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析地震应急的焦点、亮点与盲点

2013-03-11中国地震局修济刚

城市与减灾 2013年6期
关键词:漳县岷县芦山

中国地震局 修济刚

探析地震应急的焦点、亮点与盲点

中国地震局 修济刚

Discussing focal point, bright spot and blind spot of earthquake emergency response

从四川芦山到甘肃岷县、漳县

[编者按]本刊曾于2013年第4期刊登中国地震局修济刚副局长所著《川西救灾》现场手记,今年7月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发生后,修局长再次亲历灾区指导现场工作,并鲜活地记录了这段历史。文章更通过分析对比两次地震的应急工作,提出了对强化地震应急能力提升的思考,总结归纳了在交通管制、协调指挥、救援行动、物资发放、志愿力量、临时安置等方面应借鉴的宝贵经验,对今后地震应急救援工作具有重要价值。

2013年,我国大陆地震很活跃。

4月,四川雅安芦山县的7.0级地震;7月,甘肃定西岷县、漳县的6.6级地震,是破坏比较严重的两次。

2013年4月20日8点02分,在四川雅安芦山县境内发生7.0级地震。这次地震,Ⅵ度以上地区18 682平方千米,其中Ⅸ度极震区约208平方千米,Ⅷ度区范围1418平方千米。地震造成196人死亡、21人失踪,13 486人受伤,受灾人口达309万,直接经济损失605亿元。

这次地震的特点,一是震级高、余震强,一个月内发生余震近万次,其中5级以上的余震4次。二是次生灾害多、救援安置难。余震引发山区滑坡、滚石、崩塌、损毁道路、阻塞交通,加大了救援难度。三是破坏大、伤亡相对较轻。最大烈度Ⅸ度,一些建筑是2008年汶川地震后新建的,虽遭损毁但没倒,和国内以往同级别、同类型的地震相比,人员伤亡较轻。

2013年7月22日上午7点45分,在甘肃定西市岷县漳县交界处,发生了6.6级地震。这次地震的震中位于甘肃东南部山区,最高烈度为Ⅷ度,Ⅵ度区以上面积达16 432平方千米,涉及甘肃省5个市州13个县,造成95人死亡、2414人受伤,Ⅷ度区范围706平方千米,极震区土木结构房屋倒塌和严重破坏率超过了90%,涉及的受灾人口168万,直接经济损失232亿元。

这次地震的特点,一是余震频繁。震后10天,余震已达1000多次,造成灾害叠加。二是地震波及较广,受灾人口数量较大。由于较厚的黄土覆盖层对地震破坏强度的放大作用、震区人口相对密集、房屋抗震设防薄弱等原因,造成超过百万人受灾、Ⅵ度及以上地区的总面积比同等震级的地震较大。三是由于地质、气象条件差,次生灾害严重,滑坡、崩塌较多,农村的房屋、道路损毁严重,特别是当地的土坯房,基本全都倒塌了。四是当地属于贫困地区、群众自救重建能力比较弱。

岷县梅川镇马家沟震害,Ⅷ度区

这两次地震,都启动了国家级的应急预案。

两次地震间隔仅3个月,很多应急处置决策值得重视。应急预案是原则性、指导性的,有许多具体情况是不相同的,需要积累经验。

在美国哈佛、耶鲁等大学的公共管理研究课程中,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对一些实际发生的应急事件做出认真总结分析,探讨决策处置的优劣,作为案例供学生或进修者研究,这样更有针对性和实际应用的价值。我们也应该重视积累一些典型实例,供今后应对紧急情况时参考。

自2008年四川汶川8.0级地震之后,我国各级政府、各个部门更加重视应对突发灾害事件的准备工作,特别是制定了不同层级的地震应急预案。概略观察分析,这两次地震的应对工作,吸取了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7.1级地震等地震事件的经验教训,许多地方有了很大的进步。特别是注意了科学救灾,强调有序和效率,值得认真总结,为今后的地震应急处置提供依据和经验。

