然杀虫剂”。研究人员发现,一只食虫蝙蝠,一个晚上就可以吃掉3000只左右的昆虫;如果是150只小型的蝙蝠群落,一个夏天的晚上,可以吃掉12万只以上之昆虫;而那些庞大的蝙蝠群落,一个晚上消灭的昆虫数以吨计;如上述美国德克萨斯布兰肯洞穴中的那窝墨西哥犬吻蝠,一个夏季就可以消灭昆虫6700吨,其中一半左右是农业害虫。2011年4月1日出版的美国《科学》(Science)杂志刊登的一篇论文说:“如果没有蝙蝠,美国农业每年将蒙受37亿美元的病虫害损失”。

鸟类在消灭害虫方面的贡献,已受到人类的肯定。“爱鸟”、“护鸟”已深入人心。蝙蝠也是消灭害虫的高手,是森林和各种农副产品的保护神;如果没有蝙蝠,就会迫使人类更多地依赖杀虫剂,遗害无穷。但是,长期以来,蝙蝠作为益兽,在自然界中对控制昆虫生态平衡的巨大价值,却鲜为人知。

动物和植物在育儿方式上有“天壤之别”。动物的母爱是把初生的幼儿搂在怀里、装在袋里(袋鼠)、含在口里(非洲鲫鱼)、驮在背上(负子蟾)等等,总之,离自己越近,就越便于呵护。而大多数热带植物则恰恰相反,它们的幼苗在亲本的阴影下,根本无法正常发育;一些母树甚至产生毒素阻止其幼树成熟。因此,这类植物的种子,必须传播到远离亲本的地方,才能保证种群的繁衍。基于此,食果蝙蝠能将大量的种子带到远处“播撒”,对森林的再生,起到巨大的作用。生物学家通过计算蝙蝠的数量,可帮助为森林的健康把脉。一些科学家们担心,如果不注意对蝙蝠等有益动物的保护,那么,我们将不用砍一棵树,就可能失去森林。

尽管雀鸟们也会食果和播种,但它们一般在附近就会通过排粪将种子排出,而果蝠则可一夜间飞行到25千米之外,沿途排撒,使种子有机会落在在较远、较空旷、光照和营养都比较丰沛的地区落地生根,茂盛成长。这是森林中其他任何物种所望尘莫及的。

特别是像无花果一类包含很小种子的果实,其种子必须先要经过蝙蝠或鸟的胃,才能发芽!

现在已知,香蕉、大蕉、无花果、腰果、芒果、昙花、睡莲、夜来香、月见草、黄花菜、仙人掌、龙舌兰等300多种植物,需要依靠蝙蝠的传粉与播种。由于可以远距离地传授花粉,又避免了近亲繁殖而达到优化后代的目的。素有“亚洲水果之王”的榴莲,经过狐蝠的授粉而增产,每年可为果农增加过亿美元的收入。在非洲干旱的热带草原上,生长着一种特有的、主要依靠蝙蝠传粉的“猴面包树”,因能为当地野生动物提供食物和隐蔽场所,而被称为“非洲的生命树”。猴面包树还有“荒原贮水塔”之称,不少沙漠旅行的人说:“猴面包树与生命同在,只要有猴面包树,在沙漠里旅行就不必担心。”

此外,在蝙蝠群集居住的地方,常聚积着大量的粪便,这是经济、优质的农业肥料。在美国独立战争时期(1775-1783),蝙蝠粪还被用作生产火药的硝石来源。

还有,人类通过模仿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发明了雷达;目前研制的隐形飞机,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对蝙蝠的拷贝;“超声波”的科学原理,现已广泛地运用到航海探测、导航和医学中。

经过加工的食虫蝙蝠的粪便(夜明砂)是我国传统的中药药材;在医学上,从蝙蝠唾液中研发、提取的一种新药去氨普酶(desmoteplase),对中风患者有更好的疗效。

蝙蝠在自然界中的价值以及对人类的贡献,远不止于此。为此,许多国家投入了大量的经费,用以推动对蝙蝠的保护与研究,因为人类已经认识到蝙蝠有功,功不可灭。

不过蝙蝠有时也会惹祸,因为它也是多种人畜共患病毒的天然宿主,能够携带数十种病毒。1998年由蝙蝠携带的尼巴病毒(Nipah virus)在马来西亚爆发,导致成千上万头猪死亡,并在几周内感染给人,所感染的276人中有105人死亡。由蝙蝠所招致患狂犬病而死的人,更是累见报端。一些蝙蝠危害果园,使得果农损失惨重。2009年,安徽淮北供电公司某变电站,2天内连续3起因蝙蝠误入而造成短路事故。2011年8月5日,美国三角洲航空公司一架从英国麦迪逊飞往美国亚特兰大的航班上,因发现一只蝙蝠在机舱内,迫使飞机不得不折返麦迪逊。2012年9月19日,南航客机在武汉下客时,一只蝙蝠突然飞入了机舱,10多名机务人员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它抓获,造成航班延误近4个小时。

