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模集藏并撰《古今钱略》——《中华珍泉追踪录续篇》(八)
2013-12-04香港关汉亨
〔香港〕关汉亨
乾嘉间名儒古籍校勘家、泉学家倪模(1750—1825)字迂存,号韭瓶,安徽望江人,世居大雷岸(今望江县雷池乡),以耕读为业。倪模自幼喜读书,廿九岁中举,四十九岁(嘉庆四年)成进士,后出任凤阳府学教授。倪氏一生淡泊仕途不为官,专心于教育和学术研究。他藏书甚多,并精于古籍校勘。据有关书刊记载,倪氏“藏书七万卷,为安徽之冠”,“校勘经史数十种,自少至老无倦时”①,是乾隆时期知名经史古籍校勘家。
一 倪氏集泉及撰写《古今钱略》
倪模自中年时才开始集钱,他曾说:“余自壬子(1792)在都收蓄古钱,日久渐多,”“曾与江秋史德量,翁宜泉树培,宋芝山葆淳相往来,渐闻古泉之概,因仿其意,购求搜讨,渐编成帙”②好古籍者亦多喜爱古物。古泉生砂活碧古色斑驳的形制,银鈎铁画篆楷精妙之文字,观之令人怡心悦目,此正是古泉的魔力。倪模尝和江、翁、宋氏等泉家交往,观赏他们的藏品,耳濡目染,久赏而成癖,渐爱上古泉,并锐意搜求详加考证。倪氏好友张惠言,两人同是景山官学教习,据他忆述:“乾隆壬子、癸丑间(1792—1793),韭瓶三兄与余同教习官学,过从无虚日,三载共食盘盂倾。时瓶方锐意蓄古泉货于一囊,行街市购之,虽隆冬盛暑不掇,未几韭瓶以期满去,余亦南归”。并赋诗云:“大雷岸头有倪生,长髯一尺双瞳青,读书往往追许郑,一字考证穷诸经”,“君时蓄泉苦汲汲,日走街市无时停,归来一一书作谱,商文榷字如渭泾”③。从这段文字可知,倪氏集研古币虽起步较晚,但他勤奋用功,日间搜购古钱于市肆,晚上即时对古币文字作考证,集藏和考据几乎是同步进行,故其泉学知识进步神速。
乾隆六十年(1795),倪模到杭州寻师访友兼搜购古钱,他曾与古泉名家吴逸庵相聚,吴氏告知“陈莱孝氏古泉尚存”,未知倪氏有否收购陈氏遗藏。绍兴人吴英宿在杭城开钱铺,倪模曾说“余所得佳品,大半购自此公”。赵晋斋、吴孝显、李中耆、宋芝山等均是倪模的钱友,他称“余所见诸外国品及不知年代品,多拓自此公(晋斋)。”倪谱卷五仅见一枚大型尖肩尖足布,倪氏曰“此品拓自李中耆”。“已未(1799)都中会,(孝显)曾以直百钱及建炎重宝钱赠余”,并尝得宋芝山相赠古钱甚多。倪模广搜博集十余载,所得古钱二千余品,其中明刀藏三百余枚,富甲于同仁,另收集古泉拓图达四千余品,均已载录于书稿中。
《古今钱略》成书于嘉庆十四年(1809),同年他写了一篇《钱略叙传》,文中写道:“忆自乾隆壬子(1792)始事于斯,至今十有八年矣,虽作辍不常,然往来燕赵吴楚,偏搜而萃之,乃得略具其概,标举其要,编辑成帙,无力授梓,仍弃囊中”④。此后十二年,倪氏又另有一番经历。道光元年(1821)他在凤阳学时写道:“钱略叙传成于嘉庆已巳岁(1809),自是无暇理葺,癸酉(1813)至凤阳数年,一无所得”,“已卯(1819)又晤严铁桥可钧于金陵,赠以永隆通宝、闽字大铁钱、大宋通宝当十钱,益广所未备,仍嘱友人胡三轩重理,命长孙人在录之”⑤。从这段记述可知,倪模自嘉庆十八年(1813)再出任凤阳府学教授,至道光元年(1821)仍在学署中,教学期满后倪氏便返回大雷岸,于道光五年十月去世,终年七十六岁。
倪模一生勤奋好学,校勘古籍与集研古泉,皆体现他对学问执着追求之可贵精神。他生前因无力将书稿付梓而搁置家中,经过多年后,“因其家中落,其书不知流落何所”(饶登秩语),遗藏亦已归他人所有。直至光绪三年(1877),倪模之从曾孙荆州太守倪豹岑,始于同邑方姓家中寻获此份遗稿,以二百金赎归,并请古泉名家杨守敬、饶登秩两先生负责校勘及监刊,由瑞安孙衣言氏作新序,归安姚觐元氏撰跋文,交大雷岸经锄堂精印刊行,成为清末以来钱币界人士阅览之通行刊本。