7月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的应急反应,在4月四川芦山地震紧急应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社会舆论也给予了较好评价,主要特征是施救更科学、安置更有序。

以下几条经验应予以注意。

芦山地震后交通管制

芦山,负责交通等现场工作的副省长侍俊等

交通管制

在地震发生后紧急应对工作中,交通问题至关重要。多次地震应急反应都面对这个问题。保障交通是抢险救灾的基本条件,各地情况复杂,不可简单划一,但事实证明,施行一定的管制是必须的。

先看看芦山地震的管制情况。

地震发生在上午8点02分。从成都到雅安的高速路,在中午时已经实行管制。当我和同事下午4时许到达成都双流机场、驶上成雅高速公路时,发现道路畅通,行驶的都是救援车辆。到了雅安,去芦山县的路封闭了,因为在通往芦山的路上,多营到飞仙关一段有巨石挡道,因一辆军车出事故,所有车辆只能绕道,经过南边的荧径县,向北经过天全县,再去芦山震中。那么就是说,成都、雅安通往芦山县的道路,这段时间只剩下这一条。这条路成为救灾的生命之路。尽管此刻大都是救灾车辆,但也造成了拥堵。有救护车、消防车、工程抢险车、运送救援队伍的车、公安、运送抢修机械、甚至拉着挖掘、铲车的大型运输车等等,排成长龙,越走越慢,在双河口附近,车辆终于走不动。这是县际间的普通公路,只有双向两车道。走走停停,到芦山县城时已经凌晨2点半,100多千米的路,走了近10个小时。

芦山县城里已经到处是救灾车辆,军车、发电车、通讯车,救护车、消防车以及大批的越野车等,排列整齐,停放在路两侧和中间。这次救援队伍行动之快,集结之迅速,超过以往的历次救援行动,但在交通管制上还有两个问题:一是管制时间有些慢,使得一些社会车辆在震后进入灾区;二是救援车辆大小不一、缺乏有效管理。

两天后,措施严格,交通秩序明显好转。

这些措施,是根据当地交通条件和实际需要做出的。

芦山县城,位于川西山地,县城所在地芦阳镇,是相对大些的坝子,往南通往外部只有一条路,十几千米到飞仙关。往北通往极震区龙门、宝盛、太平几个乡的路也是一条,“串联”起这几个乡。去双石镇、宝兴县方向,也都是狭窄的县乡公路。大量的救援车辆,首先要去这些极震区去抢险、救人,可见,交通疏导成为多么重要的问题。

后来,从县、市、省三级有关领导那里了解到,立即采取的一些措施,非常有效,有力地保障了救灾行动。

省公安厅长、副省长侍俊负责协调应急交通。他说,地震后关键是两点,一是交通通畅、二是救人,其他先往后排。由此,一天后,大量运送物资的车辆被拦截停留在名山县境内等待,不许进入芦山县城,只允许带着工具的救援战士、各种救援队伍进入,因为震后第一要务是救人。再有就是考虑到通往极重灾区乡镇的道路就那么一条,乡镇村子里没有那么多楼房和大型建筑,大型救援车辆没有必要盲目进入,而大型车辆是造成拥堵的一个主要原因。所以,立即限制大型车辆进入极重灾区,已经进入的陆续撤出。这几个措施的实施,缓解了交通压力,保障了芦山县城进出的道路通畅,从而保证了后面各种救援行动的进行。实际上,这两项措施,解决了第一天形成的拥堵。此事告诉我们,交通管制应成为今后地震现场的必要措施。

在芦山,我也曾经和雅安市、芦山县的有关领导谈起此事。市、县两级指挥部都觉着必要,认为省里的果断决策是合适的,社会和群众也是能够理解的。最初三天,市、县发的通行证都不好使,只有省里发的管用,但确实很快改善了交通秩序。

这次地震在交通管制方面的经验教训是,管制是必须的,时间还应该再提前些,应该在震后立即实施。第二条是,让管理车辆有顺序地进入灾区。在保证交通通畅前提下,先救人,再顾及生活。运物资的应让道给救人的。当地的灾情不需要太多重型机械和车辆时,就要限制。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的交通管制是如何实施的呢?

