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树新品种云茶春韵的选育过程、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2013-03-07解星云陈春林包云秀杨兴荣
解星云,陈春林,包云秀,杨兴荣,黄 玫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云南 勐海 666201;2.云南省茶树种质资源创新与配套栽培技术工程研究中心,云南 勐海 666201)
云南省是茶的故乡,也是中国的产茶大省,其茶园面积居全国之首,产量和产值分别位列全国第三位和第五位[1]。云南大叶茶加工而成的“滇红”、“普洱茶”等特色茶叶因其独特的品质驰名中外,深受广大众消费者的喜爱。但是,云南大叶茶也有一些不足,如制出的红茶、绿茶香气低,抗寒性弱等[2-3]。
因此,选育优质、高产、多抗的优良茶树品种和专用绿茶品种,是目前云南省茶树育种的目标,也是云南茶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4-8]。经过多年的努力,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采用人工杂交育种方法,成功地培育出一种高香绿茶杂交新品种——云茶春韵。该品种在云南省西双版纳、普洱、保山等州(市)均有种植;春茶萌发期在2月中旬,一芽二叶开采期在2月下旬~3月上旬;表现出育芽能力强、发芽密、产量高等特性;适宜在年降雨量1 400 mm左右、海拔高度2 000 m以下、绝对最低气温高于-5.4℃的地区种植[9]。
1 品种来源及选育经过
云茶春韵是从云抗14号(♀)和福鼎大白茶(♂)的杂交F1代中选育出的无性系新品种[10]。1978年10月采集福鼎大白茶的画风对云抗14号进行人工授粉;1979年10月底获得F1代茶籽进行育苗;1981~1983年以茶树苗为材料进行扩繁;1984年6月将茶苗种植于母本园中;1986~1989年对其产量、品质、化学成分等进行鉴定;1992年6月将茶苗种植于品种比较试验园中;1992~2010年开展品比鉴定工作;1997~2009年在保山和澜沧区试点开展区域适应性试验;2013年4月该品种通过云南省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品种登记号为滇登记茶树2012001号)。
2 品种特征特性
2.1 植物学特征
该品种树姿呈半开展状态,分枝密,叶片呈稍上斜状着生。叶片为长椭圆形,叶色深绿,叶身背卷,叶面隆起,叶缘波状,叶尖渐尖,叶质中等;芽叶绿色,嫩叶背卷,茸毛较多;花冠直径4.60 cm×4.07 cm,花瓣较薄,有5~8瓣,色泽白含绿,花萼5片,花瓣、花萼和花梗都无茸毛;花柱长1.4 cm,柱头3裂,子房茸毛多,雌蕊高于雄蕊。
2.2 生物学特性
其鲜叶内含物质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分别为44.6%、28.4%、2.6%、3.7%,酚氨比值为10.9,比福鼎大白茶(10.6)略高[11]。用其制作的绿茶,外观绿润多毫,显芽,汤色嫩绿清澈,香气清香持久,滋味鲜醇,叶底绿明亮。云茶春韵的抗寒、抗旱能力比云抗10号强,抗茶小绿叶蝉能力与福鼎大白茶相当,抗茶饼病能力与云抗10号相当。
2.3 产量及适应性
品比结果表明:云茶春韵是一个丰产品种,在同等肥培管理条件下,9~16年足龄的茶树平均可产优质干茶2085.6 kg/(hm2·a),分别比云抗10号和福鼎大白茶增产29.4%和20.4%。区试试验结果显示,在保山区试点用其制作的大众茶平均产量为2 821.5 kg/(hm2·a),比当地大叶茶品种增产20.3%;在澜沧区试点用其制作的大众茶平均产量为2733.3 kg/(hm2·a),比当地大叶茶品种增产7.8%。而且,云茶春韵茶苗的移栽成活率高、生长势强、抗逆性强,适宜在云南省大部分茶区种植。
3 栽培技术
3.1 茶园选址
最好选择土层深厚、成土母质为沙页岩、pH值在4.5~6.4之间的酸性红壤或黄土壤或黄壤中种植。根据地形,坡度大于25°、土层深度小于60 cm的地区不宜种植茶树,应保留自然植被;坡度15°以下的平地和缓坡地可进行等高开垦,按150~200 cm行距开挖种植沟;坡地在15°~25°之间的坡地,按等高线由下至上逐级开梯,种植梯面宽度不小于150 cm。
3.2 茶苗定植
