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其陷阱
2013-03-06管一凡
管一凡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我国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国际化现状及其陷阱
管一凡
(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7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迅速,各省在国际化战略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制定了各种中长期发展目标。然而,在国际化进程中存在的几个容易被忽略的陷阱,如民族文化易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而失去活力、各种留学骗局、人才外流以及教育主权的破坏等却往往得不到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的注意,长期下去,必然不利于中部地区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中部崛起”战略的实现。
中部;高等教育;国际化;陷阱
高等教育国际化是指跨世界、跨民族、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即面向世界发展本国高等教育的思想理论、国际化活动以及与他国开展的相互交流与合作。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表现为管理理念国际化,学生、师资来源国际化,课程国际化,教学科研合作国际化等。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党和国家适时提出了“中部崛起“战略,位于我国中部腹地的鄂、湘、皖、赣、豫、晋六省,在这一战略中无疑起着重要的先导作用。根据科学发展观的指导思想,我们知道,一个地区的发展不仅仅体现在G DP硬性指标上,而且应该包含文化、教育、人口素质、生态环境等软指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在当今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作为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前沿阵地的高等教育开始承载越来越多的时代责任,而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能否健康顺利进行,是高等教育能否承担这一时代责任的关键。
1 中部六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
1.1 湖北
目前,湖北省有高校120余所,其中本科院校35所、军事院校5所、高职高专50所、独立学院31所。截至2012年底,湖北省高校本专科在校生数达到140余万人,居全国第三。在2012年中国校友会所作的地区高校竞争力排名中,湖北高校整体实力紧随北京、上海、江苏之后,居全国第四[1]。作为教育大省,湖北省走在中部六省教育国际化的前列。据统计,1978——1998年,全省共聘请长短期外国文教专家、外籍教师12000余人次,共招收来华留学生5000余人,全省共派出国家公派和单位公派出国留学人员7000余人。
除了聘请外国文教专家和外籍教师以外,湖北省还积极举办各类国际学术会议,并不断派遣各类专业人员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会议,从1989年—2004年,平均每年有700余人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2个。
近几年来,随着就业压力与汇率减低等因素的影响,武汉地区的留学人数逐年攀升,据统计,2003湖北省自费出国留学的共有4069人,2004年约3000人,2005年为5856人,2006年上半年为2744人,据不完全统计2009年湖北省出国留学人数超过了8000,2010年出国人数达到12000人以上,预计今后几年内仍将继续攀升。湖北省自费出国留学人数较多的国家依次为:澳大利亚、英国、法国、新加坡、美国、加拿大、德国、日本、乌克兰、韩国。
1.2 湖南
湖南省有高等院校106所,其中教育部部属2所(中南大学、湖南大学),中央军委直属院校1所(国防科技大学),普通高校在校生人数居全国第8位。湖南省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在“十一五”期间成效显著,来湘留学生总人数达到5000多人,公费选派了327名高校青年骨干教师前往国外知名大学进修,选派了300余名优秀教师到国外和港澳地区开展汉语教学,成功举办了3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1]此外,2012年12月13日,教育部近日与省政府签署协议,与湖南省合作共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综合改革试验区。这是2009年8月教育部与湖南省政府签署“共建长株潭城市群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协议后,教育部为支持该省加快落实共建内容,实现共建目标,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的一项重要举措。湖南也成为目前全国唯一的省级试点单位。这一举措立足湖南教育国际化实际,结合湖南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鼓励湖南各级各类学校不断拓宽渠道,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交流与合作,提高湖南教育国际化水平。对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有国际交往能力和竞争力的优秀人才,促进全省教育综合实力,创新能力及国际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同时,也将为我国中西部地区教育对外合作交流创造经验,开创新的模式。
1.3 河南