应该说,甘肃省充分吸取了三个月前四川芦山地震的交通管制经验。省指挥部清醒地认识到地震后要立即施行交通管制,以保证救援行动顺利进行。

7月22日6.6级地震后,甘肃立即对通往岷县漳县几条公路实行了管制。省指挥部从地震当天就高度关注交通问题。省长刘伟平在地震当天晚上、在岷县召开的省指挥部会议上就说,要停止大型机械进入灾区,灾区的村路狭窄,小车进去都费劲,要马上调集小型机械到极震区。令行禁止,大型车辆即刻避让。同时,对社会车辆实行了管制,对大货车实行错时通过,进入山区村路的救援车尽量选用小型车辆。这些措施,有力地保障了道路通行。虽然还有局部拥堵状况,但整体顺畅得多了。

这两次地震,在交通管制方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而且一次比一次做得好。主要是,破坏性地震发生后,要尽快根据道路交通状况实施管制,先让救人的车辆进入,再分轻重缓急让其他车辆进入。救援车辆也要根据路况和需求,调配适合的车型放行。同时,要安排足够的人力疏导交通,确保救灾道路畅通。

岷县,刘伟平省长部署救灾工作

岷县,地震局现场工作指挥部会议

协调指挥

应急指挥要强调科学性,讲求效率。

4月20日芦山地震之后,除了和救灾有直接关系的国务院、省、市领导,以及相关部门的领导之外,其他的领导都不到现场,也不以慰问、考察等名义到灾区来,从而为抗震救灾提供宝贵的交通资源和人力资源,专心投入救灾行动中去。

芦山地震是第一次这样做,群众并不认为非要领导到现场才好,而是希望尽快解决所面临的困难。所以,各级领导各司其职,在各自岗位上以不同的形式来关注和支持救灾行动,而不是一定要到现场才行。芦山震后,李克强总理和汪洋副总理一同到现场视察,其他领导都不到灾区,整个应急行动由四川省委省政府在雅安统一协调指挥,中国地震局、民政部等部门派出各自的队伍在现场协助工作。

7月22日甘肃岷县地震发生后,中国地震局和民政部等部委分别启动应急响应预案。国务院根据震级级别、灾害预估计,及时派出由有关部委组成的救灾工作组,到现场协助甘肃省委省政府抗震救灾。国家领导同志下达一些救灾的指示,并不先到现场,而是根据灾情,由负责具体工作的协调组赴现场开展工作。

整个救灾行动的管理组织,是由省委省政府负责的。国家部委工作组协助省指挥部工作,现场协调跨省市的工作任务,现场解决急迫的问题。

甘肃省一级的应急工作也是如此。由分管应急工作的副省长在地震现场任指挥长。省委书记和省长到现场考察灾情,两天后返回兰州,其他省级领导都在各自岗位,不到现场。5天后,由分管民政的王玺玉副省长到现场,接替冉万祥副省长任指挥,组织第二步安置工作。

这样,现场的指挥就很有秩序。没有许多当地同志陪同上级领导,在现场的指挥部成员有序协调,指挥抗震救灾。甘肃省各委办局都有负责人在现场,负责协调各自管理范围内的工作。

仅此一条,就省去了许多不必要的道路拥堵。此时,救灾行动真正需要的,是起到指挥作用的人,救援人员、物资运送、交通疏导等等。

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的应对,充分汲取了芦山7级地震应对中这条好经验,更加完善、顺畅。从国务院到省政府,强调的是科学、有效、有序的应急行动。

根据不同性质、不同规模的自然灾害情况,要分级启动应急预案,派遣相应管理和协调人员开展应急指挥工作,做到有责、有位、有效。科学指挥,就是要注意统一协调管理,不要交叉重叠;科学指挥,就要避免过多的没有指挥任务的领导同志到现场;科学指挥,就要令行禁止、调度顺畅、各级政府能相互良好衔接。这是今年两次地震的第二条重要收获。

