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降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
2013-03-03李晓敏
李晓敏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卫校,承德068150)
升降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0例
李晓敏
(河北省承德市隆化县卫校,承德068150)
目的 升降退让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所调查医院外感发热患儿120例,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采用升降退热汤加减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口服双黄连口服液治疗。观察两组患儿临床退热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治疗组60例患儿痊愈53例,显效6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达到98.3%;对照组患儿痊愈31例,显效11例,无效18例,有效率为70%。临床证明升降退热汤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效果好于口服中成药治疗(P<0.05)。结论采用升降退热汤可以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
升降退热汤;小儿;外感发热;中医药疗法
小儿外感发热是临床儿科常见病症,多是由于患儿在患有一些儿童常见病并发高热症状,由于小儿发育尚未完全,所以机体常常会受到一些病原因素侵袭,导致小儿各种疾病的发生。小儿发热是临床常见的,若是退热不及时,可导致患儿身体机能受到严重的影响[1-3]。本次研究主要采用“升降退热汤”对小儿外感发热进行治疗,临床证明疗效明显,患儿退热及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采用所调查医院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外感发热患儿120例,其中男68例,女52例;年龄为6个月至10岁,平均年龄为(3.6 ±2.4)岁;体温为38~41℃;病程为1~7天;120例患儿中,其中有34例尚未治疗,86例患儿曾接受西医治疗。所有患儿均表现为发热、鼻塞、流涕等症状。西医诊断:扁桃体肿大42例,支气管肺炎41例,腮腺炎27例,水痘10例。把12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和病情程度上无明显统计学差异。
1.2 方法本次研究中治疗组患儿均采用服用升降退热汤为主要治疗方法,升降退热汤的主要药物组成为:连翘15g,生地黄3g,薄荷6g,桔梗6g,枳壳6g,牛蒡子6g,炙甘草5g,僵蝉6g。加减:发热病情加重时可以加竹叶、芦根;风寒湿可以加荆芥、豆豉;出现咳嗽症状时可适当酌情加入胡桃和贝母、前胡;扁桃体发炎加元参、牡丹皮;腮腺炎可以加柴胡、夏枯草;水痘患儿可以加滑石、竹叶。服用方法是每日1剂,采用水煎法将药物进行水煎15分钟左右,服药采用2~3小时1次,直至退热后再停止服药,对于病情严重或者年龄比较大的患儿可以考虑增加1剂药量以增强治疗效果。以3天为1个疗程。
对照组患儿采用服用双黄连口服液(河南竹林众生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05051904),按照说明书进行服用,3天1个疗程。
1.3 疗效评价[4-5]痊愈:体温正常、临床症状消失,且体温在一周中没有出现反复发热症状;显效:体温降至38.5℃以下,临床症状有所改善或消失;无效:体温没有明显变化,或者降而复升,临床症状无改善。
1.4 统计学处理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120例患儿的治疗情况见表1。
表1 120例患者退热剂的使用情况(n,%)
2.2 病例分析刘某,男,年龄4.5岁,于2012年7月13日中午13时来我院门诊就诊,临床表现主要为外感发热,患儿萎靡不振,精神状态较差,哭闹不止。家属交代:患儿于前1天因外出受寒而出现流涕、鼻塞症状,并
