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观通宝”旋读折三银钱考

2013-03-09

中国钱币 2013年5期
关键词:大观通宝篆书

朱 浒

2012年初,作者得知山东安丘附近出土一枚钱币,面文为“大观通宝”,折三型,瘦金书。其钱文旋读,布局与常见大观通宝迥异,书法曼妙。后来见到实物,钱肉泛银白,厚重精整,略带铁壳锈。钱径35.8mm,重12g(彩页5 下)。综合其材质、形制、钱文和出土情况等因素,可判定此泉品为银质。由于大观通宝银质折三型之前未见钱谱收录,仅见马定祥先生1986年所撰《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之转述①,其在钱币史中有一定的地位,有必要撰文对其进行考证。

唐宋是中国使用金银钱最多的时期,钱币史中前人早有论述,日本学者还有过专题研究②。宋代金银钱以年号为主流,徽宗朝尤甚,南宋则多有寿庆宫钱和吉语③。从文献看,关于金银钱的记载屡见不鲜,多用于宫中。如《建炎以来系年要录》转引《宣和录》载靖康二年二月丙子金人索取汴京内库之宝货条。“上皇阁分金钱四十贯,银钱八十贯;皇帝阁分金钱二十贯,银钱四十贯,皇后阁分金钱十一贯,银钱二十二贯,云云”④。此例中金人共分得金钱七十一贯,银钱一百四十二贯,但与铜钱相比,仍然是稀若星凤。两宋时期沿用金银钱为赏赐、庆典、祝寿等用途,已经成为一种制度,颇见史书和时人笔记。宋人张知甫《张氏可书》记载徽宗禅位之后,微服出汴京城外,见卖蒸饼者,“于箧中取金钱十文,市一枚以食”之事⑤。《武林旧事》载孝宗在西湖游玩时,尝以“金钱十文、银钱一百文、绢十匹”赏宋嫂所献鱼羹⑥。此二例说明金银钱可充皇家购物、赏赉之用。金银钱甚至一度被刘光世用来招诱金兵为降服信号⑦。金银钱还用于宋皇室的陪葬,数量巨大。周密《癸辛杂识·别集》载至元二十二年乙酉,杨琏真伽发掘宋诸帝陵之事,云“金钱以万计,皆为尸气所蚀,如铜铁。以故诸凶弃而不取。往往为村民所得”⑧。参照被盗宋陵中金银钱数量与汴京内库诸阁中被金兵抢掠的金银钱数量,均以万计,可知有宋一代,金银钱存世甚多,并不神秘。

但从考古发现看,宋代金银钱的发现并不多。除1988年五台山一次出土“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两千枚左右外⑨,似无大量出土的记录,而是零星散见各地,尤以浙江杭州及周围市县湖泊疏浚和清理宋墓而时有发现。以金钱为例,1936年夏浙江古荡宋墓发现的三枚金钱⑩,其中“乾道元宝”归陈仁涛,“太平通宝”归罗伯昭,现均入藏中国国家博物馆(原中国历史博物馆)。1953年,马定祥经景翔馥得到西湖疏浚所出“宣和通宝”篆书金钱,后转让与罗伯昭,成为其“铭心之品”⑪。1986年浙江慈溪龙南拓岙山麓宋墓出土“隆兴通宝”金钱一枚⑫,现藏宁波钱币博物馆⑬。1988年,浙江衢县安仁乡宋墓出土“太平通宝”金钱一枚,现藏衢县文管会⑭。这些考古证据表明,南宋时金银钱的使用范围以临安为中心。北方发现的两宋金银钱相对较少,很可能与大量金银钱被金兵劫掠有关。“淳化元宝”背佛像金钱或可归为太宗皇帝供养之用。1966年应县木塔发现两枚金钱,一枚“政和通宝”、一枚“宣和元宝”,现均藏于山西博物院⑮,也应归为供养之用。1996年4月27日,黑龙江阿城南城村一冯姓村民,淘沙时筛出了一枚“宣和元宝”金钱,广穿,薄肉,其版式与应县木塔所出“宣和元宝”一致,现藏金上京历史博物馆⑯,本文披露的折三型大观通宝银钱出自山东地区,并非浙江与东北,这可能与山东地区是当时宋金交战的过渡地区有关。