救援行动

地震后的救援行动,首先是搜救被压埋的人员。经过国内外多次地震的情况统计,强烈地震之后,70%的压埋人员是通过自救逃生的,20%左右是由周边人员互救脱身,大约10%左右被压埋较深,需要专业救援才行。

芦山地震,造成较大面积的破坏,Ⅷ度以上地区约1600多平方千米,在此范围内都有可能造成人员的伤亡。地震后,预估死亡人数至少在百人以上,根据预案,救援人员迅速奔赴灾区实施救援。

这次地震的极震区,主要在芦山县的五个乡镇,几十个村子。陆续在现场搜救的部队和各行各业的专业、业余的直接参加救援的队伍,三天后,还保留着一万多人的规模。此时已知失踪24人外,常驻人口全摸排清楚了。只是流动人口、旅游人员或者志愿者的情况不明。

这种情况下,搜救人员继续入村进户,仔细搜索,拉网摸排,对各处坍塌废墟做检查,不留一处死角。此时,已经基本没有新的伤员救出,统计的死亡人数也逐渐趋于稳定,稳定在190人左右。

一般人在压埋状态下存活的时间是7天,为了不放弃任何一丝希望,救援行动要持续到7天以上。一方面,部队在村镇巡查,仔细搜索,同时帮助受灾群众整理废墟、找一些存折、贵重物品、粮食,帮助搭帐篷,安置群众等等;另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稳定社会,稳定人心。受灾之后,群众看到解放军在这里,就会感受到政府的关心和救助,心里是踏实的。从国务院到省、市、县政府,统一政令,地震后坚持搜救排查,一直坚持7天。虽然这次地震的规模远不能和2008年汶川8级地震比,但也属于强烈地震之列,依然将搜救行动持续了一周。到4月27日8点02分,全省举行了哀悼仪式,为在地震中遇难的同胞默哀三分钟。同时,也将地震后的救援行动由救援转为重点安置群众的阶段。

这次地震的搜救工作,高度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不放弃任何救人的机会,即使在筛查多遍的情况下,仍然坚持,直到生命能维持的极限时间之后才结束。

让我们看看甘肃岷县漳县地震的情况。7月22日当天,就有解放军、武警部队、公安干警几千人进入岷县、漳县8度重灾区。最后投入救援人员达六七千人之多,而投入人力的数量,也是根据事先的估计安排的。

地震发生后预估计,可能死亡人数达到百人,重灾区Ⅷ度区的面积七八百平方千米左右。按照强震动记录的分布图,主要在可能的极重灾区搜索。

到7月22日晚省指挥部开会时,14名失踪者中还有5名没找到,指挥部要求连夜寻找,重点在几处滑坡体搜索。至23日中午,在岷县梅川镇永光村村后的一处滑坡体下,甘肃武警救援队陆续找到4名遇难群众。7月23日下午4点,十四位失踪者中最后一人的遗体在岷县中寨镇同心村自家倒塌的房屋下被挖出。至此,地震后32小时,所有统计的失踪人员的遗体全部找到。找到失踪者后,在地震烈度Ⅷ度区范围内再做详细排查、确认,同时在Ⅶ度区排查。

由于死亡人数尽快得到确认、失踪人员全部找到,没有新的死亡、失踪人数报告,一千余伤员及时得到救治或送往医院,地震后最重要的救人行动就基本结束了。救援队伍按照命令继续在乡村灾区工作,转为主要帮助群众拆危房、在废墟里找物品,以及帮助搭建帐篷等工作。

通常,地震后搜寻工作要根据灾害规模大小持续72小时到7天。4月四川芦山地震就持续到7天,因为那里地形复杂,流动人口多,人数点不清楚,必须坚持到7天。而甘肃岷县、漳县极震区位置偏僻,乡村人员相互认识,容易清点,加之救援队伍到达迅速,使得救援行动2天就基本结束,转入清理废墟和协助群众拆危房和搭建帐篷等。清点死亡和失踪人数的迅速和准确,为抢险救人、寻找遗体提供了有利依据,极大地提高了救人的科学性、减少了盲目性。

