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

2013-03-04高海利王治江罗光宏张席军陈叶孟红梅

长江蔬菜 2013年2期
关键词:甜叶菊立枯病田块

高海利,王治江,罗光宏,张席军,陈叶,孟红梅

(1.甘肃中牧山丹马场四场,张掖,734105;2.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病规律与防治

高海利1,王治江2,罗光宏2,张席军2,陈叶2,孟红梅2

(1.甘肃中牧山丹马场四场,张掖,734105;2.河西学院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

对不同栽培条件下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病因子进行了调查和分析,观察了甜叶菊立枯病的田间发病症状,研究了其发病条件,确定了该病病原为立枯丝核菌同时总结了甜叶菊立枯病的田间发病规律及其防治方法,为大面积开展甜叶菊栽培及甜叶菊立枯病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河西走廊;甜叶菊立枯病;发病率;防治

甜叶菊为菊科甜菊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全株都含有糖分,以叶片的甜度最高,含糖苷14%,枝梗的糖苷含量仅为叶片的一半。其精品为白色粉末状,是一种低热量、高甜度的天然甜味剂,是食品和药品工业的原料之一,被称之为第三代糖源。大量药物实验证明,甜菊糖食用安全,世界各国都将其广泛用于食品、饮料、医药、酿酒、化妆品等行业,现已发展为可替代蔗糖非常理想的甜味剂[1~3]。我国是生产甜叶菊的大国,种植区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北方地区有零星种植,规模较小,生产量小。近几年,甜叶菊已经引种到甘肃河西走廊,栽培面积由小范围迅速发展到0.6万hm2左右,但是随着种植面积的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甘肃河西走廊内甜叶菊病害逐年加重,现已成为制约该地区甜叶菊持续发展的因素之一,其中甜叶菊立枯病病害最为严重。据2009-2011年田间调查,甜叶菊立枯病在田间呈块状或点片状分布,发病地块达46.2%左右,田间发病率为15.5%,重者可达31%左右,造成大幅减产减收,目前已成为农户棘手的问题。关于甜叶菊的栽培技术介绍较多[3~6],但目前关于该病害的研究还较少[7,8],对河西走廊甜叶菊立枯病病害在田间发病规律以及病原入侵条件未见系统调查研究方面的报道。笔者采用田间随机取样和访问种植甜叶菊的农户相结合的方法,于2009-2011年对河西走廊甜叶菊立枯病的田间发病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旨在为甜叶菊丰产栽培及甜叶菊立枯病的防治提供参考。

1 调查与鉴定方法

于2009-2011年,在甜叶菊生育期内,对河西走廊的凉州区、肃州区和张掖市的甘州区、临泽县栽培田进行了调查。田间调查采用“Z”字形取样法,每点查30株,记载病株的症状、发病率、严重度,并在实验室内进行分离培养,镜检病原形态,测定孢子大小,最后根据症状特征、病原形态,参照文献,确定病害种类,并通过走访菊农了解病害的发生情况。

2 田间发病症状

立枯病是甜叶菊苗期的主要病害,一般从苗床育苗到收获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早春育苗阶段和夏季病害发生较重,会出现一定的死苗。其症状特点因病菌侵染部位和时期不同分为3种类型,一是在育苗阶段,种子萌发时被侵染或出苗后病菌从茎基部侵入,在茎的基部出现黄色病斑,最初较小,后逐渐扩大,在苗后的10 d左右,受害的幼苗呈褐色腐烂而死亡;二是在幼苗阶段,病株茎基部出现淡黄色水浸状病斑,并迅速扩大,受害植株茎基部变细,呈水浸状斑,植株易腐烂而倒苗;三是株高7~12 cm时,在茎基部1 cm处出现水浸状的黄褐色病斑,病斑逐渐扩大后缢缩,呈黑褐色,在病斑小时,植株地上部分半边的叶干枯,随着病斑逐渐扩大,茎基部形成褐色凹陷斑,直径1~6 cm,全株叶片逐渐干枯,后期病斑上或茎基部常覆有紫色菌丝层,有时近地面处生出形状各异的块状或片状的小菌核,发病轻时症状不明显,发病重时叶片卷曲或顶叶萎蔫、枯死[7,8]。