除太平、淳化、宣和、政和等年号外,大观也有金银钱存世。彭信威先生指出,“从遗留下来的实物看,宋朝的金银钱,以北宋末年到南宋初年铸得最多。特别是徽宗的时候铸得最多。因为大观、政和、宣和等年号都有银钱留下来。大观通宝银钱有两种,一为篆书,一为隶书,成对钱。”⑰这种大观通宝银钱偶有发现,存世不多。日本《昭和泉谱》中录有三枚大观小平银钱,均为平尾丽悳庄所藏,版式为楷书两种,为“正样”、“广穿”二版,篆书仅有一种⑱。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古代钱币”展览中展出一枚大观通宝小平旋读银钱,与《昭和泉谱》中的“正样”同版,可做相互印证,但不知其来源。大观通宝银钱,所见均为旋读,以示其与行用钱的“直读”钱文相区别。大观通宝篆书小平金钱仅见一枚,早年流入星洲为某大藏家所有。

《昭和泉谱》中所录三枚大观

这枚大观通宝旋读折三型银钱的书法造诣极高,文字风格同普通大观通宝折三行用钱迥异,其特点为狭观,高走通,阔缘,与徽宗大观年间犀利瘦硬的书风趣味不同,而与“宣和通宝”背陕铁母的晚年书风,尤其是高宗折十“绍兴通宝”的书风更为接近,为宋代金银钱家族增添一枚新品种。

从目前的发现看,两宋金银钱大都为小平钱,大钱极少。除聚珍体太平通宝折二银钱年代有争议外,流传有序者仅有折二政和通宝篆书银钱一例。这枚钱币为罗伯昭先生旧藏,径30mm,重8.4g,弥足珍贵,已捐上海博物馆⑲。此次这枚大观折三银钱的发现,是宋代金银钱实物的重要发现,弥补了折三型发现的不足,具有重要的纲要性质。

注释:

①马定祥:《补说日本三大钱谱北宋钱》,《中国钱币》1986年第3 期,第16 页。

②[日本]加藤繁:《唐宋时代金银之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第303-335 页。

③潘懿:《两宋金银钱摭微》,《中国钱币》2006年第3 期,第16 页。

④(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第1 册),卷2,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

⑤(宋)张知甫:《张氏可书》(文渊阁四库全书影印本),台湾商务印书馆,1986年。

⑥(宋)周密:《武林旧事·卷7·乾淳事亲》,浙江人民出版社,1984年。

⑦“乃铸金银铜钱,文曰招纳信宝。”见[元]脱脱等:《宋史·卷369·刘光世传》,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4年,第8169 页。

⑧(宋)周密:《癸辛杂识·别集》,中华书局,1988年。

⑨阎鸿禧:《五台山发现的淳化元宝金钱》,《中国钱币》1989年第2 期,第42 页。

⑩罗伯昭:《金太平》,《泉币》杂志第29 期,第10 页。

⑪宋路霞:《钱币大师马定祥》,文汇出版社,2005年,第127 页。

⑫章均立:《浙江慈溪出土“隆兴通宝”金钱》,《中国钱币》1989年第2 期,第68 页。

⑬陈久志:《宁波钱币博物馆重出江湖》,《杭州日报》2004年7月27日。

⑭周迪:《浙江衢县出土北宋金币》,《考古》1994年第5 期,第442 页。

⑮山西省钱币学会编:《中国山西历代货币》,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第84 页。

⑯《探访金朝古都:一枚古金币价值15 万元》,《生活报》2006年6月15日。

⑰彭信威:《中国货币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第309 页。作者按:此误,大观银钱实为篆书与楷书对钱。

⑱[日本]平尾聚泉:《昭和泉谱》,卷3,历史图书社,1974年,第23 页。

⑲关汉亨:《中华珍泉追踪录》,上海书店出版社,2001年,第142 页。此泉亦见丁福葆:《历代古钱图说》(马定祥批注),马批1080“政和”条:“折二银钱,珍”,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99 页。

猜你喜欢

大观通宝篆书
西沙群岛考古发现的铜钱
饶宗颐老照片一组
大观的艺术 艺术的大观——小记横空出世的横山大观
张晓东《篆书国有岁以团扇》
鲁大东篆书苏轼“人生十六乐事”
“建国通宝”钱考辨
论两汉碑额篆书对邓石如篆书风格形成的影响
Scholar and East Lake
一枚罕见的“圣宋元宝”
外过城市雕塑大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