不管蝙蝠对人类有益也好,有害也好,都不是故意的。它们根本就不懂得“与人为善”或“与人为敌”,但是它们在生态系统、环境保护、人体健康、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领域,都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人类需要“与蝠相伴”。

蝙蝠的生存现状

早在远古的恐龙时代,蝙蝠的祖先就在天空中飞翔了。即使同时代的许多动物早已灭绝,但在千万年的演化过程中,蝙蝠由于它独特的飞行技巧和超声波回声定位能力,增加了它捕捉猎物的机会和能力,造就了它们对地球变化的很强的适应能力,因此才会经历各种灾难顽强地存活并延续至今,成为哺乳动物中的第二大类群。

长期以来,人类对蝙蝠,可以说“既熟悉、又陌生”。由于蝙蝠为夜行性动物,一般难以被人直接观察,因此对蝙蝠产生许多疑问与误解,以致在有意或无意间伤害着蝙蝠,使得自然界中许多种类蝙蝠的数量越来越少,面临很大的生存威胁。

其原因是多种多样的,诸如气候变化,自然植被的破坏和减少,植物栽培种类的变化,大量农药的使用,城市化的加剧,冬眠场所受人类侵扰,人类的捕杀(获取毛皮、食用和药用),疫病的传播等等,在大洋岛上的蝙蝠还面临着飓风和龙卷风的威胁。更罕见的是,在上个世纪70年代,俄罗斯境内仅有的一种克里木长翼蝠群体,因人为捕捉,用于制作几千个教学模型而彻底灭绝……

但是,最主要的威胁还是来自人类对其栖息地的影响。

以我国为例,过去,全国的城镇住房,多以土木砖瓦和有天花板的结构为主,是“房屋型”蝙蝠良好的栖息场所。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镇住房结构发生很大的改变,新型房屋被水泥板或钢筋混凝土建造得严丝无缝,使蝙蝠无法栖身;虽然也有不少古城、古建筑、庙宇等存在,但所占比例毕竟不大;而且,在维护、保养和安全等措施中,也不利于蝙蝠的安居,结果必然导致“房屋型”蝙蝠的数量越来越少。再者,自然植被的破坏、森林的采伐、耕地的开垦、空心树木的被淘汰等,使得“树栖型”种类的蝙蝠的无家可归。特别是蝙蝠最喜欢栖息的天然洞穴,若人类入洞活动、开发利用,或在洞的周边开矿、建坝等,都对“洞穴型”蝙蝠的生存极为不利。如河南省南阳市西峡县王里桥乡的云华蝙蝠洞,是我国最大的蝙蝠群落栖息地之一,洞中原有7个种类的蝙蝠,数量不下10万只。但自从2001年对外开放为旅游景点,加之蝙蝠洞附近又开设了两家采石场,人声、炮声和震动,都影响着蝙蝠的栖息。5年后,中科院动物研究所张树义研究员再去考察时,发现山洞里蝙蝠的数量减少了将近一半,种类也仅剩5种;又如四川省兴文县天师洞,70年代末开发旅游,1981年尚见有少量蝙蝠,但现在已是蝠去洞空、难觅踪迹。

在国外也不例外,除了像美国布兰肯洞穴受到国际蝙蝠组织的严格保护,才使得蝙蝠的数量比较稳定外,其他大多数地方都没有这么幸运。比如:美国亚利桑那州的鹰溪洞穴,也曾居住着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群,一度达到2500万只,现在仅剩3万多只,减少了将近99.9%;新墨西哥州的卡尔斯贝洞窟,曾居住着870万只蝙蝠,现在则不足100万只了。