在当天晚上有发热症状,体温为39.0℃,曾自行服用罗红霉素片以及美林进行降热治疗,经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就诊当日又复发高热,再次服药退热不明显。经查:主要有发热、咳嗽、口渴、流涕、鼻塞,口干、小便黄、大便较干,舌苔较黄。查体可见:T 39.0℃,咽红(+++),扁桃体(+),双肺呼吸音粗,未闻及杂音。X线胸片显示双肺纹理增粗。血常规查:白细胞总数17×109/L,中性0.87,淋巴0.15;中医诊断:肺炎喘嗽;西医诊断为:急性支气管炎。治疗:按照中医外感高热治疗采用升降退热汤进行治疗,加元参、牡丹皮,每日1剂煎服,于次日凌晨体温有所下降,至38.0℃,临床症状有所减弱,于7月15日复诊查温度为36.5℃,症状消失,嘱每日1剂升降退热汤稳固治疗3日,患儿无出现发热等症状。
3 讨论
小儿脏腑较为柔软,易受寒热所侵,且小儿是“纯阳之体”受到外感风邪侵入,极易侵入脏腑之内,引发小儿脏腑受损[6]。发热是小儿极易出现的临床疾病,中医学认为小儿高热不退乃是小儿形气未充,加之小儿脏腑较成人脆弱,如遇外感六淫侵犯,脏腑极易受损,易化热[7]。此外,小儿由于脾胃较虚,日常饮食中炙热之物较多,造成小儿肠胃瘀滞、进而造成发热。若是外感发热与小儿内热相交织,则会导致患儿肺气瘀滞,造成脏腑内气血不足,主要表现出壮热、咳嗽、便秘等症[8-9]。
针对患儿外感高热的病因,治疗上主要采用从肺、大肠入手,进行疏通瘀滞之气,调节小儿脏腑气机,从而恢复患儿肺部正常气血宣发,同时可以对小儿的肠胃进行功能的肃清,调节小儿胃肠顺气,进而使邪气经大肠与汗宣泄而出[10]。达到祛湿扶正,彻底治疗外感发热症状。
本次研究采用的升降退热汤中,连翘为主药,其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其性微寒,较适用于体质较弱的小儿。薄荷乃辛凉性解热药物,可以达到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行气作用,利于小儿的胃肠功能恢复;牛蒡子乃发散风热药物,与薄荷相搭配可以提高肺腑的气血宣泄,使汗从体表透出,进而高热得到治疗。桔梗是提升肺气的中药,其味辛,可以促进患儿祛痰止咳,利于患儿肺部宣泄,保持肺气稳定。桔梗与甘草搭配即为仲景桔梗汤,可以开肺利气,促进临床治疗效果;枳壳性缓,可以入患者胸膈肺胃之分及入大肠,可以使肺中的浊气得到驱散,与桔梗搭配,可以开肺气,促进肺气循环通畅,使得患儿肺部宣降功能恢复正常;僵蚕性偏散,具有祛风解痉,化痰散结,小儿因病发热而导致肝经受损,用僵蚕可以散风解表,又可以防止小儿高热引动肝风抽搐。大黄性苦、寒,入胃经、大肠经、肝经、脾经,可以有效地化解小儿胃肠瘀滞之气,清湿热,此外肺与大肠相表里,治疗调节大肠瘀滞之气,可以使得腑气相通,进而肃清肺内瘀滞之气,调理肺气顺畅。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各种药物可以相辅相成,全面降热。
综上所述,升降退热汤能够有效地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症状,临床疗效良好,且中药性温,搭配合理,能够有效地在治疗外感发热的基础上保证患儿身体机能正常发育,固本培元,临床值得应用推广。
[1]陈爱欢,陈慧中,陈志敏,等.儿童呼吸安全用药专家共识:感冒和退热用药[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9,24(6):442-445.
[2]周琦.卫气营血辨证治疗小儿外感发热30例[J].中国社区医师,2008,24(22):49.
[3]孙丽平,冯晓纯,原晓风.小儿解毒退热汤治疗外感发热120例[J].中医儿科杂志,2009,5(1):27-28.
[4]王艳丽.中药治疗小儿外感发热74例[J].陕西中医,2009,30(3):326-327.
[5]田德茂,周启东,孙秀峰.清热颗粒治疗小儿外感发热性疾病310例[J].山东中医,2010,29(4):237-239.
[6]陆璇霖.自拟竹白合剂治疗小儿外感发热68例疗效观察[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7):32-33.
[7]陈永宏,桂金贵,汪俊兰,等.热毒清口服液治疗小儿外感发热临床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08,17(3):283-284.
[8]单海军,田春贤,侯江红,等.药浴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光明中医,2010,25(6):958-959.
[9]邢英华,陈亦旋,袁学文.柴葛洗剂药浴在小儿外感发热中的降温效果评价[J].中国药房,2011,22(3):271-273.
[10]王小莉,文芳,汪培芬,等.中药足浴方加穴位按摩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疗效观察[J].湖北中医杂志,2007,29(9):36.
10.3969/j.issn.1672-2779.2013.19.032
1672-2779(2013)-19-0049-02
吴义红
2013-0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