河南省有普通高等院校99所,研究生培养机构23处。高等教育总规模达227.96万人。1995年,在国际科技交流方面,河南省高等学校派遣研究生15人次,进修访问学者81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58人次,交流学术论文67篇,出席在国内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204人次,交流学术论文197篇;2002年,举办国际学术会议12次,与港、澳、台地区学术交流3次,参加人员1808人次,提交论文1518篇;2010年河南省合作研究派出743人次,接收762人次,出席国际学术会议1951人次,交流论文1883篇,特邀报告294篇,主办国际学术会议20次。1994年底,河南省仅有两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而到2002年底时,河南省有7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到2007年底,河南省已与12所世界500强高校、76所国(境)外具有优势学科和专业的院校举办了180个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机构),已培养毕业生3.3万多人,在校生5.7万多人,占全省大学生的5.4%。目前河南省具备接受外国留学生资格的院校已有18所,外国留学生主要来自尼泊尔、巴基斯坦、日本、韩国、美国等18个国家和地区,主要涉及中文、武术、中医、计算机、建筑等专业,接受外国留学生数量呈逐年上涨趋势。[2]
1.4 山西
全省有普通高等学校61所,在校生52余万人,其中具有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的院校有16所。山西省教育厅在《山西省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就着重提出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其中还有“——继续积极支持出国留学,引导出国留学工作健康发展,鼓励山西省高校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出国进修;争取公费出国留学人员绝大部分回国回省服务,并使留学回国人员得到科研项目资金的资助;大力吸引海外人才短期回国讲学、从事科研活动。对自费出国留学工作积极引导,加强管理,拓宽渠道。进一步做好引进国外智力工作,适度扩大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规模,调整聘请外国文教专家的专业结构。创造条件吸引更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山西学习和进修。以及加强国际间的教育合作与交流,积极推进高层次、有特色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引进国外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升我省高校的办学层次和水平。”等具体相关内容。
2003年—2008年山西省招收留学生数量以及普通高校在校生数量[3]
1.5 安徽
安徽地处华东,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安徽大学等高等学府,根据安徽省教育厅的统计,2010年,安徽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100所,其中省属98所;普通高等院校在校生人数为938954人,研究生在校生人数为38991人。安徽省接受国际化观念较早,自1980年中国科技大学与美国马里兰大学签署第一份国际学术合作交流协议以来,安徽省各高校已与30多个国家与地区的80多所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关系。《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指出要重视“吸引海外优秀人才到高校工作,坚持引人与引智相结合的原则,制定政策和措施,加大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力度,创设更加优厚的条件,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来安徽省高校工作,对到高校联合科研攻关、定期讲学的海外优秀人才,采取柔性、灵活的用人机制,充分发挥其在高校建设中的作用”和“制定高层次人才出国研修计划,选派高等院校的高校学科拔尖人才、省级学科技术带头人、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高校学科拔尖人才、高职院校专业带头人等到国(境)外著名高等院校、研究机构进行短期和中长期的研修,扩大高等院校高层次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国际交流规模”。[2]
安徽省高等教育国际人员交流[5]
安徽省高等教育国际会议情况[6]
1.6 江西
江西省全省共有普通高等院校、独立学院和成人高等学校96所。2010年普通高校在校生81.6万人,全省在校研究生2.13万人。从1996年12月第一个经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设立以来,到2008年底共有45个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涵盖了硕士、本科、专科、非学历教育和高中教育,其中高等教育42项,占93.3%。目前,江西省共有16所院校与8个国家进行中外合作办学,合作办学领域涉及到了管理学、工学、经济学、语言学等。目前,江西省接受来华留学生的高校有南昌大学、江西师范大学、江西农业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20所高校。许多高校还为来华留学生提供各个层次的政府奖学金。2011年3月,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江西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留学中国计划》,进一步加强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来华留学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该省教育国际化水平,江西省制定了“留学江西行动计划”。该计划指出,到2020年,建立与该省社会经济地位、教育规模和水平相适应的来华留学工作与服务体系;造就来华留学教育的高水平师资;建成几所来华留学教育特色鲜明的大学;培养一批知华、友华的高素质来华留学毕业生。计划到2020年在该省高校及中小学校就读的外国留学人员达到12000人次,其中接受高等学历教育的留学生达到7000人,根据江西发展需要,逐步增加江西省来华留学奖学金名额;来华留学人员生源国和层次类别更加均衡合理。江西省拟分三个阶段完成目标任务:2013年规模达到4000人次;2016年规模达到7000人次;2020年规模达到12000人次。