自从2007年在纽约州发现蝙蝠的“白鼻综合征”后,到2011年“白鼻综合征”已经蔓延到美国16个州和加拿大的4个省。“白鼻综合症”是一种由真菌引起的、骚扰蝙蝠冬眠的疾病,已有200万只蝙蝠,被折磨而死。对于这一疾病的控制,用波士顿大学一位蝙蝠专家的话来说:“在认识和治疗这一疾病的过程中,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现在,为了蝙蝠的安全,美国有关部门已经关闭了许多洞穴,不再让人们参观,以免加速真菌的传播。

此外,由于风电在全球快速增长,自2003年以来,风电场的涡轮机,误杀了大量的蝙蝠。

还有呢,一些珍稀的蝙蝠,被人们当作野味食用和出口;另一些则被迷信和无知者蓄意杀害。

……

近几十年来,蝙蝠的数量惊人地下滑,超过半数(521种)的蝙蝠物种,已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视为“濒危”或“易危”。这足以说明,目前在蝙蝠生存之路上,危机四伏,自救乏力,在这生死存亡的严峻现实中,无助的蝙蝠,需要人类的呵护。

保护蝙蝠在行动

1982年,在美国自然资源保护理论家梅林·塔特尔(Merlin D. Tuttle)博士的宣传、发起和组织下,成立了“国际蝙蝠保护协会”,号召人类行动起来,更好地保护蝙蝠和它们的栖息环境。美国的一些影视作品,如:《梅林的蝙蝠》、《蝙蝠的守护天使》、《蝙蝠的秘密世界》等,已在全球100多个国家播映,由此唤醒人们对蝙蝠的保护。

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为了替被长期污名化的蝙蝠伸张正义,且表彰蝙蝠对全球生态环境的伟大贡献,特别向世界各国宣布2011-2012年是全球的“国际蝙蝠年”,希望大家更加认识和关注蝙蝠,宣传蝙蝠给生态系统带来的益处,呼吁全世界人类共同保护和研究蝙蝠。相信经过近年来对蝙蝠的集中关注,这种被人类误解和伤害最多的物种,处境能有所改善。

近年来,墨西哥、美国、委内瑞拉、哥斯达黎加和玻利维亚等美洲国家,在控制吸血蝙蝠过度繁殖的同时,已开始实施蝙蝠保护计划,对在校学生进行有关教育,提高他们保护蝙蝠的意识和能力。

几年前日本政府想在琉球群岛附近的一个岛屿上建机场,考察中得知那里有一个蝙蝠洞,尽管里面只有400多只蝙蝠,但他们还是另择了场址。

美国成立有“蝙蝠保护协会”和“国家蝙蝠中心”;美国国际生物圈公司推出了一个全球蝙蝠保护计划,来拯救这类能飞的哺乳动物。

在英国,各类蝙蝠均受到《野生物及乡野法》的保护,甚至干扰蝙蝠的生活及其栖息地的行为都要受到高额的罚款。英国威尔士的一个小镇,花了65万英镑,专为小菊头蝠的安全修建了一座隧道桥。

澳大利亚昆士兰州的库兰达,有一家名为“蝙蝠地带”的救助中心,专门照料患病或受伤的蝙蝠。

在马来西亚沙捞越,蝙蝠是受《1998年野生动植物保护法》保护的物种。

2004年,我国台湾成立了亚洲第一个民间蝙蝠学术机构“台湾蝙蝠学会”,下设亚洲地区唯一的蝙蝠专业网站“蝙蝠资讯站”(www. batinfo.org)。台湾新北市瑞芳区的蝙蝠洞,每年7至9月,约有50万只折翅蝠迁入进驻,市政府为保护蝙蝠,特别在公路边设三角形警告标志,提醒过往车辆注意慢行。香港所有蝙蝠品种均受野生动物保护条例保护,连捕捉蝙蝠用于制作中药也属违法行为。在大陆,2004年中科院动物研究所与房山区政府联合在北京近郊霞云岭蝙蝠洞建立了“亚洲首家蝙蝠研究与保护基地”。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科技频道多次与研究蝙蝠的专家学者们合作,制作和播放面向大众的“蝙蝠”科普节目。

……

总之,人们正在努力为蝙蝠正名、立法,通过宣传、教育,希望大家“爱蝠”、“惜蝠”,与“蝠”相伴。

猜你喜欢

蝙蝠
神秘蝙蝠岛
蝙蝠(四)
蝙蝠
蝙蝠请回答
为什么蝙蝠倒挂着睡觉?
黄昏到寺蝙蝠飞
les portebonheurs,surtout rouges
蝙蝠
蝙蝠女
别怕蝙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