选择株高25 cm以上、茎粗直径大于3.0 mm、侧根数3根以上、无病虫害的健壮苗木,于6~7月采用双行单株模式进行条栽,小行距为30 cm,株距为35 cm,种植密度约37 500株/hm2。移栽时,茶苗尽量多带土,按确定的株行距,在茶行中拉线开穴栽苗,种植穴深20 cm左右。具体操作:将茶苗放入种植穴紧靠穴壁的一侧,用手扶住茶苗,让根系垂直向下自然舒展,再用细土边培边压实,使根与土紧密结合,切忌折断根系或翘根。复土深度略高于茶苗根颈。茶苗栽好后浇足定根水,以保证茶苗成活[12]。
3.3 茶园管理
云茶春韵幼年期茶树对地面的覆盖度小,容易滋生杂草,一般需要进行3次/a以上中耕,才能保持土松、草净,保水保肥,以减少病虫危害。茶树进入成年期后,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的生长都很旺盛,根的伸展较深,但由于采茶、喷药等农事操作,茶园土壤容易板结,应中耕2~3次/a。施肥方面,应注意养分平衡,宜多施有机肥料和茶树专用肥,农家肥等有机肥料施用前应经无害化处理;基肥在11~12月茶季结束后结合冬耕施农家有机肥22 500~37 500 kg/hm2,钙镁磷肥375~750 kg/hm2或少量微生物肥料;全年施追肥3次,第一次在3月上中旬,第二次在5月下旬,第三次在7月下旬~8月上旬。茶树修剪方面:幼龄茶树的定型一般要修剪3~4次,成年茶树一般在11月下旬修剪,每次的修剪位置应在上次的剪口处提高3~5 cm,用篱剪剪平;通常,在11~12月茶季结束后配合疏枝和清园进行深修剪,剪去树冠面上10~15 cm深的“鸡爪枝”,以复壮树势,提高育芽能力;同时,剪去茶树树冠内部和下部的病虫枝、细弱枝、枯老枝和茶树行间过密的枝条,以利茶园通风透光[13]。
3.4 合理采摘
幼龄茶园的打顶采摘是一种以养为主的采摘方法,把握“以养为主,以采为辅,以采促养、采高养低、采顶留侧”的原则;成年茶园的采摘,做到多采中上级茶,少采低级茶,尽量不采级外茶,既保证产量,又保证质量;壮年茶树实行“以采为主、采养结合”的采摘方法。
3.5 病虫害防治
2002 ~2004年,对参试茶树品种进行茶小绿叶蝉抗性鉴定,结果显示,云茶春韵抗小绿叶蝉等级低于云抗10号,但其抗茶饼病等级与云抗10号相当。在病虫害防治上可采取植树造林来增加茶园周围的植被,夏、冬季在茶树行间铺草,可为天敌创造良好的栖息、繁殖场所。尽量多采用生物、物理防治措施,有条件的地方还可使用植物源和矿物源农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保障茶叶质量安全。
[1] 汪云刚,王 琳,田沂军,等. 云南茶树育种工作成就与展望[J]. 海峡科技与产业,2012,(6):76-72.
[2] 包云秀,黄 玫,杨兴荣,等. 绿茶新品种“佛香2号”选育[J]. 茶叶,2010,36(4):210-212.
[3] 王家金,谢 瑾,刘本英,等. 云南大叶茶资源的机能性物质分析及优异种质筛选[J]. 南方农业学报,2012,43(7):924-928.
[4] 刘本英,宋维希,孙雪梅,等. 云南茶树种质资源的整理整合及共享利用[J]. 西南农业学报,2011,24(2):805-812.
[5] 宋维希,刘本英,矣 兵,等. 云南茶树优异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与筛选[J]. 茶叶科学,2011,31(1):45-52.
[6] 闵彩云,贾尚智,金孝芳,等. 茶树新品种鄂茶11选育报告[J]. 湖南农业科学,2011,50(24):5151-5153.
[7] 包云秀,杨兴荣,陈继伟,等. 茶树新品种“佛香3号”选育[J]. 园艺学报,2009,34(4):622.
[8] 张 俊,包云秀,唐一春,等. 名优绿茶杂交新品种“佛香1号”选育[J]. 西南农业学报,2004,17(5):677.
[9] 包云秀,黄 玫,杨兴荣,等. 云南省茶树杂交育种研究进展[J]. 林业科学,2012,(19):134-135.
[10] 黄 玫,王家金,包云秀,等. 茶树新品种“云茶春韵”选育研究[J]. 西南农业学报,2013,26(2):436-437.
[11] 尚卫琼,梁名志,田易萍,等. 云南省茶树育种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13,41(13):5700-5702.
[12] 曹爱国,张 稳. 浅谈茶树栽培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12,18(15):58-60.
[13] 杨亚军. 中国茶树栽培技术[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