2 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陷阱
以上我简要总结了近几年来中部六省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工作上所取得的一些成就和经后的发展目标,成就是巨大的、目标是鼓舞人心的。然而,当我们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中时,是否认真思考过这样一个问题,即教育的国际化真的就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有百利而无一害吗?自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列强对积贫积弱的旧中国的侵略以及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改革开放30余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使无数国人坚信,“睁眼看世界”,“引进来,走出去”,向外国人学习是我们前进的巨大动力。今天,任何东西经由“国际化”一词修饰之后仿佛格调一下子就得到了提升,给人一种肃然起敬的感觉,教育也不例外,在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容易急功近利,盲目看重眼前利益,而对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却认识不足。在高校国际化进程中我们在鼓励中部六省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同时,也应该对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合理因素或者说弊病予以重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高校国际化不断发展的当代中国,我们应该理性的看待这一进程,应该看到的积极一面,也要认清国际化进程中的种种陷阱。
2.1 民族文化易受到外来文化冲击而失去活力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沈祖尧曾说,高等教育国际化不是“麦当劳化”,国际化并非盲目学习和采用西方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也不是玩弄国际师生人数的数字游戏。我们应明白文化的多元化和差异性,同时保持自己的身份和特点。
杨启光教授在他的著作《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一书中写到,在当前教育国际化背景之下,中国高等教育更加密切地融入到全球各地,各种层次与类型的教育内容与品质被迫卷入全球化浪潮,教育方式的不断改变,国际文凭的相互承认,评价标准的国际化,都将中国教育置于全球教育的激烈竞争之中。在这种教育模式之下,它将极大地挑战中国民族文化的认同,造成中国传统本土文化的弱化。[3]
美国原驻中国大使洪培博曾公开表示,美国应该为自己的教育体系对全球学生的吸引力感到自豪。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不仅获得美国学位,还学习美国的价值体系和核心信念,当外国学生毕业后返回他们的祖国时,就会把这些价值带回到当地政府、学校和企业[4]。这一方面反映了美国正在以高等教育输出的方式,将自己的价值观传播到世界各地,增进世界对美国文化的认同,提升美国的文化软实力;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中国等发展中国家在教育国际化方面所处的不利局面,自己的民族文化认同正在被“美国化”或者“西方化”。教育包括高等教育固然需要国际化作为支撑,但是国际化的前提是保持本民族、本国家的独特性和独立性,做到求同存异,优势互补,国际化应注重教育理念、教育方法以及科学技术的交流与合作,而不应以某种价值观的传播为目标。对此,发展中国家应该警醒,予以重视。
2.2 西方国家以所谓的先进教育理念为诱饵,欺骗中国留学人员,同时赚取巨额利润
2010年,唐骏“学历门”事件让所谓的“野鸡大学”⑤这一新名词进入公众视野。美国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CH E A)2010年公布了一份报告,共曝光了1500多所“野鸡大学”,它们颁发的学位就业时不被认可,这些“文凭工厂”分布于全球36个国家,其中美国最多,共855所,其次为英国的87所,加拿大18所,新加坡、澳大利亚各12所,爱尔兰11所,从地区分布上来看,“野鸡大学”主要分布在一些对外国留学生具有较大吸引力的教育发达国家和地区。从目前媒体报道的情况我们可以看出,它们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招揽外国留学生:花钱就能购买学位;在互联网凭空制造、非法办学而不经当地政府审核;异地办学;用山寨名牌迷惑公众。虽然我们不排除某些别有用心之徒利用国外大学文凭欺骗社会大众的可能,但我们不可否认,有相当一部分中国留学生,他们满怀着对未来的憧憬、满载着家人的期望,希望能走出国门学有所成,却已经或者正在成为国外“野鸡大学”的牺牲品。据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报道,加拿大安大略省教育部近日通知安大略省大学申请中心(OUAC),该省皇后国际学院(Q ueens International Col lege),道明国际学院(DominionCol lege,Jones and K ennedy Campuses),加拿大多伦多学院(Toronto Col lege of Canada),北约克高中(N or th York High School)和多伦多学院(UCA N DU Toronto Col lege)等5所私立学校为学生提供的学分无效,在这些学校就读的中国留学生因此被已经录取的大学取消资格。根据我国赴加拿大留学人员的反映,一个时期以来,加拿大的私立学校,尤其是近年来新办的私立学校,连续出现各种问题,直接损害了我国赴加留学人员的合法权益。最近,又有部分留学人员向我国驻外机构投诉国内留学中介为他们所联系安排的加拿大私立专科学院多伦多理工学院(Toronto Polytechnic Institute),教学条件较差,只是租用了一栋楼的几间教室,而且开不出他们选学的课程,最后他们只能申请转到另一所公立学校就读,但是,多伦多理工学院却不退回他们的学费。我们可以看到的还有教育部和各大媒体不断公布的诸多留学预警和留学骗局报道。