二 《古今钱略》内容简介
倪氏曾说:“有见必录,知名必书”,博集而力求完备,是倪模撰辑《钱略》之要盲。他十余年勤搜博采古今钱币文字及拓图资料,汇集撰编成书,书名谦称“钱略”,实为古今钱币之集成。该书卷帙浩繁,内容庞杂包罗万有,它已超越前人旧谱,堪称钱学巨著。
1.《钱略》编目介绍:全书共三十四卷,卷首国朝钱制。卷一国朝制钱,载天命、天聪及顺治至乾隆钱品。卷二古布载空口铲布、钅斤布、安邑布。卷三、四载古刀币。卷五、六载尖足布、平足布。卷七至卷十四自周秦两汉下至明代钱品。卷十五花钱及厌胜品。卷十六古钱伪品。卷十七至卷十九外国钱包括金银洋钱。卷二十古钱奇品(蚁鼻钱、藕心钱及玉钱等)。卷廿一至廿三古钱杂品。卷廿四、廿五古钱存疑。卷廿六载各式钱范30 品。卷廿七楮币源流。卷廿八历代谱录59 种包括刊本、写本及已散佚仅存书目者。卷廿九、三十历代钱制。卷卅一古钱附录。卷卅二古今收藏姓氏及师友题赠。卷末钱略叙传。
2.倪书采录多部钱谱资料,可补诸家所缺者,其中包括:(1)《江氏钱谱》。江德量(1752—1793)字成嘉,号秋史。江苏广陵人,乾隆四十五年进士,官至御史,著名藏泉家,曾撰《钱谱》廿四卷。书稿未及刊刻,乾隆五十八年江氏因病去世,终年四十二岁,倪模曾说:“余壬子(1792)曾借原本展玩数月,录其大略”,故倪书甚多引用江氏论泉说。(2)《徐氏钱谱》,徐嵩号朗斋,无锡人,乾隆五十七年举人,倪模曰:“是编本未成书,但约举布币难得之品加以考证,引据明确,有足补诸书所未备者,已援其论入各品下”。(3)收录翁树培《古泉汇考》有关历代钱谱及藏泉家集钱资料,倪氏曾说:“余嘉庆丙辰(1796)都中曾借录一通,间加按语,今全载于本卷(卷廿八)。”(4)嘉定人瞿木夫为倪模钱友,倪氏说木夫“曾为余言,欲辑宋元以来各品,以续洪文惠公志。余常见其拓本底稿云”,倪书亦常引用瞿氏钱谱资料。(5)无名氏著《钱币考》二卷,倪模亦多引用此书资料,据近今学者考证。无名氏即无锡人华玉淳(1703—1758)字师道,号南林,曾撰《钱币考》一书。潘毅堂、张庭济均有抄本⑥。
3.《钱略》卷首载录(清)国朝钱制,内容包括“大清会典、列圣上谕,诸臣奏疏,户工二部则例及各省通志”等资料,对于现今研究清代货币制度有重要参考价值。
4.《钱略》卷廿九、三十载历代钱制当中,收录多篇学者考究历代货币文章,其中有:刘陶《铸钱议》;荀说《议泉货》;孔琳之《谏废钱议》;何尚之《大钱当两识》;范泰《谏禁私铜》(节抄);徐爰《收铜缮铸钱》;沈庆之《听民铸钱议》(节抄宋书颜竣传);颜竣《铸二铢钱议》;张商英《奏当十钱为害》(参宋志及通考本);陈际泰《钱法议》(节录太乙山房文集本)等。诚如安徽钱币学者汪昌桥先生指出:“收录历代货币理论文章,这是倪谱的主要特色及最大贡献,对于今天的货币金融史研究亦大有裨益”⑦。
5.倪模对先秦古刀布的考释,兹例举如下例子说明:(1)《钱略》卷三收录一枚圆肩弧档一钅斤布,倪氏释为“唐化一金”,并引洪志及罗泌路史之说,断为唐尧布。(2)“梁充钅斤百当”布,倪氏释读为“梁邑斤金金当”七字,或释“策币货金当锾”六字,断为虞舜币。(3)“梁正尚百当”布,倪氏引罗泌路史训为“舜策乘马币”。(4)“安邑一钅斤”布,倪氏释读为“安邑货一金”,断为夏禹币。(5)“虞一钅斤”布,倪氏释为“历一金化”,断为夏币。(6)一枚属于楚铸长足布,面文“殊(扶)布当”背十货,倪氏引江秋史释为“扶比当”,断为商货,而“四布当”连布,亦断为商布。