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山窖藏银铤初探

2013-03-09

中国钱币 2013年5期
关键词:成色花销铭文

丁 丹

1992年,四川省巫山县计量局修建工地挖出了一罐银铤,经闻讯赶来的巫山县文物管理所工作人员清理,共出土银铤53 枚,莲瓣纹银碗2 个(彩页3 图1)。

根据所有出土银铤的形制,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类。

一类形制为弧首束腰形,中间内凹,面四周有波纹,两端略高于腰部。重量分别为十两和十二两半(彩页3 图2、3)。

此类形制的银铤共5 枚,其中3 枚有铭文(一枚铭文模糊不清)。都是在腰部两端分别刻上相同的铭文。其具体情况如下:

序号1 2 3 4 5铭文侯宅十分记李乙郎记长(mm)88 91 87 82 88宽(mm)57 59 60 58 58腰宽(mm)24 32 24 29 25高(mm)13 11 15 19 20腰高(mm)13 10 13 15 15重量(g)363.65 488.41 398.28 450.51 452.47备注彩页3 图4铭文模糊无铭文无铭文

第二类形制的银铤较多,共有48 枚(仅2 枚是无文的光板铤),也为弧首束腰形,但两段起翘,高于腰部。重量主要为五两和十两,二十五两的中铤仅有一枚(彩页3 图5、6)。

此类银铤与第一类银铤除了形制上的不同,区别最大的是其正面加盖了葫芦形押记。基本情况如下页表。

彩页3 图6、7 是此次出土的唯一一枚重量为二十五两银铤的正、侧视图,彩页3 图8、9为部分银铤的铭文细节图。

由于银铤没有纪年铭文,所以我们只能从其形制、铭文内容及同批其他出土文物等方面来进行推断。

同时出土的两个形制相同莲花银碗,一个破损较严重,另一个基本完整。与四川彭州金银器窖藏出土的宋代菊花金碗①,特别是江苏溧阳金银器窖藏中出土的南宋鎏金覆瓣莲花式银盏②的造型、装饰技法极为相似,都是以器壁饰迭压花瓣,器底作花蕊。银碗轻薄小巧的造型,典雅精致的风格也符合宋代的风范。其铸造时代当为宋代(彩页4 图10)。

序号铭文押记铭文数量长宽(mm)(mm)腰宽(mm)(mm)高腰高(mm)重量(g)备注1刘从舟铺记花销29 78 50 22 21 7 181.08其他28 枚银锭重或轻几克2 3 4刘从舟记刘从舟记刘宅拾分记花销花销花销1 1 1 65 82 64 47 60 47 20 24 23 22 30 21 10 15 12 186.32 366.86 183.63 5刘宅拾分记花销3 82 57 26 29 15 362.37另外两枚还要略重几克6刘宅拾分记1 81 58 24 26 15 356.71 7赵南山十分花销1 72 51 20 28 10 180.83 9179.42另一枚略重9李南山渗银 花银16545212110 180.29 10李南山渗银 花银18258222118 374.15 11银17353272411 263.54铭文模糊12侯宅十分记18260272213 361.87 13花银18358272814 341.42 14王信28561292815 352.85另一枚略轻1518759242615 361.87无铭文16110569323523 900.00 无铭文(见彩图7)8赵南山铺记花销2 70 48 20 21

从银铤本身来看,第一类形制的银铤具有南宋的造型风格,铭文较简单,只标明了成色、铺名或工匠名,符合南宋中晚期银铤的特征。而第二类形制的银铤已经开始具有元锭的面貌,但其铭文仍有宋代的特征,特别是大多数银铤都有宋代特有的葫芦形押记③。

再从铭文为“侯宅十分记”的两枚银铤分析,它们除了形制上的区别外,其重量、铭文等各方面基本相同。其制造时间应相距不远(彩页4 图11、12)。

故推断此批银铤制造时代应为宋末元初。

有意思的是铭文为“李南山渗银”的银铤,渗银二字已表明它的成色,但又加盖了铭文为“花银”的葫芦形押记,花银表明的是比渗银还高的成色。这应该是在再使用的时候,对其成色所进行的重新检验(彩页4 图13)。

注释:

①成都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彭州市博物馆:《四川彭州宋代金银器窖藏》。

②肖梦龙、汪青青:《江苏溧阳平桥出土宋代银器窖藏》,《文物》1986年第5 期。

③李晓萍:《元宝收藏与鉴赏》。

猜你喜欢

成色花销铭文
让“特”“优”农产品品牌成色更足 招牌更亮
启簠、启戟铭文小考
汉皎光镜铭文释考
垣曲北白鹅墓地出土青铜夺簋铭文
毕业季你的钱哪儿去了?
美国人花钱,住房也是大头
金砖“成色”依旧十足
经济不景气,黄金“成色”足
夔膚簠铭文读笺
美国一些经济学家说,生养3个孩子最划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