地震现场的经验告诉我们,破坏性地震的现场救援行动,即使已经没有什么生存迹象了,也要坚持在重灾区巡查,此时主要是帮助群众清理废墟、找贵重物品。有救援队伍在灾区工作,群众会感到踏实。7天后,救援阶段逐渐转入临时安置阶段,救援行动基本结束。

岷县,永光村,救援队在滑坡体寻找失踪者刚结束

岷县,部队帮助整理废墟

物资发放

芦山地震后两天,交通逐渐通畅,物资发放在三天后逐步规范。物资发放由指挥部统一协调,采取统一配置的方式。我到芦山县极重灾区太平镇时,韦镇长告诉我,所有安置情况由乡镇组织协调。需要什么,就给县里打电话,由县里安排运送。比如,需要多少帐篷、瓶装水、食品等等,县指挥部会按照人数和乡镇提出的需求来派送。县指挥部的调用物资,并不放在本县,有数几百辆车的物资停在名山县待命,需要时就开进来送货。省指挥部保证交通通畅,保证物流供给,县里统筹全县安置,乡镇直接提出需求。救灾秩序很快地形成了,志愿者自行供应的救灾物品得到一定的引导和调控。所以,几天后,各村的帐篷调集都到位,满足了灾民的需要,分发的瓶装水也避免了浪费。汶川地震时由于大量方便面、矿泉水的无序发放,在有的地方造成很大浪费。这次的统一调配物资模式,避免了大量浪费的现象。

随着搜救工作继续进行,由于统一调配运送物资,安置阶段还未完全展开时,许多乡镇的安置已经基本就绪了。

这也成为芦山地震的一条很好的经验。即,确保交通通畅的前提下,统一采取物流模式配置救灾物资,统一指挥协调,避免多头管理。

甘肃岷县漳县地震后,市县乡各级有6600多名干部很快进入Ⅷ度极重灾区,在一些重灾村的道路和通讯中断情况下,干部徒步进村入社,及时到位。这些干部的重要任务,是了解灾情和群众的临时需要,协调和保障救灾物资发放到位。

从岷县向北走,大约几十千米,是漳县的大草滩乡小林村,这里是地震的Ⅶ度区。乡党委书记陈远军在小林村告诉我,全乡8个村,有3个村子比较严重。这个乡的物资发放机制是这样的:乡里统计各村的需求,然后给县民政局电话申请,县民政局会根据申请调配物资,及时运送。如果道路出问题,物资调运部门会想办法将物资运到目的地。不耽误,不浪费。

7月24日,县民政局还主动打来电话询问还需要什么。所以,这种机制很顺畅。干部入村,了解情况,需要就给。全村列出花名册,依此平均发。当时主要发的是棉被、衣服、水、方便面,还有大蒜。书记说,22号晚上12点左右,3个受灾村已经全部安置到位。

地震后,乡镇的干部很快遍布所有的村社。此时通讯已修复,试想,每个村子都有干部,都了解村子里最需要什么、有何困难,那么就可以把需求迅速报告县有关部门或指挥部,所需要的物资会尽快送达。如此,救灾临时安置就会有条不紊。地震后灾区的救灾物资就是这样发放的,平稳而顺畅。

但是,这么大的范围,涉及几十个村子,也会有一些问题。

比如,有的村子断了的路没及时修复,有的村子没见到进村的干部、有些着急等等,有少部分灾区群众情绪有些激动。以上情况,随着干部进村、有序按照组织系统发放救灾物资,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其后再没有出现类似情况。所以,关键是干部进村、切实到位,发挥我们的体制在应急时的优势。

总体来说,这次救灾物资发放很有序,起作用的是这套完善的行政组织体系,行政体系的进村到户,下情上达,使得物资发放工作才能这样高效。

物资到了村里,是怎么发放的呢?

