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网络的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模式创新——以浙农林大经管院农经和院办教工党支部为例

2013-03-04田晓芳李兰英胡云江徐寒建

湖北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6期
关键词:教工组织生活支部

田晓芳,李兰英,胡云江,徐寒建

(浙江农林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1.引言

组织生活是党的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是每个党员的基本义务。认真组织党员开展组织生活也是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职责。

在市场经济浪潮及多元价值观的冲击下,省内外高校党员教师面临教学科研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多重压力,基层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普遍存在着党支部书记精力投入不足、党员自身不重视、组织生活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网络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网络不断影响着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也弱化了传统党建工作模式,拓展了党建工作的空间,提高了党建工作效率。

探索网络背景下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创新机制,提高组织生活的实效性是高校各级党组织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通过对浙江农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农经和院办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现状的调查分析,构建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创新模式并进行具体实施和效果评价,为高校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建设创新研究提供借鉴。

2.教工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教工党支部的组织生活内容、形式、频率、效果和满意度,以及支部生活结合网络开展的形式和效果,并广泛征求党员对组织生活的意见和建议。

2.1 支部概况

经济管理学院院办实验室党支部(以下简称院办支部)成立于2008年10月,现有党员6人,其中5人为行政管理人员,1人为实验管理员,5人具有中级职称,1人为初级职称,党员比例占院办实验室总人数的60%。从学历结构来看,5人具有硕士学位。农林经济管理学科党支部(以下简称农经支部)成立于2005年,现有党员11名,均为专任教师,其中教授4名,副教授3名,讲师4名;博士7名,硕士4名。(表1 支部人员结构)

党员 高级职称 中级职称 博士 硕士支部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 数量 比例(%)农经 12 75 7 58.33 5 41.67 8 66.67 4 33.33院办 6 60 0 0 5 83.3 0 0 5 83.3

2.2 支部组织生活现状分析

院办实验室属于二级学院的窗口部门,处在学院工作的第一线,人员结构以青年为主。学历层次较高,有一定的辨别和分析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同时又具有青年人所特有的偏激情绪和独立思想。通过调查了解,该党支部组织生活主要以支部大会的形式展开,结合每年一到两次的外出考察等活动,83.3%的党员都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16.7%的党员因个人事务缺席2次以上。此外,由于支部经费缺乏,支部活动的质量也受到一定影响,降低了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也有个别党员对组织生活认识不到位,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不高。

农经支部所在学科为浙江省重点学科,党员数量多,学历和职称高,学科梯队发展均衡。同时,由于学科党员的教学、科研、学科建设和专业建设任务繁重,组织生活开展受到的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多。组织生活的形式和内容单调,90%以上的组织生活结合学科工作展开,只有75%的党员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由于学校及个人事务等原因,有 25%的党员每年参加组织生活不到5次。

通过调查了解,两个支部的教师党员对组织生活总体有较好的认识,当组织生活时间和个人安排发生冲突时,88.9%的党员首先会保证组织生活的时间,但也有11.1%的党员在组织生活和个人安排之间会进行衡量和选择。影响党员对组织生活态度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是工作或者家庭事务较多。多数党员认为,现有组织生活模式枯燥乏味,需要创新形式;同时也认为,组织生活能提高党员的党性修养,提高党员群体的凝聚力;希望组织生活能成为党员直接相互交流和学习的平台,杜绝单纯性的学习文件,组织生活的内容和形式需要更新,活动地点要有更多的可选择性。党员们提出支部生活要多样化,常态化,尤其是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传递资讯,学习文件和开展各类评选、民主评议等活动。

3.创新组织生活模式的意义和网络化背景下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的特点

创新组织生活模式是指打破传统的党组织活动仅仅向本支部党员开放的模式,打破以往单一、枯燥和时空限制的组织生活,结合信息化时代下网络传媒的优势,实现组织生活的形式多样性。

3.1 创新组织生活模式的意义

胡锦涛总书记(2009年)指出,要运用信息网络技术来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提高党建工作效率。各级干部要学习和熟悉信息网络,善于运用信息网络,提高运用信息网络进行引导和管理能力。创新组织生活,要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创建一个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对于提高组织生活的时效性、实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网络化背景下,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已经很难适应新形势下的党建工作要求,创新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的意义在于运用网络等新的党建工作载体,解决当前教工党员由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较多、家庭事务繁杂等原因造成的组织生活难以常态化开展的问题,并打破传统组织生活的乏味与单一,实现组织生活的多样性,克服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增强组织生活的灵活性和时效性。

3.2 网络化背景下组织生活创新模式的特点

3.2.1网络化的组织生活模式,便于普及党建知识

网络平台提供了最实时、快捷的海量信息。通过各种网络载体,党和国家的政策方针、学校的文件和会议精神可以完整及时地传达给每位党员和群众,让师生及时了解学校的政策方针动态。同对各类先进集体和先进人物事迹的学习,给党员教师以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地点的便利。同时,网络集文字、图片、音频和视频与一体,极大的增强了组织生活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3.2.2 网络突破时空界限,拉近党员和党群间的距离

