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童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2013-03-03李卫红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12期
关键词:斜视缝线结膜

李卫红

湖南省岳阳市一医院眼科,湖南 岳阳 414000

儿童斜视手术治疗的临床观察

李卫红

湖南省岳阳市一医院眼科,湖南 岳阳 414000

目的:探讨经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治疗儿童斜视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8例行经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治疗的斜视儿童定为观察组,2000年1月~2005年1月行传统眼外肌调整缝线术的42例患儿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6例调整,37例正位,较对照组略有好转,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儿瘢痕严重情况及结膜面局部水肿明显多于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经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治疗儿童斜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眼外肌定量调整术;儿童斜视;疗效观察

斜视在儿童眼部疾病中较为常见,斜视既影响美观,还可能会引起斜视性弱视,严重时甚至导致患儿功能性失明,给儿童的生活与学习等带来诸多困难。儿童斜视手术时常因不能配合术中检查而行全身麻醉。故术后预期可靠性低[1]。眼外肌调整缝线术是治疗儿童斜视的有效手段之一,能增加斜视手术的正位率。然而传统眼外肌调整缝线术存在一些难以避免的技术问题,而改良后的眼外肌定量调整术能有效改善传统手术的不足。本研究对38例斜视患儿采取经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进行治疗,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观察组为我院2010年5月至2012年7月行经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的38例斜视患儿,男21例(32眼),女17例(24眼),年龄1~13岁,平均年龄(6.2±1.5)岁。对照组为我院2000年1月至2005年1月行传统眼外肌调整缝线术的42例斜视患儿,男23例(34眼),女19例(25眼),年龄2~14岁,平均年龄(7.5±2.1)岁。初诊时所有患儿均经常规眼科检查排除眼部器质性病变。其中共同性内斜视12例,共同性外斜视19例,先天性内斜视13例,先天性外斜视9例,麻痹性斜视4例,间歇性外斜视2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斜视类型等方面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观察组采取经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患者取全麻,于穹窿部做改良切口,钩全肌肉,将节制韧带与肌腱膜剪断,用可吸收缝线在肌肉附着点后约1.5mm处,于板层穿过肌肉2/3宽度,再于肌肉两侧边缘处作1/3左右肌肉宽度双套环缝合,将肌肉剪断,分离筋膜,缝线从肌肉附着点中心呈八字状穿出,两针间距于附着点前0.5mm,附着点后约2~3mm,将球结膜复位,再将两缝线于球结膜部位穿出,拉紧缝线,打骨腊,用黑丝线于肌肉后徙量处打套环节,预留2mm间隙再打节,形成调整线环,在调整线环上方约3mm处打节,将肌肉还纳于后徙部位,拉紧缝线,对合球结膜伤口,采取射频双极镊将结膜伤口闭合。术后第1d检查眼位,对于眼位不满意者在表面麻醉下将缝线作前徙或后徙调整;对照组采取传统眼外肌调整缝线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术后调整率、术后眼位正位率、瘢痕情况、结膜面局部水肿等并发症发生情况。

1.4 统计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显著性水平σ=0.05。

2 结果

观察组6例调整,37例正位,较对照组略有好转;观察组无并发症,对照组出现5例内转或外转受限。对照组大多患儿瘢痕较为严重,且大多出现结膜面局部水肿,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论

斜视在儿童眼部疾病中较为常见,国外斜视儿童的患病率达4%,国内为1%~3%,并有逐年升高的趋势。儿童斜视不仅影响外观,还直接对其视觉发育产生不良影响,若不及时治疗会引起弱视,最终会导致功能性失明,故斜视患儿应及早予以手术治疗。但由于患儿年龄很小,手术要求全麻,故术中不能观察与调整眼位,同时手术本身也易,导致患儿遭受身心痛苦[2-3]。

眼外肌调整缝线技术的应用提高了手术的一次性成功率,同时降低了手术率,已成为儿童斜视的有效治疗手段。而传统的眼外肌调整缝线技术还存在很多不足,如怎样预留调整缝线的巩膜隧道、手术切口的位置、手术区巩膜裸露、术后欠矫经调整后引起的两侧眼肌活动不协调等。故近年来眼外肌调整缝线技术有了诸多方面的改进,经改良后的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比传统手术有很大的优越性[4]。表现在:①结膜瓣的改进。传统作出的结膜瓣一般为梯形,术后巩膜暴露时间长,使结膜不易修复,斑痕较重。我院采取穹窿部结膜切口,将可调整的肌肉缝线从球结膜穿出,在球结膜表面形成滑动结,需要时直接拉紧、放松滑动结调整眼位即可,手术末期不必将球结膜后徙,直接于穹窿部关闭伤口即可,不用暴露巩膜,伤口隐于眼睑下,故瘢痕不明显[5-6]。②关闭球结膜伤口的改进。使用微波射频技术将球结膜伤口关闭,减少了手术时间,同时大大降低了结膜缝线对于眼部的刺激。③增加双侧调整缝线技术。传统预留调整缝线多采取单条眼外肌,而双侧调整缝线法,术后可平衡双侧眼肌的运动功能。④骨腊的应用。骨腊的合理可保证术后顺利调整缝线。由此可见,经改良眼外肌定量调整手术治疗儿童斜视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闫秀恒.儿童斜视的手术护理[J].中国实用医药,2011,6(6):200-201.

[2]刘娜,郭迎霞.小儿斜视全麻术中配合及护理探讨 [J].中外医疗,2012,31(1):143.

[3]金涵,易敬林,谢晖等.学龄前儿童视觉发育状况调查研究 [J].中华眼科杂志,2011,47(12):1102-1106.

[4]石晶,陶相宜,王跃丽等.结膜Parks切口联合表面麻醉在斜视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4):395-396.

[5]赵春梅,喻昌利,姜皓等.两种不同结膜瓣小梁切除术对泪膜的影响[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11,29(3):243-246.

[6]林仲,王兰,王宁利.小梁切除术中以角膜缘为基底和以穹窿为基底结膜瓣的比较[J].国际眼科纵览,2010,34(1):10-13.

R777.4+1

A

1007-8517(2013)12-0081-01

2013.05.01)

猜你喜欢

斜视缝线结膜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目不斜视
剖腹产横切口两种缝线缝合的对比探讨
部分遮盖法联合角膜塑形镜治疗小度数间歇性外斜视合并近视短期疗效观察
外科缝线标准中线径问题的研究
缝线抗议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IMU/GPS测量误差对斜视条件下机载重轨干涉
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对糖尿病结膜松弛症的影响
结膜松弛症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