此外,中国留学生正在成为美国高校的“摇钱树”,甚至国民经济发展的“润滑剂”。洪培博曾撰文称,美国高等院校吸引着全球各地出类拔萃的学生,其中没有一个国家的学生比中国学生更多的了。国际教育协会编纂的《学生流动门户开放报告》显示,美国高校是中国有志赴海外留学学生的首选目的地。尽管2009至2010学年,美国各大专院校国际学生总量仅增长了3%,但这却是由中国学生增长30%带动的。这对美国教育体系和经济来说都是好消息,对于中美双边关系的未来也是好消息。洪博培指出,目前中国在美国的留学生将近12.8万人,已超过印度成为美国最大的外国学生来源地。这证实了在中国工作的美国官员长期以来的想法:中国学生及其父母仍然认为美国是那些理想远大的学生的学习之地,并认为美国学校足够大,也足够好。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已有超过100万的中国人来美学习,这为美国创造了大量就业和经济机会。根据商务部数据,2009至2010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注入了199亿美元。其中18.5%的外国学生来自中国,中国学生因此在美国支出了数十亿美元,帮助促进了全美多个地方经济的复苏。⑥
2.3 国际化为我国培养出许多杰出人才的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人才外流据中国教育部统计,从1978年—2002年底,全国共约有近60万人通过国家公派、单位公派和自费留学三条渠道,前往10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高等教育机构学习和研究,同期学成回国工作的留学人员共约有近16万人。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起飞阶段,回归率与滞留率之比若保持在2:1为最佳,这个比例被称为“最佳黄金回归比例”。从调查统计平均数据看,目前我们的回归比为1:2,即有1/3的海外留学人员回国效力,有2/3的留学生在国外工作与学习,这些数据反映了我国高知识、高技术人才大量流失的状况⑦。
2007年的《全球政治与安全》显示,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移民输出国,更是精英人才第一大流失国。仅2006年一年中国移民美国的人数就达6.5万人,而近十年技术移民与投资移民的比例是20:1。这些技术移民主要是在中国拿到硕士以上学位,有3到5年工作经验的社会精英人才。根据中国科协的数据,自1985年以来,清华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大这一比例为76%。美国《科学》杂志报道,2006年,美国博士生第一大来源学校是清华,第二大来源是北大。由于这些中国的大部分科学与工程博士都在走着“在美工作——获得签证——申请绿卡——入籍成为美国人”的道路,因此美国《科学》杂志把清华、北大称作——“最肥沃的美国博士培养基地”。目前,中国在全球人才争夺战中仍然是最大输家。继中国成为美国最大的博士生来源后,中国又成为博士毕业生留在美国最多的国家。⑧中国虽然在国际贸易上有很大的货物贸易顺差,但中国在人才交易中有巨大的逆差。
2.4 高等教育国际化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的教育主权构成威胁
教育主权在一定意义上是国家的教育发展权,包括决定国家教育的发展方向,制定教育政策等。具体应包含国家教育应具有的“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督权”。[7]我国《教育法》第67条规定:“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应坚持独立自主、平等互利、相互尊重的原则,不得违反中国法律,不得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⑨然而,正如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的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经济、金融主权的威胁和侵犯一样,在高等教育国际化大背景下,拥有话语霸权的国际高等教育机构的强势登场,对我国教育主权构成强大的外部压力和现实挑战。正如某些学者所谈到的“全球化的本性存在着剥夺处于全球化进程中的弱势地位的各种参与者的发言权的危险”[8]例如,在高等教育国际认证体系中,参与认证院校的办学使命、办学战略和资源配置等都必须按照国际标准执行。在参与和维持认证的过程中,国家对高校的管理权和高校自身的办学自主权等都面临被侵蚀和剥夺的风险。[9]
3 启示
不可否认,国际化是当今时代的大势所趋,任何形式的闭关自守搞教育都会造成国家教育事业的落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教育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现代教育培养人才的素质结构要切合国际社会政治、经济与文化等方面发展的要求,依据国际性的教育质量标准,建设具有世界一流标准的教育体系,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现代化人才。只有通过借鉴和吸收国际教育的成功经验,才能更好地把握教育发展的规律,结合本国实际形成立足国内、面向世界的高水平教育体系。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教育(高等教育)的国际化,也是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国的一条途径,通过与国外的人员往来和知识交流,中国不断向世界传播着中国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然而,我们也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发展中国家处于极大的劣势,发达国家可以利用他们先进的教育资源,吸引众多发展中国家的优秀人才,在赚取巨额教育贸易外汇的同时,为本国储备大量的科技力量和智力支持;其次传播了西方的价值观念,强化了世界对西方的文化认同,不利于非西方国家和地区的民族文化认同和世界的多样性发展;最后,高等教育国际化还对发展中国家的教育主权构成一定威胁,国家对高校的管理权和高校自身的办学自主权等都面临被侵蚀和剥夺的风险。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人才的竞争,地区之间竞争的实质也是人才的竞争,中部六省作为我国“中部崛起”战略的关键地区,拥有一大批高等教育资源。然而,在我国地区综合知识发展指数排名中,中部除湖北省处于中等水平之外,其余全部处于低水平。在地区科技产出能力排序中,除湖北省居于中等水平以外,其余各省均处于低水平。[10]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中部地区虽然每年为国家培养了大量各类高水平专业人才,但其中大部分流向东南沿海地区,这无疑加大了中部与东部发达地区的发展差距。