通过QQ群、论坛和微博等多样化的网络工具,扩展了组织生活的形式,可以使基层党组织更及时、全面地倾听到来自党员和群众的真实声音,了解党员群众的实际情况和真实想法。同时,网络工具的互动功能可以实现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及时的沟通和交流,发挥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热情,更有效的发扬民主。

3.2.3 网络高效即时的交互功能,增强组织凝聚力

互联网技术的运用,克服了地域和时空限制,以及各级党组织之间的壁垒,增进了党组织与党员、党员之间、党员和群众之间的互动交流。扩大了党支部的工作覆盖面,也进一步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号召力。

4.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构架

4.1 建立党员组织生活考核制度

支部结合自身特点和现有条件制定年度组织生活计划,年末对每位党员按照参加组织生活的次数、学习情况和效果进行考核,成绩计入民主评议结果,并可以与年末评先评优挂钩,激发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2 充分利用网络载体开展组织生活

4.2.1充分利用学院网站教工党建专栏

通过学院网站载体,开辟教工党建专栏,将党的理论知识、当前的热点和重点问题以Word文档、PPT文档、图片文件、视音频文件等多种形式系统地呈现在网站上,并及时更新,提供在线学习,网上下载等多种功能,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需要,最终达到加强理论知识学习的目的。此外,在党员发展过程中,通过网站公示党员发展、党员转正,保证党员发展过程的透明度,实现网络监督功能。

4.2.2创建并充分利用党建工作群开展党建工作

学院建立由学院党委委员和支部书记组成的党建工作QQ群,及时传达上级党组织的文件精神,开展学院各项党建工作的部署和检查,沟通和交流党建工作信息。各支部建立党员工作QQ群,要求所有党员加入,支部通过党员工作群部署支部工作,开展在线学习和交流,召开民主评议会议,提供资料下载等,成为党员之间信息互动、情况互通、工作互助和困难互帮的新平台。并通过各类党建工作群形成一个交叉立体的党建网络。

4.2.3设立书记邮箱,开展网上监督功能

通过网站和微博等途径公开党委书记邮箱和支部书记邮箱,主动接受广大群众和党外人士以及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增强党建工作的公开度和透明度。

5.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效果评价

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在农经和院办教工党支部通过近一个学期的具体实施,进行了运行效果分析,结果表明,两个支部18位党员,100%的党员都完全认同可以通过网络开展组织生活。94.4%的党员认为对党员参加组织生活进行考核很有必要。有94.4%的党员开通了QQ并加入了党支部QQ群,这些党员对QQ群在组织生活中发挥的作用认可度为 100%。83.3%的党员表示能经常浏览学院党建网页,并通过网站下载有关学习资料。此外,党员参加组织生活的积极性也有了较大的提高,83.3%的党员保证每次都能按期参加网络组织生活,11.11%的党员因教学科研、个人事务等原因缺席1次以上,只有5.56%的党员因事缺席2次以上。较之传统的组织生活模式,基于网络的组织生活模式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更好的效果。

6.结论

充分有效的利用网站、QQ群、电子邮箱等一系列网络化的党建工作新载体,拓展了支部组织生活新领域,有助于增强党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创新基于网络的党组织生活模式,就是利用现代化的网络技术对传统党建在信息传播、信息沟通、党员管理等领域所进行的一种创新、拓展和延伸,使网络成为党建工作新的平台,成为有效开展党组织生活的新载体。打破时空限制,最广泛的调动党员参与组织生活的积极性,提高组织生活效率。

[1] 中共中央加强改进新形势下党建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四中全会.

[2] 吕保华.高校教工党支部组织生活实效性研究——基于湖北省高校教工党支部的调查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

[3] 黄华玲,杨晓苏,等.高校教职工党支部提高组织生活质量创新性思考[J].新西部,2010,(18).

[4] 陈志峰.高校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基本路径[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1).

[5] 王远发.高校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的思考与实践[J].改革与探索,2009,(9).

[6] 朱超群.上海部分高校师生党员组织生活实效性调查与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1上).

[7] 周碧蕾.新时期如何依托网络创新高校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J].文教资料,2011,(1下).

[8] 高燕.以网络为平台提高党组织生活实效性[J].当代青年研究,2009,(3).

[9] 孙英臣.网上党支部:网络基层党建的重大创举[J].领导之友,2011,(11).

[10] 郭俊仓.网络支部生活的实践与启示[J].人力资源管理,2011,(8).

[11] 胡锦涛.努力开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新局面[J].求是,2010,(1).

[12] 吴小绒.网络环境下机关党的组织生活新模式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0,(28).

[13] 吴迪,丁威.网络:创新党建工作新平台[J].四川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3).

猜你喜欢

教工组织生活支部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支部联建润“甘泉”
福建教育学院教工及校友美术作品展
强支部才能支部强
支部+支部,党建破“地界”——汉阴县基层党组织“三联”机制之“支部联建”
一图读懂党的组织生活该如何过
如何过好党的组织生活
黔南州文联党支部与新寨村党支部召开双向组织生活会
论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会
健康体检数据分析肥胖及相关疾病——以中央民族大学退休教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