7月25日,在宕昌县哈达铺镇考察。这里是地震Ⅶ度区,牛家村受灾相对较重。牛家村自己组织调查各家受灾情况,并张榜公布。哈达铺镇仇曙郃镇长和张敬邦书记介绍,地震后镇上成立领导小组,村子成立发放小组,请老党员、有威望的老人做监督员。对于受灾户要张榜公布。有住村干部协助。

村里组织统计,公示,村民自我监督。灾损分为四类:倒塌户,危房户(又分两级,严重和一般)和房屋有裂缝的。所有救助对象,要二榜公布,第三榜是发放物资的公示。以确保公平公正。

宕昌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王福全说,当地地震后成立了党员先锋队,民兵突击队,邻村互助队等,活跃在抗震减灾的第一线。村组织在灾损前期调查、分发物资时是核心,作用发挥得好,群众安置工作就做得越好。

两次地震的启示是,救灾物资要统一调配,按需要发放。一是要下情上达,有县乡干部进村、和村干部一起,了解群众在临时安置时期最需要什么、需要多少。二是通讯和交通物资要运输通畅,把需求报告指挥部,由指挥部负责尽快送到,既快,又不浪费。三是村里发放也要有一套管理办法,做到公平公正。以往地震之后因组织不到位,曾造成物资到位迟缓、或积压、浪费。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必须发挥行政组织体系的优势,系统组织发放物资,做到迅速到位、合理适用、节约高效。

芦山地震救灾物资

宕昌县牛家村发放物资公示

志愿力量

地震发生后,有许多的志愿者立即驱车前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行动、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但在4月芦山地震灾区,和村镇干部交谈后,发觉其中有喜有忧。

先说喜。志愿者活跃在灾区各个地方,或者参加救援,或者从事慈善行动发放救援物资。这些救援物资,丰富多样,弥补了政府发放救济应急物资的不足,特别是在时间、范围和物品的多样化上,都是政府发放所不及的。

4月22日,在芦山县龙门乡古城村月光三组,遇到在这个村子蹲点的县工作组的人。他们说,政府组织发放食品,只是保证基本生活需要的,但不时有私人或企业的救灾物资发放车辆经过,凭感觉和印象临时停车,给围上来的群众发物品。有利的地方是可以弥补一些政府救济发放的不足。

但是,这种随意的发放,使得群众有的拿到有的拿不到,有时候群众会形成误解。救助物资所得不均的心态使有的受灾群众指责政府发得太少,太一般,不知道政府发的救济物资是基本的,而志愿者和志愿企业发的物品五花八门。所以,志愿者发放物品的弊端是物资发放有的时候不平衡。

所以,震后有几天,乡镇村干部的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是协调群众和村外的上级政府、发放物资的志愿者、企业的关系。政府发救济没问题,搞慈善的来了随意发放则不好办。

这也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引导志愿者参加救援行动、参加物资发放工作的问题。既要吸纳、发挥作用,又要协调有序,从而作为政府救援、扶助行动的有力补充。真正做到帮忙而不添乱。

一是发放物资方面,还是要允许志愿者个人或企业集体到灾区直接发放救济物资,但最好之前和乡镇或村委会联系,协调指导发放,以做到合适和平衡。比如,在宝盛乡的玉溪村就是这样,村里有20来个临时居住点,志愿者发放物品时,尽量做到每个点都走到。

二是今后地震发生后,由于可能会很快实行交通管制,许多志愿者会难以自由进入灾区。此时,应该建立备案报告机制,交通管理部门会根据需要适当放行。在灾区实行交管后,应由某个部门牵头,登记志愿者,与交通部门联系适度放行等问题。

甘肃岷县漳县地震时,对志愿者的引导就做得比较好。

地震后,一些志愿者来到灾区,帮助抗震救灾,同时带来一些物资发给受灾群众。省、市指挥部在地震当天布置工作时,就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提出,要注意对志愿者和慈善机构发放物品的引导。特别是在县和乡镇两级。地震后的几天内,就是这么做的。

如漳县大草滩乡。陈书记说,23号,漳县的一个老板,送来10箱方便面和5箱水,按照乡里的建议,他直接送到山沟里指定的一个村子。另一位个体户,拉来18箱牛奶,交给村委会。兰州来的白老师,送来18箱矿泉水,交到村委会。志愿者的捐赠,一般由乡里接收、发放,记录下来,上报县民政局。