3 病原和发病条件

4 甜叶菊立枯病的田间发生规律

4.1 病害发生的时间动态

受气候条件和栽培管理的影响,甜叶菊立枯病的中心病株一般在3月上中旬的育苗棚内和移栽后10~15 d出现,后逐渐向周围蔓延,发病高峰期为6月中下旬至7月上中旬。调查研究发现,育苗地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病较重;在大田中5月立枯病的发病率低于6月和7月,7月后发病减轻。

4.2 影响发病的因子

①种苗甜叶菊立枯病病菌主要在土壤中越冬,种子一般不带菌,属于土传性病害。育苗床土带菌是苗床幼苗发病的初侵染源。扦插时,病菌直接侵染插穗伤口而导致发病。从调查的情况看,种子褐色、饱满、成熟度好,则发病率低,种子不经过精选,播种品质差,则发病率偏高;实生苗种植的田块发病率低,扦插苗种植的田块发病率高。一般苗床发病高峰期,死苗率10%~20%,严重者死苗率达25%~30%[9,10]。

②种植密度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种植密度与发病率存在相关性。田间密度分别设每1 hm2种13.5万株、15万株、16.5万株、18万株4个水平,调查其发病率分别为9.3%、12.1%、18.4%、22.5%,表现为密度越大,发病率越高,分析这与幼苗的健壮程度和抗病性相关。

③水分甜叶菊属耐旱而又喜水型作物,怕涝。据笔者调查,甜叶菊立枯病在干旱年份发生较轻,在降水量多的年份发病重;灌水条件下,如果灌水量大,且灌水速度慢,田间有积水而又不能得到及时排除,则发病重;灌水量适中,灌水后短时间内田内无积水,则发病较轻;灌水速度慢,则发病重,而水速快,短时间内能浇灌完毕,则发病轻;气温较高时灌水,发病重,而阴天无雨或早晨、傍晚时灌水,则发病轻;无雨或小雨时,发病轻,而大雨或遇连续阴雨天气,则发病重;如果在灌水后遇连续阴雨,发病率达60%以上。

④耕作制度甜叶菊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腐殖质含量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壤土地上。在调查中发现,黏土地、低洼地和排水不良的地块,发病率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发病率低,壤土地的发病率低于黏土地;进行精耕细作的田块,发病较轻,土壤质地粗糙,整地质量差,则发病率高;新开垦的荒地一般不发病或发病极轻,而种植多年的熟地发病重;施用优质农家肥的田块,发病轻,只单纯施用无机肥的田块,发病重;前茬作物是禾本科和十字花科等作物的田块发病轻,前茬作物是胡麻、甜菜、瓜类、葫芦以及豆科作物等的田块发病重;进行轮作倒茬的田块发病轻,重茬或迎茬种植甜叶菊的田块发病重,特别是蔬菜地菌源基数充足,给甜叶菊立枯病的重发提供了条件。据初步统计,重茬地发病率35%以上,迎茬地发病率20%以上。调查还发现,种植1 a的田块发病率低于种植2 a的田块,种植2 a的田块发病率低于种植3 a的田块[9,10]。

5 防治技术

5.1 选地、整地

选择通透性、排水性良好的砂壤土和壤土种植。如果土壤偏黏,应施入一定的河沙。前茬作物以小麦、玉米、棉花、油菜为宜,避免安排胡麻、甜菜、瓜类、豆科植物等茬口,忌重茬或迎茬,轮作期以3 a为宜。前作物收获后及时深耕翻,灌足底墒水,第2年早春土壤解冻10 cm深后及时进行精细整地,要求达到墒足、上虚下实等标准,结合整地,施入优质农家肥2 000 kg,如果条件好,可进行配方施肥。甜叶菊种子不实率高,播种时,要精选种子;移栽幼苗时,尽可能减少伤口,条件许可时,可改平作为畦作。大田种植密度以15万株/hm2左右为宜[9,10]。

