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湖有豆花

2013-03-03杨冰玄

今日重庆 2013年4期
关键词:水上漂綦江豆花

□文 图/杨冰玄

在重庆,一到吃饭的时候问吃什么,回答“随便”是觉得没有想吃的,而提议“豆花”则可赢得一片响应声。

最近,赶早走了一趟綦江,早饭还没解决。来到北街老街的“临江豆花”,这里两大锅豆花已卖得只剩下几碗了,而这时还不到上午10点。赶紧要了“三大碗”:豆花,窖(读音gao)水,白米饭,外加一碟蘸水。綦江流行早豆花,这点和其他地方吃豆花在中午和晚上是最大的不同。早餐吃豆花饭在这里老少男女皆有,女人为豆花蘸水的麻辣开胃,男人为窖水能解宿夜醉酒。

在川渝,豆花过去是农家待客的主打菜,它的制作从泡黄豆到点盐卤成形耗时四五个小时,期间有人推磨,有人添豆;有人滤渣,有人烧浆;最后在互相推选和谦虚的气氛中请出高手来点卤。这个高手可以是主人,也可以是邻居,还可以是来吃饭的客人,“点”出豆花的老嫩就最体现她(他)的水平了。主人如此隆重地制作一道菜,客人无论参与其中,还是坐享其成,就是一个充满了劳动的欢笑,和口齿愉悦的过程。

“点”豆花的技艺,可以点出好姻缘。曾听一位朋友说过,当年她去男朋友家,未来的婆婆就通过“点豆花”来考察她。她把慌张藏起,一边回想自家妈妈点豆花的步骤,一边舀起“泹水”(即提炼井盐后剩下的盐卤 )在豆浆中慢慢“点”起来。后来,她的首点豆花通过考察,获得赞许“这是个能干的女人”。自然直到今天,住在城里高楼的她还不时用豆浆机代替石磨,给家人朋友“点”一锅豆花出来。

点豆花多从家庭成员传授开始,后来有的能人就把这个变成了谋生的手艺,“点”豆花点石成金了。

“临江豆花”据说卖了二十几年了,只做早餐,只有甑子饭和豆花一个菜品。老板周二妹四十多岁的样子,一年四季每天凌晨两点起床,赶在6点钟做出第一锅豆花。她做出的豆花色白如玉、质嫩如饴、绵而不老,连窖水也是清甜可口的。准备的蘸水原料有辣椒、花椒、榨菜、炒黄豆等十来种。由于忙不过来,客人一律“自助”配蘸水。她的食客有从贵州开着宝马车来吃豆花饭的,也有楼上二十年如一日把豆花饭当早饭的邻居。

“点”豆花也能点出传奇,在渝北人和街道龙寿路的“力杨水上漂”,象形地突出他家搪瓷盆里漂着的豆花“鲜、嫩、烫”。没有一定的功夫还吃不成“水上漂”,老板杨守彬时常要为食客们露一手:先将筷子伸进豆花中间部分,锁定要夹取的部分,然后慢慢抬起筷子,原本完整的豆花被慢慢撕裂,筷子拈着豆花慢慢抬出水面,过了约10秒钟,筷子上的豆花才与碗里的豆花完全分离,豆花完整的粘在筷子上,没有散乱。央视记者来采访,无论怎样都学不会,只能看到豆花在水上漂着,却吃不到嘴里。

吃过很多山珍海味,大鱼大肉,回头来还是想着街边大铁锅里冒着热气的豆花。现在有的大饭店、大酒店,将豆花做成鱼菜的铺垫,或将豆花与鸡肉融合,做出别具风味的高档菜品,想来也可令成功人士突然回味到曾经奔波打拼,在街头吃豆花饭的那般甘美。

其实,豆花不论是用粗糙的土碗端上来,还是用精致的器皿呈现,它都是水灵白嫩,富有营养,价廉味美的,既上得厅堂的高雅包房,也出入得街边的木桌板凳。豆花在江湖的传说,就像是人见人爱的“白富美”。

猜你喜欢

水上漂綦江豆花
綦江:资源型城市创新升级
南湖
动物们坏起来,也是没谁了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s on fans
How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in English teaching in middle school
蚕豆花
外婆味豆花花非我
恐龙脖颈长度竟达一半身长
媳妇跳井