总之,应尽量避免随意直接送给受灾群众,那样容易引起分配的不均。一些志愿者问当地干部最缺什么,书记说,最缺的是搬运工。于是,有的老板带来一些工人,帮着卸帐篷和搭帐篷。

芦山、岷县漳县两次地震后,逐步重视对志愿者的支持和引导,不能放任自流。采取适当管理,既发挥了志愿者和慈善团体在救灾中的积极作用,又避免了分发不均、造成受灾群众攀比的问题。相比以往志愿者在灾区活动的随意性较大,甘肃岷县漳县地震救灾时对志愿者适当的引导产生了很好的效果。这条经验值得今后地震救灾时重视。

地震后来到岷县梅川镇服务的青海西宁“壹基金”志愿者

临时安置

一次破坏性之后的处置,一般分几个阶段。第一是救人阶段,第二是临时安置阶段,第三是过渡安置阶段,第四是恢复重建阶段。

救人阶段大致要在5至7天。地震之后,一边救人一边就开始临时安置。帐篷是最需要的。芦山和岷县漳县两次地震,物资供应都有着充分保障,像最需要的帐篷,基本是有求必应、按需分配。要注意的事情是及时送达、满足需要和不浪费。

地震后临时安置工作,除了尽快提供食品、饮水,药品,就是搭建临时帐篷。除了这些物资到位以外,还要尽快制定一些临时的政策和措施,尽快实施。

比如,岷县漳县地震后,政府马上决定为遇难人员每人购买一副棺木,尽快使其入土安葬。发给每位遇难者家属抚恤金一万元,当天到位。22日晚,在岷县的驻地,半夜里可以清晰听到远处清真寺传来的诵经的声音。几天内,遇难人员基本都入殓完毕,让亲人入土为安。遇难家属情绪稳定。

其他一些政策,如,在应急期的15天内,对应急安置的群众发放每人230元补贴;在三个月过渡期内,对三无(无收入来源、无口粮、无房住)的困难群众提供每人每天10元的生活补助金等。这些政策的迅速公布和陆续实施到位,很快安定了受灾群众的情绪。面对倒塌的房屋、受损的家园,由于有部队、救援人员在村中帮助救灾,有干部了解灾情,解决吃、住问题,有及时的措施妥善安置遇难亲人下葬,有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公告,使得受灾群众总体情绪安定。灾区干部群众迅速整理家园、组织救灾、互相配合安排好灾后临时过渡的生活。

所以,震后尽快有序地安排把食品、饮水、帐篷等临时生活必需物资送到受灾群众手上,尽快制定抚恤和临时性的政策措施、并使各项临时安置的政策落实到位,对稳定受灾群众情绪、做好救灾安置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结语

地震应急工作,除了落实应急预案之外,还必须高度重视每次地震现场的实际经验,注重每次经验的总结。可以把每次地震应急行动作为实际案例,认真剖析。

纵观今年4月四川芦山7.0级地震、7月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后应急各个环节的工作,感到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充分吸取了2008年汶川8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等地震应急的经验教训,科学组织、综合考虑、周密部署、合理实施,整体应急反应正像甘肃省政府指挥部的要求那样,做到了“有力、有序、有效”。以上的几点归纳和认识,可供今后应急工作参考。

猜你喜欢

漳县岷县芦山
甘肃省岷县城郊初级中学师生书画作品选登
中共第一任岷县张明远“县长”
甘肃漳县墩坪遗址东周墓地
春回芦山
318国道沿线芦山地震的震害特征与烈度区划探讨
芦山地震公路地质灾害调查及评估
甘肃岷县漳县6.6级地震灾情快速评估及应急处置保障
2013年甘肃岷县漳县MS6.6地震跨断层形变异常研究
青藏块体东北缘断层形变综合指标异常与岷县漳县6.6级等强震关系
芦山7.0级地震前后岩石圈磁场异常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