5.2 合理灌水

水分是甜叶菊生长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甜叶菊喜湿怕干,忌涝,整个生育期浇7~10次水即可,注意灌水时,水量不宜过大,水流速度不宜过慢;田内不能有积水,如果发现田间有积水,应及时排除;阴雨天不灌水,多雨季节少灌水或不灌水;正午或高温时一般不宜灌水。

5.3 药剂防治

①苗床消毒应选择疏松、肥沃、排水性好的砂壤土育苗。苗床土壤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并翻动均匀,7 d后播种。

②种子处理将甜叶菊种子用50%多菌灵250倍液浸泡15 min后捞出,沥去多余的药液,即可催芽播种,温度掌握在40℃左右为宜,也可用50%代森铵500倍液浸种。

③加强田间管理甜叶菊立枯病的发病率受多种因素影响,育苗地在3月中旬至4月中旬发病较重;移栽地一般在5月上旬开始发病,6~7月立枯病发生最严重。播种前10~15 d,结合整地,将多菌灵粉剂在无风条件下均匀喷施于地表,及时耙地,深度7~10 cm,使土药均匀混合,然后耥平,防效达54%~65%。也可用多菌灵与利克菌(按1∶1混配) 200倍液浸苗5 min,晾1~2 h后移栽,防病效果达85%以上。在田间管理时,若发现中心病株应及时连根带土移出,用5%石灰乳消毒,并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800~1 000倍液喷雾,也可用甲基托布津800倍液喷洒叶面,连喷2~3次,即可防治。发病初期用多菌灵1 000~1 5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1 200倍液或65%代森锌1 000倍液喷雾,防止病菌蔓延[7~10]。

[1]丁宁,郝再彬,陈秀华,等.甜叶菊及其糖苷的研究与发展[J].上海农业科技,2005(4):8-10.

[2]美国FDA批准来源于甜叶菊的甜味剂的使用[J].食品与发酵工业,2008,40(3):121.

[3]陈叶,郝宏杰,罗光宏,等.河西走廊绿洲灌区甜叶菊的栽培技术[J].蔬菜,2012(2):10-11.

[4]张贤泽.甜叶菊的栽培技术[J].中国糖料,1997(3):48-51.

[5]陈业玉.甜叶菊播种育苗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0(17): 219

[6]钱敏之,付萼辉.甜叶菊引种驯化研究[J].武汉植物学研究,1983(1):39-47.

[7]骆得功,韩相鹏,邓成贵,等.定西市药用黄芪病害调查与病原鉴定[J].甘肃农业科技,2004(1):38-40.

[8]白全江,齐风鸣,孙先荣,等.药剂防治甜叶菊立枯病研究初报[J].植物保护,1997(1):46-47.

[9]罗光宏,陈叶,王振,等.黄芪根腐病发生危害与防治[J].植物保护,2005(8):74-75.

[10]陈叶.河西走廊绿洲灌区孜然根腐病的发病因子研究及防治[J].陕西农业科学,2004(6):70-71.

Occurrence and Control of Stevia Damping-off in Oasis Irrigation District of Hexi Corridor

In this paper,we investigated and analyzed the pathogenic factors of stevia damping-off under different cultivation conditions,and observed the disease symptom in fields.We also studied epidemic factors of the disease,and we found out the pathogen wasKuhn.In addition,we summarized the field occurrence regularity and control methods of stevia damping-off,providing references for the large-scale cultivation of stevia and controlling of stevia damping-off.

Hexi corridor;Stevia damping-off;Incidence rate;Control

10.3865/j.issn.1001-3547.2013.02.029

高海利(1963-),男,大专,农艺师,从事农业推广研究,电话:13830666033

陈叶(1965-),男,通信作者,高级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农学及植物资源利用,电话:13993682567, E-mail:13993682567@163.com

2012-10-17

猜你喜欢

甜叶菊立枯病田块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土地整治项目中土地平整设计技术研究
甜叶菊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北方地区甜叶菊的成株移栽室内采种技术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基于GIS的武威市凉州区甜叶菊种植适宜性评价
甜叶菊及其糖苷的研究与发展探索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基于精细化分区的农地整理田块规划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