中部要在经济发展上实现腾飞,在地区竞争中扭转不利局面,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之间的距离,必须依靠知识和科技,而知识和科技的进步又必须依靠教育,在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的今天,中部地区只有努力适应这一潮流才能在竞争中实现长足发展,高等教育作为知识和科技的主要产出地,将担负重要责任。高等教育的国际化是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步骤,这一工作做得好,高等教育就能更好的发挥其应有的作用。然而,基于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陷阱,中部地区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要深刻了解这些陷阱的存在,制定科学合理的国际化指导方针,在加快国际化步伐的同时留住人才、留住资金、立足本区、面向世界,更好地实现“中部崛起“的宏伟目标。
注释:
①中国校友会网[EB/OL]ht tp://www.cuaa.net/.
②安徽省教育厅政府信息公开.关于印发<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十一五”规划>的通知[EB/OL].http:zw gk.ahedu.gov.cn,2012-4-13.
③杨启光.教育国际化进程与发展模式[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385.
④⑥中部网[EB/OL]ht tp://www.mid102cn/jy/l x/2010-12/ 2010-12-7-13-27.html.
⑤“野鸡大学”在英文里通常被称作Diplomami l l(文凭磨房)或Degreemi l l(学位磨房),指一些大学或学院随意向学生颁发毕业证书、学位文凭,而这些证书或文凭并不被所在国社会、认证机构所承认.
⑦中国教育在线[EB/OL]http://www.eol.cn/20051109/31 59766.shtml.
⑧新华网:中国该如何应对“人才外流”?[EB/OL]ht tp://n ews.x inhuanet.com/observation/2010-06/19/c_122364 69.htm.
⑨2002年中国教育绿皮书——中国教育政策年度分析报告[N].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1]简依心.湖南师范大学国际化现状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2,(6).
[2]]刘彦军.河南省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现状研究[J].决策探索,2012,(8).
[3][4]苗俊俊.山西高等教育国际化问题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0,(6).
[5][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科学技术司.高校科技统计资料汇编[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010.
[7]王建香,如何在开放教育市场中维护教育主权[J].开放教育研究,2002.(4).
[8]殷小平.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中的教育主权与文化安全[J].现代大学教育,2005(6).
[9]姜传松,孟中媛.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风险及其防范[J].教育探索.2011,(12).
[10]娄星.中部崛起视角中的教育发展战略[J].教育发展研究,2005,(12).
TheStatusand Trapsof InternationalizationofHigherEducation in the Six ProvincesinCentralChina
G UA N Yi fan
(Pol itical Science R esearch Institute,Huazhong N ormal University, W uhan Hubei 430079)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the international ization of higher education of the si x provinces in cent ral China has developed rapidly,achieved f ruit ful resul ts,and developed a variety of mid-term or long-term developing objectives.However,several t raps e x isting in the process of international ization are easi ly over looked,such as national cul ture vulnerable to foreign cul ture shock and loss of vital ity,al l kinds of international f raud,the brain drain and the dest ruction of the educational sovereignty have caused no at 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depar tments and col leges,go down for a long time,it’s inevitably not conduciv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n cent ral Chinaand the"riseof cent ral China"st rategy.
Cent ral China;Higher E ducation;In ternational ization;Trap
G646
A
1672-2094(2013)02-0075-06
责任编辑:邓荣华
2013-01-13
管一凡(1988-),男,湖北孝感人,华中师范大学政治学研究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国际关系政治经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