(7)论空首布,倪模说:“布币首方而空,多出豫省,或识一字二字,或左或右,皆古篆,不尽地名,近人目为铲布,亦曰空口币,又呼农器币”,“钱取钱镈之义,于农器为近,则目为铲布,”“谱录无征,莫详时代,商周彝器字体略同,非三代以下物也”。(8)考释刀币。①“即墨之法化”背“安邦”。其中背文“邦”字不可识,倪氏先引江秋史释为“安邑”,再引朱枫待问录释为“安阳”,倪氏曰“安字近之,曰邑、曰阳似皆末谛”,数十年後,倪模之从曾孙倪文蔚加按曰:“从邑从丰,训为邦字”。倪氏已考出该刀铸地,他说:“即墨今属莱州府,古三齐之一,古即墨城”。②“安阳之法化”刀,倪氏引江秋史释为“女阳之吉化”,又引山左金石志训为“安阳之吉化”。并说此刀“形质俱同齐刀,亦齐刀别种也”。③“齐法化”三字刀,倪氏释为“齐吉货”,并说“此刀与即墨刀诸品确为齐刀”。④齐造邦 法化”六字刀,倪氏释读为“齐迟师邱吉货”,“未知是否,存以待考”,“亦齐刀别种也”。此处亦见其从曾孙倪文蔚加案:“据孙琴西先生释(第二、三字)为造邦”等语。
钱谱作者对先秦古刀布的释读和考订,是遵从前人旧谱之说,沿讹袭谬,或于考订时有新的思维和新见解,能突破前人旧说者,皆可反映作者的考订能力和水平。持平面论,
倪书收载钱币资料十分丰富,惟对先秦古刀布的考订与同时期泉学家初尚龄氏(1759—1841)比较,则略为逊色。
三 古今学者对《钱略》的评价
倪谱自光绪年间刊行以来,先後有多位学者对该书作出客观正确地评价。现将他们的评说节录于后。
1.光绪三年瑞安孙依言氏为是书作新序,序文中说:“望江倪先生,为乾嘉间名儒,生平精鉴金石而藏古泉尤富,又得江秋史、瞿木夫、翁宜泉、严铁桥诸老相与商榷,遍得其拓本加以考释,勒成古今钱略三十四卷,其书所收不及李氏古泉汇之富,而援据详博殆过之。”
2.清末古泉名家饶登秩所著《古欢斋泉说》中,对倪谱亦曾有评说:“古今钱略三十四卷,收钱至四千余品,虽宏富不及李氏古泉汇,而引据详博实过之。其于钱制也,则备载国朝钱法,并前代制度沿革利弊,旁及飞钱宝钞交引关会之属,靡不博采详稽,补诸家谱录之缺略。是书殆不仅以玩物供嗜古之赏鉴,洵足备政书之一家矣。特其书成于乾嘉之际,彼时考古尚无确识,不免承路史之谬,袭洪志之讹且有重摹旧谱之弊,此其失也。”⑧
3.民国时府钱币界元老丁福保先生曾撰《凤阳府教授倪迂存先生别传》一文,文中对倪书有评说“是书自古货币泉刀之制,及历代圆泉以有清一代钱制,纤悉具备。教授又博考群书,凡历代钱监,并踩铜之处及鼓铸之法,每岁出钱之数,以及宋金元明纸币通塞之大凡,无不一一甄录于此书,而于钱币之本末,可称 备无遗矣。⑨”
4.张纟冋伯先生曾为《古钱大辞典拾遗》作序,序文中谈到:“与翁树培,并世齐名则有倪迂存、江秋史、张叔未。倪氏著有古今钱略,虽嫌繁芜驳杂,而史材包罗宏富,最为参考善本。”
5.王贵忱先生曾撰《〈古今钱略〉题记》,文中对倪书作出客观中肯的评价:是书“卷帙浩繁,文字数十万言,钱图四千余品共三十四卷,而镌刻板式印刷及用纸皆佳,清季所刊钱谱无出其右者”,“就通篇内容而言,可谓图文并胜,资料性强,是一部大醇小疵,具有学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之巨作。”⑩
注释:
①⑦汪昌桥:《倪模及其治学精神》,《中国钱币》1994年第3 期。
②③倪模:《古今钱略》卷三十二师友题赠。
④⑤倪模:《古今钱略》卷末钱略叙传。
⑥张建设:《清初〈钱币考〉之作者考》,《中国钱币》2000年第三期。
⑧饶登秩:《古欢斋泉说》,《古钱大辞典》上册总论谱录。
⑨丁福保:《凤阳府教授倪迂存先生别传》,《古钱大辞典》上册总论藏泉家。
⑩王贵忱:《〈古今钱略〉题记》,中国钱币文献丛书第七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